1、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课时 两课时1 群众也在淋雨21965 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 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要素?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bn)健步走来, 3“健步” 二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立即响起 ”说明了什么?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 ,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zh) 意。“不时”“ 招手致意
2、”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那慈祥 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 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民群众热烈欢呼, 周总理亲切地向人民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4 突然,乌云蔽(b) 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 sh)时变了脸。“变了脸”和“霎时”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 ,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 so)动。句导读:大雨突如其来,令在场的群众措手不及,因而出现了些混乱。 5“刚刚”与上文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说明了什么?“看,我们的总理!”突然, 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1 知识点详
3、解 2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为下文周总理冒雨送行埋下伏笔。3 突出了周总理的步履矫健, 轻快有力。说明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尊敬。强调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慈祥:慈善和蔼。 精彩句解析:排比。表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气度不凡的精神风貌。4 “变了脸 ”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雨的突然降临。 “霎时”说明天气的突变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为下文很多人没有带伞埋下伏笔。5 与“霎时 ”一词相呼应,写出了雨势来得极快。激动 ,6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 bn)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 7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句导读:总理宁可淋雨也不
4、失礼,充分表现了一个礼仪之邦领导人的非凡风度和人格魅力, 群众因此深受鼓舞,骚动平息了。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 谢绝了。“轻轻地摆手”“谢绝”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作用? 8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周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 9“恳求”一词说明了什么?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 10“群众也在淋雨”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怎么不能呢?” 11“我怎么不能呢”一句表达了周总理怎样的品质?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主要写外宾登机后,大雨倾盆, 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
5、脸颊(ji) 不停地往下淌(tng) 。 12这句话与前面哪件事相照应 ?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 总理,您擦把脸吧!” 13 工作人员的动作和语言说明了什么?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6 激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 7 致意:向人表示问候等情意。 8 进一步表现了总理对工作人员的礼貌。9 既可看出工作人员的态度, 也可看出很多时候总理为别人考虑得多 ,为自己考虑得少。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紧扣文题。重点句解析: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我”与人民群众的平等,表达了总理尊重、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10 11 12 照应了上文的大雨倾盆,突出了总理被雨水淋湿的程度。13
6、说明了工作人员对总理的关心。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zh),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jing) 汤(tng),给挨雨淋的群众驱( q)驱寒,暖暖身子。” 14 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写外宾离开后,周总理不顾自己淋透的身体, 指示准备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寒。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字卡片,课文插图。一 揭示课文题目1.看图认识周恩来。2.请学生说说对周恩来的了解。3.板书课文题目。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群众也在淋雨一课,讲述了周总理在一次欢送一位外国元首时,在上海机场与群众共同淋雨的
7、感人事迹。读了课文后,同学们对周总理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也一定会被周总理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二 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三 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学习会写的字。2.同桌交流。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4.分析字形。上下结构的字:集 宾 慈 登 盆 志 姜 半包围结构的字: 疼左右结构的字:群 陪 即 伤 祥 喊 烧 致 汤 驱5.理解词语的意思。14 重点句解析:对比。写总理置自己于不顾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强烈对比中彰显了总理的
8、崇高品质。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恳求:恳切地请求。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 )和蔼安详。致意:向人表示问候等情意。 驱:赶走。6.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陪”,左右结构,注意与“部”的区别。 “慈”,上下结构 ,写字时注意间架结构要匀称。“烧”,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四 朗读全文1.看图,让学生介绍周恩来,教师补充周恩来的资料,可以适当讲些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 ,加深学生对周总理的印象,了解周总理无私为民的情怀。2.依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课件。这些课件能起到激趣、创设情境、品味文章、拓展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直观的比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
9、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德。2.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投影。一 导入新课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群众也在淋雨”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总理说的。)3.你从这句话中能明白什么?(群众在淋雨,我也不应该特殊。 )二 理解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周总理向欢送外宾的群众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亲切的微笑, 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第二自然段: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周总理和群众一样 ,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第三自然段: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但他一心
10、想着群众,嘱咐工作人员为群众烧姜汤驱寒。)(2)练习复述课文。2.细读课文,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德。(1)自学课文。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小组讨论。欢送外宾时,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飞机起飞后,他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课文内容, 交流自己的想法。)(3)集体共同理解句子。投影出示句子。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招手致意”是什么意思?(举手上下挥动,向群众表示问候。 )从“不时抬起”“负过伤”你能体会出什么?(从“抬起”“负过伤”可以看出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这
11、句话。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彬彬有礼”是什么意思?(形容文雅而礼貌。)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的?(大雨倾盆而下, 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从周总理的表现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呢?读句子,谈感受。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谢绝”是什么意思?(有礼貌地拒绝。)周总理谢绝了什么?(谢绝了工作人员为他撑伞。)周总理为什么谢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朗读周总理说的话。(周总理拒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是因为群众也在淋雨。 )“我怎么不能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而意思不变吗?(我也一定能。)从周总理拒绝工作人员为他撑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周总
12、理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 指导朗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朗读比赛。请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其他同学评价。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四 谈谈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1.教师可以从重点句入手,把理解重点句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现了从词句到篇章再回到词句的阅读过程,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2.抓住周总理的动作、神态及语言,通过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关心人民胜于自己的事情,分析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处处为民着想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的这种无私情怀。1.看拼音,写词语。pi tng(陪同) l j( 立即) l mo(礼貌) qn
13、zhn( 群众) wi bn(外宾) c xing(慈祥)2.比一比,再组词。3.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写下来。突然 依旧 仔细 赶紧 忽然 马上 早晨 依然 晚上 马虎(1)反义词:仔细 马虎 早晨晚上 (2)近义词:突然 忽然 依旧依然 赶紧马上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周总理 。 (2) 递上一条毛巾。 5.既然周总理的右手受过伤,他为什么不用左手向群众及外宾挥手致意呢?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提示:从中国的礼仪方面分析。一 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
14、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1976 年 1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在他逝世当天,联合国总部降半旗,以示哀悼。二 周恩来巧答记者问1.在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上,一个美国记者存心刁难周恩来, 他突然发问:“ 中国人为什么走路总是弯腰低头呢?我国的人走路总是挺胸抬头。” 周恩来说:“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能不弯腰埋头使劲吗?你们走的是下坡路,能不挺胸抬头吗?”2.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 ,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 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战利品,他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我。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 顿时哑口无言。3.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国记者,一位记者用嘲笑的口气问:“ 总理阁下, 为什么明明是人走的路,你们中国人却叫成马路呢?”周总理没有正面去解释,而是开玩笑地回答:“我们中国人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