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19834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

2、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时安排:寓言两则 2 课时惊弓之鸟 2 课时画杨桃 2 课时想别人没想到的 1 课时语文园地三 3 课时9.寓言两则课时安排: 2-1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

3、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 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 的话讲述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教学重点: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 训练阅读能力,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法设计: 引导法 学法设计:小组合作 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寓言故事,请看:(学生观看故事动画。)设计意图: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回顾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什么是寓言?师:刚刚大家看了有趣的动画,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这 个故事。二、预习探究1.检查预习:师:请翻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在小组中交流难读、易错的字词。教师强调“圈”的读音以及组词、“窟窿”一词的正确书写。2.师:同学

5、们已经扫除了阅读的障碍,那么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请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3.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三、品读体验1.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故事内容师: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 “ ”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坊的表现。2.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

6、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 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3交流养羊人和街坊不同的表现。师: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师:同为分角色朗读一下要读出街坊善意劝说的语气和养羊人毫不在意的语气。4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5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抓住又又)板书:错6教给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师:课文的 1-4 自然段都是写了养羊人丢羊这件事,用课题两个字概括:“亡羊。”可见,我们解词,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7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示:对比句子,知道不该不的作用从哪些词看出他后悔了?抓:赶快、结结实实板书:知错就改8讨论:现在

7、补牢迟吗?抓:再也;从此;从什么时候开始9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板:不迟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拼读课文,明白寓意。四、巩固延伸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生:小组说全班汇报写在书本 P35 中间空白地方示:我想对 说:“ ”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我想对养羊人说;第二层:联系实际,我想对身边的人说。五、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使他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羊-又丢羊

8、-不再丢(羊圈破了) (不听劝) (补牢)9.寓言两则课时安排: 2-2教材分析: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缠”这个字,会写“街、劝”等 6 个字及相关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 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都是达不到目标的。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教学重点:在学生感受寓言结实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难点:体会

9、寓意,并能联系自己得到收获。教法设计:引导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二、预习探究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认识理解“辕”“辙”。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

10、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3指导书写“辕”字。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及正确写法。三、品读体验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

11、的理由呢?A 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B 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 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 3 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D 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 3 段对话。E 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F 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

12、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寓言的寓意。四、巩固延伸1早在 2300 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 2300 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

13、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五、口语交际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板书设计南辕北辙去楚国 却向北走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背道而驰)10.惊弓之鸟课时安排: 2-1教材分析: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

14、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教学重点: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教学流程: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

15、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 (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设计意图:谈话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好奇。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画一画。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4、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

16、预习情况。三、思考、讨论。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慢慢地飞 ”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设计意图: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课

17、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五.作业: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惊弓之鸟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只:慢慢地飞:10.惊弓之鸟课时安排: 2-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

18、维过程上。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设计意图:复习中学生能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二、讲读全文1、指名朗读 13 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提问讨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

19、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2、指名朗读 46 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提问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大雁:直往上飞 拍翅膀 掉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教师过渡语: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3、默读第三部分 79 自然段: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更羸怎么知

20、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教师导读并板书: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找三位同

21、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教师总结: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

22、了不得。设计意图: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四、作业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板书设计:惊弓之鸟飞得慢 叫的惨 观察受过伤 孤单失群 分析害 怕 高飞 掉下来 判断11.画杨桃课时安排: 2-1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

23、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 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法设计:质疑引导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师:(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

24、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 绍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介绍杨桃:杨桃,又名阳桃 、 羊桃 ,学名五敛子 ,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 ,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我是怎样画杨桃?(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三、

25、汇报交流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2、指名读课文 ,相机指导读流利。3、交流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四、品读父亲的话。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 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父亲( )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4.评完

26、后赛读。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所要明白的道理的理解。五、快乐写字l、熟记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生字 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 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熟悉:“熟”的右上是“丸” ,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 ,而是一撇加“米”3、师生共同 点评学生书写生字。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画杨桃叮嘱 严肃 熟悉 和颜悦色 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