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9727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作者简介:(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

2、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都不长。,宋宁宗赵括即位,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

3、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66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后来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之后他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怨而死。,结合注释朗读词作,掌握全词内容。,大好河山,孙权,刘裕,怀古伤今,时无英雄,朝廷腐败,壮志难酬,上阕:,下阕:,刘义隆,廉颇,用典,评古论今,前车之鉴,壮志未酬,评古论今,用典,用典,现实状况,四十三年,现实如故,神鸦社鼓,百姓麻木,用典,对比,

4、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辛弃疾以 “ 英雄 ”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 舞榭歌台,风流 ” ,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作者态度及目的:“ 想当年 ”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

5、,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 1165 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 - 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 “ 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 ” 韩 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 仓

6、皇北顾 “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 “ 北顾涕交流 “ 的诗句。,作者用典用意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作者用事目的: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

7、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作者用意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总结下片 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

8、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歌台舞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

9、堆砌之感,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根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

10、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http:/www.zgkss.top/ 看守所 cth58dwc 涸、泪渐干?洛月躲在屋里,手心冒汗。她遵照 的意思,取闺房中现成的红染料浸出水,趁人看不见打进泥土中,芙蓉树吸了,汁液中便流着红色,又从断口中渗出来。洛月在做这事时,只以为吓唬吓唬那些敢挖树的人,没想到会惊动到老太太,闹得这么大。老太太看过了那些“血泪”,甚至闻了闻,问嘉颜:“留了么?”嘉颜道:“留了一份,送到外头验了。”老太太道:“快把树请回土里去,好生照料着。”众人应着。老太太进宝音屋里来。宝音倚在床边,长发在颈后以丝巾束住,简洁柔婉,纤细双肩披袭淡色长衣,见老太太进来,忙叫乐韵扶她行礼。老

11、太太叫止了。嘉颜不听,在地上行了大礼,依次对大太太二太太也施礼毕,呜咽:“惊动这么多长辈,毓笙心下惭愧死了。”第二十四章 芙蓉泣血移宝屋(2)“糊涂孩子,”老太太看着乐韵把 扶回床上坐着,“那树有异常,又关你什么事?”宝音道:“总是毓笙院子里出的事”老太太听宝音说话,不带咳喘,气息撑得下来,虽还娇弱,遣词行句倒比从前还得体了些,再仔细看她脸上,气色也见好些,眸光温润内敛,更非从前那恹恹抱恙的目光,不由惊奇道:“笙儿,你身体见好?”宝音答道:“多托外婆的福,多亏大舅母、二舅母关心照料,自从用了于大夫新药之后,笙儿自己觉得是一天天爽利起来。”老太太又问:“昨天晚上,可惊着你了不成?”宝音便有些迟疑

12、:“笙儿一早起来,听丫头们讲说,半夜有什么声音还觉奇怪呢,怎么笙儿似乎没听着什么。”老太太便问丫头:“昨晚你们听见什么?”乐韵对答如流:“是听见怪声,像有人哭,婢子惊醒回来,看姑娘睡得熟熟的,不敢惊动。幸好那怪声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止息了。早上,听其他人也说这事,不是婢子一个人错听,这才不敢瞒了,便照实禀报了姑娘。”老太太抚摸着宝音的手:“可怜见的。”宝音的手温暖,不湿、不燥。老太太很欣慰,这是一双健康的手。若真有恶鬼闹事,屋主人怎还会如此健康?老太太放心多了,宝音看着老太太,一脸依恋和求助:“外婆,其实,昨晚”又不敢说下去。老太太鼓励她:“昨晚怎么了?说呀?”宝音悄悄抬起一点眼皮,又不敢说。老太太便命大太太二太太:“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回罢。我这儿同孩子说会儿话。”大太太二太太便告退,并乐韵都送客出去了,屋里只剩下老太太和宝音。老太太道:“好孩子,有什么话,你信得过外婆,但说出来,不妨事!”宝音感戴道:“这事,笙儿想来想去,也只有同外婆讲,人家说不定怎么笑话我呢!外婆一直明达,想必不会斥责笙儿。”“绝不会斥责的。”老太太答应她,“你讲罢!”宝音道:“其实昨晚,笙儿做了个梦,有人青裙粉帔,似乎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