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11、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依靠、凭借” ;(2 )因击沛公于坐。 “趁着,趁此” ;(3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4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为,由于” ;(5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因而” ;12、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 )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从,到” ;(2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在方面,从 中” ;(3 )业精于勤、荒于嬉。 “由于” ;(4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对,对于” ;(5 )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被” ;(6 )燕王欲结于君。 “与,跟,同” ;(
2、7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 “比” 。13、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 )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表疑问;(2 )与尔三矢。 动词,给予;(3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近;(4 )恐年岁之不吾与。 动词,等待;(5 )当与秦相较。 介词,同、跟;(6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和、与。14、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乃;(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连词,就、那么,表承接;(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4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就,表并列;(5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5、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去” ;(2 )奉之弥繁。 第三人称代词 “他” “它” “他们” “它们”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指示代词“这” ;(4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 “的”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 )顷之,烟炎张天。 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9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10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提前的标志。强化训练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
4、.Error!C.Error!D.Error!【答案】D【解析】连词,和、同。A.介词,趁此;介词,因为。 B.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代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时候” 。C.代词,这;动词,到去。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B【解析】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A. 兼词,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 ;句末语气词,可不译。C. 代词,你;如同,像。D.连词,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副词,暂且,姑且。3下列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
5、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臣乃敢上璧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答案】B【解析】中“乃”均为副词,可译为“却” “竟(然) ”;可译为“才”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相同【答案】B【解析】代词,我、自己;副词,大概;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
6、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C【解析】介词,相当于“于” ,译为“在” 。A.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呢” 。D. 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D. 介词, “比”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C【解析】A.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表修饰的连词,可不译。B.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代词,它的。C.两个“ 以”均表目的,来。D.副词, “就” ;副词,表承接, “才”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B【解析】代词,那些。A.介词,表被动;介词,替。 C.副词,通“已” ,已经;介词,起提宾作用,把。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