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 单元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语文卷2015 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 8 月摸底考试(201408 ) 】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画的意象审美与兴象思维意象、兴象是一种文化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独特的创作表现手法,它们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甚至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的艺术特征。传统的艺术作品注重意象、兴象的表述,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意象、兴象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延续贯穿始终的一种精神。绘画是塑造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超越客观的形象。然而,只是形象没有
2、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那是画奴。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说得至理。有形象,有意象,还要表现得不简单、不直白,而且耐人寻味,通过“比兴” 、 “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引为兴象,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所以,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形象、意象、兴象,无形象难以寄意,无兴象难以深刻。略见中国绘画史,三代青铜器纹饰有龙、凤、夔、饕餮等,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延至汉代独尊儒术,以致很多绘画将尧、舜、文武周公、孔子及忠臣、孝子、义士、节女作为描绘对象,用形象、意象语言表达情景,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和执着的主观意识。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加三毛” ,意象十足。唐代国力兴盛,一
3、派皇家气象,画家造型技法日臻完善,王维作袁安卧雪图 ,图中有雪里芭蕉,意到便成。虽然遭到后人的议论,说雪里不可能有芭蕉。殊不知有兴象,方可称奇,才有东坡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把自然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胸中加工改造,得出意象推演兴象。五代、宋、元有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个个建树非凡,唯郭熙真知灼见,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创作山水,他的独特描绘:“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郭熙能悟出如笑、欲滴、如妆、如睡的情感来,山水的特征给画家以想象。艺术家有点石成金之手,
4、移情于兴象,难道不是从形象到意象乃至兴象的升华吗?自元以来,文人画大兴,大抵以兴象为能事,文与可自题墨竹图曰:“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 ”草木人性化,宣扬高品德。郑思肖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借题发挥,抒写爱国孤怀。画境由诗文延伸,是文人画的特点,也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局面。沈德潜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善千古之奇。 ”形象只是躯体,意象才是灵魂,兴象才是精神。精神主导着人们的灵魂,精神的闪耀,才有意象的生成,驾驭手中的笔墨去创造出自己的佳作,这种有意识的造型,有所寄、有所指的画意,有脱俗超凡的兴象,方能独立于世。中国画强调寄物
5、移情,就是用意象、兴象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转移到本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对象上,使自然物仿佛像人一样具有情感意识、情感色彩甚至具有深刻思想寓意。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画家能够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宣泄和寄托,欣赏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在精神愉悦的享受中逐步领悟作者所提示的生活和思想内涵。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陈云 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中“意象与兴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兴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一幅好的
6、作品需要借助意象、兴象这种艺术创作表现手法。B意象与兴象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灵魂,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是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C画家用意象与兴象的手法赋予客观物象以思想意识、情感色彩甚至深刻寓意,并能使欣赏者从中产业情感上的共鸣。D中国画强调寄物移情,画家如果在创作时注重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中国画就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D 项说法绝对。中国画要保持长久生命力,除了需要“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外,还需要有其他条件。【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
7、: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的画家在构思作品时,能够赋予客观形象以主观情感,并通过“比兴” 、 “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以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B好的画家塑造的形象不但要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还要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使作品达到形象、意象、兴象的完美统一。C汉魏晋时期,许多龙、凤、夔、饕餮等青铜器纹饰,以及以独尊儒术为背景的描绘对象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D画家塑造的形象可以超越客观现实
8、。顾恺之画裴楷,颊上添三毛更添神韵;王维画作里的雪里芭蕉,成就了“画中有诗”的奇境。【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C 项混淆时间。 “三代”应为“夏商周”三代,而不是汉魏晋三代,文本中“延至”一词说明二者的时间是顺承关系。【思路点拨】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内容要点、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
9、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熙区别于当时的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他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创作山水,借助于想象,将无情可言的青山悟出情感来。B引用沈德潜的话是要说明,形象并不重要,心中有画意,就有意象的生成,就有超凡脱俗的兴象,就会创造出独立于世的佳作。C元代以后,文人的画作及题画诗,更注重兴象的表达,有若喻情和托志的特点,画境由诗文延伸,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局面。D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的表达,强渊有感而发,物象讲究在“似与不似之间” ,绝似与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
1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答案解析】B 解析:“形象并不重要”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意得象先” ,并非“形象”不重要。【思路点拨】解答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与题干相关.相符合的句子,认真研究,细致甄别,仔细解读。第二,把备选项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构成试题的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只不过,这些选项是从原文句改编而来,表述形式与原文不尽相同。同一个意思命题者采用了另一种表述方式,命题时设置了答题“陷阱” ,或将原文句增删词语,或变换句式,从而达到干扰考生判断的目的。考生应该
11、清楚地了解这些误项设置的“陷阱”的方式,答题时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掉入“陷阱” ,误入“圈套” 。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将选项语句与原文语句细心比较,明辨异同,识破“陷阱” 。答题的基本思路:确定答题有效区间比照选项表述判断选项正误【语文卷2015 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201409)WORD 版】M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吕若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
12、,几乎整个 20 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 ”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 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 “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 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
13、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
14、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祖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 ,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
15、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20 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 21 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 庙宇”送上最后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
16、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不孝子孙”了么?(选自 2014 年 4 月 13 日南方周末,有删改)6.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屹立不倒。B.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C.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仍旧迅疾、凶猛、无所顾忌地肆虐着。D.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 20 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
17、社会崩颓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答案解析】A 解析:B 项,从第三段看,“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是“后半个世纪”发生的事件;C 项,从第四段看,“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等描绘的是“21 世纪拆哪的加速度”;D 项,从第五段看,“似乎又回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有误,原文为“但并非回到原点”。【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
18、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B.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 “疯子”以及阿 Q 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C. “客观主义 ”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D. 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
19、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评。【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B 解析:从第二段“阿 Q 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看,阿 Q 不可能是思想激进的人。【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
20、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B. 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C. 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有可资使用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的。D. 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 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 C 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D 解析:A 项,从第一段“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
21、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来看,“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充分了解”等分析有误;B 项,理解有误,“他们”主要指写实的作家,不是指全体文学家,且原文第三段为“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笑的剧目”;C 项,原文是“未必没有”,用“仍有”显得武断,“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和“共同的文化基因”不能并列)【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语文卷2015 届
22、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201409) 】M0(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4 分)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电影总要反映、表达和参与个人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它们只是或显或隐的区别,超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与“零度叙事”的追求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但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因为它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结合体。应该说,好莱坞战争片在两者之间找到了较为平衡的黄金分割点。从概念性的意义上来看,电影作为大众传媒方式的一种,势必成为意识形态传递的载体。路易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
23、器” ,其功能是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随后,让路易博德里发表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一文,深入探讨了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即电影通过对一个中心位置的幻觉式界定而构造出“主体”的同时,又在无意识状态中“询唤”出意识形态效果,“由此而言,可以把电影看成是一种从事替代的精神机器。它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模型相辅相成” 。当然,电影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也再生产这种意识形态。至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法,则并非那样赤裸的艺术教化。正如阿尔都塞所论及的:“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
24、个体中招募主体(它招募所有个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它改造所有个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询唤或召唤.”具体到好莱坞战争片,与统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也不外乎处在“将个体改造成主体”的过程中,对内如此,对外也如此 正如阿尔都塞所说, “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莱坞正在严肃地传输美国文化,正在有效地将美国主义行销全球,无数的观影者通过好莱坞影像构建着美国,使美国制度化为自身的文化标准模式”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必定存在着难以“将个体改造成主体”的非统治意识形态,甚至更激进一些的反统治意识形态,我们或称之为“反思”与“出离” ,这也就形成了好莱坞战争片对立于主
25、流的另一传统,这两极之间的对立与融合共同构成了美国战争片的意识形态流变,也造成了一部分后“911”时代美国反恐战争片游走于反思与歌颂边缘的无奈。7对“至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法,则并非那样赤裸的艺术教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通过超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或零度叙述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B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直接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C电影通过对一个中心位置的幻觉式界定而构造出“主体”的同时,又在无意识状态中“询唤”出意识形态效果。D电影作为一种从事意识形态控制的替代的精神机器,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模型相辅相成。 。它与占统治地
26、位的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模型相辅相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A表述太片面;B “直接”错; D是“可以把电影看成是一种从事替代的精神机器” 。【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基本方法: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对复杂的单句,要能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主语),划出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要善于识别使单句复杂化的标志性词语,弄清复杂宾语前面的动词所管辖的范围,弄清介词所统率的对象,弄清连词所关联的范围,从而明确语意的核心所在。对于复句,要弄清它包含几个分句,每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整个复句的层次关系,整个复句的意义
27、重点,把握具体特征与概念属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要对句子的邻句及语境进行分析。有些重要句子,要从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观点、中心思想去理解句意。要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起统率作用的,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上去看、去分析;起过渡作用的,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起总结作用的,要从它的上文去找相关的信息。8下列选项不属于好莱坞战争片特征的一项是A好莱坞战争片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之间找到了较为平衡的黄金分割点。B好莱坞战争片与主流意识形态既对立又融合,推动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流变。C有一些好莱坞战争片严肃地传输美国文化,正在有效地将美国主义行销全球。D对主流
28、意识形态的“反思” 、 “出离” ,形成了好莱坞战争片对立于主流的另一传统。【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这是好莱坞战争片的作用。【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语文卷2015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201408 ) 】M0(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题。 (9 分)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1868 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
29、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 1910 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
30、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 、 “腓尼基人航抵山东” 、 “中国人种西来” 、 “仰韶彩陶文化西来” 、 “中国青铜工艺西来
31、”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 50 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 50 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
32、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B1868 年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直到 1910 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后发
33、现,东方文明源自西方。【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东方文明源自西方”的说法并不是在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根据原文内容,欧洲学术界之所以提出丝绸之路,就是为了指明东方文明源于西方。【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10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
34、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B随着对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D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
35、市。【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因为丝绸之路是现实存在的,考察和组织只是让人们对它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而已,所以 A、B、D 三项的表述都不够准确。【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11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丝路学研究的意义。【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推翻了欧洲
36、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歪曲认识;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语文卷2015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201408 ) 】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
37、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 “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中国哲学同外
38、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
39、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
40、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 ;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 ,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 ,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1下列对文章内
41、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 “闲寂” ,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是其具体表现。B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C作者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文化分为两部分,并认为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与“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答案解析】C 解析:
42、第 4 段,作者把“中国文化”分为两类,而不是把“文化”分为两类。【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B佛教文化不是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C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
43、与“知”密切联系的“行” ,这些“行”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知识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第 7 段后面举例说明了佛教通过伪装来适应中国充满纲纪色彩的文化要求,从而对中国的“行”产生影响,而且用“孝”来说明。【思路点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从题型特点上看,可用选择题也可用主观题,选择题主要以单项选择为主,要
44、求选出“正确”与“不正确”的一项。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B基督教讲的是“天学” ,佛教讲的是“鬼学” ,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 ,冯友兰关于不同文化的认识与孔子不谋而合。C深义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D虽然基督教和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剧烈冲击,但中国文化最终也不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
45、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依据原文,孔子与冯友兰相近的意见是指“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 ,注重的是人。 ”从情理分析,孔子也不可能对佛教和基督教发表意见。【思路点拨】一般来说,归纳、概括的思维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针对一个或几个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摘句法。文章段落的主题句(首领句、总结句)和中心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联词法。在段落中摘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中心词语、句子,将其联结在一起,但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分层归纳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