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文学化、历史哲学化、历史艺术化、历史科学化(自然科学化) 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第一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一、19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同化 1、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必须是严格实证的:第一位的工作是确立事实。推翻先入之见。如实直书。兰克 2、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必须在“确定事实”之后,“根据归纳法来概括这些事实”以发现规律。即实证主义的历史编纂学。发现规律孔德、马克思,3、19世纪的 自然科学对历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历史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事物根源的重要性”。如物理、生物等 4、19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真理
2、就会从中产生,而且准确无误”,因此,与自然科学一样,历史学也是“可以向完全正确的知识前进的”。 总结:历史学家可以像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那样面对和处理它的研究对象。,二、史学对象和事实与科学对象和事实之间的差别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实 自然科学可以直接面对和研究确定的、能感知到的事实,而历史研究无法面对“过去”本身。这是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差异。 “如实直书”只是一个“高贵的梦”。 (二)历史事件的内部与外部,“自然现象”背后没有什么东西可供追查,而“历史现象”背后却有挖掘不尽的思想、动机、考虑、构思等等。 一个自然过程仅仅是各种事件的过程,而一个历史过程则是各种思想的
3、过程。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三、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 (一)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体验与理解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历史学接近和进入历史本身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应该是“体验”和“理解” 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又不能重复的。 历史研究的深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家对人性体验的深度。,历史理解必须被置于证据的限制之下。 (二)历史学家的想象 麦考莱: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足够的想象力,才能使他的叙述既生动又感人。 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片断,我们必须使历史连贯,想象力的发挥那是少不了的。,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一、导致历史叙述非客观的种种因素 1、个人的
4、好恶 个人的好恶如果走向要极端,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当然容易发生走样和偏差,导致明显的非客观。 2、集体假设或集团偏见。(1)民族主义观念;(2)阶级立场;(3)宗教偏见;(4)党派偏见,3、历史理论 历史学家要使他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有意义与一以贯之的话,他必须以某种类似的理论作为观察工具和结构线索。 4、哲学观念 历史学家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念去看待过去的。 总结:在历史思维中,无法排除主观成分。,没有哪一部史书不是依托某一史观和预设写出来的,而且只有从这种史观和预设来观察,这些历史书才有意义。 二、历史学中的客观性只是一个程度概念 “客观性”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刚性概念,而在历史学中则是一个
5、弹性概念。 所谓“客观性”与其说指向历史本身,不如说是更多地强调对“主观性”的约束。,所谓“客观性”不是对客体历史真实性的一种承诺,而是对史家学术良知的一种衡量尺度。所以说“客观性”只是一个程度概念。 历史研究很难排除主观,在历史研究中很难做到纯客观,但并不意味放弃对纯客观的追求。(1)排除自己的偏向、偏好和偏见;(2)不让个人价值观歪曲研究;(3)不懈寻求证据。,因此,历史学“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一种紧张关系。 三、不同层面上的历史客观性问题 认识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 (一)历史事实 要求在现有资料背景下的客观,不能要求原始史实或史实本身的客观。 历史本身已消逝,记载的可信与否与其诉诸历
6、史,本身,不如说诉诸现有的证据和所谓的“逻辑”。所谓的“客观性”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实性”和“实证性”。 (二)历史叙述 历史叙述的过程实际上只能是一个取舍的过程,选择的过程。这种主观性中的客观性要求即是 1、事实本身是否确凿 2、揭示历史本身的意义。,(三)历史解释 必须置于“客观性”的约束之下:“历史学家将他的论点谨慎地限制在他的证据能够支撑的范围之内”,第三节 历史学:既是实证的,也是诠释的,历史学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学必须是实证的,历史学的主观性决定了历史学必须是诠释的。 历史学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历史学就是历史学。其既是实证的,也是诠释的。 “真正的历史研究决不能只停留在考订与叙述事实
7、的水平上,而应该上升到有意义的理解与解释”,一、历史学的实证属性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问,“历史研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于现在的痕迹”。 杜维运:历史既不是往事,也不止于是往事的记录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考订材料、审查证据,永远是历史学的基础工作。,揭示历史真相,如唐朝曾称臣于突厥。 纠正历史不实记载,如对曹操之评价。 二、历史学的诠释性质 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资料、厘清事实,但历史学并不等于只收集资料、厘清事实。 历史学包括两个层面:史实认知层面和史实阐释层面。,历史是史家从编年纪事中选择出来的“事实”与史家思想融合的结果。 史实不仅要叙述事实的实然,更要解释它的当然与所以然。 曾巩: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