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庄十八中 历史组,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三次回家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认知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分组合作:为什么回家,课前预习检测: 1组、香港问题的由来 2组、澳门问题的由来 3组、台湾问题的由来,香港地
2、区,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主权问题,澳门问题的由来:,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台湾的历史沿革,先秦 尚书称之为“岛夷” 三国 卫温到达夷洲 隋唐 隋书称为“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 明代 划归福建省管理 清朝 设台湾府,后设台湾省,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由来有何不同?,合作探
3、究,台湾:中国内政问题 港澳:主权与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第一次回家,1992年余光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当踏上这片熟悉土地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哭了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籍福建永春扫墓,接下来先后访问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他的成行得益于_政策提出。这一政策是邓小平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大胆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理论)形成过程,(1) 萌芽: 1979年元旦,(2) 酝酿: 1981年,(3)形成: 80年代初,(4) 确立: 1982年,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理论)形成过程,(1) 萌芽: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
4、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两岸实行“三通”,(2) 酝酿: 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叶九条):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3)形成: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4) 确立: 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的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在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内涵,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什么?,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5、的问题,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两制的主体是什么?,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在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一样?,不一样,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 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2、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又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4、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 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
6、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 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 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 缺课已太久,2002.5.20 余光中 南京,余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1992年那个时候回到大陆,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但当时对“一国两制”依然不了解,而且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我更明确和理解了这一政策。”,第二次回家,第二次回家,香港回归历程 1982年 1984年 1997年,澳门回归历程 1987年 1999年,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对中国:对世界:,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对中国: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
7、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对世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日渐完善。,合作探究:香港、澳门为何能够 顺利回归呢?,2008年夏,已经80岁高龄的余光中做客新浪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中有一位赤子情深的网友问:“余老师,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见证者与经历者,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余光中及其夫人 第三次回家,1979 1980 1992 1995 2005年,1979
8、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松。 1992,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纲领性文件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从此抵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有了立法保障。,2005年胡锦涛分别会见连战和宋楚瑜,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台儿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台儿庄古城,
9、河水缓缓地在城边流淌。高大的城楼上,悬挂着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天下第一庄”匾额。眼前的台儿庄古城是重建的。这座城市原本有两张靓丽的名片:运河古城和抗战名城。现在,它又新添了第三张名片: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比较两幅图片,台湾,厦门,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1.推动两岸交流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促进统一的有利因素) 2.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推动两岸交流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促进统一的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推动两岸交流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促进统一的有利因素),两岸经
10、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两岸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文同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哪些?,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余光中回家,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第一次回家,统一台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展望台湾问题),小结:知识构建,为什么回家,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第二次回家,第三次回家,练一练:,1.(2009年上海)“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的
11、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2.(2010.3月苏州)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最大的区别在于 A、法律制度 B、经济政策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C,3.(2010.东北师大附中)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 B C D,B,4.(2009、广东)2005年4月一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民党主席郁慕民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祖国和平统一
12、符台中华民族的心愿 “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台独”缺乏政治基础 国民党、亲民党、新民党官员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 B. C. D.,A,5.(2009.辽宁)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互访 D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B,延伸学习,讨 论: 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何意义?,参考答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
13、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 第三、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续写乡愁 余光中(2008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未来啊/乡愁是一座桥梁 我去那头/你来这头,祖国统一大业, 最终必将完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日话题:祖国统一 青年有责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设想与建议,思路与要求: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国家有关两岸统一的法规政策等资料2、调查访问,了解民意3、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