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910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轮精品】高三语文(江苏版)考点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一、(2014 福建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王泗原叶兆言与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他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膀右臂。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的严肃。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照例是问昨晚睡得如何,体温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

2、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可是谁也不敢这么提醒,有些话一说就俗了。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 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自家传,一方面全靠自习。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一位就是王泗原。坦白地说,我最后没有走上做学问的道路,既与喜欢写小说有关,也与那些有学问的人太有学问有关,活生生地是被吓住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他们那样去做学问,这两位实在

3、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即。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与人家卖弄这些破烂。影响他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声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

4、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他觉得王泗原“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压倒古人”,觉得他的文章“不读书破万卷就写不出来” 。祖父对王泗原的欣赏非同寻常,常以平生获此得力助手而自豪。王泗原在与祖父的闲谈中,说起昔日研究典籍的种种独特感悟,祖父觉得很有意思,力促他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或长或短,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起初是十六开白纸钢笔写,祖父很喜欢这类文字,提出要分类装订,自告奋勇乐意为他效劳。祖父对这些文字始终“深致奖誉”,渐渐老眼昏花,王泗原又改毛笔纸墨,用大

5、字抄录送来让祖父过目,再到后来,祖父目力更加不及,只好改为口述。终于完稿,终于成书,这就是后来让学界感到震惊的古语文例释 。凡是熟悉王泗原的,无人不敬佩他学问精详。然而他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古汉语的研究深入,现代汉语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王泗原的白话文非常漂亮。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当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手云集,谈笑皆鸿儒,王泗原之外,还有张中行,还有张志公,还有隋树森,都是一时俊杰。还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评价,人教社的教材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王泗原看过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最后一个守门人。王泗原曾当过胡耀邦的家庭教师,每周上门为其授课,自然是有专车接送

6、,但是他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以免过分张扬。这就是他最典型的迂腐之处,胡耀邦敬佩王泗原的学问,执弟子礼甚恭,他却从不以此为炫耀,终生不改布衣本色。摘编自陈旧人物(增订本)【注】 老开明:指 1926年由叶圣陶、夏丏尊等人创办的开明书店。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B.王泗原是叶圣陶的得力助手,并且深受其欣赏、信任,所以,人们称他是叶圣陶的“左膀右臂” 。C.张中行是学问大家,与王泗原又是老同事,文章引用他对王泗原著作的评价,突出王泗原著作的分量。D.王泗原

7、把研究典籍的感悟写成随笔,并在叶圣陶的力促下,汇成古语文例释一书,此书震惊学界。E.第 段写了王泗原“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体现他谦卑低调的布衣本色。解析:AD A 项,说王泗原当教师、做编辑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文中没有依据;D 项,原文是叶圣陶力促王泗原将这些感悟写出来。2.文章第段引用“祖父”对王泗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解析:从突出传主个性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两方面来作答,材料包括引用的内容都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答案:突出王泗原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为人诚挚,表达作者对其人品的钦敬。引用“祖父”的评价,说王泗原堪比古人,突出了传主事迹的真实可

8、信。3.文章第段说“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这句话有何含意?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解析: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语句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这句话表面上似乎说明一种事实,实际上是拿自己一个普通人和大学问家比较,既表明了治学之难,又表达了对传主的钦敬。答案:(示例)揭示了治学之艰难,表现了王泗原治学上的过人之处:积累深厚精详,责任感强,态度认真严谨,学问精湛,功力了得,远超常人。表达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由衷敬佩。要想做好学问,必须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2014 福州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谢志浩1900年农历闰

9、八月二十七,陈岱孙出生于福州文儒坊簪缨之家。祖父陈宝璐为光绪十六年进士,伯祖父陈宝琛同治七年进士,乃末代帝师,外祖父和舅父为驻外使节,英语娴熟。深厚的家学渊源,陈岱孙耳濡目染,中学、西学的根基,自然十分扎实。1918年,陈岱孙考入清华高等科,经过两年的埋头苦读,旅洋游美。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经过导师卜洛克先生特别推荐,陈岱孙得以在校图书馆书库,使用小隔间,发奋苦读,废寝忘食。1926 年 3月,博士论文马萨诸塞州地方政府开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通过答辩。1927 年夏,得到母校聘书,前往经济系任教,开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清华岁月。在清华任教之初,承担财政学 、 经济学概论 、 经济学说史三门课程,

10、立志谋求“学术独立”,内心存在强烈的愿望,使用中文上课。这在当时,除了社会学系的陈达先生,尚不多见。作为坚韧的爱国主义者,陈岱孙特别厌恶中英文夹杂使用,认为那是一种殖民地的心态。所以,除了为一班旧制学友用英语讲授外,全部使用中文授课。这对于英语出口成章的陈先生来说,殊非易事!听过陈先生讲课的学生,对先生的讲课风格,赞不绝口,无不认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据西南联大的学生陈维仁回忆,每当回忆起西南联合大学,都要想到陈岱孙先生的课堂。他走上讲台,先是放下包,转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所讲的题目,然后再转过身来解开金光闪闪的手表放在讲桌上,便开始讲课。陈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口若悬河,头头

11、是道,且没有一句废话,一直到最后一句话讲完,恰好下课的钟声也响了。如果陈先生讲课结束钟却没有响,那一定是钟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听陈岱孙讲课,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先生惜墨如金,留下的著作并不多,但遣词造句,字斟句酌,议论风生。邹恒甫也认为,陈岱孙的著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先生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一辈子乐育英才;但是,陈先生并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是处事干练,人情练达。随着院系调整,陈先生离开了清华园,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短暂任教,追随好友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于 1953年来到了毗邻清华的燕园,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由清华到燕园,地理距离也就数里而已,但是,陈先生开始

12、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可谓漫长的跋涉。曾有二十年的时光,陈先生不写一篇文章,晚辈任继愈投以钦敬的目光,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 晚岁的陈岱孙,由镜春园迁徙到燕南园 55号,九十五岁依然主持博士生的毕业答辩,回首平生,老先生认为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教书。(摘自 2011年 4月 21日新京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陈岱孙的出身,是为了说明由于他的家学渊源,他的学问根基十分扎实。B.在介绍陈岱孙的求学经历时,突出了他的发奋苦读,废寝忘食。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C.文中引用西南联大学生陈维仁对陈岱孙先生的课堂回忆,使文章更真

13、实感人。D.陈岱孙受聘清华任教一辈子,一人教三门课程,不辱使命,为清华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E.陈岱孙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乐育英才,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解析:BD B 项“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纯属无中生有。D 项“受聘清华任教一辈子”有误,他先在清华,后还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大学任教过。5.陈岱孙教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 24段,找出作者有关“听课”的感受,分条简述即可。答案:用中文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没有废话。上课时间把握准确。6.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的理解。

14、解析: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位置。此句前面已说明是“艰难转型”,“漫长的跋涉” “二十年的时光” “不写一篇文章”,任继愈“投以钦敬的目光” 。联系结尾和题目看,这句话也突出了传主在教书育人上的贡献,也表达了一种对传主很少著书之说的惋惜。答案:(示例一)钦敬。陈岱孙 20年不写一篇文章,专注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忘我、无私,令人佩服。(示例二)遗憾。陈岱孙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经济学领域中有更高建树,也可以著书立说,但为了教书他都放弃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可以从任一角度入手,展开阐释,言之成理即可。)三、(2014 福建七校交流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我

15、负丹青 丹青负我”徐璐明“我负丹青”是吴冠中 80高龄时写就的自传的题目,这短短四个字是大师为自己交付给丹青水墨的一生所下的注解,一个“负”字更是道出了这位艺术家艺术修行至深处的自省与不满足。事实上,吴冠中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贡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说林风眠把中国艺术追求的韵味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形式结合在一起,那么吴冠中则是在继承前辈衣钵的同时,将中西画风的融合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巴黎塞纽奇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玛丽德莱士波波小姐曾这样评价吴冠中:“(他)若非最伟大的,也是今天唯一成功地融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画坛大师。翻看吴冠中的求学历程,就不难读懂为何他会穷尽一生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吴冠

16、中出生农家,1935 年,已经考入浙江大学附属工业学校的吴冠中来到好友朱德群就读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玩,见到了油画、水墨画和雕塑。 “就像初生的婴儿刚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了世界”,艺术的美深深感染了 17岁的吴冠中。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吴冠中考入杭州艺专。在那里,他学到了东方的艺术思想,也接受了西方绘画的基础素描和油画都是当时艺专的主体课程之一。而真正带领他进入西方绘画世界的,则是他之后留学法国的经历。在法国,他师从巴黎画派的重要成员苏弗尔皮教授。 “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苏弗尔皮教授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吴冠中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 尽管沉浸西方绘画艺术多年,吴冠中并没有对西方的美

17、学法则照单全收。江梅告诉记者,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油画厚重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特性与中国画的淡雅轻盈自由结合,西方油画强调块面结构与传统中国画在点线上的韵律交相并融。吴冠中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抽象的风格,笔下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既富中国气质,又具现代感,东西画风浑然一体。在色彩的运用上,吴冠中习惯用减法。他借鉴中国水墨的色彩并融合西方光色,追求黑、白、灰的构成,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了自己钟爱的颜色银灰。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色,其油画中的村庄、小镇、黑瓦白墙,无不透露着中国水墨“墨分五彩”的淡雅。在点、线、面的运用上,吴冠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次陈列在中华艺术宫“名家馆”的

18、油画鲁迅故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幅创作于 1977年的油画,吴冠中在近景中用线条勾勒出绍兴中学的树丛,后面用他擅长的墨点法将水乡的白墙黑瓦一层层展开,直至消失在天际线之中。画面中零星散落着一些红点,在大面积的灰、黑、白中显得醒目却不夺目。而穿绕其间的一条河流就像整幅画的脉络,把近处的实景与远处的幻境巧妙地统一起来,处处透露着江南水乡安静祥和的人文意境。(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见到了油画、水墨画和雕塑,“就像初生的婴儿刚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了世界”,这说明艺术美对吴冠中的震撼。B.吴冠中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穷尽一生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