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概括到鉴赏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冯 前孙 犁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一九四五年,我回到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他说,其实我们在一九三九年就见过了。不过那时他还只有十七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冯前短小精悍,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些时事短评之类的文章。这家报纸进城以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它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七任总编的领导。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被提拔得很快。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会很合得来,比起前几任总编
2、,应该更没有形迹。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 。七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室的人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在机关,我是第一个被查封“四旧”的人。我认为,这是他的主意。
3、当时的“文革” ,还是在“御用”阶段,主事的都是他的亲信。查封以后,他来到我的屋里看了一下,一句话也没说。也好像是来安慰我。当天晚上,又派人收去了我从老区带来的一支手枪。不管怎么样抛我,我总不是报社的当权派。他最后还是成为斗争的重点,被关了起来。后来,我也被关了起来,有传说,是他向军管会建议的。不过,他的用意只是:我太娇惯了,恐怕到了干校,生活不能适应,先关在这里,锻炼锻炼。如果是这样,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在我去干校之时,一捆大行李,还是他替我背到汽车上去的。每逢见到他在会场上挨打,我心里总是很难过。而他不仅毫无怨言,也毫无怨容。有一次,造反派叫我们在报社大门上安装领袖大像,冯前站在高高的梯子
4、上操作,我在下面照顾过往的行人。梯子颤颤悠悠,危险极了,我不禁大声喊:“冯前,当心啊!”他没有答言,手里的锤子,仍在当当地响着。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的,是不合时宜的。每逢批判我的时候,造反派常叫他作重点发言。当着面,他也不过说我是遗老遗少因为我买了很多古书。架子很大,走个对面,也不和人说话。我听过他的多次检查,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升官要诀:一、紧跟第一书记;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在运动后期,我们一同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期间,不断开批判会,别人登台发言,不过是在结尾时喊几句口号。他发言时,却别出心裁:事先坐在最后一排,主席一唱名,他一边走,一边举手高呼口号
5、,造成全场轰动,极其激昂的场面,使批判会达到出乎意料的高潮。在互相帮助时,我曾私下给他提了一点意见。他没有说话,恐怕是不以为然。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他提意见。他也曾向我解释:“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 ”我也没有答话。我心想:我不知道,我如果掉在水里会怎样做。在运动中,我是没有按过别人的。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去上班,又在家里重理旧业,养些花草。他劝告过我两次,我不听。一天,他和军管会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牌。但因我闭口不言,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这时冯前忽然看见墙角那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用的那种小泥盆,大声说:
6、“这里面有金鱼!”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宣传出去的两条罪状。军管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没有理他就走了。(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前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错,那个阶段的他具有年轻人身上的活力和热情,但后来的冯前沾染了一些官气。B.小说前两段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交代“我”和冯前的关系,说明我们是相处最久的关系很好的朋友;二是与下文冯前对待“我”的态度形成对比。C.“我”和冯前在一个报社工作后,对冯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时“我”以老相识的身份直呼其名,但因冯前做总编后的表现“我”疏远了他。D.冯前是一个典型的政客,
7、他在政治风暴中紧跟形势,虽然也被政治风暴吹倒,但他从来不抱怨、不退缩,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E.只露一面的军管会负责人看似闲笔,但从他对冯前当面告密的不理不睬可以看出:过分的告密取荣为人所不齿。解析 B 项,第一段交代“我 ”与冯前相处时间久,第二段交代“我”与冯前相识的时间,这两段都没有谈到“我”与他“关系很好” 。C 项, “疏远了他”的说法不准确,冯前任总编后, “我”对他的称呼不断改变,但有没有疏远他从文中看不出来。D 项, “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有误,从文本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答案 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D
8、不给分。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性格特征。答:_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应注重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他人对人物的认识和评判等。考生在具体作答时,可以分析“我”对待工作、他人、生活的态度等,从中得出答案。从“我”不断改变对升任了总编的冯前的称呼可以看出, “我”是个处事小心谨慎的人;从“运动”前期“我”对冯前的关心可以看出, “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从“运动”后期“我”在家养花草的行为可以看出, “我”是个性情淡泊的人。答案 性情淡泊(与世无争 )。在一家报社经历了七任总编,后经历 “文化大革命” ,均淡然处之。处事小心。虽然“我”和冯前是
9、老相识,但在冯前升任总编后, “我”对他的称呼不断改变,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关心他人,心地善良。 “文革”时期,每逢见到冯前在会场上挨打,心里都很难过;提醒冯前当心颤颤悠悠的梯子。3.按要求回答问题。(1)“我”为何会有“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的,是不合时宜的 ”这样的猜测?答:_(2)冯前为什么说“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 ”?答:_解析 (1)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多余” ,这个词语表明冯前此时是在积极表现,是不怕危险的;而从冯前此时的身份的角度分析,即便是危险的事情冯前也是要做的,所以“我”的提醒“不合时宜” 。(2)理
10、解冯前为什么这么说,要明确这句话出现的具体语境以及冯前说此话的目的。这句话是冯前在“文革”时期私下里跟“我”说的,充分体现了冯前的心理。 “掉在水里”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按”是大家在“运动”中的具体做法,可理解为“打击”等, “免不掉”是冯前对这种做法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冯前在为自己开脱。也是在表达对“我”的歉意。答案 (1)因为从冯前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处境来看,即便是有危险,冯前需要表现自己,还是要做这件事情的。(2)这句话是冯前为自己的做法找的托辞,说明冯前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有些过分,故以大家都如此做来求得“我”的原谅。4.关于“文化大革命”中冯前对“我”做的事情的原因,
11、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答:_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和把握冯前的性格特征和“我”与冯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文革”期间,人人自危,从保护个人的角度出发,冯前的一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与冯前毕竟是老相识,他对“我”的一些做法还是透露出他性格中小人的一面。如果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冯前的一些做法是为了紧跟形势,是“运动”本身的要求,是冯前所处的大环境让他成了一个对朋友不义的可悲的人。答案 “文革”开始时,冯前把卧车留给“我” ,自己坐吉普车,他当时可能是有想法的;让人查封“我” ,后来在“我”的屋里看过后就派人收去“我”的手枪。这些事说明冯前不顾念我们以前的关系,想要通过打压别人保全自
12、己。运动后期, “我”不常去上班,而是在家养些花草, “被结合”的冯前揭发“我”喂金鱼等事又说明冯前想通过一些积极表现提升自己的地位。冯前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了保护自己见风使舵,甚至对朋友不义,但大环境才是他成为这样一个可悲的人的主要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豪华的生活日星新一“可真是世道艰难啊,这钱一点也不顶用!”S 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除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地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
13、个神社,据说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好吧!叫你遂心如意。 ”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 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的生活的滋味吗!可是为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了。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一下神仙的威力。 ”“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S 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
14、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意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S 先生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送货来啦。 ”他不记得有这么回事儿。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进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接待宾客用的家具、座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那男人走了以后,S 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下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想,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
15、威力来。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 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 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单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让我一切都遂心如意就好了,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他正在这样嘟嘟囔囔着,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他开了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啊!让您久等了,请进吧!”S 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
16、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 ”她提到了一个一流的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结婚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 先生感到十分惬意。“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我十分清楚哟”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单,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来了”“什么?”S 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已经从门外进来,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
17、原状。S 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神啊!你太冷酷无情了。 ”“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 先生又嘟囔起来:“可真是世道艰难啊,这钱一点也不顶用!”(有删改)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 S 先生由享受 “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 “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 ,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 ,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B.那位年轻、美貌的女郎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单,才让 S 先生经受了物品“源源不断地被运进了屋里”的大喜和物品又被“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的大悲。C.这篇小说
18、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郎到来是梦幻,而 S 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D.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与“欲望” ,文中的年轻女郎对 S 先生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E.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 ,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 S 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 ,是因为她误认为 S 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解析 A 项, “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 ”说法不准确,文中只是说“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 ,这里的“代价”是否包括虔诚祈祷无从得知;C 项, “美貌
19、的女郎到来”是现实,而不是梦幻;D 项,年轻女郎并没有对 S 先生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答案 答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6.文中的 S 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回答 S 先生的形象特点,首先要在通读文章、了解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能体现 S 先生形象的内容。他的心理活动、他与百货商店女郎的对话、他的行事做法等都能反映出他的一些特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并分点写出答案即可。答案 幻想不劳而获。他的钱不够用了,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挣钱,而是想着去买彩票、向神明祷告。贪婪且急功近利。收到各种
20、家电家具后,他并没有满足,还想要个女朋友,希望更完满一些。爱抱怨却不思进取。他经常嘟嘟囔囔,抱怨现状,却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困窘的现状,而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外界。7.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答:_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主旨等方面入手。这篇小说先讲了 S 先生面临经济危机,想通过向神灵祈祷的方式不劳而获,他误认为神灵帮他实现了愿望,家具、美女等接踵而来;而结尾部分写百货商店的年轻女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物品被送错了地址,这使 S 先生的美梦成空。很明显,结尾处的情节出现了转折,出人意料,但细想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这种欧亨利式结局能够
21、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小说中三次出现了 S 先生的嘟囔,一处是开头,一处是中间,最后一处是结尾,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圆合,结构完整。最后 S 先生的美梦成空不禁让人明白了小说的主旨。答案 情节出现逆转,引人入胜,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结尾处 S 先生的嘟囔照应小说开头部分,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完整。以 S 先生过“豪华的生活”的幻想的破灭结尾,卒章显志:求神不如靠己。8.S 先生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 这道探究题考查的其实是考生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的认识。透过文中的S 先生,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弱点,即贪婪、妄想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等。考生可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所思所感作答,注意回答时既要有适当延伸,又不要脱离原文。答案 S 先生想过“豪华的生活”本没有错,但他并没有想着怎样依靠自己的智慧、辛勤努力、汗水去获得,而是想让神仙帮助,想不劳而获。对于生活中不遂心的地方,总是嘟囔抱怨,并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这不仅是 S 先生性格中的弱点,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弱点。人应该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并且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想要的东西,面对不顺心的事情要少些牢骚,多些积极进取,保持美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