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883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规范练 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专题规范练第 44 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高度关注。在我国,谈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扬州、泉州等举世闻名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或是德化窑、龙泉窑、越窑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地。这些地方在国家的支持下,都相继建立了博物馆,使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然而,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理所当然地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海南岛

2、附近的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位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在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如今,在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它们是海南岛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历史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大洲岛乃至古代海南岛民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往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南岛,除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公立博物馆,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近年来,到海南岛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与日

3、俱增,这里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海南,能看到蓝天、白云、椰林、海水、沙滩,却看不到海南岛古代先民们生活的变迁,更看不到海南岛的先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南太平洋诸岛上居民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掘,令人十分惋惜。此外,自古以来,海南岛先民就与内地的先民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博物馆合作,在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许多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

4、,既具有十分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些都表明,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是解决“南岛语族的起源”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鉴于上述种种,我以为,国家发改委、海南省政府应拨出专款,在大洲岛所在的万宁市建立南海文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居民生活) 博物馆,以呈现海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民众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促进海

5、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摘编自王巍 海南岛是“海丝”的重要节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建议“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依据的一项是( )A.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关注。B.海上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博物馆,而海南岛除省博物馆外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C.海南岛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人们在海南只能看到椰林、海水等,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发掘。D.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成为解决 “南岛语族的起源 ”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答案:A解析:A

6、 项,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作者建议“建立海南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 ,还应当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也当然包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海南岛。B.到海南岛旅游的游客,看到的多为蓝天、沙滩等自然景观,看不到海南岛先民生活的变迁及其在“海丝”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这令人惋惜。C.从出土的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来看,海南岛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既可以让国内外游客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可以促进海

7、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答案:D解析:D 项,范围有误。原文的“民众”不仅指“ 国内外游客”, 还应包括“ 当地居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出海港口所在地 ,都先后建立了博物馆,人们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B.由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从而证明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C.都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表明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有很多相似之处。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可以呈现海

8、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拨出专款。答案:B解析:B 项,因果不当。“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 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 ”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

9、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 ,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

10、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 姬发”,周公为 “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 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

11、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 姓”“氏”, 还是合称 “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嬴政”,刺杀嬴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 高渐离 ”,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 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

12、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 ,是高一级的结构; 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是次一级的结构。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答案:

13、D解析:D 项,“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 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 血缘联系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 ,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B.春秋时期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 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 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 姬旦 ”,应该是误认为“ 姬”是他们的氏。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 ,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答案:C解

14、析:C 项,“ 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误,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 ,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 ,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答案:B解析:B 项,“ 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于文无据。导学号 69010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