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8699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分层作业(十) 苏轼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65】A宫阙(ju) 绮户(q)参与(y) 浅薄(b)B琼楼(qn) 吟啸(yn)失落(lu) 道观(un)C一蓑(su) 料峭(xio)空闲(kn) 恣意(z)D萧瑟(s) 何妨(fn)虔诚(qin) 面颊(ji)D A 项,宫阙(qu);B 项,琼楼(qin);C 项,料峭(qio)。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B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C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D A 项, “倚”应为“绮” ;B 项, “时”应为“事”

2、;C 项, “情”应为“晴” 。3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66】A把酒问青天 把:握着B高处不胜寒 胜:胜过,超过C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听凭D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形容微寒B B 项,胜:能够承担或承受。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 “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 “白” “郊” “岛”分别是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C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

3、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 “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D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 ;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C C 项, “四大家”一般认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1)水调歌头中反映作者既向往天上自由又留恋人间温情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 。(2)水调歌头中写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发问的句子是“_,_” 。(3)定风波中苏轼用“_,_”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在雨中吟诗

4、放歌。(4)定风波中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名句是“_,_,_” 。【答案】 (1)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2)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4)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导学号:61612067】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

5、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_【解析】 第一处前面说“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 ,故后面应是出现“出世” “入世”的矛盾;第二处前面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 ,后面应是说他的旷达的词风;第三处,前面说“不为得失、生死所扰” ,后面说“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中间应是说苏轼表现出的人生态度。【答案】 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6、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7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必须点出诗人并引用诗句。【导学号:61612068】我喜欢具有超世之才而又处变不惊的苏轼,虽渴望“樯橹灰飞烟灭”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和谐;_;_。【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研究供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本题中例句3由三个分句组成, “我喜欢,虽,但”仿写时要保留这格式。【答案】 (示例)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自己已是“人比黄花瘦” ,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 ,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

7、衷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定风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 “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8、。D词人竹杖芒鞋,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E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CD C 项,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错,应为“洒脱” ;D 项“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理解错误,应为“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抒情主体怎样的形象?_【解析】 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不是纯客观的人或物,都会加入其作者的主观色彩,成为作者某种情感的载体。因此,概括形象时,既要写出其表面的形象特点,又要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9、答案】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_4【解析】 上阕写遇雨。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态度超然。 “一蓑烟雨任平生” ,将眼前遭遇拓展为平生经历,既说明了所写风雨,又有象征意味。【答案】 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69】醉翁操 苏 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 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

10、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 外三两弦。【注】 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童颠: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 “醉翁去后”两句

11、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C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曲解文意, “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 ,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 C 项错误。(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词的上阕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琅、圆润

12、,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下阕主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应,醉翁去逝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思念无尽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答案】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 ,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5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70】满庭芳 苏 轼

13、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钅工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摐摐:形容雨声。残钅工:残灯。逢逢:形容鼓声。(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B

14、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C上片的“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D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E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CD C 项,本句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苏轼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D 项,不是反衬,而是暗示。(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_【解析】 “歌声断,行人未起”表现了词人与客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对客人的留恋之情。 “船鼓已逢逢”又表示不得不离开,更加深了这种留恋之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要结合注释和词的有关内容分析,特别是苏轼被贬之后的处境。【答案】 感情: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产生的原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词人与王6长官情意相投,词中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