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王维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蒸藜炊黍( ) (2)啭黄鹂( )(3)芙蓉( ) (4)红萼( )(5)风劲( ) (6)罟师( )【答案】 (1)sh (2)zhun (3)rn (4) (5)jn (6)2词语释义(1)蒸藜炊黍饷东菑:_(2)罟师荡桨向临圻:_【答案】 (1)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 (2)渔人,这里指船夫3名句背诵(1)_,阴阴夏木啭黄鹂。(2)_,纷纷开且落。(3)_,江南江北送君归。(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5)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答案】 (1)漠漠水田飞白鹭 (2)涧户寂无人 (3)惟有相思似春色 (4)草枯鹰眼疾
2、雪尽马蹄轻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作者名片“诗中有画”的诗佛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 (今山西永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开元九年 (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34 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 (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 他笔下的山2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
3、有画意。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 ,今存诗 400首。探究精研文本积雨辋川庄作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文脉梳理 积 雨 辋川 庄 作 文本深读1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答案】 “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
4、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农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名师讲坛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炼字型3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语势流畅,韵
5、味平添。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解题方法:1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2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3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2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抒写了诗人怎样的生活乐趣?_【答案】 抒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独处山林的幽居生活之乐。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
6、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因此,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3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体现了诗人什么心境?_【答案】 这两句诗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要退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4名句鉴赏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鉴赏】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 “漠漠” ,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 ,描绘了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
7、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辛夷坞背景介绍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 。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文脉梳理辛夷坞 寂寞前 两 句 : 春 天 来 到 辛 夷 花 开后 两 句 : 春 天 不 永 花 开 花 落 宁 静淡 泊文本深读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辛夷花自开自落,由灼灼其华到缤纷零落的画面。2如何理解诗中“山中” “涧户”
8、的环境描写?_【答案】 这两个词语描写了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中自开自落的自然环境,体现了辛夷坞幽静之境,也委婉写出了诗人对身处当时环境的寂寞感。3诗人的情怀是“落寞”还是“淡泊”?请结合诗的内容试作探究。_【答案】 观点一:诗人的情怀是落寞。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比喻自己的才能被压抑埋没的处境,寄托自己孤独、落寞的情绪。观点二:诗人的情怀是淡泊。深山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开,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也不需要人们的悼惜。该开便开,该落便落,纯凭自然,向人们昭示了5一种不甘世俗的淡泊情怀。(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名句鉴赏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鉴赏】 辛夷花
9、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长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 ,即指辛夷花,辛夷花含苞待放时,很像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出一派春光。送沈子福归江东背景介绍此诗是王维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公元 740年 、 741 年) 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题目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文脉梳理送沈子福归江东 前 两 句 : 送 行 之 地 景后 两 句 : 依 依
10、惜 别 情 ( 哀 而 不 伤 ) )文本深读1试分析诗中“杨柳”意象的内涵。_【答案】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2 “行客稀”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_【答案】 “行客稀”渲染了凄清的气氛。采用反衬手法,写出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第三句诗“惟有相思似春色”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_【答案】 第三句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春色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表示对友情的惜别之情没有伤感,而是一种
11、真挚的美好的人间感情。64第四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试分析。_【答案】 第四句把江南江北的春色(即对友人的相思)拟作人,一路送友。江南江北春色无边,也表示自己对朋友的惜别情之浓之深。 诗人感情奔放,哀而不伤,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名句鉴赏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鉴赏】 这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涌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诗人化实景为虚情,借助美好的
12、想象和景物,来展现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观 猎背景介绍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进仕,政治上支持张九龄,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 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有什么样的作用?_【答案】 首句未写人,先写声。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之声由风之劲疾而更震耳。以惊人之语渲染出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7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2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试分析首句中“风劲”二字的作用。_【答案】 “风劲”二字写风势之大。这两个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
13、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3颈联中的“忽过” “还归”有什么表达效果?_【答案】 颈联紧承上联中的“马蹄轻” ,言“忽过” ,言“还归” ,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感,表现了诗中狩猎主人公猎罢归来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从而烘托了将军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形象。4将军打猎过程在前三联中已经完成,尾联又起了什么作用?试作探究。_【答案】 诗的前三联是写打猎时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览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以静显动的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骋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名句鉴赏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鉴赏】 “草枯” “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 “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前一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 ,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天上地面互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