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分析综合要谨防“三非”混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惟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注薄都城。
2、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 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3、。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注】 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
4、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解析:选 B。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住“父” “束” “世宗” “穆宗”等名词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推官” ,明朝时为各府的佐官。 “除徽州推官” ,即撤销了徽州推官的职位。B “夺渊、侨俸” ,即停止发放闻渊、屠侨的俸禄。 “夺俸” ,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C “诏狱” ,由皇帝直接掌管的案件,意为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D “谏垣” ,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此处意为沈束刚担任谏官。解析:选 A。 “除徽州推官”
5、,即授予徽州推官的职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服孝期满后,召为都给事中,又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以后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解析:选 B。B 项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
6、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译文:_(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1)“予夺” ,给予或者剥夺;“捐弃” ,被抛弃;“何以” ,用什么。(2)“比” ,等到;“系狱” ,被拘囚下狱;“不他适” ,不改嫁他人。答案:(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予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取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
7、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予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停止发放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
8、沈束,仍将他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行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
9、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稠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 ”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作监帖。有时狱卒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件事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
10、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他,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去世,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在家终老。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容春堂记明归有光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
11、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余之
12、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B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C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
13、/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D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解析:选 B。此段文字的断句,可以在初步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根据人名、时间名词和虚词断开。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例得移官” ,古代上下级关系相处不宜者,上级就会按照惯例调动职位或调走。B “夫子使二三子言志” ,即通常所说的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C “堂记” ,是古人常写的一类文体,属于议论文,往往借房舍的兴建发兴亡得失之慨。D “六馆” ,是国子监的别称。唐时首设,宋元以后, “六
14、馆”部门渐渐合并。解析:选 A。A 项“上级就会按照惯例调动职位或调走”不对,应为“下级”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将此堂命名为“容春堂” 。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唯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 ,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
15、此写下容春堂记 。 解析:选 D。错在“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原文是说“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由此可知“我”写容春堂记 ,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相知很深,更是因为“我”对人生进退有感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译文:_(2)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译文:_解析:首先要翻译准关键字,然后再整体翻译。(1)“谓”译为“认为” ;“虽”译为“虽然” ;“之”是动词,译为“到” 。(2)“道”译为“说出”
16、;“喟然” ,感叹的样子。另外要注意语句通畅。答案:(1)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2)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参考译文: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例必须调动职位,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江的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个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
17、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人烟少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瑟唱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这种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弟子)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陶渊明写的归去来兮辞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
18、吾生之行休。 ”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我曾祖父的哥哥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来我曾祖父的哥哥官至城武县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宫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堂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三、(2015云南省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
19、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又为杭州钞库副使。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其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远于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已而薄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寻退居淮东。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
20、,历应奉、修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丞相搠思监曰:“张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诸人之议,皆是也。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 ”搠思监善之。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 ”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
21、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常语人曰:“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 ”它日,翰林学士沙剌班示以所为文,请易置数字,苦思者移时,终不就。沙剌班曰:“先生于文,岂犹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视大笑。盖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人失笑,一座尽倾,入其室,蔼然春风中也。所为诗文甚多。无丈夫子,及死,国遂亡,以故其遗稿不传。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 ,识者韪之。(节选自
22、元史)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解析:选 D。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提取合理的结论。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 ,根据大意即可正确断句。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23、项是( )A蹴鞠,又名“蹋鞠” ,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B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 ,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C至正是元惠宗的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 28 年。D翰林学士,非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李白做过翰林学士。解析:选 D。翰林学士是官名,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总之,他们各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此外,皇帝还往往召集一批作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翥年少时,虽有才华,
24、但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B至元末年,张翥受同郡傅岩起的举荐,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C在一次朝议时,张翥认为国事有缓有急,实行起来有先有后,关键在于丞相的决断。D张翥在诗歌方面,尤其在近体诗、长短句上很擅长,平日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解析:选 B。张翥担任“国子助教” “分教上都生”是在至正初。 “非其时”混入。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译文:_(2)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译文:_解析:(1)关键词:“屑” ,值得;“翻然改” ,幡然醒悟;“易业” ,改变
25、学业;(2)关键词:“化” ,出神入化;“特” ,只是;“任意” ,随意。答案:(1)(张翥)鄙视经营家业而不以为意,他的父亲对此很担忧。一天,张翥幡然醒悟说:“父亲大人不必担忧,从今起就让我改变行为吧。 ”(2)我对于文章已达到化境,只是由于我从不构思,不过随意行笔而已。参考译文:张翥,字仲举,是晋宁人。他的父亲做官,跟从父亲征伐江南,调任饶州安仁县典史,后来担任杭州钞库副使。张翥年轻时,自恃才能出众,豪放而无拘束,喜好蹴鞠,爱好音乐,鄙视经营家业而不以为意,他的父亲对此很担忧。一天,张翥幡然醒悟说:“父亲大人不必担忧,从今起就让我改变行为吧。 ”于是谢绝客人,闭门读书,夜以继日,毫不松懈,
26、并接受李存先生的教导。李存家住安仁,是江南的大儒,学问得自于陆九渊的传授,张翥跟随他学习,对于道德性命的学说,多有研究。不多久,张翥滞留在杭州,又跟从仇远先生学习。仇远在诗歌方面成就最高,张翥跟他学作诗,完全掌握了他运用音律的奥秘,这时张翥就以诗文知名于当世。随后来到扬州附近,在此居住了很久,到张翥家来学习的人很多。至元末年,与张翥同郡的人傅岩起在中书省任职,以隐逸之士推荐张翥。至正初年,征召张翥入朝任国子助教,分掌教育上都的学生。不久辞官隐居在淮东。适逢朝廷修纂辽、金、宋三史,起用张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书完成后,历任应奉、修撰,调任太常博士,升任礼仪院判官,又调任翰林国史院,历任直学士、
27、侍讲学士,于是以侍读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张翥热心奖掖年轻学者,抛弃高傲的态度,不仅仅靠师道尊严维持自己的威信,因此学生都乐于亲近他。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提取合理的结论。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张翥曾经奉旨到中书省,与朝臣议论当时的政事,各种建议纷纷提出,唯独张翥沉默不言。丞相搠思监对他说:“张先生平日喜欢议论事情,今天却一句话不说,是什么缘故?”张翥回答说:“众人的议论,都是对的。但事情的性质有缓有急,施行起来有先有后,取决于丞相的裁决罢了。 ”搠思监认为他说得好。第二天,授予集贤学士,不久以翰林学士承旨退休,官阶为荣禄大夫。孛罗
28、帖木儿进入京师,顺帝命令张翥草拟诏书,削夺扩廓帖木儿的官爵,并且调集军队讨伐他,张翥毅然不答应。身旁有人劝张翥,张翥说:“我的手臂可断,这笔我是不会拿的。”顺帝知道张翥的意志不可改变,于是命令别的学士草拟。孛罗帖木儿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也不因此而怨恨张翥。等到孛罗帖木儿被处死后,(顺帝)于是下诏任命张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退休,终身给予全俸。二十八年三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张翥擅长作诗,其中近体诗、长短句作得尤其好。文章不如诗,然而却常常以文章自负。经常对人说:“我对于文章已达到化境,只是由于我从不构思,不过随意行笔而已。 ”有一天,翰林学士沙剌班把自己作的文章给他看,请求给改几个字,张翥苦苦思索了一段时间,终于没能做到。沙剌班说:“先生对于文章,难道还没进入化境吗?为何这般苦思呢?”张翥因而与他相视大笑。因为张翥平日善于诙谐逗趣,言谈话语,常常令人不禁笑出声,满座都为之倾倒,进入他的屋子,就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所著诗文很多。张翥没有儿子,到去世时,国家也灭亡了,因此他的遗稿没有传下来。所传下来的,有律诗、乐府诗,仅三卷。张翥曾经搜集战乱以来坚持气节而死和为国事而死的人物事迹,写成一本书,名为忠义录 ,为有识之士所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