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418282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泊船瓜洲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 “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 古朗月行 、 静夜思 、 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 p)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

2、课题。 )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2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

3、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 3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n jin) , 钟山只隔数(sh sh)重(zhng ch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i hu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 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正音是关键。余下的在读中自悟,

4、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 )好! 师:(配音范读 )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 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 评: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4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 )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 评: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

5、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面向全体不好操作。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5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在学习片

6、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时间 10 分钟。 (10 分钟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师: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 间” ,在这里读作 jin ,是“间隔”的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 、 “京口” 、 “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钟山 京口 瓜洲 师: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

7、层山了,也6不远了。 生:请问老师, “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 数重:几层。 2 绿:吹绿了。 3 还:指归还。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 ,暗

8、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据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7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 生:可以用 “过”字。 生:还可以用“来” 。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

9、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 “过” “入” “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 “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评: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 五、画画 1 、启发。 师: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再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8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在你们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现在,你想做些什么?

10、生: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 师:好的,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写字时,书写要工整。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加点彩色最好。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好。 2.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画的是一轮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绿,几重高山。诗人站在瓜洲岸边,仰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生:(同上 )我竖着写诗,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

11、展现儿童的天性。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六、延伸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9师:同学们学得很好。 泊船瓜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几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 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

12、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总评: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10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重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