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长相思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本词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几缕怀乡的主题,意境深长。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的
2、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过程和方法: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知:1、导入2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新的古诗,还记得吗?谁愿意为大家背一背,还要请你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师述:泊船瓜洲中王安石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秋思中张籍通过叙事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析题师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词,请看课题,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在在复习
3、、巩固本课中前两首诗同时,为新词长相思的学法打下伏笔,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师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 。多读几遍,什么时候读得正确流利,什么时候停下来。学生展示朗读,学习“更、聒” 。2、再读课文,读得有感情。师述:我们学过许多古诗,同学们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味道十足。你能试一试也读出这首词的味道吗?师述:读得真有味道!老师看到同学的眼里都是智慧的目光,再看看谁是火眼金睛,你们注意到这里没有?这是词的特殊形式,以空格为界,空格前面的部分叫上“阙” (板书、注音) ,空格后面的部分叫下阙。3【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展示读、赛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的朗读,把词
4、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味道。同时解决多音字“更”和生字“聒” ,指导学生分清词的上下阙。三、精读课文,了解词意(一)上阙1、了解词意师述:好一首长相思,唱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结合书下注解和课文插图先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2、指名回答师述:你们读懂了吗?先来看上阙。谁来说说? 师述:你还能读出征途的艰辛吗?接读“身向榆关那畔行”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了将士们在跋山涉水,从这“身” (板书)中,我仿佛看到了纳兰性德身处其中向着山海关进发。你们又看到了谁? 师述:是呵,在二月清寒的时节,在苍苍茫茫的旷野里,这千万大军驻扎下来
5、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先自己想一想。出示课件,你能根据刚才的想象,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景象吗?(这是出现在什么时间的场景?夜晚的天空是怎样的?你能将它也融入你所描述的画面中吗?)这样的景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师述:著名的大学者王国维盛赞此句为千古壮观,就在于纳兰性德用寥寥4五字,就描绘了这幅壮观的景象,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能否通过我们的朗读将这幅画面展现出来呢? 师述:我也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来读怎么样?师述:太棒了,大家不仅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还读出了这千万大军征程中的壮观之美。【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运用词句变式法,让学生诵读中感悟征途的遥远与艰辛,再结合书上插图,创设
6、情境,引导学生体悟千万大军驻扎苍茫旷野的壮观景象,即入情入境,走入作者内心,又为对下阙的理解打下情感基础。(二)下阙师述:大漠孤烟,长沙落日,军旅之途纵有无数壮观美景,然而更多的却是风餐露宿中的煎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下阙。谁来说说下阙的意思?师点拨:1、这样猛烈的暴风雪,是什么样的呢?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狂风伴着雪片扑面而来,令人不寒而栗。听(课件播放) ,狂风就是这样呼啸而过。师点拨:2、我们能否把这猛烈的风雪读出来呢?师指导:3、指名读。一组试试+再加一组+ 全班一起来师点拨:4、这猛烈的风雪能让作者安然入梦吗?当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心情怎样?请你用文中的话语概括:心碎。 (板书)他
7、为什么会心碎?多么凄美的词句!谁能读出来吗? 师述:5、听着这一更又一更的风雪声,作者想到了他的_。 (板书:故园)5师述:假如你就是作者,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中的故园是怎样的呢?师指导:请把你心中的故园和同桌说说吧。师指导理解“故园无此声” 。师点拨:故园如此美好,在这里,此时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吗?师点拨:此声指的是什么声音?(暴风雪声)师点拨:故园没有这些声音,有的是温馨、安宁、祥和,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师述:孩子们,一个“无此声” ,真是“于无声处胜有声” 。这首词将写景、叙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难道只有作者一个人思乡吗?师述: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
8、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下阙。【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以风雪声激荡学生的心灵,以恰当得铺垫,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帮助学生感受故园之温馨安逸,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撞击,悟心碎之凄美悲壮。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世界里,自然愈读愈有味道,愈读愈见作者真心本意。四、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师述:像这样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先想想,再请你写一句。谁先写完谁先读。师述: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就有一些这样的诗句,谁能读给大家听听?6师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在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中,我们将继续
9、学习游子飘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师述:北方的风雪勾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他胸怀豪迈踏上征途,却又心系故园,碎梦难圆。于是这丝丝情怀都化作这“长相思” 。作者的这种情感也使身在异乡的刘老师深受感染,读着这首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家乡的秦砖汉瓦,白发双亲,来,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长相思”!师述:读得多好啊!作者描写的一个个景象,通过你们的读,你们的写,你们的思考,你们的表述,逐一展现了出来。词让宋代人写绝了,但是谁又曾想到到了清朝,又出现了这样一位不亚于宋朝的词人纳兰性德。在见到你们之前,我以为这首词已经让别人读绝了,没想到你们读得这么好,一句句多感人呀!会背了吗?再来背背吧!(师生配乐背诵)师述:你
10、们甜美而激情的声音,专注的目光,端坐的身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老师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下课。【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总结词境,升华情感的同时,引入语文园地中的诗句,拓宽学生思维,将单元学习的理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累语言,丰富阅历,更掌握方法。使学生在充分的拓展阅读中,感受思乡之情的意蕴绵长,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带着这样的情感积淀重返长相思 ,学生的兴味定会更浓,思乡情更深,吟诵出的美也更壮丽、辽阔。五、板书设计7身行 写景故园 思乡心碎 抒情【长相思教学反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
11、,成就千古名篇。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声,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这首词“格高韵远” ,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觉得美得壮丽,美得辽阔。我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处理教材,争取让学生最近距离欣赏长相思的美,最真实地体悟长相思的美。一、读诵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在长相思教学中,我把“读”始终贯穿整个过程,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与感觉。正可谓是“山一程,水一程” ,程程都是感情
12、读;“风一更,雪一更” ,更更唤醒读和悟。1 、读得充分。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是诵读和背诵。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自主读中感知词句,在默读中理解词意,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想象与感悟形象。从初读课文的读8得正确流利,到精读课文时的入情入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渐渐融入诗词当中,化为了词人纳兰性德。2、读得技巧。充分地读需要技巧,除了正确运用读的方式外,我注重了朗读的技法指导。我首先要求学生仔仔细细地多读几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读出感觉来,又由整体上感悟词人“非常思念家乡”
13、 ,到从字里行间具体叩问其“身”在哪里、 “心”在何处。读的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直抵形象与情感。3、读中生情。学生在自主读中理解词的情感,在默读中感受词人的情怀,在教师的范读中想象体验着情感,在朗读中感悟与生成情感。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词人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词人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二、悟教学中,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词人的生活,词人的世界。围绕“征途”与“故园” ,我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身” “心”分离的情感。1、词句变式,悟征
14、程之艰辛劳顿在学生理解“山一程,水一程” 时,我这样处理:“老师听出来了,这里的山一程,水一程并不单单是一程,而是一程,一程,又一程。 ”课件中出示:“山一程,一程,又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 ”学生通过对词句变式的诵读,仿佛看到了那漫漫长路,仿佛9经历了翻山越岭的军旅生活,充分体悟到征途的劳顿。同时为理解“风一更,雪一更”作了情感铺垫。2、合理想象,悟故园之温馨安逸配合画面,结合想象,学生们沉浸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神伤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凄凉老师一句“假如你就是作者,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中的故园是怎样的呢?”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出伤感之境,引入对故园的无限遐想
15、。在学生静想时。老师适时铺垫“也许我的家在乡村,那里背山面水,鸟语花香,几间茅屋,一壶清茶,还有稚童相伴玩耍;也许我的梦在酒肆里,与朋友们推杯换盏,吟诗作对,悠然自得”帮学生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学生用言语和文字释放着“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3、情感撞击,悟心碎之凄美悲壮正当学生沉浸于温情故园的幸福之中时,老师对“此声”的叩问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此声”与“故园之声”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有恍若隔世之感,梦碎,惨!心碎,惨惨惨!至此,学生入情入境,感情得以升华,朗读成了传达情感的媒介。三、感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就长相思而谈“长相思” ,而是要借对这一首词学习,让学生学会表达方法,理解思乡情
16、怀,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激发积累相关语言内容的热情。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引入单元学习的理念,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月是故乡明”凸显。在学生情感升华之时,我顺势引入本单元园地中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让学生选在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学生能轻松读懂诗句,并能将其中情感用读准确地表达出来,这10既检验了本课学习的效果,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将单元学习的理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累了语言,丰富了阅历,更掌握了方法。学生在充分的拓展越读中,感受了思乡之情的意蕴绵长,感受了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带着这样的情感积淀重返长相思 ,学生的兴味更浓,思乡情更深,吟诵出的美也更壮丽、辽阔。这就是我的长相思 ,不,是纳兰性德、学生们穿越时空融为一体的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