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8014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目的任务,充分利用3S技术,查明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地质现状,评价流域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生态环境容量和质量现状。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从地质角度提出农业、矿产、林业、旅游、水资源等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对策,为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和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服务。,螺髻山针叶林,它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环境调查和地质调查;它特别强调地质环境(基础) 生态环境(上层)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从地质适宜性方面为生态环境的科学建设和保护提供地质依据和提出合理建议。,Colluvial soi

2、l;,Bedrock,因此要求我们在调查方法上要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调查的技术方法体系,(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体系构架与新技术方法在整个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管理决策中,都必须有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体系构架如下: 1、应用3S技术,以获取现场信息为目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调查填图电子化; 2、对编制的生态环境地质图系,以图形和数据管理为核心多源信息融合与集成技术,实现GIS空间数据库的存储和查询管理; 3、建立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体系环境评价与环境管理决策信息技术。 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便于综合分析

3、研究与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成果通过网络向政府决策部门及社会公众发布,形成一套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及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制定调查标准、数据采集类型、格式、土层划分和标示内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生态环境地质信息系统,认清生态-地质环境条件、把握特点、找准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调查路线、重点区段,小流域试点,研究总结,全流域推广,建立GIS空间数据库,综合成果图件,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体系,室内综合分析研究,遥感解译,收集资料,野外调查验证,森林生态 环境地质,农业生态 环境地质,人居 生态环境地质,矿山生态 环境 地质,社会 经济 状况,建立典型生态-地质剖面,地质灾害,水资

4、源,第四纪地质,人类 工程 活动,(二)调查技术路线,森林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表,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包括外挂属性数据库)组成,共划分图层29个,属性表22个。,项目的所有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研究和解译成果,以包括图形和属性的空间数据库的形式综合与集成,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提供基础数据,最终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建成一套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动态评价信息系统,为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适时的科学决策依据,并实现动态跟踪监测。,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体系基本思路:,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定量评价)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综合预测评价,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5、 建立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根据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资料分析结果,对全流域形成一个总体的、概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评价预测(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和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各亚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和适宜性作出评价预测,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首先根据各亚区不同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农业生态、人居生态)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因子集;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计算,确定各单元质量等级(好、较好、差),再根据各等级单元在区(亚区)内所占面积的比率,按最大隶属度原则,模糊识别该区(亚区)隶属等级;最后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预测该区(亚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质量(适宜

6、性)。,森林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子系统,年平均降雨量(mm) 温度 光照日数 地形特征指标 斜坡稳定性指标 地层富水性指标,水资源丰富程度与可用性评价子系统,地下水资源指标 地表水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条件脆弱性评价子系统,植被盖度 生物种类 土壤厚度 土壤肥力 土壤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价子系统,地质灾害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频度 影响范围 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矿山开采规模 植树造林面积 水土保持指标 规划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指标 经济指标 技术指标,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子系统 (地质适宜性),水资源丰富程度与可用性评价子系统,年平均降雨量(

7、mm) 温度 光照日数 第四系成因类型 地形特征指标 斜坡稳定性指标,地下水资源指标 地表水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条件脆弱性评价子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指标 农作物亩产量 耕植类型 土壤厚度 土壤肥力,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价子系统,地质灾害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频度 影响范围 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矿山开采规模 土壤改良措施指标 引水灌溉条件指标 灾害防治指标 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技术指标 经济指标,人居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子系统 (地质适宜性),水资源丰富程度与可用性评价子系统,空气质量指标 温度 地理交通状况指标 岩石坚固性指标 地震系数(烈度),地下水资源指标 地表水资

8、源指标 水资源污染状况指标,2000年开发活动容量现状 2010年开发活动容量预测,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价子系统,地质灾害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频度 灾害损失,人居环境与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人口密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主要支柱产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供水能力 排污指标 人均绿化面积,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地质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森林生态环境地质的适应性评价共选取以下几个因子参与评价:坡度、降雨、地质灾害、高程、植被指数。坡度:以划分土壤侵蚀的坡度界线作为参考,取值界线是8、15、25、35,因子的取值采用梯形函数取值。降雨:分级的界线是1200mm、1400mm、1600mm、

9、1800mm,因子采用梯形函数取值。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高程:以垂直地带性土壤、植被带的海拔高度划分为依据,分级界线为海拔1500m、1800m、2400m、3200m,因子采用梯形函数取值。植被指数:以遥感解译的结果为准进行划分,分为高、中、低三级。,农业生态环境地质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农业生态环境地质的适应性评价共选取以下几个因子参与评价:坡度、水资源、地质灾害、第四系堆积物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结合遥感解译,以划分土壤侵蚀的坡度界线作为参考,取值界线是8、15、25,因子的取值采用梯形函数取值。水资源:按水资源量分好、中、差三级。地质灾害:根据地质

10、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级。第四系堆积物:主要以地貌类型的划分为依据,分为三级:大型冲洪积扇(面积0.5km2)、阶地、河漫滩和冰水堆积阶地。土壤类型:依据土种的基本特征及理化性状,可分析得出得出土壤的肥力,分为高、中、低三级。,人居生态环境地质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人居生态环境地质的适应性评价共选取以下几个因子参与评价:坡度、水资源、人口密度、地质灾害、地震烈度。 本项目仅对安宁河流域内县级以上城市进行评价,由于城区在1:25万地图上反应的区域太小,因此考虑为点状评价,不宜作区域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因子取值,1、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 1.1区域稳定性问题及其次生环境效

11、应,(二)、主要认识,1.1.1流域内地震活动及其分布特征1.1.2 地震导致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1.2 水土流失及其生态环境效应1.3 泥石流、滑坡及其生态环境效应1.4 水土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3.4.1 水质污染及其效应分析3.4.2 土壤污染及其效应分析1.5 矿山开采及其生态环境效应1.5.1 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问题1.5.2 矿山废物的污染问题1.5.3 矿山开采引发的放射性污染1.6 交通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其生态环境效应1.6.1 主要交通沿线的环境地质问题1.6.2 大桥水库区的环境地质问题,滑坡,喜德尔思沟采矿引起滑坡,2、安宁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演化分析,全流

12、域三个时段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 两河口沙马拉达段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 鹅掌河邛海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变迁 泸沽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演化变迁,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和野外调查访问成果 分别统计1957年、1988年和1999年生态地质环境变迁的特征数据(旱地、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土流失强极强等的面积变化),根据1957年、1988年、1999年三个时段的解译成果和野外调查成果,对全流域生态环境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流域在近50年来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经历了一个从良好严重变差控制逐渐恢复的过程。,两河口沙马拉达段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恶性,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

13、质条件 地质构造 地震等,气候气象条件 森林植被 农业生态 人居环境等,人类活动,生态地质环境变化,产生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变差,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变好,生态系统,地质环境,造成危害或灾害、破坏生态地质环境,良性,人为控制,恢复保护,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动态演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图,破 坏 地 质 环 境,生 态 环 境 效应,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人类活动对平衡产生了干预 当生态地质环境制着约人类活动或不能满足某些需要,必然存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问题。,归纳其演化机制的概念模型为: 1、高山区生态环境破坏中山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加剧

14、河谷平坝区遭受危害型。,2、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中下河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型。,四、成果应用推广意义与建议,(一)成果应用推广意义,1、满足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求,人类活动在演化中干预了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的动态平衡。需要深入对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断规范和控制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制定出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比如从良好严重变差人为控制逐渐恢复的过程的认识,对工作区乃至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通过调查生态环境地质类型及其特征,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地质现状评价、适宜性评价及预测评价,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制定地方

15、经济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特别是三个典型地段剖析),3、开展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上游-中下游、从高山-中低山区-河谷平坝区两种演化机制概念模型表明,按流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制定合理的生态地质环境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建议1、通过开展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表明,该项工作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议尽快在其它流域继续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2、通过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虽取得一定成果和进展,但无论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还不完善,建议尽快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则;充分开发利用GIS技术,建立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体系,为流域经济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