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历史,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前期疆域,(公元618年 907年),(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2、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6)武则天曌 (684-704) _| |(5),(9)唐睿宗 李旦 (4),(7)唐中宗 李显(684,710-712) (683-684,705-710)| |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8)唐殇帝 李重茂 (710)|(11)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13)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 | (15) 唐宪宗 李纯 (806-820) (14) 唐顺宗 李诵(805)|_| | (16) 唐穆宗 李恒(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3、 (846-859)| |_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 | | | (17)唐敬宗(18)唐文宗 ( 19)唐武宗 _ 李湛 李昂 李炎 | | (824-826) (826-840) (840-846) (22)唐僖宗 (23) 唐昭宗 李儇(873-888) 李晔(888-904)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拀 (904-907),唐帝系表,李渊造像记 唐太宗幼年患病,李渊礼佛祈祷后病愈,因造佛像还愿,唐高祖李渊像 古代画像,唐太宗李世民像 古代画像,唐太宗墓石雕:昭陵六骏之一,乾陵石雕,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山西高平仙翁
4、庙唐玄宗壁画,唐玄宗像 古代画像,唐代历史分期,四分法 甲、初唐(高祖睿宗),盛唐(玄宗肃宗),中唐(代宗文宗),晚唐(唐武宗哀帝)。 乙、初唐(高祖太宗),盛唐(唐高宗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共五帝),中唐(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共六帝), 晚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哀帝 共九帝)。,唐朝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
5、,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李虎,独孤信,杨忠,宇文泰,李 昞,唐 高 祖,隋 文 帝,隋 炀 帝,周 宣 帝,周 武 帝,周 明 帝,周 静 帝,独孤 夫人,独孤 皇后,杨 皇 后,独孤 皇后,宇文 夫人,窦 毅,唐 太 宗,窦 皇 后,周 隋 唐帝室亲属关系图,关陇贵族集团与李唐家族,李唐与杨隋一样都出自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其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封唐国公。其父李昞袭封唐国公爵,其母独孤氏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李昞与周明帝、隋文帝是联襟,李世民的外婆是宇文泰的长女襄阳公主(窦毅夫人),李渊与隋炀帝则是表兄弟。,玄武门之变,李渊登基后,长子李建成
6、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均有政治和军事才干。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 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先发制人,在长安皇宫北面的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了建成和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被迫让位于李世民。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627649)。 他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后庙号“太宗”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玄武门,唐高祖传位于 李世民就是 , 年号“ ”。,李世民,唐太宗,贞观,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
7、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贞观之治,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是 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其思想 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8、儒家,仁政志国,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宋人画十八学士图,李靖 日本庆长版君臣图像,魏征像 古代画像,杜如晦像 古代画像,房玄龄像 古代画像,褚遂良像 古代画像,长孙无忌像 古代画像,贞观名臣画像,房 谋 杜 断,房玄龄,杜如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 征,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 发展较快,国力逐步 加强。历史上称当
9、时 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
10、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唐高宗即位和永徽年间的政治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5月,唐太宗因病去世。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唐高宗改年号“永徽”,继续执行太宗时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在官制、经济、法律、国防上有一些建树。永徽中、后期,李治久病,精明强干的皇后武则天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武周革命 武则天的上台,武则天,名曌(同“照”,“则天”是她的尊号), 并州文水(山西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彠原是木材商人,因参与李渊起兵而成为开国功臣。637年,十四岁的武曌因貌美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太宗死后,武曌
11、作为遗孀被迫入感业寺当了六年尼姑。在此期间和唐高宗过往甚密。,654年,李治把她再次召入宫中,封为昭仪, 极为宠爱。武曌为人“巧慧多权数”,入宫以后用阴谋手段排挤诬陷李治的正宫王皇后。 655年,李治立武曌为皇后。打击曾坚决反对立她为后的贞观元老贵族集团,通过李治逼长孙无忌自杀, 把褚遂良等流放。,660年以后,李治健康状况恶化,朝政多委托武曌代为处理,时人共呼她和皇帝“二圣”。 683年,李治病死,三子李显(中宗)继位,武曌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两个月后,武后废李显,又立四子李旦(睿宗)。武后连续平定李唐宗室和大臣的武装反抗,控制了天下局面。 690年,她自称皇帝,宣告“革唐命”,改国号
12、为周,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的女皇。,打击反对派:在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时,掌握大权的贞观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竭力反对。武则天当上皇后依靠庶族官僚李义府、许敬宗等支持,贬杀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打击士族官僚的同时,大力扶植庶族官僚。659年(显庆四年),武则天通过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进一步打击士族。,武周革命 武则天的统治政策,奖励告密、重用酷吏:对她的政敌(主要是关陇士族)进行打击。在朝堂放置铜匦,以收受告密信件。又重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专办所谓谋反大案。他们制造了许多可怕的刑具,对被告人进行骇人的折磨和屠杀。周兴、索元礼所杀各数千人, 来俊臣所破千余家。,破格用人:进一步发展科
13、举制度,大量选用庶族地主做官。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她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又置武举。下令允许官员和百姓自己荐举自己,还派存抚使到各道搜荐人才。狄仁杰是当时有名的贤相。开元名臣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在武则天时开始被提拔起来的。 加强舆论宣传,以佛压道。,武周革命 武则天的统治政策,(垂拱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
14、现受女身。大云经 (天授元年)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资治通鉴卷204,武周革命 统治政策之舆论宣传,乾陵武则天墓前无字碑,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新唐书后妃传赞 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旧唐书陆贽传,武周革命 对武则天的评价,唐中宗、睿宗时的政局 705年(神龙元年) 82岁的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等五人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强迫武则天传帝位给中宗李显,复唐国号。
15、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中宗昏庸懦弱,大权落入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手中,于710年(景龙四年)毒死中宗,立中宗幼子李重茂为少帝,韦后临朝称制。,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登基,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开元之治 韦后当权,当日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羽林军抢
16、先攻进皇宫,杀韦后并其党羽。睿宗复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诛张易之出过力,又预平韦后之乱,势力膨胀与李隆基的矛盾激化。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即帝位,是为唐玄宗。,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登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唐玄宗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数十人,改元开元。次年,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
17、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开元 (713741年)、 天宝(742756年) 。 开元之治:开元时期,玄宗励精图治,改革弊政、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取得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成效,被史家誉为“开元之治”。,开元之治,裁汰冗官,整顿吏治:裁减政府机构,大批裁汰冗官和不称职的官吏,“大革奸滥,十去其九”。殿试新任命的县令,斥免不合格的四十五人。重用姚崇、宋璟及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干练正直的官员。,开元之治 政策措施,抑制宗王贵族,整顿食封制度:加强对诸王贵族的控制,禁止其政治上的实权,但给予经济上的优待。
18、规定食封贵族的租调由国家征收后再发给封主,削减食封贵族的受封户。沙汰僧尼、抑制佛教:于公元714年强迫一万二千余人还俗,并下令各地不得再造佛寺。,开元之治 政策措施,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疏浚水利灌溉,兴屯田,检括户口、籍外田。改变了武周以来官爵冗滥、僧尼众多和宫廷生活奢糜的风气。也使社会经济和国力能够在贞观、武周以来基础上继续发展。 在开元、 天宝年间, 唐王朝达到了鼎盛。,开元之治 政策措施,改征兵制为募兵制,废除府兵制:723年下令招募“长从宿卫”代替府兵轮番宿卫。737年改革征防军,招募“长征健儿”长守边镇。加强了唐朝的边防力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导致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对比的悬殊。原先
19、兵力最强的关中仅剩下军事训练不足的几万彍骑;边疆却集中了近五十万精兵强将。,开元之治 政策措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户数高达1300多万;物产丰富,物价稳定,商业繁荣;社会治安稳定。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开元之治 盛世表现,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玄宗素以“好文”著称,组织编群书四录,“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总结国家制度,编大唐六典大唐开元礼。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成就斐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 国力强盛,边疆局势稳定:高宗以后的边疆危机在玄宗加强边防的系列措施下恢
20、复稳定。,开元之治 盛世表现,武则天,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武延基,武延秀,武崇训,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李重俊,李重润,李重茂,永泰郡主,安乐公主,韦后,李隆基,武氏姪及姪孙辈子弟封王者近二十人。,李武与武韦政权关系略表,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
21、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安史之乱,天宝十节度图,契丹,靺鞨,奚,突厥,突厥,吐蕃,南诏,统治集团的腐朽:开元末年的李隆基沉浸于歌舞升平,全力追求享乐,怠于政事。把儿媳杨玉环据为己有,封为贵妃,宠幸无比。贵妃的兄弟姊妹均获高官厚爵。朝中大权先后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奸佞杨国忠、宦官高力士把持。唐朝鼎盛局面的背后已经显露出严重的危机
22、。,安史之乱 爆发的背景,安史势力壮大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史思明为营州“杂胡”(辽宁朝阳) ,有粟特人血统,通晓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起初为唐军军吏,因对契丹、奚等族战争中骁勇善战,连获擢升。安禄山最终兼领平卢(镇锦州)、范阳(镇北京)、河东(镇太原) 三镇节度使,兵力逾十五万,超过中央禁军。,实力的壮大,加之唐朝廷的败坏刺激了他夺取唐朝天下的野心。他表面上巴结杨贵妃,甘愿做贵妃义子,设法取得玄宗的信任;暗地里招兵买马,培植个人武装,招收了大量少数民族士兵。安禄山与皇太子李亨有矛盾,又长期与武力强大的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不和,而杨国忠在朝中支持哥舒翰,千方百计欲除安禄山,派系矛盾激化。
23、,玄宗时重要少数族节度使情况表,唐玄宗,庆王李琮,废太子李瑛,太子李亨,寿王李瑁,天宝年间与太子之位斗争有关的几位皇子,太子李亨,哥舒翰,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西北军镇,东北军镇,西南军镇,天宝年间唐中央地方几派势力联系与矛盾示意图,图 例,联系,支持,矛盾,755年冬, 安禄山以清君侧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率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等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十五万人起兵反叛。唐朝廷匆匆调兵镇压,但拼凑成的军队战斗力低,唐玄宗又猜疑大将,指挥频频失误,致使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并向长安进攻。,安史之乱的爆发,6月初,叛军于灵宝大败哥舒翰指挥的唐军,攻占潼关。唐
24、玄宗率领亲信大臣从长安仓皇出走。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随行禁军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唐玄宗缢杀杨贵妃,唐玄宗 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则被拥立 北上,于灵武(宁夏灵武)即帝 位(即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 上皇。,陕西兴平杨贵妃墓,肃宗即位后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调集十多万军队,又向回纥借兵四千人,以其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反攻。757年正月,叛军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9月,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收复长安、洛阳,困安庆绪于邺城。安禄山大将史思明于河北率余部投降,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相持与结束,史思明很快又反唐并联合安庆绪,战火重新燃
25、起。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率领的唐军,乘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后,叛军内部更加分裂,没有力量再向唐朝发动进攻。,九节度围邺之役,762年,唐宫廷发生政变,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而死。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帝位,即代宗。代宗即位后,调集各路兵马,又向回纥借军,以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率军收复了洛阳等失地,河北叛将纷纷向唐朝投降。763年史朝义逃往范阳被其部下所拒,穷促自杀。 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成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初,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756年六月,叛军占领长安,唐
26、玄宗西逃,发生马嵬驿兵变,玄宗逃至成都。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年号至德。 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安史之乱的经过,长安,马嵬驿,成都,灵武,758年九月,郭子仪等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半年不克。 759年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761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762年,宫廷政变,肃宗死,宦官李林甫拥立代宗即位。 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造成严重的后果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朝中宦官势力抬头,专掌禁军,左右政治。地方上安史虽灭,其降将旧部
27、仍控制河北,其它地区也藩镇纷起,北方割据形势已无法改变。,安史之乱 影响,经济方面:叛军的烧杀和回纥军乘机剽掠,使原富庶繁荣的关中、中原地区几经浩劫,千里萧条,人烟断绝,户口急剧下降,黄河流域也从此失去了全国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边防方面:内地动乱导致边防空虚,唐疆域大为收缩。陇右河西走廊尽失于吐蕃,西域失控,关中受扰。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文化方面:北方、尤其是河北地区的文化与社会风气渐趋胡化。陈寅恪指出“河北社会通常情态,其尚攻战而不崇文教,质言之,即渐染胡化深而汉化浅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28、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大唐衰落,大唐灭亡 黄巢之乱,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
29、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黄巢
30、军流动作战示意图,黄巢起义的失败:882年,唐政府招引沙陀首领李克用率沙陀骑兵助战,又调诸镇军齐集长安。9月,防守同州(大荔)的黄巢军大将朱温叛变,起义力量严重削弱。883年,李克用军攻入长安,黄巢被迫退入河南,沿途战斗又接连失利,高级将领不少人降敌。884年,起义军败退山东,6月7日,黄巢在山东莱芜狼虎谷战败自杀。,唐末农民战争,黄巢大起义的影响:战争历时十年,席卷山东、河南等十二省区,横扫半个中国。黄巢军大杀贵族官吏,世家大族所看重的谱牒之书在战火中大部毁失,对门阀世族制度以毁灭性的摧毁,这对五代、宋以后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济上,农民军第一次提出“均平”的口号。,山东莱芜
31、牛泉镇相传黄巢落马处,唐末农民战争,浙江衢州仙霞关 878年,黄巢军经仙霞岭趋福建,开辟仙霞古道,设仙霞关。现存四道关门, 5公里古道,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1)流动作战在前期是必要和合理的,但起义军始终未在占领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必然使自己陷入无后方和无后勤保障的流寇境地。 (2)占领长安后,没有乘胜追击,留下后患。 (3)起义军领导不力,将领动摇、妥协、叛变,不断挫伤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导致失败。黄巢大起义打烂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赖以维持的中央地方军政格局的平衡。起义虽然失败,但唐王朝也分崩离析,名存实亡。,黄巢大起义失败的原因,五代十国概况,唐亡之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
32、期(907979年),五代十国前后共72年。学习五代十国历史须注意:(1)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动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 (2)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3) 契丹的兴起。,十国政权表,契 丹,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党,项,歧,晋,燕,吐,蕃,大,长,和,东都(开封),后,梁,前,蜀,楚,闽,吴,南,汉,吴,越,荆,南,流,求,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大,理,辽,(契 丹),流,求,北,汉,南,平,吴,越,南,汉,南,唐,后,蜀,东京(开封),后,周,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
33、”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文学,诗仙李白 诗史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
34、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因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明代吴承恩以玄奘取经为背景,撰写了西游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