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砥 砺 奋 进 继 往 开 来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YMG全球顾问集团10月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篇 32000余字的报告,下面我们就来 解读一下报告的重点内容 , 学习党员应当如何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十九大概况1十九大报告重点解读2新提法、新概念解读3十九大及十九大报告的基本情况介绍敲黑板、划重点,直观读懂十九大重要内容解读一些新提法新概念,和过去的有什么不一样?贯彻新时代新要求4新时代到来,我们应当如何贯彻新思想,新要求?01十九大报告概况十九大及十九大报告的基
2、本情况介绍5十九大概况10月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应出席代表 2280人,特邀代表 74人,共 2354人,实到 2338人。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报告。大会报告6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共分 13个部分:十九大报告86页, 13个部分32240余字12345678910111213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
3、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 “ 一国两制 ”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7十九大报告高频词十九大报告中,有些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以从中看出报告的关注重点:报告中的232次发展高频词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民主
4、创新现代化统一生态新时代美好生活中国梦203次131次70次69次61次59次47次44次43次36次14次13次8十九大报告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事关 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9十九大报告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 前进方向 ,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政治宣言 和 行动纲领 。常委们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十九大报告的看法:习近
5、平指出关键词: 前进方向、政治宣言、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李克强指出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02十九大报告重点解读敲黑板、划重点,直观读懂十九大重要内容11大会主题和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的主题 取得十个方面的历史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
6、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12两个重大判断判断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个定位是是是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勘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3两个重大判断判断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
7、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同原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新矛盾注意: 措辞的细微变化,预示着今后党的工作思路的调整14一个历史使命与 “ 四个伟大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伟大 梦想进行 伟大 斗争建设 伟大 工程推进 伟大 事业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一个重大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是是党和人
8、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6十四条基本方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4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坚持全面深经改革3 坚持新发展理念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5坚持全面依法治国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0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1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12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417两个重要时期n 从现在起到二 O二 O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n 从十九大到
9、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现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胜期十九大 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期18两个阶段( “ 两步走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0%奋斗十五年再奋斗十五年第一个阶段 ,从 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 ,从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九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经济方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
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方面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方面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方面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方面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国防和军队方面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国两制 ” 和祖国统一方面 坚持 “ 一国两制 ” ,推进祖国统一外交方面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建方面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03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解读解读一些新提法新概念,和过去的有什么不一样?21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1、和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 。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 。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进一步拓展为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 。增加了 “ 美丽美丽 ” , “ 五位一体 ” 总
12、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4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2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56789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
13、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合宪性审查23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
14、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十九大报告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01112131424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16151817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
15、机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十九大提出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此前的表述是 “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 ” 。此前 “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 的表述也在十九大报告改为 “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25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192021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
16、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此前的表述是 “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打铁必须自身硬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铁 必须 自身硬。此前的说法是 “ 打铁 还需 自身硬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全面 ” 两字彰显了对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22324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 全面 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防止和反
17、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表述以往少见。26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开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从此前的 “ 压倒性态势 ” 到 “压倒性胜利 ” ,彰显反腐败斗争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报告作出这样的宣示: “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
18、。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2526272827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在 “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 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29 30 31 32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 “
19、 两规 ” 措施。用留置取代 “ 两规 ” 措施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提出增强 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04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时代到来,党员应当如何贯彻新思想,新要求?29如何理解 “ 新时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
20、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里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是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理解新时代?30新时代中有 “ 两个必须认识到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两个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