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八传记阅读分值:75 分 建议用时:60 分钟一、 (2015大庆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25 分)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 20世纪 60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
2、形容词:“孤寂” 。梅小璈说,虽然 20世纪 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着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
3、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 “文化大革命”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 ”“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 ”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 “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 ”在那个年代, “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
4、的晴雨表。 ”在 20世纪整个 50年代和 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年 3月 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当日, 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
5、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 。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 ”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 2
6、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 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 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 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 2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相关链接】(1)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因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
7、无罪释放 25名战犯。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 6票对 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 7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 “鼓吹战争报复”的罪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 “卖国贼”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8、,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坚持这些法学信念。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
9、对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解析】选 B 给 2 分,选 D 给 3 分,选 A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A 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他“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 。C 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 。E 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汝璈的做法。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答:_答案: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处境的孤寂。儿子的
10、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2 分)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 分)答:_答案: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每点 2 分)4.本文的题目“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 分)答:_答案:“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 “孤
11、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了应有的判决。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每点 2 分)二、 (2015大庆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25 分)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 ,却在 50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 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
12、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画家罗中立的身上似乎纠结着各种矛盾,他却能一再穿越这些矛盾而获得成功。秘诀是什么?他说:“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创作父亲 ,跟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 ”罗中立说。那时的罗家在重庆市郊,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亲戚有人饿死,有人为了几十公斤玉米就把孩子卖到外地,还有一些亲戚为了活命跑到罗中立家, “大家分着喝一碗粥” 。1964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读二年级时,来到大巴山深处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上完课、开完会,天黑就回到土屋里上床睡觉。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回到大巴山生活了 10年,直到 197
13、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看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的通知后,罗中立再次去大巴山寻找灵感。大年三十的傍晚,他看到路边公共厕所前蹲着一个等着收粪的老农。那天阴雨绵绵,又湿又冷,老农却一动不动,表情麻木,似乎对举家团聚的传统佳节茫然不知。沉淀在脑海中的印记,仿佛被这张木然的脸庞突然揭开。他被自己的灵感刺激得难以自制,兴奋得一个劲儿地冲朋友大喊:“我要画一幅和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罗中立整整画了半年,逐渐勾勒出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作品送到北京后,又根据评委吴冠中的建议将作品名字改为“父亲” ,作为对整整一代人集体形象的描述。1980 年 12月,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上, 父亲获得油画金奖
14、。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界的知名度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要让神化的、扭曲的历史回归本来的轨迹。 ”罗中立说。最早从获奖的喜悦中解脱出来的,是罗中立自己。1981 年,罗中立用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创作吹渣渣 ,标志着他在一年内实现了从政治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转型。 “吹渣渣更多地回到了绘画本体语言,从这幅作品之后,我的绘画风格才一路延续到今天。 ”罗中立说。罗中立得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两年期间,他游览了欧洲所有的大博物馆,参观和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美术史上著名的原作原著。在卢浮宫,工作人员上班他就去,工
15、作人员下班他才走,就这样整整临摹了 3个月。在美第奇博物馆,罗中立连续 3次去看伦勃朗的展览,去了就看伦勃朗的两幅肖像画。同样的肖像、同样的色调、同样的尺寸,一幅创作于 1834年,一幅创作于 1864年,时间跨度整整 30年。很多人在这两幅画前一晃而过,罗中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知道,正是这惨淡经营与重复“炒冷饭”的 30年,造就了伦勃朗这位美术史上的巨匠。来源:学优高考网罗中立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应该用什么作品跟西方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到自己的本土,回到自己的文化,寻找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绘画的样式和语言。 ”他又回到了大巴山,回到了雕塑、石窟、石刻
16、、年画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之中,寻找和提炼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和样式。寻找、提炼绘画语言的紧迫感,催生了罗中立对时间流失的负疚感。他曾经计划每 10年办一次画展,眼看预定的画展临近,自己却没有时间创作,他甚至痛苦得躲进画室里流泪。罗中立勤奋得让人惊讶。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画他见到的人和事。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事多会多,哪怕忙到深夜,他也要去画室。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有合家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老牛舐犊般殷深的情。“罗中立在最朴素、最自然、最本源甚至最土的农民形象、农民主题和艺术中最创造性的、最精神化的、越来越具有语言形式的纯粹
17、感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联系,他在用一种完全个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农民。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人们现在要关心的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罗中立。 ”50岁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感觉“一生的抱负突然被改变了”的罗中立,却一点儿也不敢懈怠。 “地处西部的川美能够人才辈出,关键在于条条框框少。我受益于此,也有责任尽力营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 ”罗中立说。2005年,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建成。除了 200多间工作室,坦克库还有大的展示厅可以举办雕塑、装置、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行为艺术等大型活动。围绕坦克库建成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群落,更成为了“黄漂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家园。川美建立了常规性的学
18、生展览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展览。学校鼓励每天兢兢业业守着学生的老师,也欢迎“北漂” “海漂”的老师。已经成为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入选获奖作品之一的重庆大学城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 1 000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 。新校区保护原有的生态,保留原有的老院子,用原有的庄稼、梯田做校园绿化,请农民留下来照常放牛喂鱼种庄稼。在这个巨大的开放性教学空间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和成就都一目了然,便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切磋交流,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新校区 5万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 ,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艺术家驻留地和创作中心。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摘编自张国圣天
19、气正好,下地干活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大巴山”是罗中立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他迷恋那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B.罗中立的父亲 ,因为原生态地表现了大巴山区的老农形象,引起了人们共鸣,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C.吹渣渣标志着罗中立从政治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突破,从此以后,表现主义成为他延续到今天的绘画风格。D.文末“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 ,既表现出罗中立对青年学子的期望与告诫,也是作者对传主一生创作道路的形象概括。E.这篇文章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对罗中立人生
20、历程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进行了细致描述,使读者对他的了解既深刻又全面。【解析】选 D 得 3 分,选 C 得 2 分,选 B 得 1 分。A 项, “迷恋那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 , “迷恋”和“最本真”的表述有误。B 项, 父亲获奖,不仅因为原生态的人物形象,还因为艺术上的创新。E 项,文章并没有对传主进行“细致描述” ,了解也非“全面” ,只是围绕他的勤奋与创新展开。6.欧洲留学经历对罗中立有怎样的影响?(6 分)答:_答案:在欧洲两年间的游览、参观、阅读和认真临摹,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绘画技巧。伦勃朗跨度 30 年的同题材肖像画,启示他“重复炒冷饭 ”和“惨淡经营”能造就艺术上的极大提升,即面对同样的题材,艺术的魅力更来自创新。带给罗中立深入的思考:寻找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绘画样式和语言,中国的艺术才能与西方交流,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这让罗中立确立了以后的艺术创作方向。 (每点 2 分)7.如何理解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 1 000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6 分)答:_答案:父亲的最大特点是原生态地记录着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