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78024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光明乳业 杜凌 ,2,前言 第一节 溶液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第五节 酯和脂,3,前言,分析化学 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常在 、和 中广泛利用。按分析方法来分:分析化学与分为 化学分析法 和 仪器分析法 。以 化学反应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又可划分为称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4,前言,定性分析 是鉴定物质用哪些元素和离子组成,对于有机物需要确定其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定量分析 是测定物质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比如食品工业中

2、的原料分析,中间产品的控制分析、终产品的质量检验。,5,第一节 溶液,一、概念二、溶液的浓度三、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四、溶液的类型,6,一、概念,7,公式一,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M)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8,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实验测得0.012kg的12C里包含了6.021023个 碳原子数, 这个数值称为 。由6.021023个粒子所构成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1mol的任何物质都包含有6.021023个粒子。 物质的量(n)相等的任何物质,它们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相同的。,阿伏加德罗常数,9,2mol的氧原子与2mol的氢原子所包含的分子个数

3、相等。 ( )物质的量反应了粒子数目的多少2g氧原子与2g氢原子所包含的分子个数相等。 ( ) 质量与粒子数目无直接关系,例1 判断题,10,例题2,90g水相当于多少摩尔的水分子?,11,例题 3,2.5mol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12,二、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示方法有两类:质量分数wB 物质的量浓度C,13,什么是质量分数?(公式二),物质B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用 表示。,14,例题 4,将35g葡萄糖溶解于65g水中,求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答案:0.35或35%,无单位!因为构成比值的分子和分母都是质量,且同单位,因此质量分数是一个纯数值,无单位。,15,什么是物质的量浓

4、度?(公式三),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用C(mol/l)表示。,16,在实际的实验中,经常会用到溶液的稀释,因此了解浓度的换算非常重要。有时候,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但不知道混合物的质量,如我们知道溶液的密度和体积,也是可以计算解答的。,17,例题 5,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其质量分数为95%,求每升浓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浓度。,18,例5 解答,19,例题 6,欲配制0.02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50ml,应取重铬酸钾多少g?,20,例6 解答,21,三、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体积增大而浓度变小的过程

5、。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即:稀释前溶质的量 = 稀释后溶质的量 也就是:,22, 注意: C1和C2必须采用同一浓度单位表示法 V1和V2必须采用同一体积单位表示法,23,欲配制0.2mol/l的盐酸溶液1000ml,应取12mol/l浓盐酸多少ml?,例题 7,24,十字交叉法,凡涉及两个组分量,具有一个平均值的题型可采用“十字交叉法”求解。,25,例7用十字交叉法来做,相当于用浓度为0mol/l的水和高浓度12mol/l的盐酸稀释得到1000ml 、浓度为0.2mol/l盐酸溶液。,12,0,0.2,0.2,11.8,26,四、溶液有类型,(一)溶液的分类 物质被分散成细小的粒子,分

6、布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是 。 物质 的程度不同,其 也不同。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散系可分为三类。,分散系,被分散,粒子大小,27,三类分散系,溶液(或真溶液): 粒子直径10-7m ,如悬浮液, 乳状液, 泡沫, 粉尘等。 与胶体有许多共同特性。,28,29,三类分散系,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真溶液)这类分散系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溶液。在真溶液里,分散质又叫做溶质,分散剂又叫做溶剂。胶体分散系(胶体溶液) 粗分散系,30,布朗运动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受 重力 影响而不下沉的原因 丁铎尔现象这种现象可区别 真 溶液和 胶体 溶液。 电泳现象 胶体溶液 特有 的现象。 稳定性和

7、凝聚,胶体分散系,31,布朗运动: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研究胶体粒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扩散,渗透等现象,研究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布朗(Brown)运动: 溶胶中的分散相粒子的不停息的和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是植物学家(Brown)于1827年首先从水中悬浮花粉的运动中观察到的。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布朗运动。,分散介质分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从各个方向不断撞击分散相粒子。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胶体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32,丁铎尔现象,由于溶胶的高度分散性和多相不均匀性, 当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 可发生散射

8、现象丁铎尔现象。,丁铎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33,丁达尔效应(实际),34,电泳现象,电泳: (electrophonesis) :在外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图中Fe(OH)3 溶胶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方向移动, 证明Fe(OH)3的胶体粒子是带 正 电荷的。,35,稳定性和凝聚,凝聚:使胶体粒子成大的颗粒的过程。 聚沉: 胶液溶胶中分散相微粒互相聚结构, 颗粒变大, 进而发生沉淀的现象。 加热, 辐射或加入电解质皆可导致溶胶的聚沉。,三种溶胶聚沉。 (左)Al(OH)3; (中)Fe(OH)3; (右)Cu(OH)2,36,3.

9、粗分散系,3.1 悬浊液: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叫做悬浊液。如泥浆水。3.2 乳浊液:液体的微小珠滴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叫做乳浊液。如牛奶。,37,3.1悬浊液,悬浮液(或悬浮体):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线度大于1000nm, 比憎液溶胶分散相粒子大得多, 因此不存在布朗运动, 不可能产生扩散及渗透现象, 而易于沉降析出。悬浮液的散射光强度也十分微弱。粒度分布: 大多数悬浮液都是大小不等的粒子所构成的多级分散系统, 在生产及科研中需了解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测定粒度分布的最常用方法是沉降分析。,38,3.2.1概

10、念 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如牛奶,含水石油,炼油厂的废水,乳化农药等。乳化作用: 油水互不相溶,只有加入乳化剂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乳状液,乳化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多为表面活性剂,某些固体也能起乳化作用。乳状液的类型 水包油型, 微小油滴分散在水中, 符号O/W。 油包水型, 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 符号W/O。 复乳型。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再分散在水中W/O/W。,3.2 乳浊液,39,3.2.2鉴别乳状液的类型的方法: 染色法 在乳状液中加入少许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染料,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内相还是外相被染色。 稀释法 取少量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

11、 若乳状液能在水中稀释即为O/W型; 在油中稀释则为W/O型。 导电法 未加离子型乳化剂时, O/W型导电性比W/O强。,40,3.2.3乳状液的稳定 (1) 降低界面张力 乳浊液中存在大面积的液-液界面。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产生正吸附, 能显著降低的液-液界面的界面张力,使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稳定性增加。另外,长碳链表面活性剂吸附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一定机械强度的乳化剂膜,也使得乳状液稳定性增加。,41,(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它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使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

12、斯函数最低, 且界面膜更牢固。,“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液,若亲水基是“大头”, 则亲水基朝外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但一价的银肥皂例外。 若憎水基是“大头”, 则憎水基朝外形成油包水型乳浊液,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类。,42,(3)形成扩散双电层 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是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厚度, 特别是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13、用。 (5)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43,3.2.4乳状液的去乳化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破乳过程: 分散相的微小液滴首先絮凝成团, 但这时仍未完全失去原来各自的独立性; 分散相凝聚成更大的液滴, 在重力场作用下自动分层。 破乳方法: 用不能形成牢固膜的表面活性物质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加入类型相反的乳化剂也可达到破乳的目的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44,补充:第四种溶液类型,4.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于高分子溶液来说, 加入 少量

14、电解质, 它的稳定性并 不 会受到影响, 到了等电点也不会聚沉, 直到加入更多电解质, 才能使它发生聚沉. 高分子溶液的这种聚沉现象称为 盐析 。 发生盐析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去水化 。,45,第两节 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所谓电解质,就是溶液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所差异,说明电解质能导电。溶液导电性强弱不同,说明在溶液里所含离子的多少不同。电解质可分为 强电解质 和 弱电解质 。,46,强电解质:水溶液里几乎能 完全 电离成离子,溶液里几乎没有分子存在。 强酸、强碱及其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l = H+ + Cl- NaCl = Na+ + Cl

15、-,弱电解质:水溶液里只有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醋酸和氨水。 弱酸弱碱及其盐都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Ac H+Ac- NH3H2O NH4+ + OH-,47,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成能 自由移动 的离子,因此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NaCl + AgNO3 = AgCl+ NaNO3离子反应方程式: Na+ +Cl- + Ag+ + NO3- = AgCl+ Na+ + NO3- Cl- + Ag+ = AgCl,48,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发生离子反应需满足哪些条件呢? 生成沉淀

16、:Ag+ + Cl- = AgCl 生成气体:2H+ + CO32- = H2O + CO2 生成难电离的反应:H+ + OH- =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单质、气体、沉淀、水和其它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49,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HAc H+ + Ac- 在醋酸开始电离时,主要是醋酸分子的电离,正过程速度较大。随着醋酸分子的电离,溶液里醋酸分子的浓度不断减少,而H+和Ac-浓度不断增加,当逆过程速度相等时,溶液里HAc 、 H+和Ac- 浓度不再改变,体系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电离平衡。,50,2.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中加入和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

17、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的现象,就称为同离子效应。同离子效应常应用于调节溶液pH值。,51,例:下列物质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NaCl B KAc C NH4Cl D NH3H2O,选择 C,52,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一)水的电离: 用精密仪器测定,发现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这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实验测得:25,1L纯水有10-7mol水分子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 10-7 10-7 =10-14。 任何一种稀溶液中H+和OH-的乘积都是一个常数,即10-14。,53,(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常温下纯水的H+和OH-相等,都是10-7mol/L,所以纯水是

18、中性的。在纯水中加酸,由于H+的同离子效应,反应向左移动:H2O H+ + OH- 反之,在纯水中加入碱,会怎么样,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54,由此可见,溶液的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表示如下: 中性溶液:H+=OH-= 10-7 mol/l 酸性溶液:H+10-7 mol/l OH- 碱性溶液:H+10-7 mol/l OH- 无论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却同时H+和OH-。,55,2.当H+很小时,用H+表示酸碱性就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用pH值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lgH+ 例:如果H+= 10-7 mol/l,那么pH= -lgH+= -lg10-7 = 7如果H+= 10-3

19、 mol/l,那么 pH= -lgH+= -lg10-3 = 3如果OH-= 10-5 mol/l,那么pH= -lgH+= -lg(10-14/ 10-5)= 9,56,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除pH值外,我们有时还用pOH表示酸碱度,但无论酸性多强或碱性多强,pH + pOH=14,57,例题 8,浓盐酸溶液,浓度10mol/l,求pH和pOH值。,58,五、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一)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pH计。 pH试纸是用多种指示剂的混合液制成,在不同pH值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可知溶液的pH值。 精

20、确测定pH值,需用pH计测定。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弱酸或弱碱,溶液中pH的改变会引起指示剂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发生颜色的变化。每一种指示剂有一定的变色范围。 几种常见的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教材上有这些内容,请大家仔细看,记牢。,59,(二)酸碱滴定,酸碱滴定的基础是中和反应。通常可用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来测定碱溶液的浓度。酸碱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也称等当点。在等当点时,反应往往没有明显外部特征,因此,通常老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如甲基橙),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等当点的到达。但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在变色时要消耗一定量的酸或碱,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指示剂的用量

21、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滴定的准确性。,60,例题 9,中和20.00ml盐酸,用去C(NaOH)为0.2010mol/l的NaOH溶液10.05ml,求该HCl的浓度。,61,六、缓冲溶液,纯水的pH值为7,如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pH就会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在1L含有醋酸及醋酸钠各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同样加入少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则 pH值几乎不变 。这种含有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溶液叫做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能使原来的pH值不因外来的少量酸或少量碱而发生显著变化。,62,A.弱酸和它的弱酸盐:HAc - NaAc B.弱碱和它的弱碱盐:NH3H20 - NH4C

22、l C.多元酸式盐和其对应的次级盐:NaH2PO4 Na2HPO4, NaHCO3 Na2CO3常用的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及配制方法可以从手册中查到。需注意的是每一种缓冲,只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起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类型,63,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结构与性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多种,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外,其余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氨基位于羧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氨基酸,具有通式: COOHR C HNH2,64,从结构来看,它们具有的性质,氨基酸一般溶于水,不溶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所有氨基酸都溶于强酸和强碱的溶液中。 性质两性性质: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羟基,因

23、此它既能像酸一样解离,也能像碱一样解离。,65,与甲醛作用:用标准碱液滴定它的羧基时,在一般的酚酞等指示剂所指示的终点处,氨基酸所结合的H+实际上未被完全中和。但用甲醛处理氨基酸,H+可完全被中和出来,因而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碱滴定。生产酱油等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就是利用氨基酸的这一性质来检测。 与亚硝酸的作用:氨基酸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相应的羟基酸,同时放出氮气。因为1个氨基定量地产生1分子氮,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称为樊氏氨基酸测定法,66,二、分子组成及性质,分子组成和结构蛋白质含有 C、H、O、N 等元素,大多数还会有S,一些有P,少数会有金属之类。蛋白质中的平均含氮量为16%。因

24、而通过凯氏定氮法定量蛋白质时将的氮的数值乘以6.25(100/16),这里的6.25称为换算系数,用K表示,不同的食物的K值也不同:如乳制品的K值为6.38,小麦粉为5.7,大豆制品为6.0。,67,性质 蛋白质灼烧:分解,并有臭味气味生成。 某些蛋白质能溶于冷水,成胶体溶液。 有致热变性现象,反应不可逆。,68,蛋白质的质量评价(了解),氨基酸评分 消化率 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的净利用率,69,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化合物。 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糖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最终的代谢产物是CO2和水。,70,单糖:不能水解的糖,主要是6碳糖。 双糖:可

25、被水解成2个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时能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类,可看作是许多单糖分子脱水综合的产物。,71,72,还原糖可与Ag2O发生银镜反应,生成Ag,也可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73,补充:淀粉,淀粉和碘作用呈现蓝紫色的反应常用于碘或淀粉的检验。 粘性大是由于含支链淀粉较多。,74,补充:纤维系,纤维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体的支撑物质。在棉花中的质量分数约为9295%,木材中约50%,蔬菜中也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纤维素为白色物质,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在稀酸、稀碱中不能水解,在高温下能 浓硫酸水争,最终产物是-葡萄糖。,75,第五节

26、酯和脂,酯是由羧酸和醇反应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 低级的酯为无色有香味的液体,如乙酸乙酯有苹果香味。 高级的酯为蜡状固体。,76,脂类的定义,定义:脂肪(fats)和类脂 (lipoids)的总称。 脂肪:中性甘油酯,每个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类脂: 磷脂、糖脂和固醇类等。 正常人按体重计算含脂类1419,肥胖人群可达30以上。,77,脂肪的生理功能,供能与储能,9kcal/g(人在休息时大约60的能量来自于脂肪) 构成组织细胞(细胞膜) 必需脂肪酸来源 提供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改善食物感官,饱腹作用,78,(1) 脂肪酸的基本构成为: CH3CH2

27、nCOOH, (2) 脂肪酸的分类(按饱和度)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9,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多个双键(单不饱和脂肪只含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含有两个或更多双键)食物的脂肪大多以这三种脂肪按不同比例构成.一般来说,在室温下, 饱和脂肪会凝固, 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往往呈液态.,80,各种油脂的脂肪酸百分比(%),http:/www.O *营养成份表,81,2.按碳链长度短链脂肪酸,SCFA:2-6碳中链脂肪酸,MCFA:8-10碳长链脂肪酸,LCFA:12碳以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 20碳5烯酸:EPA,2

28、2碳6烯酸:DHA,82,3.第一个双键位置n-3系脂肪酸:甲基端第三个碳原子n-6系脂肪酸:甲基端第六个碳原子n-9系脂肪酸:甲基端第九个碳原子CH3-CH2-CH2-CH2-CH2-CH2-CH2-COOH1 2 3 4 5 6 7 8,83,不饱和脂肪酸PUFA包括n-3和n-6两个系列n-3系列:-亚麻酸 (C18:3)DHA(C22:6)EPA(C20:5) n-6系列:亚油酸 (C18:2) -亚麻酸 (C18:3)花生四烯酸(C20:4),84,从营养学角度可分为: 必需脂肪酸,EFA 非必需脂肪酸,NEFA,85,必需脂肪酸(EFA)定义: 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种类:亚油酸,C18:2,n-6系a-亚麻酸,C18:3,n-3系,86,油脂的性质:,油脂的性质:易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密度为0.900.95g/cm3,比水轻。 主要的化学性质水解和皂化加成反应氧化与酸败,87,光明乳业 杜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