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774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相传 , 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 , 互相题试 。 小妹说出 “ 轻风细柳 ” 和“ 淡月梅花 ” 后 ,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 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 : “ 前者加 摇 , 后句加 映 , 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 , 淡月映梅花 。 ”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 下品 ” 。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 ,得意地说 : “ 有了 , 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 。 ” 小妹微笑道 : “ 好是好了 , 但仍不属上品 。 ”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 , 问道 : “ 依小妹的高见呢 ? ”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 “ 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 。 ” 苏东坡 、 黄山谷吟诵着

2、 , 玩味着 , 不禁托掌称妙 。 这样一改 究竟妙在何处 ? 我们不妨来品味一番 。 “ 轻风 ” 徐来 , “ 细柳 ” 动态 不显 ,怎能配得上 “ 摇 ”“ 舞 ” 这类较露的动词呢 ? 唯有 “ 扶 ” 字才恰到好处 , 与 “ 轻 ”“ 细 ” 相宜 , 显得和谐 ,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 , 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 、 柳枝拂然的柔态 , 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 下句中添 “ 映 ”“ 隐 ” 也欠贴切 。 试想 ,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 在月光照映下 , 也就黯然失色了 。 这样 , 一个 “ 失 ” 字 , 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3、 , 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 真是一字生辉 。 一、真题体验 1 (2013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 (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 “ 曲江花 ” 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 阆苑 ”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 请简要概括 。 (3 分 )来源 :gkstk.Com 答

4、: (2)前人评此词 , 称其 “ 飘逸 ” 。 请结合 “ 闻说阆山通阆苑 , 楼高不见君家 ” 两句作简要赏析 。 (5 分 ) 答 :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 “ 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 (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 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 别重逢的喜悦。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 “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 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 “ 离愁难尽,红树远

5、连霞 ” 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 “ 飘逸 ” 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 “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 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 “ 阆山 ” 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 “ 阆苑 ” 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 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 “ 阆山 ” 通 “ 阆苑 ” , “ 滁州 ” 望 “ 阆州 ” ,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 “ 闻说 ”

6、 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 “ 楼高 ” 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 久别重逢的喜悦 ; 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 离别在即的愁绪 。 (2) 想象奇特 , 虚实相生 。 词人忽发奇想 ,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 , 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 虚实处理得当 , 富有浪漫色彩 。 境界缥缈开阔 , 语言洒脱灵动 。 “ 阆山 ” 通 “ 阆苑 ” , “ 滁州 ” 望 “ 阆州 ” , 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 “ 闻说 ” 二字导入传说 , 忽又接以 “ 楼高 ” 句设想将来 , 灵动超逸 , 挥洒自如 。 2 (201

7、2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8 分 ) 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 并作简要分析 。 (4 分 ) 答 :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 , 请对第三联中的 “ 藏 ” 、 “ 透 ” 二字作简要赏析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 清正廉洁 。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 , 马依旧瘦弱 ,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 如

8、今冒雪远游朔方 , 前程艰险 , 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 , 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 (2)“ 藏 ” 字 , 运用拟人手法 , 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 , 写景生动 , 颇有画意 ; 一个 “ 藏 ” 字 , 已包含大雪纷飞 、 道路莫辨 、 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 “ 透 ”字 ,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 穿透力 , 同时还隐含风急 、 天寒 、 衣单等内容 ,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 3 (2011湖北高考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9、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 , 但景色有异 , 登城写的是 , 望湖楼晚景写 的是疾风骤雨 。 (2 分 )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 , 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 (2 分 ) 答 : (3)以上两首诗 , 刘诗优美 , 苏诗壮美 , 请结合诗句赏析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 , 并与濛濛细雨叠加 , 以形成下句所云 “ 江南水墨图 ” 意境 。苏诗第三句从 “ 横风吹雨 ” 转入 “ 雨过潮平 ” , 为

10、描写雷电蓄势 。 (3) 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 , 山深树幽 , 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 , 运用白描手法 , 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 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 , 潮江涌动 , 运用比喻手法 , 写出了雨前 、 雨后的壮观美景 。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 年份 诗歌 题材 题目设问 涉及考点 2013 临江仙 (欧阳修 ) 宋词 来源 :gkstk.Com (酬赠词 )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来源 :gkstk.Com 思想感情 来源 :gkstk.Com 前人评此词,称其 “ 飘逸 ” 。请结合 “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 两

11、句作简要赏析。 (5 分 ) 语言风格、表达技巧 2012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 唐诗(送别友人 )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形象 (人物形象 )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 藏 ” 、 “ 透 ” 二字作简要赏析。 (4 分 ) 语言 (炼字 ) 2011 登城 (刘敞 ) 望湖楼晚景 (苏轼 ) 宋诗 (写景抒情 )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 分 ) 思想内容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 分 ) 表达技巧(结构技巧

12、 )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4 分 ) 诗歌风格、表达技巧 综上分析 , 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特点如下 : 1 命题角度 从体裁上看 , 以唐宋诗词为主 , 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 , 如唐代考查了贾岛 、皇甫松的作品 ; 宋代考查了刘敞 、 苏轼的诗 ; 还考查了宋词 , 如欧阳修的作品 。 从题材看 ,以送别 、 写景抒情 、 借古咏怀为主 。 2 考查目标 形象 、 语言 、 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均灵活考查 。 从 2010 年到 2011 年都考查了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 2012 年考查了语言和形象 , 2013 年则考查了语言和思想感 情

13、 。 3 考查难度 从设题角度看 , 切入口都比较小 , 命题指向都比较明确 , 如 2010 年直接点明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 2013 年直接点明 “ 飘逸 ” 的风格 , 只要求考生结合作品举例阐释 ,所以总体难度不大 。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古诗歌 古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深入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但考生考试中诗歌鉴赏得分普遍较低,甚至说很差。究其原因,在于 诗歌读不懂,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14、 古诗歌 “三步阅读法 ”模板示范 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 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 写作的时间 、 地点 、 对象 、 事件 ; 写作缘由或目的 , 暗含情感 ; 作品的感情基调 ; 诗歌的主要内容 ; 诗歌的题材 。 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 注 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 , 一定要仔细审读 。 注释的内容有 : 提供写作的背景 , 暗示主旨感情 ; 介绍作者 , 暗示思想情感 、 写作风格 ; 解释重点词语 , 帮助理解诗句 ; 注解典故 ; 提供与 “ 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 ” 类似的注解 。 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 1 理清诗歌结构

15、 诗 古体诗 : 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 : 前两句写景 次 , 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 : 前四句写景 次 , 后四句抒情 主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 上片 阕 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 次 下片 阕 : 抒情 主 古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 “ 起 ” 用于扣题 ; “ 承 ” 对诗意申述 ; “ 转 ” 用于拓展诗境 ;“ 合 ” 收束主篇 , 卒章显志 。 2 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 (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 , 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 (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 , 这样的字叫 “ 情感 语言 ” 。 如抓住了这些字 ,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

16、准 。 它不单单是诗眼 、 词眼 , 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 3 把握诗歌六要素 通过读诗 , 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 、 地点 、 人物以及事件 , 明白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 。 示例 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 ; 暗示了诗歌题材 羁旅诗 ; 暗示了作者情感 : 旅途艰 难 , 内心悲伤 。 交代写作背景是 “ 因受牵 连被罢职 ” , 暗示作者仕途不畅 , 感慨世事艰辛 。 点明写作时间 : “ 这首诗作于 离任途中 ” , 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 苦 、 悲 辛 。 “ 风用壮 ” 属于难点注解 , 帮助 理解诗句 。 古诗歌 “三步阅读法 ”模

17、板应用 交代了写作对象: 北山 ; 点明了诗歌的类别: 山 水诗 ; 暗示了写作手法: 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 。 前四句写江上 “ 恶风卷浪 , 湍急风猛 , 浪涛 骇人 ” 的景色 , 扣住 “ 舟 ” 中所见之景 , 情为景移 , 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 。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 身处空旷荒境地 ,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 、 落寞之感 。 后两句为关键句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的坎坷 、 人生的悲痛 , 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 、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 。 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 , 乘船离去 , 行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 。 综上 分析 , 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诗人从写江上风涛入手 ,

18、 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 ; 前四句极写风浪的险恶 , 后四句流露志士的悲辛 , 借景抒情 , 情在景中 , 深沉悲壮 , 表达出时光流逝 、 壮志未酬的悲辛 。 前两句写 “ 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 , 于是涨满了陂堤 ; 不管是直的堑沟 , 曲的塘岸 , 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 的景色 , 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 又扣住诗题 北山 。 “ 输 ” 字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 后两句为关键句 , 描写诗人 “ 久坐数落花 ” 和 “ 缓寻芳草 ” , 流连于自然的美景 , 不愿归去 。 诗歌反映出了一种 悠闲 的意境 , 抒写了诗人 神离尘 寰、心无挂碍 的超脱情怀 。

19、 诗歌通过描绘北山的美丽景色 , 抒发了作者 闲适、无奈、落寞、孤独 的感情 。 介绍作者情况: 王安石晚 年在北山隐居 ,暗示了作 者 闲适恬淡 的心情。 (1)请分析首句中 “ 输 ” 字的妙处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 输 ” 字用了拟人化 (化静为动 )手法 , “ 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 , 春水涨满陂堤 , 呈现出滟滟的波光 ” , 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 能够点明 “拟人化手法 (或化静为动 )”给 2 分; 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能扣住 “翠绿的泉水 ”给 1 分; 能够答出效果, “生动传神 ”的效果给 1 分;或者答 “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

20、之情 ”也给 1分 (2)诗的三 、 四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 , 又慢慢 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 。 “ 坐久 ”“ 归迟 ” 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 , 悠闲自得 。 “ 细数 ”“ 缓寻 ” 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能够答出 点给 2 分 , 其中一句 1 分 ; 能够答出 点中任何一点给 2 分 。 第 点答 “ 恬淡闲适 ”“ 淡泊闲散 ” 等同样给 2 分 , 答 “ 喜爱 、 愉悦 ” 等不给分 ; 第 点答 “ 失落 、 无奈 、落寞 、 孤独 ” 等同样给 2 分 , 答 “ 伤感 、 悲伤 ” 等可给 1 分

21、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 交代了写作对象 : 越台 ; 点明了诗歌题材 : 咏史怀 古诗 ; 暗示了作者感叹 世事变 迁 , 抒发 怀古悲今 之情 。 点明写 作对象 “ 越台 ” , 表明作者登临凭吊的人物是 越王 , 暗示了作者 叹惋忧伤 之情 。 点明作者身份及处境 : 暗 示作者感叹自己 人生不得 志、壮志难酬 。 首联两句远写 越王故国群山环绕,虎豹雄关的险峻 。 颔联两句近写青铜巨兽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 ,蒙霜含露 , 泣诉往事 。 江上暮鸦点点 , 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 。 采用 拟人 手法表明 时序变迁、人事代谢 。 古今对比 , 生动形象 。

22、 颈联两句为关键句 , 由历史陈迹品评 英雄人物 , 抒发 感慨 哀婉忧伤 之情 。 尾联两句是近景描写 , 抒发对昔日繁华的 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 。 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 ,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 , 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 的苦闷 。 风格苍悲壮 , 慷慨雄浑 , 富有气势 , 善于写景抒情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 , 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 、 抑郁不舒的苦闷 。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 请作简要赏析 。 (4 分 ) 答 : 参考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

23、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 , 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 。 情景交融 , 浑然一体 。 第一 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 考生往往感到难以解答 , 不知所措 , 为此 ,我们本着解决考生困惑和 “ 分类定感情 , 依题巧切入 ” 的目的 , 从题材和题型两个角度进行讲解 , 便于考生快速 、 准确 、 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 一 、 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 )咏史怀古诗 历览古今通得失 , 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24、、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 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 志 标题中有 “ 咏史 ” “ 怀古 ”“ 登 某 古 迹 有怀 ”“ 古迹 ”“ 古人名 ” 等。 情 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 1

25、(2011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 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周朴 (? 878):字太朴,吴兴 (今属浙江 )人。 消魂:这 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请简要分析 。 (5 分 ) 答 : 参考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 , 不见春草 , 只见古碑 ,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 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

26、, 眼前一片荒凉 , 于是 “ 不堪回首 ” 之情油然而生 。 (二 )咏物言志诗 绘尽天下万物态 , 寄寓世间感慨 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寓意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 (绘形绘色 )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 (比况 )、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标 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 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

27、诗名或以 “ 咏某物 ”“ 题某物 ”“ 某物吟 ” 等 为题目形式。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应用体验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题 榴 花 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 分 ) 答 :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 , 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 (三 )羁旅思乡诗

28、他乡村树似吾乡 , 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 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 (或叫“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 (乐景写哀 )。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 ,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标 志 诗题中多含有 “ 客舍 ”“ 登高 ”“ 望

29、月 ”“ 忆 ”“ 寄 ”“ 行 ”“ 思”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 感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 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应用体验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 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 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 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 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 崦:山。 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 ?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6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