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考纲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两大趋势: 1、经济文明: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2、经济联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全球化),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 耕 文 明 时 期,工 业 文 明 时 期,史 前 文 明 时 期,生 态 文 明 时 期,人类文明演进的形态,中国农业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一、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1、基础知识归纳:,“刀耕火种”(集体耕作),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普
2、及全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农用动力的革命(牛耕);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农业生产转向一家一户的 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精耕细作,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1、基础知识归纳:,石、骨、木,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曲柄锄、大镰、;耧车 耦犁一牛挽犁 (东汉,曲辕犁(特点),农用动力的革命(牛耕);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农业生产转向一家一户的 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精耕细作,“刀耕火种”(集体耕作),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
3、控制耕土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示意图,耦 犁,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 / 农具的发展变化,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
4、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小农经济的产生,(1)依材料1回答小农经济产生的时期及条件。,主题一: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概念解释: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
5、主义社会,乃至现在。,2、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试题调研:,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B,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
6、春秋战国开始,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依材料一、二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主题一: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小
7、农经济的特点,知识延伸:,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地位,C.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A.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B稳定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E.封闭性: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D.脆弱性: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史料研究:,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史料一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据史料指出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
8、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史料证史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稳定小农” 史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论从史出 上述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
9、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4.归纳总结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3)依材料及所学
10、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4.归纳总结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1.史料探史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史料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
11、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探究 史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进步:使用牛耕。作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人勤地不懒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主题二,答案,2.图片证史古代农田灌溉工具的革新与应用,论从史出 以上图片分别为曹魏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翻车与高转筒车,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3.归纳总结A、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
12、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化,井田制崩溃,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影响,1.生产力:,2.生产关系:,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C、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史料 (2012四川高考,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史料研究:,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
13、据史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农田水利; 重视农时; 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2011年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项。
14、【答案】B,2.(2015全国高考)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1,2,3,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错误; 农业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
15、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项错误。 答案 A,3.(2015广东高考)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答案,1,2,3,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麻缕机织”“耕耘、刈获、桔槔”可知材料描述了家庭生产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现象,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因此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官营手工业等信息,B、D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男女社会地位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 答案 A,
16、4.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4,5,解析 按照材料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A项正确; 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这一范围,故B项错误; 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最发达”,故C项错误; 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
17、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 A,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附庸),封建土地国有制(补充形式如均田制),(主体),(土地私有),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生产关系),总趋势(秦汉后):国有土地比例数日益减少,私有土地比例数日益增长,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诸侯国税制改革,促使土地从国有向私有转变。,1、商周时代: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特点:,(3)瓦解原因:,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 土地属于国王,不得买卖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2、封建社
18、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1)形成:,(2)形式:,战国时各国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4.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试题调研:,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有漭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3、均田制,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
19、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前提:,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定义:,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民族关系:,增加粮食产量,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巩固封建统治;,推动北方内迁各族的封建化,有利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
20、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D,土地兼并问题,(2)影响: A政治: B经济: C思想:,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严重破坏了农耕生产秩序。,易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平均 ”的口号成为传统社会经济意识的重要内容。,(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3)对策:,封建国家改革,抑制兼并(如王安石变法) 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土地(如“均田免粮”口号),试题调研:,D,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
21、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汉书五帝本纪,(1)产生原因: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B.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1.史料探史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史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史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史料三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主题三 古代
22、中国的土地制度,探究 根据史料概述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答案 史料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到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通过“坏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认可了土地私有制;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唐代又一度推行过封建土地国有的均田制。,三、古代的水利事业发展:,水力翻车 灌溉工具翻车 播种工具耧车 筒车 曲辕犁 高转筒车,典型例题分析: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进步之处在于(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专题一
2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错误),(相同点-偏离题目),(答非所问-偏离题目),小农经济,1、含义:,3、形成条件:,2、产生时间:,重点概念突破,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所谓“男耕女织”,即是小农生产的典型形式)。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春秋战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积极: 1.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24、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3.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 1.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后期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易形成安土重迁、小农意识等观念。,4、小农经济形式的作用,1.近代:受到冲击(因素: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2.现代:终结(1956年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5、小农经济在中国近现代的地位和命运如何呢?,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铁犁牛耕-主要耕作方式。 (2)男耕女织-家庭为单位经营方式(种植业+家畜饲养业) (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4)地主土地所有制
25、-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5)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生产力因素: 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农业书籍等)、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 生产关系因素 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改革 其他因素 政局的稳定、统治者的重视、经济文化交流、自然环境的优越,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3、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试题调研:,1.(2014福建高考)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
26、荣昌盛 2.(2013安徽高考)右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C,B,3.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材料大意是:来了客人后,农村家庭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27、地招待,本质上反映了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C,4.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 古代小农经济不可能富足和惬意,因为封建剥削严重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天生脆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