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7月在堪萨斯城讲话,请回答:文中“两个超级大国”是指那两个国家?它们是什么时候成为超级大国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否还认为当时世界上只有“两个超级大国”,为什么?,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苏联,不结盟,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材料1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
2、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摘自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欧洲 一体化 的根本动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材料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欧洲 一体化 的根本动因。,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1、原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3、,材料3: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舒曼计划(1950年),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欧洲 一体化 的根本动因。,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促使法德和解,永远避免战争,1、原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材料4:“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欧洲 一体化 的根本动因。
4、,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促使法德和解,永远避免战争,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影响。,1、原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2、过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欧洲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联合的?,1950年舒曼计划,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93年欧盟建立,填一填,3、影响:,20.1%,18.7%,17.5%,欧共体,24.4%,31.3%,36.2%,美国,1974年,1965年,1955年,国家或组织, 经济:促进了欧共体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材料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出口方面对比,一、走向联合的欧洲,3、影响
5、:, 政治: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两极格局,促使多极化趋势出现。,材料3: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障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历史必修1,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经济:促进了欧共体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二、日本的崛起,二、日本的崛起,(二)日本的崛起,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
6、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影响,日本经济的崛起给自身和世 界带来什么影响?,1、开始摆脱美 国控制。,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3、对世界: (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政治)冲击两极格局。,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进入20世纪
7、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而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日本的崛起,战后初期,美削弱日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扶植控制日本;70年代以来,双方建立合作竞争关系。,三、不结盟运动兴起,两极格局下形成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新独立国家面临美苏争霸的威胁。,摆脱美苏控制 维护自身独立,结合教材填下表,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8、冷战和由它引发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依据材料回答: (1)“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哪些集团?分别成立于何时? (2)结合材料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 (3)不结盟国家奉行什么外交政策?,三、不结盟运动兴起,两极格局下形成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新独立国家面临
9、美苏争霸的威胁。,摆脱美苏控制 维护自身独立,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非集团、不结盟、独立自主,结合教材填下表,1961年,贝尔格莱德,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四、中国的振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表现,影响:,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实力上升,实力下降,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着两极
10、格局,课堂小结,易错点: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 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并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课堂练习,“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B,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
11、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C,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D,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
12、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D,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B,(12广东)1962 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布雷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 B C D,B,(2012年海南卷历史)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