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417236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_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素养,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能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幼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教学目标:,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4 、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运用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 2、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特点,并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正确理解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象。,教学难点,1 、掌握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具体运用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及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适宜性原则;理解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下园调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 2、教师准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图片资料; 3、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收集资料,获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步印象。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 幼儿教师,一、幼儿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讨论

3、: 你觉得目前幼儿教师的职能是什么?地位怎样?,幼儿园教师工作面面观:,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本次调查发现,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在工作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幼儿安全问题、班级幼儿数过多、工作量大等方面;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承受家庭住址与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家长的要求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的聘任制管理、领导频繁的检查、听课等活动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经验教师的指导、

4、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会加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疲劳程度、头疼气闷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态、离职倾向、脾气的变化等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3、多数幼儿教师对职业现状满意,据了解,以前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地位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幼儿教师不是老师,而是看孩子的阿姨。”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幼儿教师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对于此,幼儿教师自身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采访中,90%以上的幼儿教师都对自己职业的现状表示满意。,4、记者:幼教职业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李凤芝(英才幼儿园教师):当初从事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而且整天跟孩子在一起觉得特别开

5、心,虽然孩子哭闹的时候也会让你觉得心烦,但是每次只要听到他们齐声喊“老师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我觉得做幼儿教师在心态上比别的职业要年轻得多,面对孩子你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每天面对众多可爱的孩子,把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也会让自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问题研讨】,1、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2、通过参观幼儿园,你对幼儿教师职业劳动有何看法?,【归纳总结】,(一)幼儿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 职能:作为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担负培养人的责任。 社会地位:幼儿教师对于社会培养人才起着重大的奠基作用。是“太阳底下最崇高I的职业” ,幼儿教师为幼教事业做出的巨大努力得到

6、了家长、社会的肯定,一代代幼儿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价值。所以幼儿教师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地位还有待提高,,二、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劳动特点: 1、复杂而有创造性2、示范性 3、长期性 角色特点: 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 2、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3、幼儿与社会沟通的中介者,幼儿教师的社会权利和义务,教师法和教育法规定了幼儿教师的哪些权利和义务。(见150页),讨论: 有人把幼儿教师称作“高级保姆”,你怎么看?,总结要点: “高级保姆”的称呼让人难以接受,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

7、。,四、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提问: 大家对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呢?,归纳讲解: (一)事业心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热爱幼儿(师爱) 3、以身作则(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问: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结: 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思维敏捷、自制、公正、爱心等,(三)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知识,【辨析】 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谁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分析要点: 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一样,他是双专业性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专

8、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还要具备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案例1:与家长沟通,一个能说会道的小男孩东东,能一字不拉地复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在别班时,他常在家长与老师之间总有扯不完的皮,告不完的状,弄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十分不和转到我班后,我总是在东东“汇报”之前先与家长交谈一番,告诉家长孩子的“重大表现”,不到半个月,家长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家长一再感激地说:“还是这个班好,老师这么关心我的孩子,我无话可说,只有感激。”,案例2:与家长沟通,仔细分析,并不是其他的老师不好,而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汇报”一天的生活,家长也听信了儿子的话,

9、日子稍久,家长便以为老师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如孩子不爱吃青菜,老师软硬兼施地劝东东吃下去,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老师硬要他吃不好吃的东西”这件事在我手上也一样发生,只是我“抢先一步告诉家长:“孩子不爱吃青菜,我们为了他的身体发育,想办法让他吃了,他还有点不高兴呢。”时间稍久,家长理解了老师,也不再听“一面之词”了。,案例2:组织教育活动,静静的课堂上,一只调皮的小蜜蜂引起了一阵骚动。待它飞走后我摇摇铃鼓示意小朋友安静,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讲话的意思声音很吵,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耳朵上,简单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别吵了,把老师的耳朵都吵疼了。”我听,立刻伸出一只手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

10、眼。神啦,教室里下子静悄悄的:我又拍拍腿,小朋友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教学顺利完成。,【重点研讨】,以上案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在教育 工作中应具备什么能力素质?,幼儿教师的能力,1、观察力,【提问】 为什么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力?,【要点归纳】理解幼儿(差异、情感、需要、行为表现等)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讲解】 观察的种类:,(1)、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 提问: 衡量幼儿教师的随机观察能力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要点: 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信息,并

11、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即捕捉信息做出 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2、有目的的观察,几种具体的方法: 日记法: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难以坚持。,时间取样观察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事件取样观察法: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且记录。,轶事记录法: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 情记下来,2、沟通能力,提问: 为什么说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和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交往对象

12、有它的特殊性。,教师与幼儿的沟通,(1)非言语的沟通 提问讨论: 为什么要强调幼儿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非言语与幼儿沟通?,要点: 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而且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等体态语来与幼儿交流。,(2)言语的沟通,讨论: 在见实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存在哪些问题?,要点: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不理解幼儿,没有与幼儿平等交流,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1)了解家长(2)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3)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13、,(4)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1)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2)幼儿间冲突的解决,3、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分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4、班级管理能力,提问讨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任务主要有哪些?,归纳要点: (1)制订班级教育教学计划 (2)建立班级常规 (3)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指导小组活动 (4)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人员关系,举例: 如何抓好班级常规?例如举手发言、排队洗手等,要点:分析幼儿园原有班级常规,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从而主动遵守。,5、教育监控能力,提问: 如何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 要点: 多自我总结,多向他人请教。,6

14、、教育科研能力,讲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其研究的步骤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五、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途径: 接受幼儿师范教育 新教师培训 在职进修,第二节 幼 儿,【分析研讨】 在亲子关系的冲突中,成人和儿童为什么没有达成良好的沟通?他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谈一谈】 人是学习的容器吗?能全盘接收来自他人灌输的信息吗?为什么?为什么同一个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有不一样的发展?,【阅读讨论】,为什么说幼儿是完整的人,独特的人?其独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关于教育的客体和主体

15、如何理解其含义?幼儿有学习和发展的主权吗?在教育实际中是否存在不尊重幼儿主体的现象?有何表现?教师应如何做? 什么是幼儿的实践活动?它与幼儿发展有何联系? 关于早期教育问题,我们应当知道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什么?,【总结归纳】,幼儿的特性:幼儿是完整的人、幼儿是独特的人 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幼儿是教育的客体、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 幼儿的发展:实践活动与幼儿的发展、早期教育与幼儿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问题导入】 1:请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过,受过哪些环境的影响?(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的家乡,不同的人们等) 2、影响06岁阶段的孩子的

16、环境是哪些呢?(家、幼儿园、周围环境所生活的社区、亲人、老师、同伴,各种人们),【归纳讲解】,列举的环境中既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称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这些环境都是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而幼儿园教育,正是以环境为中介进行的。因此,认识幼儿园(教育)环境极其创设对于幼教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幼儿园环境的涵义,1、概念: 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狭义而言,指发生在幼儿园内的环境。广义而言,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条件的总和。 2、分类 物质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的、人工的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 精神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社会

17、中精神因素的总和。,【谈一谈】,请学生列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具体要素。 【小结归纳】 幼儿园环境,从内涵上来说,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从外延上扩展,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大环境。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无一不受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这是大环境。,二 、幼儿园环境的功能。,【思考讨论】 为什么把家庭、社会与幼儿园三种不同的环境同等列为幼儿园教育环境?它们在幼儿园教育上具有什么教育的价值?有什么资源可利用?,【分析讲解】,幼儿园的环境是特别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创设的,其建筑、地理位置、绿化、设施、玩具材料、图书、师生关系的营造等都有特别的教育意义。家庭则是儿童天然的生活场所。血缘关系决定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依

18、赖和情感。而儿童的第一步则是在家庭中迈出的,其行为习惯、经验能力、语言等无不一开始就受家庭的影响,可以说家长是幼儿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这里指的是幼儿生活的小区,这个环境里有很多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归纳总结】,幼儿园是特别的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自然的生态环境;社区是幼儿园围墙外的大社会环境。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三个环境相对与幼儿园内部环境而言,是一个大环境,幼儿园不能只看到自己那一块天地,因为儿童不是生活在净土,幼儿园教育要做的就是积极联系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促进三者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1+1=0,相互抵消。因此,作为教师,在环境创设上要胸有大局观念,要善于利用大

19、环境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谈话引入:如果你是幼儿园教师,园长要求你设计幼儿园的环境,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首先,你必须把握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然后才进行具体的环境创设),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理论讲解】 1、含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如何贯彻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教育作系统规划。,【观点辨析】:有人认为,

20、只要有美术特长的人就会创设幼儿园环境。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创设幼儿园环境不只是追求美观,而应注重环境的教育性。因此,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外,更应掌握幼教专业知识,才能创设好幼儿园的环境。,发展适宜性原则,【理论讲解】 1、含义: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2、如何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如墙面布置位置不宜太高,应根据幼儿的视线水平;材料投放的性质、种类、数量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人数;户外环境应分为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和种植养殖区。 (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的环境适宜幼儿

21、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案例分析】: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活动室布置,你觉得哪位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A教师: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许多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型的装饰。 B教师:将每一位幼儿自制一张写有自己姓名、年龄以及兴趣爱好等相关资料的身份证卡片,悬挂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 分析要点:B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因为她的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即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开始得到发展,同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要。,幼儿参与性原则,【理论讲解】 1、 含义: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

22、的过程。 2、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幼儿的参与?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目前幼儿园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存在的误区 (1)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就是让幼儿给教师帮忙。 (2)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还不如我一下子就创设好了。 (3)即使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也就是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挥、监督下,按教师的意图去做。,案例呈现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的前后做法什么不同?哪一种做法合理?为什么? 归纳小结:刚开始,教师自己独自创设环境,后来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后来

23、的做法合理。在此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创设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主体性);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感);大家在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决策(合作意识)中发现、解决问题。,开放性原则,【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幼儿在家自己穿鞋袜,家长认为孩子穿得慢,耽误大人的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帮幼儿穿上,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是自己做的,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这是在家里!”一句话就把幼儿园好的教育影响抵消了。 2、分析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幼儿的老师,你会怎么做?,3、归

24、纳总结: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家长联系。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应积极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理论研讨】 1、含义: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2、如何贯彻开放性原则? (1)教育者应该树立大教育观。(2)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3)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经济性原则,【理论研讨】 1、含义: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

25、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2、如何贯彻经济性性原则? (1)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 (2)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问题讨论,问题一:在见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因地制宜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好方法? 分析要点:具体办法有许多,如图书架主要是放置图书,供幼儿阅读的,可取几根木条,做成信封袋似的许多小格,钉在墙上,能放书,幼儿易拿到,墙根放几把小椅子,或墙根地上铺地毯或软垫,幼儿看书方便,书架又不占地方;还有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等很多好方法。,问题二:农村幼儿园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创设符合幼儿发

26、展的环境? 分析要点: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优势,为幼儿修沙坑,让幼儿在沙坑里做造型、结构游戏,用树枝在沙上画画、写字,组织幼儿玩稻草田体育游戏,用竹筒做水枪等。,四、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 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谈话引入:你听说或见过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吗?(开水烫伤;爬窗户时从楼上摔了下来;被工作人员伤害等)哪些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绝大部分都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理论研讨】 1、幼儿园环境安全的含义: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原因分析:幼儿年龄小

27、,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 3、具体做法: (1)物质环境的安全:如园址的选择要考虑环境是否有污染;电线、开关和插座、消毒液、外用药液应放在幼儿手不可及的地方;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2)心理环境的安全: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如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合理的生活制度与要求等,【案例分析】,案例一:有的教师为了使幼儿不出安全事故,总是限制幼儿活动,尤其是少让幼儿户外活动,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该做法是错误的。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是指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尽量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简单消极地限制幼儿的活动,不仅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8、而且会束缚幼儿活动与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幼儿个性的形成造成消极的影响。,案例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总要憋到回家以后,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上厕所,也有的幼儿大便解在裤裆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分析要点: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往往是幼儿害怕、畏惧教师的心理的一种集中、典型的反应。幼儿害怕、畏惧教师,说明幼儿园环境不能给幼儿以安全感。长期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会形成胆小、懦弱、缺乏探索精神与自信心等不良的个性,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2、案例分析:该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归纳小结:教

29、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拉手动作,尊重和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并促进了幼儿之间关系改善,从而提高了班级精神环境的质量。,【理论讲解】,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1)正确理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建立师幼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2、促进幼儿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3、促进幼儿与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良好关系。,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准备环境 提问: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应做些什么?(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准备与创设)教师在准备环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让环境蕴含目标 【理论讲解】 A、含义:根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特点、环境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

30、,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告诉幼儿该做什么。,B、具体要求: 把握环境中蕴含的教育信息或要求。 分析周围可以利用和需要重新创设的人际关系和物质条件。思考所设置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幼儿“对话”更为合适。,(2)问题讨论:如果需要孩子练习小手肌肉,教师可做哪些环境准备? 学生讨论后总结:教师可在墙角放一块黑板,几只粉笔,一块黑板刷,小朋友很快就会发现写字、画画的秘密,书写、美术活动就开展了;教师也可在墙角放置一些串珠子的材料,引发幼儿串珠子的动作和游戏等等。2、准备的环境应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案例分析】,案例一:有的教师在给幼儿准备活动

31、材料和玩具时只注重数量的多少,认为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此做法不合理。教师在准备环境时不能只考虑材料和玩具的数量,再多的玩具和材料如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不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也是不可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案例二:某幼儿园为了建设“花园式的幼儿园”,把一个原来平平整整的大块场地,改造成甬道弯弯曲曲穿插其间,花坛、喷泉、亭子点缀其中的“花园”。你认为幼儿园对场地的改造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而不仅仅从成人的眼光和欣赏标准出发。幼儿到户外活动,需要有可供他们奔跑、追逐的大块场地,

32、而改造后的场地,剥夺了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观点概括:教师在准备的环境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提供的材料、玩具是否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 (2)材料、玩具准备的数量、种类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3)材料投放的形式是否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4)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活动。,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准备 问题讨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师准备布置活动室的环境,应如何发挥幼儿的作用? 分析要点:教师应先组织幼儿讨论,如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活动室的墙壁怎么布置?”“大家想在活动室设立哪些活动角?”“我们的图书有的被破坏了,怎么办?”等,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尽可能将教师的设想变成

33、幼儿的决定;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尽量给予幼儿参与准备环境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发挥作用。,控制环境,【问题讨论】 准备了一个好的环境是否意味着环境的教育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能。准备好的环境能否按预期的计划运转,幼儿能否充分地利用环境的条件,能否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营造环境的气氛,有效地控制环境。,1、教师讲解 (1)含义: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2)教师怎样控制环境? A、诱导幼儿进入活动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B、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34、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 C、指导幼儿解决纠纷 及时观察和发现,灵活机智地处理。 D、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转变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情境分析】 (以积木角的活动为例),情境一:教师怎样诱导不知道怎么玩又没小朋友一起玩的幼儿进入积木角的活动?分析小结:教师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可对该幼儿说:“我想去玩积木,你和我一起去好吗?”教师主动邀请幼儿去积木角。或者物色一两个小朋友替代教师这样做。,情境二:当幼儿兴冲冲地跑来告诉

35、教师,他搭建了一个什么作品时,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分析小结:教师应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要表现出很有兴趣、很关心的态度,要与幼儿一起讨论他的作品,教师的谈话要让幼儿切实感到教师很关心他搭的东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还能获得新的启发。,情境三:在幼儿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碰到了困难,如塔桥总垮下来,塔 尖总放不上去,一放就碰倒踏身等现象时,教师该如何处理? 分析小结:教师要凭借平时的观察与对幼儿的了解,灵活机智地处理。如果幼儿还没有气馁的样子,就让他再试下去,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支援;如果幼儿气馁了、生气了,教师可给予精神鼓励;如果幼儿不肯搭了,教

36、师就可以介入。,调整环境,1、案例分析:有的幼儿园为大、中、小班幼儿创设的角色游戏区,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放上几把小椅子,一张小桌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与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环境创设是否合理?为什么?,调整环境,分析要点:不合理。因为,新异陌生的游戏材料将引起幼儿更多的探索性行为,没有任何新颖性的游戏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定期更换和逐步增加游戏材料,使新旧玩具和游戏材料保持适当的比例。,【理论研讨】,(1)调整环境的原因 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教育目标、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以

37、要调整环境。 (2)调整环境的目的 使环境保持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3)调整环境的要求 A、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一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 B、及时调整环境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使环境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 (4)调整环境的具体措施 问题讨论:教师应在什么状况下,怎样调整环境?,分析小结: A、如果准备环境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如班上幼儿时常在活动室跑来跑去,也许暗示着活动室空荡的地方太多,应加以间隔;如果没有幼儿光顾、或者光顾时间很短的活动角,说明该撤消或重建。,分析小结:,B、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不一,一段时间后,环境对有的幼儿适合,对有的幼儿不适合了,这也需要立即调整。如玩“百变插塑积木”,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平面图型,教师就应再投放难度大的立体图型,或修改玩的规则。,完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