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71047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教学难点: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教学课时: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的故事有很多,大家能列举一二吗?1、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2、悬梁刺股(战国孙敬、苏秦的学习故事, 也叫“ 头悬梁,锥刺股” ) ;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4、王冕苦读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个在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明初著明散文家,他就是宋濂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

2、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复习:1、简介作者:请学生以“ 的宋濂”的句式来介绍宋濂的文学常识。明确:可以用诸如:勤奋的宋濂、编修元史的宋濂、受到朱元璋器重的宋濂、明初三大家的宋濂、为翰林院编修的宋濂等句式来表达。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的文体是序,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来介绍一下: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 ,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

3、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学习文言文要善于积累文言词语,注意文言中的特殊的词语的用法,才能更好理解文意3、复习字词注释:明确 1) 一词多义:以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以衾拥覆(介词,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古今义: 2)古今异义走:古义: 跑 (走送之)今义: 行走趋:古义:快步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今义: 趋势假:古义: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义:假期汤:古义: 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今义: 菜汤3) 词类活用: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腰白玉之环)4) 、通假字字:支: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

4、动)被:通“披” ,穿着 (同舍生皆被绮绣)三、感知研讨1、通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翻译疏通之后,谁知道这篇赠序的缘起和意图。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找到答案?第三段点明,同乡的年轻后生马君则来拜访我,因其善学,作者作了这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勉励他进一步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提出告诫。、 、作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何以屈尊降驾,为一个区区后生写赠序?-因为他感受到马生的求学精神,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才发出知音之调,肺腑之言,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作者-幼时即嗜学2、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 1 段,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四人组讨论:作者遇到“家贫” “无书”

5、 “无师” “天寒”等等困难或: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求教难,常遭“叱咄” ; 奔走苦,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生活艰, “日再食, ”穿“緼袍敝衣”(1) 、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 )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 ,要“立侍左右” , “俯身倾耳” ,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渴望和诚心)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 , “行深山巨谷中” ,冒“穷冬烈风,

6、大雪深数尺” ,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 ,穿的则是“袍敝衣”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勤且艰”的读书正是宋濂学有所成功成名、的根本原因。3、文章也写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条件,看看是从从哪些方面来写同舍生条件的优越的? 在写作上的有什么样的特点?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4、本文还有哪处也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今之诸生:有凡所应有之书/ 有司业博士为师/无奔走之劳/

7、无冻馁之患/通过这四层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 ,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 ”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

8、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 ,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 ;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7、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像这样的“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孙权劝学8是啊,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9本文作者现身说法,用自身的事例用自身的实例不仅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作者对青年人的期望之

9、殷切也由此可见一斑。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马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10、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请联系自己或同学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最受启发的地方.勤奋好学,乐以忘忧,对待老师毕恭毕敬,作者的这种苦乐观和尊师从师“业精于勤荒于嬉”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1、

10、古往今来勤学的人和事例多,名言警句也多,请把你最喜欢的所能记住的关于勤学方面的名言写在书上课后题处。四、结语:面对我们眼前如此优越的条件,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是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乐此不疲。五、作业。板书:1) “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 “我”认真地说: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海无涯苦作舟” ,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你还能想到哪勤学苦读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