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狂练 16 生物进化理论及共同进化1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2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
2、关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选出来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
3、了,但是不一定会产生新的病菌(物种)5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 )A有长着细长花柱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互不干涉,彼此孤立6预防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原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7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
4、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三个环节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突变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2A(豌豆种皮)黄色(自交)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子西瓜10下列各项中,符合以
5、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1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 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G 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G 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CG 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 G 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12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
6、群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0.32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13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 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错误的叙述是( )AA 物种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的两种外部因素是突变与选择BB 物种迁到乙岛时与 C 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CD 物种与 C 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DE、F 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14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
7、得到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1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种地雀物种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3C这些地雀原属同一雀种,从南美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岛屿,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在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
8、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16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17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则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 )18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
9、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C1/19 D1/21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总是为 1B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C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所以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20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 ,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
10、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C “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D “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考点狂练 16 生物进化理论及共同进化1A 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4的比例,A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 错误;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该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
11、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 错误。2B 森林斑块指的是农田中的森林,并通过人工通道相连;松鼠是适宜生存在树林中的动物,农田不适宜其生存。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松鼠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进行基因交流,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3D 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
12、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B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5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6D 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均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病毒不进行有性生殖,没有生殖隔离;疫苗对病毒起到选择的作用。7B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8B 隔离阻止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 正确;有些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
13、错误;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 正确;植物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 正确。9A 红眼果蝇中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以上三种情况都是突变;(豌豆种皮)黄色(自交)黄色、绿色,是性状分离。10D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C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正确。11D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没有生殖隔离不能形成新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
14、但是不能代表新物种形成。12C 根据题意可知,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为 0.64,所以隐性基因频率是 0.8,显性基因频率为 0.2;一个足够大的种群,随机交配,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为隐性基因频率是 0.8,显性基因频率为 0.2,所以杂合子频率为 20.80.20.3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13A 突变是内部因素,选择是外部因素; B、C 两生物在乙岛中均有,不具有地理隔离,但独立进化为两种生物,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 D、C 两种生物具有同一祖先,很可能生活方式类似,且它们位于同一岛屿,很可能具有竞争关系;E、F 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14
15、B 如果四倍体的基因型是 AAaa,则生成的配子和单倍体基因型都是AA :Aa :aa1 :4 :1,那么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个体基因型是AAAA、AAaa、aaaa,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5B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16C 由图可知,Q 点后,A 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
16、明 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 正确;P 点时,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而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所以此时 A 和 a的基因频率均为 50%,B 正确;由图可知,A 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 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5所以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逐渐被 AA 纯合体取代,C 错误;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 正确。17C 因为开始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所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5,又因为隐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但由于杂合子的存在,隐性基因不会消失。18A 假设 A 基因控制该常染色体显性遗
17、传病,则人群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81%,a的基因频率是 9/10、A 的基因频率是 1/10,人群中:aa:81%、AA:1%、Aa:18%;妻子不可能是 aa,妻子是 Aa 的概率为 Aa/(AAAa)18/19,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Aaaa 或1819AAaa。后代正常的概率: 9/19,患病的概率:1 。119 1819 12 919 101919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总是为 1,A 正确;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等于 a 基因的频率,B错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色盲为伴 X 隐性遗传,而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错误。20B 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金鱼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该个体多一条 Y染色体,只能是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常会导致联会紊乱,进而导致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