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上善若水 文档编号:4163689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http:/ 请 书项目名称: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主持人 : 王军 主持单位: 温州大学 通讯地址: 温州大学(茶山)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325035 联系电话: 0577-86689609 传 真: 0577-86689611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负责人:金国平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 负责人: 钱振荣温州市大成监理有限公司 负责人:王任 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周庆淼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 负责人:戚建钢浙 江 省 教 育 厅二四年二月制http:/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项

2、目简况 起止年月 2009. 012010.12姓名 王军 性别 男出生年月1980.6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讲师/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博士/中国学校名称 温州大学邮政编码325035 电话 0577-86598000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20072008 第一学期 工程力学 工程管理 本科 108 温州大学20072008 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 工程管理 本科 48 温州大学20072008 第二学期 材料力学 工程管理 本科 48 温州大学20072008 第二学期 环境岩土工 程 土木本科 26 温州大学主要教学

3、工作简历20072008 第二学期 结构力学 土木本科 90 温州大学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2008-2010新形势下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级教改2008-2010新形势下的三本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级教改2008-2010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2009-2011 双向激振下饱和软粘土动强度、变形、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国家基金青年基金(主持)http:/ 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系统和饱和地基的动力响应研究 国家基金(参与)2004-2007 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加筋路基的沉降特性研究 国家基金(参与)

4、2008-2010强夯法加固回填碎石土地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排名 2)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博士后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9 7 2 6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蔡袁强 男 1965.10 教授 温州大学 校企合作潘林有 男 1963.6 教授 温州大学 教学杨柯 男 1954.12 教授 温州大学 实验/ 实践石海均 男 1964.8 教授 温州大学 实验/ 实践孙林柱 男 1964.2 教授 温州大学 教学李校兵 男 1974.7 讲师 温州大学 教学杨芳 女 1965.4 副教授 温州大学 教学陈联盟 男 1978.10 副教授 温州大学 实验/ 实践项目

5、主持单位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博士后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15 9 6 2 5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李朝晖 男 1965.9 教高 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张清华 男 1966.6 教高 本合作单位 教学项目合作单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叶帆 男 1974.8 高工 本合作单位 实践http:/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钱振荣 男 1947.11 高工 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钱港 男 1966.4工程师本合作单位 教学单位: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王勇 男 1975.8工程师本合作单位 实践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6、王任 男 1972.4 高工 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薛春江 男 1965.8 高工 本合作单位 教学单位: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张秀荣 女 1953.9工程师本合作单位 实践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周庆淼 男 1942.6 高工 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卢德标 男 1940.11 高工 本合作单位 教学单位: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施诚信 男 1943.7 高工 本合作单位 实践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戚建钢 男 1955.10工程师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张发芬 女 1961.6工程师本合作单位 教学位主 要 成 员单位: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林省章 男 19

7、72.4工程师本合作单位 实践http:/ 居全国各行业之首,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14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我国建设事业发展很快, 大规模的建设事业需要与之相应的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因此,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土木工程行业已跨入智能化时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涌现,对于日益综合化的土木工程专业,必须要培养出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知识,长于综合创新、优化整体的人才。他们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敢于开拓创新和实践。民族进步,

8、国家富强要求高校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具有优良素质的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课程间内容重复大,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不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与融会贯通,与实际工程脱节,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致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时代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对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开展适合于21世纪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与信息、能源一起并列为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

9、材料科学将是推动21 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科学在土木工程发展史上曾起到划时代的作用,石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每一种新材料的结构推广应用都给城市面貌带来新的变化,给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带来新的内容,给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钢、混凝土等材料在某行业基建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就形成了特定的(如房屋、桥梁、码头等) 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研究和探讨这些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就用到力学、构造、机械、人员组织,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材料科学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各种适应高技术发展的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传统材料也在不断改进。材料

10、科学必将对未来的土木工程技术产生更大的影响。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材料过去是、将来更是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的核心。我国学习土木通常专业的人,很少成为土木工程材料工作者,目前,从事土木工http:/ ,从事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大多数经历过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和训练,因此,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材料科学中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水泥等学科,更不同于金属材料学科。以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学,倡导以材料为核心的知识构成体系,在国内,正遵循了“不应该老围着别人有什么 ,而应该想别人没有什么” 这个特色专业办学的原则;同时也遵循了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历史上的材

11、料核心作用的规律;遵循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广而不浮、够用为止、不够再学” 的方针。施工技术是人类使用建筑材料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结构设计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实践之后,总结出的指导工程实践的较成熟的方法;岩土是一种天然材料,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就是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本项目提出以材料为核心的知识构成体系。材料的核心作用将与力学和管理知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正如长江纳百川而归海,因而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雄伟壮阔。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克服单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决“大土木”专业设置下课程多,学时多所引起

12、的教学效率低下的有效手段。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瘦身” ,并形成完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的能力,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问题是世人十分注重的生存问题之一。在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约占 3040) 。因此,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发与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建筑业十分关注的热点。虽然,目前http:/ (JGJ26-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 、 夏热冬

13、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 、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建筑节能规范,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偏低。另外,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墙体材料的革新,虽然已超过 10 年的墙改工作,新型墙材的产量占墙材总量的比例也由不足 5提高到 22,但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使用仍占相当比例,墙改步伐太慢。影响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很多,除了技术、行政、立法、经济的措施外,加强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方面的思想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摇篮,在相关课程

14、的教学中加强未来科技人员的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意识和潜能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中少见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节能实验方面知识的介绍。例如:在建筑材料课程中未涉及有关墙体保温等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知识;在建筑材料实验中未涉及墙体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实验;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未涉及建筑节能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在房屋建筑学中未涉及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朝向,遮阳类型等多种因素与建筑节能关系;在建筑设备中未涉及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方法及考虑雨水循环利用的建筑节能设计内容;在建筑施工中未涉及建筑节能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方面的内容;在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中也未涉及热力学交换桩及地热泵

15、等建筑节能知识;在水力学中也未涉及屋面,楼面保温材料的渗透特性及实验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强建筑节能的导向作用,将节能知识有机的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结合目前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当今社会对土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针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节能两个土木工程专业新兴热点问题,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体系。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图1 并不能精确地描述土木工程全部知识之间的关系,比如施工中的测量技术不能归属于材料学发展而带来

16、的结果,再比如道路线路设计也不能由材料知识唯一确定,但本项目强调材料的核心作用以及建筑节能的http:/ 1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应用结构力学施工管理材料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建筑节能http:/ 建立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目前,教育部实行“大土木”招生与培养计划,开课数量与学时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本项目本着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如图 2 所示。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克服了单门课程自成体

17、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述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适当增加建筑节能的内容,使建筑节能与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例如:在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模块中增加墙体自保温材料内容;在建筑力学模块中,增加保温材料力学性能与设计内容;在结构设计模块中增加热力学交换桩,地热泵设计内容;在施工技术中增加节能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内容,等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大纲,教案并编制与其配套的教材。 建立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

18、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参加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本项目以建筑材料为主脉络,建立:认识材料 力学实验 建筑材料试验 施工技术 结构工程的一条龙综合实验体系,如图 3 所示。该实验体系实现了对原有各单独实验内容的整合,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节约大量实验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除此之外,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形成了:认识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力学试验 节能材料试验 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效果测试的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首次将墙体保温材料力学试验,墙体自收缩试验,保温材料抗渗试验以及墙

19、体热传导系数测定等试验引入到教学中。除此之外,在认识实习中在原有的参观施工工地和已建成的建筑物外,增加参观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门窗产,钢筋生产线、轻钢构件制作车间、混凝土构件厂,保温材料生产厂等单位,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实习指导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http:/ 物理 化学 外语 其它建筑节 能建筑力学(包含土力学,水力学等)建筑节能图 2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 探索一种适合于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与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建筑材料

20、为核心的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重点难点、模拟试卷、疑问解答、实训实练等多方位教学模块资源。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主体作用,采用教师讲课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全班同学报告,并当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与总结的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方式,采用教师批改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相结合的方式。除此之外,打破课程界限,增加综合性应用题目的设计,切实提高学http:/ 3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体系将考试的目的调整到既能督促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其能力与素质

21、提高上来。在考试中减少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考核的比重,加大对学生能力与素质考核的比重,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树立“一点突破的创新成果要比全面掌握的知识更有价值”的新观念。其次, 改变本科教学中 70%+30%的简单考试成绩处理方法。力求考试(核)的形式多样化,对考试( 核)的次数也适当地增多,建立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制度。基于上述研究,编制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建筑业的发展,许多市县级的建筑公司都有了涉外工程,在国外承担建筑施工任务的工程师,外语和外国的法律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知识

22、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项目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国外资料购买,与涉外设计院,涉外施工单位合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训练学生读外文图纸的能力,读外文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的能力。部分专业课程用双语教学,让学生熟悉国外规范。除此之外,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国内的涉外工程中实习。 http:/ 建立以新材料应用技术,节能材料开发为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新材料及其施工方法的研究,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等,将会带来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发生更新更快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应用型人才在市场经济社会竞争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以材料为核心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同样可以体现在新材料、新结构、新的施工

23、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开发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当今科技热点问题,设计课后科研课题,建立以新材料应用技术,节能材料开发为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中难题的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开发和应用新材料的兴趣,为学生走上社会后自主创业提供潜意识基因。并将其科研成果引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体系中去。与此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1与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在学院创办学生实践基地-设计分院。鼓励部分学生参与部分建筑与结构设计。把毕业设计变为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2与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带领学生参与温州海涂软土特性研究与文泰抗震空斗墙研究。3与温

24、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联合带领学生参与桩基检测、工程结构检测、工程结构加固咨询、基础工程加固咨询,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4与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在施工工地的实践中,应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与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参与基坑工程设计与检测,实地掌握软土知识与特性。6与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参与建筑节能墙体材料、商品砼等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针对不同情况,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 建立一个适合于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多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

25、系。首先是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请求学院予以支持;再是课程管理,比如如何防止学生电子作业抄袭;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http:/ ,并形成完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中,通过加强建筑节能的导向作用,将节能知识有机的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与分配;2)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验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以建筑材

26、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相关案例及其课件的建设;4)课堂教学新模式多角度教学方法的探讨。5)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http:/ 年1 月2009 年2 月在学院领导支持和协调下,以项目组成员为核心,结合其他相关教师,组成课程改革小组。2)2009 年3 月2009 年4 月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3)2009 年5 月2009 年6 月对浙江高校,特别是和温州大学相当层次的院校进行调查,了解我省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状况,为后续改革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4)2009 年7 月2009 年8 月走访近几年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

27、岗位工作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在学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和在实际中应用的感想,并请提出建议,使这项改革更接近实际。5)2009 年9 月2009 年10 月在上述基础上,对以材料为核心,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调整。形成以材料为核心,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实习指导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6)2009 年11 月2010 年3 月对相关的教材进行完善或编写,设计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课例和教案。7)2010 年4 月2010 年7 月设计教学层次和阶段目标、改善教学模式、提出比较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手段,完善作业

28、和考核过程。8)2010 年8 月2010 年10 月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9)2010 年11 月2010 年12 月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项目验收。(2)可行性分析1)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对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成员的年龄与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可以保证三分之一的工作日用于相关研究。2)项目承担者一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有良好的教研、科研基础。3)项目承担者所在学院主持的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广义实例教学

29、法探索”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该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4)本课题的申报与实施得到了温州大学、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校、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本课题得以申报的巨大动力。http:/ 3 篇以上(含核心期刊 2 篇) 。(2)项目效果预期(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本项目首先将使在校的本科生直接受益,这部分人数为320(480)人;其次将使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三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直接受益,这部分人数为350人左右。同时本项目的实例资料会直接或间接使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受益,这部分学生(包括二本和三本学生)共有300人左右,在本项目结束时将达到500左右。经推广后,

30、本项目也将使浙江省相关本科学校的同类专业学生以及浙江省具有同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受益。http:/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建立了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目前,教育部实行“大土木”招生与培养计划,开课数量与学时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本项目首次提出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法。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克服了单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内容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述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同

31、时,适当增加建筑节能的内容,使建筑节能与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 建立了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参加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本项目提出了以建筑材料为主脉络,建立:认识材料 力学实验 建筑材料试验 施工技术 结构工程的一条龙综合实验体系。该实验体系实现了对原有各单独实验内容的整合,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节约大量实验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除此之外,首次提出了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形成了:认识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力学

32、试验 节能材料试验 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效果测试的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建筑业的发展,许多市县级的建筑公司都有了涉外工程,在国外承担建筑施工任务的工程师,外语和外国的法律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知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项目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国外资料购买,与涉外设计院,涉外施工单位合作的方式,在省内首次提出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训练学生读外文图纸的能力,读外文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的能力。 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密切结合,双向互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针对不同情况,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各具特色,

33、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http:/ 1984 年开始招生的房屋建筑工程专科专业(累计专科毕业生 1000 余人)。自 2004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我们大力进行以提升教学档次,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2005 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基础实验室评估。2007 年又以“优秀” 的成绩通过新专业验收,表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的能力,顺利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已被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期 42 年),所属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建设期 3 年),同时该学科正在积极准备申报硕士点。这些为更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

34、教学质量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中,我们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和我们的探索与经验,提出了“四化”的特色建设目标,即: “基础课程通用化,课堂教学实例化,实验教学实战化,实践教学实用化”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已经并正在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本项目就是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来培养大众教育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理念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本专业按照宽口径的要求设置了“大土木,多模块”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包括教师知识结构在内的整个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适应大土木的要求,

35、我们主持了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广义实例教学法探索”和校级课题“大土木多模块 ”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同时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教材选择、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方面做了诸多工作。确保了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2在课程建设和课程群建设方面,我们大土木多模块的前提下,正在努力建设三个课程群:技术基础课程群,建筑设计类课程群,施工类课程群。其中技术基础课程群与建筑设计课程群已经在温州大学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群建设,施工类课程群已经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内部立项,待完全全部完成一轮教学以后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群建

36、设立项。随着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都进行了一轮以上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开始有基础课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我们在学院内部设置了门院内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准备在条件适当时向高一级精品课程冲击。3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配备结构合理的任课教师梯队,让具有较高业务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教师任教,主讲教师基本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开课的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 81%。本专业教师的良好教风受到学生的好

37、评。学生无记名的形式进行网上测评打分结果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得分普遍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满意率 100%。4土木工程实验室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及仪器设备http:/ 、水泥室、压缩室、剪切室、三轴室、土工研究室、测量室,占可以开放实验室的 70%。近期完成建设的建筑节能实验中心,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5.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科学生近 2 年获得省级奖励 7 项、市级奖励 1 项、校级奖励 1 项。土木工程专业两支代表队在首次参加的省大学生结构竞赛中分别取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05年) 。两支代表队在 06 年省大学生

38、结构竞赛中都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05 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先进团体;06 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团体。6. 我们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当地社会服务,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当地土木行业相关技术工作, 并成为双师型人才。目前在教学方面与我们密切合作的有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当地建筑行业的紧密联合,我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土木人才,并同时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合理修改。http:/ ,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本专业招生规模为 80 人/年,现已招收 4 届学生,

39、在校生为 320 名。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和报到率均为 100%。所招收的第一届在校生将于 2008 年 7 月份毕业。根据往届房建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初次就业率达 95以上)来看,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好的。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通过在职培养和引进等途径使得师资力量得到很大加强,教学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含承担本专业课程的教师) 21 名,其中正高 4 人、副高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2 人(今年下半年尚有 23 为博士研究生报到 )。土木工程专业所在建工学院大楼,总面积达 2.1 万 m2。教学大楼配备了语音室、4/5 以上的教室为多媒体教室;并有专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