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20152011 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题考向一 诗的鉴赏1.(2015新课标全国, 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执朝簪待眼明 。【注】 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 ,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 分)答:_(2)这首诗
2、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关键意象联系全诗从构思,用词、修辞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重点把握后两联。第三联中的“愁”字和题目中的“残”等情感词汇,很明显表达的是作者的愁苦,第四联中“拂拭朝簪待眼明”意蕴深刻,要联系作者的遭际(注释)进行理解。答案 (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 “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 “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 “抱” “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
3、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 ,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2.(2015新课标全国, 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岑 参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答:_(
4、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景物描写有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之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直接描写“胡天八月即飞雪”的雪景之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通过“春风” “汉使稀” “白草疏勒”侧面描写北方的恶劣环境。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抓住“私向梦中归”可以想见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两句,一“敢”一“私”前后迥然,既有爱国之情,又有思乡之切,是继前三联写景之后的感情升华。答案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
5、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3.(2015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唐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3 分)答: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6、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2)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作者的思感想,要结合全诗内容,尤其是对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诗歌前三联全是描写美好的景致,表达自己的热爱自然的闲适之情,而“兰径薰幽珮”有屈原的影子。骆宾王在忠贞高洁的人格表现方面,正是借鉴了屈原“香草以配忠贞”的表现方法。而“一遣樊笼累”正是暗用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回归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答案 (1)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7、”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的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出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之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的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4.(2015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 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
8、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 【注】 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 分)答:_(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 分)答:_(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应从主观(诗人自己)和客观(他人及环境)两方面分析,要密切结合文本找到对应的信息点,然后逐条概括列举。由题目“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朋友乔迁之喜令作者开颜;由山水、碧松、红药等美丽的景致可知诗人开颜是因为朋友新居环境的优美;由尾联可知主人的品味和诗
9、人志同道合,这也是令诗人开颜的原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态、景情关系等方面。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分析,突出表达效果。 ”颔联、颈联写景时罗列了一系列意象,景致随着作者观察点的变换而变化,很有层次感;“疏种碧松” “多栽红药”是实写, “通月朗” “待春还”则是虚写,虚实结合,其间也寓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赞美和羡慕向往,也表现出作者与新居主人有着相同的爱好,而“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一联则满含恭维之意。答
10、案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5.(2015安徽卷,8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8 分)月 圆 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 空山静,高悬列宿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
1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 分)答:_(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解题时要先把握全诗的大体意思,了解作者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联系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即可。结合题目可知,诗歌的中心意象是月亮,全诗写出了月光下的动人景象,有楼,有江,有柴扉,有绮席,有空山,还有松桂,一切都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之中。(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
12、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本诗中想象中的故园、桂花是虚,眼前的景象是实。答题时最后还要联系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上来。答案 (1)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摇落。(2)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在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6.(2015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劳
13、停 驿宋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 分)答:_(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 “瘦”二字的妙处。 (4 分)答:_解析 本题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考查诗歌景物的描写,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1)从“山曲” “平川”可见空间变化,从“初落” “月正圆”可见时间变化。 (2) “荒” “瘦”二字用得好,既要考虑景物特点,又要揭示情感内涵,注意全面思考。答案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
14、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 ,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而显巧妙。(2)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 “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 “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7.(2015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
15、求作答。 (9 分)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 分)答:_(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 分)答: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2
16、)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说明怎样具体运用的,最后赏析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入手,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的能力。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品读诗(词) ,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切忌空洞,要写出因什么而产生或寄予的感情。答案 (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 “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
17、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8.(2015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 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4 分)答:_(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具体说
18、来是炼字。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解释该字在该句中的含义,找出是否含有修辞手法;回放原句,描绘景象。写出该字的作用与好处,烘托意境,表达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标题是对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要联系整首诗,具体分析,还要联系情感,注意小注。答案 (1)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从中可看出诗人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情。(2) “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
19、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9.(2015福建卷,6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 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 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 分)答: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0、请简要分析。 (3 分)答:_解析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可采用先结合诗句内容描述后分析的思路。 (2)本题考查情感表达,做此类题目,一是要知人论世,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二是要联系诗句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分析。答案 (1)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10.(2015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 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 【注】 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 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