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三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当火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的状态,而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时,就是“火星冲日”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能够正确反映“火星冲日” 时日、地、火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A. B. C. D.2.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答案】1. B 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构成及“火星冲日”现象。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领会“火星冲日”现象的含义。【1 题详解】根据题意,当火星在绕
2、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的状态,而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时,就是“火星冲日”现象。A 选项火星虽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但与地球不位于太阳的同一侧,故不符合题意,A 错;B 选项火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表示正确,B 正确;C 选项火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但是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位置反了,故不符合题意,C 错;D 选项火星虽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但与地球不位于太阳的同一侧,故不符合题意,D 错。故选 B。【2 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
3、太阳系,火星位于太阳系,ABD正确,C 错。故选 C。2017 年 10 月 4 日,一颗火流星从夜空划过,并发出强烈的亮光,科考人员认为是流星体在空中发生空爆。流星体陨落引来各路专业的、业余的“陨石猎人”赶往香格里拉寻找陨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 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 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D. 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4. 众多流星体在太阳系中A. 绕地球公转 B. 绕行星公转 C. 绕彗星公转 D. 绕太阳公转【答案】3. D 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4、学生对天体的了解情况。【3 题详解】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故因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众多的陨石坑,故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 正确。故选 D。【4 题详解】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流星群是许许多多沿着相同的轨道绕转太阳的流星体,它们的共同轨道在一定的宇宙空间同地球轨道相交。地球一年一度经过这一空间,并在同一天空区域形成流星雨,D 正确。故选 D。根据最新的观测资料显示,新一轮为期 11 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已经开始,而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逐渐加剧,太阳风暴将在未来数年逐年增加,届时全球的电力系统,军用、民用航空通信,卫星、全球定
5、位系统信号等都可能受到干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 11 年 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耀斑出现在光球层 耀斑爆发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 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多大的影响A. B. C. D. 6. 当太阳活动到达高峰期时,下列叙述的现象正确的是A. 黑子活动减少,耀斑活动增强B. 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C. 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大气层,影响地面有线电通信D.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答案】5. B 6.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
6、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 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 11 年,正确;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错; 耀斑爆发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正确;太阳活动增强与否,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错,正确。故选 B。【6 题详解】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 11 年为周期, A 和 B 错;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 错;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正确。故选 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7、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离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 2005 年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近 1 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 60 千米,最宽处达 8 米完成下列问题。7. 下列地区中地壳最厚的地方是A. 马里亚纳海沟 B. 青藏高原C. 夏威夷火山岛 D. 华北平原8. 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火山
8、组成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核 D. 地幔9. 火山喷发诱发地震,附近海域上人们的感受是A. 只有上下颠簸 B. 只有左右摇晃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源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答案】7. B 8. D 9.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 题详解】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3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下
9、列地区中地壳最厚的是青藏高原,B 正确。故选 B。【8 题详解】火山喷发之后,其火山组成物质为岩浆,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D 正确。故选 D。【9 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火山喷发诱发地震,附近海域上人们的感受是只有上下颠簸,A 正确。故选 A。【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0.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
10、向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看,空呈顺时针方向。图 A 是南极,应是顺时针方向,A 错。图 B 是北极,应呈逆时针方向,B 错。顺着自转方向,西经度数减小,东经度数增大,C 对,D 错。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会发生偏转,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1. 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 B. C. D. 12. 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A. B. C. D. 【答案】11. B 12. C【解析】本题以河流为背景,考查地转偏向力,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效
11、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1 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所以为侵蚀岸, 为堆积岸。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B 正确。故选 B。【12 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所以为侵蚀岸, 为堆积岸。建港口的条件是港阔水深,图中四点中最合适建设港口的地点是,C 正确。故选 C。2018 年 11 月 14 日16 日,我校高一年级进行高中以来第一次期中考试据此结合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 期中考试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处于图中的两点之间B. 太
12、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宁昼渐长,夜渐短D.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宁昼渐短,夜渐长14. 11 月 16 日南宁市(108 E)地方时 7:47 日出,则日出时南宁市所在时区的区时是A. 7:35 B. 8:35 C. 7:59 D. 6:59【答案】13. D 1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分二至日时间、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区时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13 题详解 】由图可知,为秋分日,为冬至日,为春分日,为夏至日。期中考试期间,地球处于图中的两点之间,A 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B 错;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宁昼
13、渐短,夜渐长,C 错,D 正确。故选 D。【14 题详解 】南宁市所在的时区是:108E15=73 ,3 小于 7.5,,舍去。即南宁市所在的时区是东 7 区。东 7 区的中央经线为 105E,两地相差 3,南宁市(108E )地方时 7:47 日出,所以日出时南宁市所在时区的区时是:7:47-(34 )=7:35,A 正确。故选 A。1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日期中升旗最晚的日期是A. 5 月 1 日 B. 6 月 1 日 C. 8 月 1 日 D. 10 月 1 日【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与“直射点位置的关系”变化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14、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详解】升旗最晚的日期即为白昼时间最短的日期,ABC 三个选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D 选项日期,太阳直射点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D 正确,ABC 错。故选 D。【点睛】1昼夜长短分布与 “直射点位置”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与“移动方向 ”的关系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15、;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 夜)弧度数/15。(2 )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所示)。昼长时数(12 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注意: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3 )根据纬度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如 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6、 ,完成下列问题。16.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A. B. C. D. 17. 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A. 弱强 B. 强弱 C. 强弱 D. 弱强【答案】16. C 17.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应用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小,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即可。【16 题详解 】图中为太阳辐射,为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即为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即为,故高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低即为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C
17、选项正确。故选 C。【17 题详解 】读图为太阳辐射,为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强弱,昼夜温差大,C 正确。故选 C。【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8.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A.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B. 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C.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D. 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农民熏烟释放出的烟雾可以起到云层的作用,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而损失的热量。因此 B 正确。考点:
18、大气逆辐射原理的实际应用。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应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9. 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 B. C. D. 20.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拍摄的时段为A. 16 时至次日 8 时 B. 8 时至 16 时C. 18 时至次日 6 时 D. 6 时至 18 时【答案】19. D 20.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
19、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9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图中近地面的两点温度高于两点;据图中环流方向可知,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降,因此说明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即点温度高于点温度,是四地温度最高点,D 正确。故选 D。【20 题详解 】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说明海洋气流垂直下沉,陆地气流垂直上升,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结合乙图可知,此时为 8 时到 16 时之间,B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21.左图为矩形投影图,图中阴影表示夜,空白表示昼;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左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日(节气) ,此日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右图中a、 b、c、d 中的_ 点 ,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 。(2 )左图中 B 点的地方时为 _(时) ,这一天 A 点的昼长是_ (小时) 。(3 )左图所示当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为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有_。【答案】 (1). 夏至 (2). b (3).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66 34N-90 N) (4). 0 或 24 (5).12 (6).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
21、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第(1)小题,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夏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由图中的 b 点;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6634 N-90N) 。第(2 )小题,由图可知,B 点所在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A点位于赤道,昼夜等分,故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12 个小时。第( 3)小题,左图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为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有赤道及其以南地区。2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
22、年 4 月 25 日 5 时 38 分,在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 69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图,图中 表示界面,A 、B、C、D 代表圈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_(填图中字母) 。E 代表的是_ 。(2 )智利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波速突然增大的地方是_界面(填图中数字) 。(3 )图中是_界面,该界面以下 F 中的物质状态可能为_态。【答案】 (1). C (2). 地幔 (3). (4). 古登堡 (5). 液【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难度不大,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即可。【详
23、解】第(1)小题,地球外部圈层结构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C 为水圈;E 为地幔。第(2)小题,智利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波速突然增大的地方是莫霍界面,为莫霍界面。第(3)小题,图中 是古登堡界面,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可推断 F 中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23.读(左) “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和 (右) “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 10 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回答下列问题。(1 )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并在图中画出一条高空的等压线表示其气压分布状况。_(2 )若左图示环流发生在海陆之间,甲
24、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白天还是夜晚_。 (3 )右图中有 M、O 、P 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 。(4 )右图示地区位于_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_。(5 )右图中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_,理由是_。【答案】 (1). 甲 乙丙丁 (2). 图略 (3). 夜晚 (4). P (5). 北 (6).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7). (8). 等压线最密集,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第(1)题,左图中,甲地等压线凸向高空,为高压中心,乙地等压线
25、凸向近地面,为低压中心,甲地气压大于乙地;甲地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在高空形成低压,丁为低压中心,乙地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高空形成高压,丙为高压中心,丙地气压大于丁地;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丙丁。丁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凸向近地面,丙为高压中心,等压线凸向高空。第(2)小题,若左图示环流发生在海陆之间,甲为陆地,乙为海洋,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夜晚。第(3)小题,M 、O 、P 三个气压中心,M 、O 为气流的流入地,为低压中心,P 为高压中心。第(4)小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右图中的气流向右偏转,故右图位于北半球。第(5)小题,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大,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点睛】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图示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图示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