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

上传人:开阔眼界 文档编号:4159519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理,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概述,一、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伯克霍夫),事故的含义: 1、特殊事件 2、意外事件 3、迫使生产、生活停止的事件,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伯克霍夫),1、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通常表现为: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3)环境污染 2、构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两个必

2、然条件: (1)危险化学品(2)事故,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1、危险化学品在事故起因中起重要的作用。 2、危险化学品在事故后果中起重要的作用。 3、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必然有危险化学品的意外的、失控的、人们不希望的化学或物理反应。 4、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发生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单位。 5、突发性、延时性和长期性。,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判别与分类 1、危险化学品事故界定条件: (1)判断事故中产生危害的物质是否是危险化学品。(关键因素) (2)主要类型: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 (3)特殊的事故类型,如矿山爆炸

3、事故,不列入危险化学品事故。,a.河南义寺山金矿巷道坑木着火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中毒事故。 b.山东某公司检修甲酸合成反应器时,物料一氧化碳由于阀门关闭不严而进入反应器,从而导致中毒事故。 c.一个工人在搬运装有危险化学品箱子的时候不慎被箱子挤伤了手指。,2、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 (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 (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 (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 (5)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6)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燃烧物质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事故。,1、爆炸物品火灾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 3、易燃液体火灾 4、易燃固体火灾 5、自燃物品火灾,6、遇湿易燃物品火灾

4、7、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 8、毒害品、腐蚀品火灾 9、放射性物品火灾,危险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爆炸事故或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事故,1、爆炸品的爆炸 2、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的火灾爆炸 3、易燃液体的火灾爆炸 4、易燃气体爆炸,5、危险化学品产生的粉尘、气体、挥发物的爆炸 6、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 7、其他化学反应爆炸,人体吸入、食入或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或者化学品反应的产物而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 1、吸入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呼吸道) 2、接触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皮肤等) 3、误食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消化道) 4、其他中毒和窒息事故,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的与人体接

5、触,在短时间内即在人体被接触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明显破坏的事故。 化学品灼伤有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开始并不感到疼痛,要经过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表现出严重的伤害,并且伤害还会不断的加深。 (物理灼伤是高温造成的伤害,人体能立即感觉到强烈的疼痛,人体肌肤会本能的立即避开),气体或液体危险化学品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泄漏,虽然没有发展成为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但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一旦失控,往往造成重大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不能归入上述五类危险化学品事故之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 主要指危险化学品肇事事故。 如:危险化学品罐体倾倒、车辆倾覆等。(但

6、没有引发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伤、泄露等事故),现行的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的事故类型分类: 1、火灾 2、爆炸 3、中毒和窒息 4、灼烫 5、其他(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包含在此类中),第二节 事故应急救援概述,一、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定义: 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4)排除现场灾患,消

7、除危害后果 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1)单位自救 (2)社会救援,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第五十二条 发生危险

8、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一)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二)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三)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四)对危险化学品事

9、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1)事故报警 (2)出动应急救援队伍 (3)紧急疏散 (4)现场急救 (5)泄漏处理 (6)灭火注意事项,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国外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1)英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2)美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3)澳大利亚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加拿大应急准备办公室,新西兰民防和应急管理部,瑞士国家应急管理中心,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等。,应急计划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10、 Major Hazard),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首次提出了应该制订应急计划。由于ACMH和其他机构的工作,促使欧共体于1982年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 Directive 82/501,即著名的塞韦索法令,目的在于重大事故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补偿责任法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是事故应急救援的最高法律依据,该法的第三部分为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1987年美国环保署、联邦应急管理署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OSHA标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和环保署标准风险管理计划。联邦政府设立联邦紧急

11、事务管理局,并成立了国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NRT),1993年1月1日,澳大利亚成立了应急管理署(EMA)。EMA负责所有类型的灾害,包括自然的、人为的、技术的或是战争( 民防)。EMA的职责是:(1)使国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安排正规化,并得到改进;(2)提供国家应急管理援助;(3)提供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并负责应急研究;,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义: 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事故的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救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 (1)一旦发生事故后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 (2)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

12、失。,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P177,共七项) 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过程:(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6).编制应急计划。,确定需要制定预案,选出编制人员及编制负责人,修订、测试和维护预案,开始编制预案,评价应急能力,报 批 预 案,编制综合性 (多项危险)应急预案,起 草 预 案,评审和协调现有 预案,进行危险辨识与 评价,评价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社区的应急响应能力,编制危险材料 应急预案,美国社区(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的步骤,第三节 常

13、用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一、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的事故处置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总的要求: (1)先控制,后消灭。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3)火灾扑救参加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佩带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 (4)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5)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6)需紧急撤退时,应按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 (7)扑灭火灾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1、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1)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不能用沙土盖压。 (试题) (3)疏散火区周围的爆炸物品

14、。(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4)扑救爆炸物品堆垛应采取吊射水流。 (5)灭火人员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6)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应及时撤退。,2、扑救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方法:,(1)切忌盲目灭火。 (2)切断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疏散火势中的压力容器。 (4)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找到气源阀门并关闭。 (5)关闭阀门无效时应准备堵漏材料。,(6)灭火后应立即堵漏。 (7)一次堵漏不成功后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 (8)泄漏口很大无法堵漏时需等燃气燃尽。 (9)出现容器爆裂征兆时应及时撤离。 (10)泄漏着火时,只要判断阀门有效,可先关闭阀门再灭火。,3、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基

15、本方法: (1)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抢救受伤人员。有液体流淌应拦截或导流。 (2)及时掌握着火液体品名、比重、水溶性及危险性。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时,扑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5)扑救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和喷溅的征兆。 (6)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应关闭阀门或堵漏。,4、扑救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2,4一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

16、、萘、黄磷等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 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铅、保险粉等,宜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沙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5、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器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试题) (1)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和火势蔓延途径。 (2)有少量遇湿易燃物品(50g以内),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可用水或泡沫扑救。 (3)遇湿易燃物品应用干粉、二氧化碳扑救,粉尘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 (4)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将遇湿易燃物品迅速

17、转移。,6、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基本方法: (1)迅速查明着火或反应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和能否用水和泡沫扑救。 (2)能用水和泡沫扑救时,应尽一切可能切断火势蔓延,限制燃烧范围,同时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或用水泥、干沙覆盖。,7、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1)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带防护面具。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 (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4)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

18、措施。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 (试题),8、扑救放射性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1)测试辐射量和范围。 (2)对辐射量大于0.0387C/kg 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入辐射源纵深灭火;对辐射量小于0.0387C/kg 的区域,可快速出水灭火或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扑救,并抢救受伤人员。 (3)对燃烧现场包装没有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的掩护下佩带防护装备设法疏散,无法疏散时应就地冷却。 (4)对已破损的容器切忌搬动或用水流冲击。,二、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1、人身中毒的途径: 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装卸、搬倒商品等操作过程中,毒物主要经呼吸

19、道和皮肤进入人体,经消化道较少。 (试题),2、人身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苯麻醉、中毒脑病;汽油多发性神经病锰、一氧化碳震颤 (2)呼吸系统 刺激性气体 长期吸入慢性呼吸道炎症大量吸入化学性肺水肿、化学性肺炎硫酸二甲酯咳嗽、胸闷二异氰酸甲苯酯哮喘,(3)血液系统 苯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白血病铅低色素性贫血 砷化氢急性溶血亚硝酸盐类及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高铁血红蛋白症一氧化碳组织缺氧 (4)消化系统 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中毒性肝病汞盐、三氧化二砷急性胃肠炎铅、铊铅绞痛、腹绞痛,(5)泌尿生殖系统 汞、镉、铀、铅、砷化氢肾损伤四氯化碳中毒性肾病笨酚肾损害邻甲苯胺出血性膀胱炎此外,

20、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损害、骨骼病变及烟尘热等。,3、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发生急性中毒事件应立即将中毒者及时送医院救治。护送者要向院方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如化学物不明,则需带该物料及呕吐物的样本,以供医院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就医,可采取现场急救: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 (2)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禁用热水,然后用肥皂水洗净以中和毒物的液体湿敷。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 (试题),(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

21、吐方法使毒物吐出; (试题)误服强酸、强碱不能催吐,可服牛奶、蛋清等;误服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慎用催吐,液体易流入肺部引起肺炎;对昏迷失去知觉者,呕吐物会误吸入肺;有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 (试题) (4)、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5)、对不明毒物中毒时,要留呕吐物、尿样及毒物样品,以便检测。,催吐法: 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催吐,也可用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空腹服毒者可先口服一大杯冷开水或豆浆,然后催吐。催吐时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 有阿朴吗啡的可皮下注射5mg,有较

22、强催吐作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此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法 一手捏鼻,另一手抬颈;口对口吹气(800-1200ml);吹气后侧头吸气,放开伤员鼻孔排气。每分钟14-16次。,胸外心脏按压法: 伤员仰卧位,暴露胸部 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双手重叠掌根放于按压区; 有节奏地按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 放松时掌根不要抬起,每分钟60-80次。 注意事项: 按压力量应因人而异; 心跳呼吸都停止时,要胸外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 双人操作,按压心脏4-5次,吹气1次。 检查效果,坚持抢救,不能轻易放弃。,3、危险化学品烧伤的现场急救 (1)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急救: 无论酸、碱

23、或其他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 (一)强酸类烧伤如通过衣服浸透烧伤,应即刻脱去,并迅速用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地冲洗伤面。充分冲洗后也可用中和剂-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碳酸氢钠)、肥皂水冲洗。石炭酸烧伤用酒精中和。但若无中和剂也不必强求,因为充分的流动清水冲洗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强碱类烧伤如果碱性溶液浸透衣服造成的烧伤,应立即脱去受污染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伤处。 充分清洗后,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或食醋)中和剂。再用碳酸氢纳溶液或碱性肥皂水中和。,(三)磷 烧伤急救处理的原则是灭火除磷、然后用有关液体包扎。如磷仍在皮肤上燃烧,应迅速灭火,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后,

24、再仔细察看局部有无残留磷质,也可在暗处观察,如有发光处,用小镊子夹剔除去。也可以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冲洗,使磷氧化。如无上述药液,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 一般烧伤多用油纱布局部包扎,但在磷烧伤时应禁用。因磷易溶于油类,促使机体吸收而造成全身中毒。,(2)化学性眼烧伤的现场急救: (一)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 (试题) (二)也可用盆将面部浸入水中,不断睁开眼睛,眼球来回转动,将损伤物清洗干净。 (三)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四)电石(碳化钙)、生石灰(氧化钙)颗粒溅入眼睛,应先用蘸有石醋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填空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按事

25、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填空题: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填空题: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选择题:如有化学品进入眼睛,应立即 ( B ) A、滴氯霉素眼药水 B、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 C、用干净手帕檫拭 D、用热毛巾热敷,选择题:遇湿易燃物品起火时,禁止用( B )A、干粉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泥、干沙,选择题: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 ABCD )A、控制危险源 B、抢救受害人员C、指导群众防护与撤离 D、消除危

26、害后果,判断题:口服中毒者,有抽搐、呼吸困难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 ( ),填空题: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不能用沙土盖压,以防造成更大伤害。,简答题: 简述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1)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带防护面具。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 (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4)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选择题: 口服中毒者,如为 ,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 ( C )A、腐蚀性物质 B、强酸 C、非腐蚀性物质 D、强碱,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