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实词基础知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意义 例 句本义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来源 :学优高考网 来源:gkstk.Com拉长 引吭高歌 (成语)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本纪)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 (中山狼传)拿 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带领
2、 燕引兵东围即墨 (史记田单列传)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申义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 (成语)掉转 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的具体情况解说 举例 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 通“早”)(鸿门宴 )愿伯具言臣
3、之不敢倍德也。(“倍” 通“背”)(鸿门宴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 (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师说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通“暮” 。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通“遍”)(曹刿论战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三、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
4、几种情况。如:变化情况 示 例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词义扩大 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词义缩小 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
5、(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四、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 , “不同”)(2)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 , “劳作”)(3)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 , “离开”)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 , “婆婆”)(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
6、雷。(父兄:偏指“兄” , “兄长”)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常以身
7、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日: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上、下:向上、向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间:从小路)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游泳)(3)名词
8、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生死而肉骨。( 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让 称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把当作宾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鉴:以为鉴)2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 “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亡”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9、(出、入:产出、收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得:收获、心得)(2)动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命)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让 争斗)(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 而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哀:为 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
10、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固:险要的地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绿:绿叶;红:红花)(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走到尽头)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白居易与元九书)(多:推崇,赞许)(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
11、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变绿)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 削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愚:使愚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认为 小)予怪而问之。( 刘基卖柑者言 )(怪:认为怪) 患志之不立。( 徐斡 中论 治学 )( 患:以为忧患)4数词的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有时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
12、量的事物。(1)数词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贰:从属二主) 二三其德。( 诗经氓)(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2)数词用作形容词。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劝学)(一:专一)考纲要求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 师说)(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过秦论)(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陈涉世家)(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 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爱莲说)答案 (1)疼爱 (2) 吝惜 (3)爱护 (4
13、)爱惜,珍惜 (5)爱慕,欣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五人墓碑记)(3)然后得一夕安寝_( 六国论)(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谏太宗十思疏)(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 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 论语)答案 (1)安稳 (2) 怎么 (3)安逸 (4)安定 (5)哪里(6)养生 (7)使安3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琵琶行)(2)将军身被坚执锐_( 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_( 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 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 荆轲
14、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 报任安书)答案 (1)表示被动 (2) 通 “披”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通“披” ,披散 (4)覆盖 (5)遭受 (6)遭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 (1)通“ 背” ,背叛,违背 (2) 越发、更加5本(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琵琶行)(2)此之谓失其本心_( 鱼我所欲也)(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归园田居)(5)盖亦反其本矣_( 齐桓晋文之事)(6)今存其本不忍废,_( 指南录后序)答案 (1)本来,原来 (2)
15、原本的 (3)原本 (4)本质 (5)根本,基础 (6)版本,底稿6鄙(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 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 曹刿论战)答案 (1)庸俗,浅陋,鄙俗 (2) 身份低微 (3)把当作边邑 (4) 浅陋7兵(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寡人之于国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廉颇蔺相如列传)(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六国论)(4)斯用兵之效也_( 六国论)(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过秦论)答案 (1)兵器,军械 (2)士兵,军队 (3)军队 (4) 用兵
16、策略,战略 (5)兵器8病(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苏武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 廉颇蔺相如列传)(3)百年多病独登台_( 登高)(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项脊轩志)答案 (1)患疾病 (2) 生病 (3)疾病 (4)疾病9察(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_( 曹刿论战)(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离骚)(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 出师表)(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1)仔细看,观察 (2) 察举 (3)了解,弄清楚 (4) 体
17、察 (5)辨别清楚 (6)考察10朝(1)朝服衣冠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 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项脊轩志)(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 过秦论)(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 陈情表)(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秋词)答案 (1)朝(zho),早晨 (2)上朝 (3)上朝 (4)朝拜 (5)朝代 (6) 时光二组11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_( 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答案 (1)竟然 (2) 曾经 (3)通“增” ,增加12乘(1)因利乘便,宰
18、割天下_( 过秦论)(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 诗经 氓)(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黄鹤楼)(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游山西村)(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水调歌头)(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行路难)答案 (1)趁着,凭借 (2)登上 (3)乘坐 (4)趁着 (5)坐,驾 (6)乘坐13诚(1)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祭十二郎文)(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 六国论)(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谏太宗十思疏)(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 出师表)答案 (1)如果
19、(2) 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4) 如果 (5)实在,确实14除(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 出师表)(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荆轲刺秦王)(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 陈情表)(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 苏武传)(5)服孝将除了也_( 窦娥冤)(6)除了外百事不知_( 窦娥冤)答案 (1)铲除,消灭 (2)消除 (3)拜官授职 (4)台阶 (5)解除,脱下 (6)副词,除外15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荆轲刺秦王)(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烛之武退秦师)(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鸿门宴)(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孔雀东南飞)(5)大礼不
20、辞小让_( 鸿门宴)(6)臣等不肖,请辞去_( 廉颇蔺相如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廉颇蔺相如列传)(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 苏武传)答案 (1)辞别,告别 (2)推托,推辞 (3)推辞 (4) 告别 (5)讲究,计较 (6)辞别 (7)辞谢,婉言道歉 (8)审讯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师说)(4)樊哙从良坐_( 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 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 过秦论)答案 (1)使 跟随,使随从 (2) 听从,顺从 (3)向学习 (4) 依傍 (5)由,自 (6) 投身 (7)通“纵” ,合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