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 33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 一)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_(2)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考点探讨语言鉴赏题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江苏卷的常考点,但会是潜在的重要考点。语言鉴赏主
2、要是分析语言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谋篇布局方面的作用。包括炼字、炼句两块内容,以“炼字”为重点。考查炼字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的赏析。一、赏诗眼1知识梳理所谓“诗眼” ,是指一首诗(词 )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诗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辨析鉴赏:(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字词。(2)抓描写事物的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高考考“诗眼” ,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找出并分析“诗眼” ,二是间接分析某字成为全篇关键的理由。2演
3、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诗眼”有“句中眼” ,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有“篇中眼” ,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有人说,开头“流落”二字为本篇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_二、炼实词1炼动词(1)知识梳理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 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
4、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情。(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的第三联中“迸” “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2炼形容词(1)知识梳理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
5、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第四句中的“轻”字别有一番意蕴,请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作简要赏析。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 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
6、了诗人当时喜悦欢畅的心情。答:_3炼色彩词(1)知识梳理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
7、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2)演练体悟分析下面一首诗歌中的色彩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绝句二首( 其二)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答:_4炼叠字(1)知识梳理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用“隐隐” “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 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
8、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_5炼数量词(1)知识梳理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韵味平添。(2)演练体悟阅读下
9、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 ,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答:_三、炼虚词1知识梳理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掉“与” “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因此
10、使文义大为增光。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答:_如何做好炼字分析下面是一道炼字鉴赏题,所提供的答案均是学生答案。请探究这些答案所存在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11、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现场答案一:分别是“咽”和“冷” 。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探究_现场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 。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泉声咽危石” ,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日色冷青松” ,一个“冷”字用得很精妙,显得青松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探究_现场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 。作为山水田园
12、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出一幅幽静怡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 “冷”将泉声、日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探究_现场答案四:分别是“咽”和“冷” 。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繁杂,渴望过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探究_正确答案:_总结语言鉴赏题,重点难点在分析。要做好分析,从答题角度上要注意:词语含义,词语所用手法(若有的话) , 营造 意境,表达情感。从答题规范上要注意:分析要准确;分析要具体,扣住语言,展示分析过程,不可架空分析,泛泛而谈;要联系全篇主旨和意境,不可孤立分析某个字。听
13、课记录: (1)审题关注提问模式:a.“诗眼”题:全诗(或某一句) 的诗眼是什么?全诗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b.“炼实词、虚词”题:这一联(句) 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某字如换成另一字,效果如何?请作分析。把握思考模式:因为绝大多数语言鉴赏题都要求分析,因此在分析思考时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炼意、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2)答题一般步骤为: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是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 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
14、、拟人) 。( 这一步骤如有则写) 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是鉴赏诗眼题,步骤则为:指出该字(句) 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 句) 写了哪些内容。分析该字 (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是版本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改换词语效果比较题一般只认可原文本用词。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1(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 游
15、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 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_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 注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斜红叠翠”一句, “红” “翠”和“斜” “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_(二)模拟题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日(南宋)吴锡畴 韶
16、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 ,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 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 今属山西)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答:_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古人写诗常用“自” “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
17、么样的作用?答:_二、综合训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雨夜眠 注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 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答:_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 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杨炎正:南宋词人。(1)怎样理解上阕“强呼斗酒”中的“强”字?请分点略加解说。答:_(2)“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 “冷”字含有哪些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