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情分析 表达技巧就是指诗人在创作时驾驭语言、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巧妙技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诗歌表达技巧,也叫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常见的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手段”以及“情与景关系”等表述方式。命题形式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的着眼于某个句子,如“某某句
2、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的直接提问,如“试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有的变式提问,如“诗中某某句极为精妙,你认为好在何处”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一种是从“宽处”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比较宽泛,没有明确的要求。,2010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考查情况统计表,复习定位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
3、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真题体验(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之上,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语句。从第一首诗中的“独宿”和第二首诗中的“不
4、成宿”可知,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孤独之感。第一首诗,结合诗句“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可以看出,该诗孤独中又有淡静。而第二首诗,通过“冷”“残”“雨”“寒”等词语可以看出,该诗孤独中更显凄冷。,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畜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两首诗的第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考生需
5、要对诗句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体会其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第一首诗的第一句中,一个“如”字,将月比作烛。第二首诗的第一句中,以“晕”代月。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6、。,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5.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手法简介: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例证分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间接抒情,二、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
7、,特征、标志代本体。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
8、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三、表现手法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2.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3.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
9、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4.衬托或烘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7.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
10、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1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题型一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在高考中考查频率很高。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学考对接白居易琵琶行【问题】阅读琵琶行,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解析】本题考查抒情的表达方式。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哪是“景”,哪是“情”,“景”是“东船西舫”“江心秋
11、月白”,为什么会“悄无言”,是因为“东船西舫”上的人被琵琶女的乐声感动了。,【答案】这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步骤一)诗人通过写周围船只的静,写江上月光的皎洁,(步骤二)表现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步骤三),典例剖析 (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12、“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阕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2)诗(词
13、)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3)该诗(词)的哪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或景与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2解题思路首先,确定其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其具体又是哪一种;其次,结合诗(词)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3答题模板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全诗(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跟踪热身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
14、?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这首诗歌在处理情景关系时很自然,作者由眼前实景引发了怀古伤感之情;而且在形象的景物描写之中又寄寓了作者无尽的伤感之情;并且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是一种哀景,而抒发的也是一种哀情,这显然是一种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答案(1)触景生情;(2)寓情于景;(3)以哀景抒哀情。,题型二考查描写手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15、学考对接念奴娇赤壁怀古【问题】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试对此加以赏析。,【解析】,【答案】这三句是正面描写赤壁雄伟奇险的景色。从描写的角度来看,“乱石穿空”是向上看到的山峰高耸入云的形象,“惊涛拍岸”是向下看到的江、岸吞吐搏击的形象,“卷起千堆雪”是平视看到的江涛汹涌奔流的形象。从描绘的重点来看,“乱石”句着重写姿势,“惊涛”句着重写声音,“卷起”句着重写色彩,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到赤壁近在眼前,江浪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这几句不仅写得概括集中、精神饱满,而且写得意态纵横、有声有色。这几句气势雄伟,意境开阔的景物描写,描绘了作者游览赤壁欣赏如画的江山美景时激
16、荡的心情,同时也为下阕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背景。,典例剖析 (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注意题干中要求鉴赏的语句是颔联,二是结合诗句作答,三是指出其中的一种在写景上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答案】(示例一
17、)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中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示例二)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示例三)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词)句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词)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2解题思路首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
18、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其次,结合相关诗(词)句简要解说并加以分析。,3答题模板(1)本诗(词)成功地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内容,烘托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感情。(2)本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什么,这样的描写使景物怎么样(答作用),同时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出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跟踪热身2(2011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 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
19、: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答: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结合赏析炼句进行考查,设题相当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答题,解答时首先熟读全诗,然后重点分析“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这两句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以动有声对淡无影。,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
20、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题型三考查修辞手法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学考对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题】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说这首词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解析】这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表达方式上分析,如叙议结合;可以从修辞手法上分析,如使用了借代;也可以从表现手法上分析,如使用了衬托等。
21、择其一分析即可。【答案】借代。(步骤一)用“樯橹”代指敌人的战船,(步骤二)表现了周瑜镇定自若的儒将风度。(步骤三),典例剖析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小试身手】_,【解析】结合题目,可抓住“写山水的妙处”这个切入点,分析它使用的修辞手法
22、(比拟),“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水面的窄。这种曲笔要细心把握。【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诗句写得好,请分析其妙处。2解题思路解答修辞手法类题目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能够根据诗句作出准确判断,即判断修辞手法时应有理有据,不可无中生有。,(3)明确步骤解答鉴赏修辞类题目应注意可采
23、用下面的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3答题模板解释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跟踪热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卢照邻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_,答案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
24、得其所的自在场面。,题型四考查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用典”“抑扬”“象征”“虚实”“托物言志”等等手法进行赏析。,考学对接柳永雨霖铃【问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语”(贺裳皱水轩词筌),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该句。【答案】本句中的景是虚景,情是实情。(步骤一)词人以既别之后醒来但见柳岸月残的怅然若失,加重表现出临别之际兰舟催发时醉不成欢的“留恋”难舍,充分写出清秋离别的复杂内心。(步骤二、三),典例剖析 (2013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
25、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歌的首句告诉读者江头生长着几树梅花,之后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前时雪压”的恶劣环境来渲染烘托梅花“昨夜月明依旧开”的品质。【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作用。(2)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26、效果?2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3答题模板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跟踪热身4(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未展芭蕉(唐)钱翊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
27、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可知,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上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第二句把未展芭蕉比喻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的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要“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
28、,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题型五考查构思技巧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典例剖析 (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
29、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
30、和鲜明。,【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某诗词的结构层次。诗词开篇或结尾有何特点?请简析本诗的构思技巧。,2解题思路(1)明确构思技巧伏笔: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而着重描述渲染。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层层深入:
31、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承上启下: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先情后景:开门见山,下笔就写情。以景结情:以景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形象含蓄,留下想象空间。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开门见山:开篇直入本题。,(2)规范解题步骤第一步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第二步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3解题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结构作用,跟踪热身5(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
32、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解析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作者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诗人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突破一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
33、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即时小练1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怒涛卷_,天堑天涯。(柳永望海潮)_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_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_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_,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_末磨。(刘禹锡望洞庭)_自古妒_,胡沙埋_。(李白于阗采花)_久在_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_。答案霜雪借喻衣冠借代烟尘借代镜借代娥眉皓齿借喻樊笼借代,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
34、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即时小练2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_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_
35、答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即时小练3试指出下面诗句或画线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劳歌一曲解行舟,_。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_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_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_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_,
36、_。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_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_答案红叶青山急水流反衬对比衬托(正衬)衬托(反衬)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对比衬托(反衬),突破二关于情与景方面的表达技巧情与景的关系是古典诗歌写作和鉴赏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考考“情与景”关系涉及的表达技巧角度有:1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某诗某句。这样的题目答题步骤与要点是:先指出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再指出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及表达效果。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一般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另外,要注意情与景是否一致,是否有反衬现象。,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诗中最常见的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即借助于
37、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志。这种手法使抒情含蓄、耐人寻味。,3融景生情。它是指因见到某一景物、场景,油然而生的某种情感。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它与借景抒情最大的不同是情景相间(分写),而不是情景交融。情景分写的方式有:一句之中,上半句写景下半句抒情,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竟”“意俱迟”是情。有两句之中,上一句写景,下一句抒情,或相反。,如陈亮水龙吟中“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即上句抒情,下句写景。有四句之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的。这种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表面看来是分开的,实际上是情景一致,情景交
38、融。高考对这种手法很少涉及。,4以景结情。它是诗歌结构技巧之一,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最大特征是在诗歌结尾写景。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它与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不同的是,它是篇章结构技巧,而后两者则是表现手法。,即时小练4(2013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解析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课时作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