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38857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 3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工作指南 ( 试行 ) 2014 年 10 月i 目 次 第一章 总 则 1 1.1 编制目的 . 1 1.2 适用范围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 术语与定义 . 2 1.5 指导原则 . 3 1.6 组织编制单位 . 3 第二章 工作内容和流程 4 2.1 工作内容 . 4 2.2 工作流程 . 6 第三章 风险评估准备 7 3.1 明确启动条件 . 7 3.2 基础资料审核 . 8 3.3 关注污染物识别 . 8 3.4 污染区域分析 . 9 3.5 暴露人群 . 9 第四章 危害识别技术要求 . 10 4.1 收集相关资料 10 4.2

2、确定关注污染物 10 第五章 暴露评估技术要求 . 11 5.1 分析暴露情景 11 5.2 确定暴露途径 12 5.3 计算 敏感用地暴露量 12 5.4 计算非敏感用地暴露量 13 第六章 毒性评估技术要求 . 14 6.1 分析污染物毒性效应 14 6.2 确定污染物相关参数 14 ii 第七章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 16 7.1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16 7.2 计算地下水污染风险 16 7.3 风险不确定性分析 17 7.4 风险结果表达 17 7.5 暴露风险贡献率分析 17 第八章 计算风险控制值的技术要求 . 19 8.1 可接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19 8.2 计算地下水风险控制

3、值 19 8.3 分析确定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19 第九章 质控要求 . 2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暴露评估推荐模型 2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性质参数推荐值及外推模型 2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的推荐模型 3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不确定性分析推荐模型 40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计算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推荐模型 4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扩散迁移推荐模型 45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模型参数推荐值 52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部分有毒有害指标的饮用水标准 56 1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工作 指南 ( 试行 ) 第一章 总 则

4、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 划( 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和指导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制定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 试行 )(以下简称 “指南 ”)。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内容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工作 程序 、 工作内容、 工作 方法、 技术 要求等。 1.2.2 本指南适用于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 值 和地下水健康风险控制值 的确定 , 不适用于放射性物 质 、致病

5、性生物污染 的健康风险 评估 ,不 考虑 地下水 饮用 水 源 相关 的 水厂处理 对 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 。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2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41753 水文地质术语 HJ/T 166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25.3 场地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 (成人卷 ) 2013年版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术语 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地下水污染 :人为 或自

6、然原因 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关 注 污染物 : 根据 地下水 污染特征和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健康风险评估 : 在 地下水 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概率,计算基于健康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过程。 暴露途径 : 地下水中污染物经一定的方式迁移到达并进入人体的方式。本 指南 中的暴露途径包括 饮用 地下水 、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和 皮肤接触 地下水 。 危害商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

7、 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致癌风险 : 人群每日暴露于单位剂量的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3 癌性疾病或危害的概率。 可接受 风险水平: 为社会公认并能为公众接受的不良健康效应的危险度概率或程度,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值。本 指南 对于致癌效应,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 最大 致癌风险为10-6;对于非致癌效应,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 最大 危害商为 1。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 : 根据本 指南 规定的用地方式、暴露情景 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本 指南 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 地下水环境 调查 评价 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 地下水 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1.

8、5 指导原则 ( 1) 科学性 原则: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应 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 和趋势 , 确定 关注 污染物 和评估区 的 范围, 保证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科学可靠; ( 2)针对性原则:根据评估对象的污染特征 , 选取 实际 暴露情景及参数 , 构建有针对性的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模型 ; ( 3) 循序渐进 原 则: 地下水污染 特征 和暴露参数等 信息获取阶段性强,随着地下水 污染特征、暴露参数获取 完备程度的提高,不断完善和更新地下水 健康风险评估 结 果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地下水污染防治 工作。 1.6 组织编制单位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 污防司 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9、等单位起草编制。4 第二章 工作 内容 和 流程 2.1 工作 内容 ( 1) 风险 评估 准备 明确启动条件。根据 第一、二阶段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 结果 , 在 摸清地下水污染源特征、污染羽空间分布和趋势 基础上 ,判断 污染物 是否为有毒有害 物质 ,然后 判断地下水 有毒有害 物质是否 有 相关的 饮用水 标准 , 启动 相应的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 工作 。 基础资料审核。审核 监测点和暴露点状况 、污染源及污染区域状况。 关注污染物识别。 根 据 地下水 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在风险且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污染区域分析。根据 地下 水 污

10、染现状及 模拟 预测的结果 ,健康风险 评估 范围 包括地下水污染羽 所在 区域及 受污染 羽 潜在 影响的区域。 受影响人群估算。 估算影响 人群,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年龄构成 等 。 ( 2) 危害识别 识别 关注污染物的 危害效应, 包括理化性质、毒性效应、人群流行病 学 、关键效应分析等 。 ( 3)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 分析调查关注污染物迁移和危害敏感受体的可能性 。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及地下水 功能 等资 料,确定评 估 区(污染区及潜在污染区内) 关注 污染物的暴露情景、 暴5 露途径 和受体类型,计算各途径暴露浓度和各暴露途径下的总暴露剂量。 科学 采用 地

11、下水 污染 静态和动态数据 确定暴露浓度。根据 地下水环境 调查评价的结果, 首先 采用 有代表性 的 地下水污染 现状监测数据计算健康风险; 依据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工作指南,分析 地下水 污染模拟 预测的结果, 补充地下水污染 模拟 预测 数据为 暴露浓度 开展动态健康评估 。 ( 4) 毒性评估 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确定与关 注 污染物相关的毒性参数,包括非致癌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 ( 5)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是风险量化和综合评估的过程。目的是初步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污染物、关键暴露途径及风险水平。方法是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不同 关注 污染物在不同暴露途径下

12、的风险值,并对评估结果进行 主控因素分析和 不确 定 性分析。 ( 6) 地下水 污染 健康风险 控制值计算 在风险表征的基础上,判断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如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 否则, 分别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 。 进行关键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 基于致癌风险 和 非致癌风险 的 地下 水 风险控制值,提出关注污染物 相应 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 6 2.2 工作 流程 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包括 风险评估准备、 危害识别、 暴露评估、 毒性评估 、 风险表征 和风险控制值计算等 步骤。 工作流程如下

13、 图所示 : 图 1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7 第三章 风险评估 准备 3.1 明确启动条件 3.1.1判断 检出 指标是否有毒有害 根据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分析第一、二阶段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结果,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特征、污染羽空间分布和趋势,判断地下水检出指标是否属于有毒有害 污染物质(参见附录 H) , 当地 下水有毒有害污染物检出时, 进一步判断是否有 相 关标准。 3.1.2判断指标是否在相关标准内 ( 1) 检出 有毒有害 指标在 饮用水相关 标准 内 ( a) 地下水污染 羽 涉及 地下水 饮用水源 ( 在用、备用、应急、规划 水源) 补给径流 区 和保护

14、区 ,地下水 有毒有害 指标 超过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中 的 III类标准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等相关的 饮用水标准 时 (参见附录 H) , 直接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 , 可不开展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基于标准值开展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 。 地下 水有毒有害 指标 检出但未超标 时 , 工作终止 。 ( b) 地下水污染 羽 不涉及 地下水 饮用水源 ( 在用、备用、应急、规划水源) 补给径流 区 和保护 区 ,地下水 有毒有害 指标 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中的 III类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

15、49)等相关的 标准时 ,启动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8 ( 2) 检出 有毒有害指标 不 在 饮用水 相关 标准 内 标准中未列出的 有毒有害指标 只要检出, 即 启动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3.2 基础资料审核 审核第一、二阶段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 基本资料 ,包括监测点和暴露点状况 、 污染源及污染区域状况 。 ( 1) 监测点和暴露点状况 确认 评 估 区内 监测点个数和 分布; 确认 评 估 区内暴露点个数和分布; 确认 评 估 区内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确认 评 估 区水文地质 条件 。 ( 2)污染源及污染区域状况 识别 污染源 及其 类型; 分析 污染 历史 ; 判

16、断 污染源排放特征(增加 /稳 定 /减小); 分析 地下水污染现状 和趋势。 3.3 关注污染物识别 根据 地下水 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在风险且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关注 污染物应为 有毒 有害物质 , 具体判定 满足 以下几点: ( 1) 在饮用水标准中 所含污染 物 , 超标样本几何均值 超 过 标准的 1.5倍 时, 监测点 至少 5个且检出率 5%,便 列为关 注 污染物 ; ( 2)饮用水标准中未列出污染组分,只要检出,便列为关 注污染物; 9 ( 3) 根据 地下水 污染特征和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3.4

17、污染区域分析 启动地下水污染健康评估后,应识别健康评估区域,明确评估范围和对象。 健康风险评估区域 包括污染源和受体或潜在受体。根据 地下 水 污染现状及 模拟 预测的结果 ,健康风险 评估 评估 区域应包含 地下水污染羽及 其 潜在 影响的区域。 3.5 暴露人群 收集 评 估 区敏感人群 信息 ,包括人口 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年龄构成; 收集 评 估 区人口流动情况; 收集 评 估 区人群用水类型、地下水用途及占比; 收集评估 区 规划 的人口数量, 当相关规划缺少人口 材料时,采用 该地区相应 土地利用 类型内平均承载人口情况 确定 人口数量。 10 第 四 章 危害识别 技术 要求 4

18、.1 收集相关资料 按照 调查 要求 进行污染识别,获得以下信息: ( 1)较为详尽的相关资料信息; ( 2)地下水等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 3)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 ( 4)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 ( 5) 调查区 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 、敏感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 4.2 确定关注污染物 根据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在风险且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11 第五章 暴露评估 技术 要求 5.1 分析暴露情景 暴露情景是 指 特定的 土地 利用方式下, 污染物经由不同暴露路径迁移 和 到达受体人群的情况 。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

19、式下人群的活动模式,本 指南 规定了 2 种典型的暴露情景,即以住宅用地为代表的敏感用地(简称 “敏感用地 ”)和以工业用地为代表的非敏感用地(简称 “非敏感用地 ”)的暴露情景。 ( 1) 敏感用地方式下, 儿童 和成人均可能 会 长时 间暴露 污染下而 产生 健康危害。 对于致癌效应,考虑人群的终生暴露危害,一般根据儿童期和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终生致癌风险;对于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儿童体重较轻 、 暴露量较高,一般根据儿童期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效应。 敏感 用地方式包括 GB 50137 规定 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 R) 、 文化设施用地( A2) 、 中小学用地(

20、A33) 、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A6) 中 的孤儿院等。 ( 2)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成人的暴露期长 、 暴露频率高,一般根据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效应。 非 敏感 用地 包括 GB 50137 规定 的城市建设用地 中 的工业用地( M) 、 物流 仓储 用地( W)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 共用设施用地( U) 等 。 除 本指南 以外 的 GB 50137规定的 城市建设用地、应分析特定场地人群暴露的可能性 、 暴露频率和暴露周期等情况,参照敏感用地或非敏感用地情景进行评估或构 建 适合于特定的暴露情景进12 行风险评估。 5.2 确定暴露途径 ( 1)

21、 对于 敏感用地和非敏感用地, 本 指南 规定了经口摄入 地下水 、皮肤接触 地下水、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主要的暴露途径。 ( 2) 特定用地方式下的主要 暴露途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风险评估模型参数应尽可能根据现场调查获得。 5.3 计算敏感用地 暴露量 5.3.1经口摄入 地下水 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经口摄入 地下水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经口摄入 地下水 途径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量的推荐模式见附录 A公式( A.1)和公式( A.2)。 此部分内容参考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 5.3.2皮肤接触 地下水

22、 途径 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经皮肤直接接触 地下水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 A公式 ( A.3)和公式( A.8)。 5.3.3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而暴露于污染 地下水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对应 的 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 A公式( A.9)和公式( A.10)。 5.3.4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13 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

23、非致癌效应,计算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对应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公式( A.11)和公式( A.12)。 5.4 计算非敏感用地暴露量 5.4.1饮用地下水 途径 非 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饮用地下水 而 暴露于地下水污染物。对 于 单一污染物致癌和非致癌 效应 ,计算 该 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型见附录 A公式 ( A.13) 和 公式( A.14) 。 5.4.2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经皮肤直接 地下水 。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 A公式( A.15)和公式( A.16

24、)。 5.4.3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经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 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污染 地下水 。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 A( A.17)和( A.18)。 5.4.4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人群可经吸入室 内 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污染 地下水 。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吸入室 内 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 型 见附录 A( A.19)和( A.20)。 14 第 六 章 毒性评估 技术 要求 6.

25、1 分析污染物毒性效应 分析污染物经不同途径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非致癌效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以及剂量 -效应关系。 6.2 确定污染物相关参数 6.2.1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 IUR)、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 SFi)、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 SFo)和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 SFd)。部分污染物的致癌效应毒性参数的推荐值见附录 B(表 B.1)。 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 SFi),优先根据附录 B表 B.1中的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 IUR)外推计算获得;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 SFd),优先根据附录 B 表 B.1 中的经

26、口摄 入致癌斜率系数( SFo)外推计算获得。用于外推获得 SFi和 SFd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B公式( B.1)和公式( B.3)。 6.2.2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参考浓度( RfC)、呼吸吸入 参考剂量 ( RfDi)、经口摄入参考剂量( RfDo)和皮肤接触参考剂量( RfDd)。部分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推荐值见附录 B(表 B.1)。 呼吸吸入参考剂量( RfDi),优先根据表 B.1 中的呼吸吸入参考浓度( RfC)外推计算得到。皮肤接触参考剂量( RfDd),15 优先根据表 B.1中的经口摄入参考剂量( RfDo)外推计算获得。用于外推获得

27、RfDi和 RfDd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B公式( B.2)和公式( B.4)。 6.2.3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 风险评估所需的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包括无量纲亨利常数( H)、空气中扩散系数( Da)、水中扩散系数( Dw)、土壤 -有机碳分配系数( Koc)、水中溶解度( S)。部分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的推荐值见附录 B(表 B.2)。 6.2.4其他污染物相关参数 其他污染物相关参数包括消化道吸收因子( ABSGI)、皮肤吸收因子( ABSd)。部分污染物的推荐参数值见附录 B(表 B.1)。 16 第 七 章 风险表征 技术 要求 7.1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应 根据 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

28、染物检测数据,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如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呈正态分布,可选择所有采样点污染物浓度数据 95%置信区间的上限值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风险评估得到的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作为确定污染范围的重要依据。计算得到的 地下水 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超过 10-6或危害商超过 1 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 7.2 计算地下水污染风险 7.2.1地下水 中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 地下水 、 皮肤接触 地下水 、吸入室外空气中 地下水 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 地下水 气态污染物和饮用地下水途径致癌风险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C公

29、式( C.1)、( C.2) 、 ( C.3) 和 ( C.4) 。计算单一 地下水 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推荐模式,见附录 C公式( C.5)。 7.2.2地下水 中单一污染物危害商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 地下水 、皮肤接触 地下水 、吸入室外空气中 地下水 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 地下水 气态污染物途径危害商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C公式( C.6)、( C.7)、( C.8) 和 ( C.9)。计算单一 地下水 污染 物经所有途径非致癌危害商的推荐模式,见附录 C公式( C.10)计算。 17 7.3 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 此部分内容参 考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

30、HJ 25.3),8.4的内容。 7.4 风险结果表达 7.4.1污染 物可接受风险 单一污染物基于致癌效应 的 最大 可接受致癌风险为 10-6; 单一污染物基于非致癌效应 最大 可接受危害商为 1。 根据风险可接受 水平, 划分为 风险可 接受 区域 和风险不可 接受 区域 。 7.4.2评估区 特定人群 超过可接受风险的人数 根据评估 的 可接受致癌风险 , 按以下公式 计算评估 区 特定人群 超过可接受风险的人数 , 便于 进行 地 下水污染 风险防控 管理 。 特定人群 超过可接受风险的人数 以 EC表示,按 公式 计算: EC=CR *P 式中: CR : 致癌 风险 ; P: 评

31、估区域受影响的特定 人群 总数。 7.5 暴露 风险贡献率分析 单一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贡献率分析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D公式( D.1)和公式( D.2);不同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贡献率分析模式,分别见附录 D公式( D.3)和公式( D.4)计算。 根据 上述公式计算获得的百分数越大,表示特定暴露途径或特定污染物对于总风险值或危害指数的影响越大,可 为 制定 污染18 地下水风险管理或治理与修复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19 第 八 章 计算风险控制值 的技术要求 8.1 可接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本 指南 计算基于致癌效应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时,采用 单

32、一污染物 的可接受致癌风险为 10-6;计算基于非致癌效应的 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时,采用 单一污染物 的可接受危害商为 1。 8.2 计算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8.2.1基于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 地下水 、皮肤接触 地下水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 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 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推荐 模式,分别见附录 E公式( E.1)、( E.2)、( E.3) 和 ( E.4)。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所有途径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推荐模式,见附录 E公式( E.5)。 8.2.2基于非致癌风险的

33、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 地下水 、皮肤接触 地下水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 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 地下水 的气态污染物途径的非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 E公式( E.6)、( E.7)、( E.8)和( E.9)。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所有途径非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推荐 模式,见附录 E公式( E.10)。 8.3 分析确定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比较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基于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 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选择较小值作为 地下20 水 的风险控制值。 特定污染地下水修复目标值

34、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经济、时间等方面的可行性。21 第九章 质控 要求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专业性较强,评估人员 需要具备相应的 资质 ,评估 报告 需要进行评审后才能用于指导 地下水 污染防治工作 。 ( 1)地下水污染健康 评估人员需要有环境科学 、 地下水科学 、生物学、预防医学 等相关 学科 知识背景, 具备 环境健康 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的 实践经验 。 ( 2) 地下水污染 健康风险评估报告需要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需要具备上述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成员。 ( 3) 地下水污染 健康风险评估的数据质控要求 参见 地下水环境 状况 调查 评价 工作指南。 22 附录 A (规

35、范性附录) 暴露评估推荐模 型 A.1 敏感用地暴露评估模型 A1.1 饮用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 A.1)计算: ( A.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 虑人群在儿童期的暴露危害。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 A.2)计算: ( A.2) 公式( A.1)和公式( A.2)中: CGWERca 饮用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致癌效应), L 地下水 kg-1体重 d -1; CGWERnc 饮用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36、, L 地下水 kg-1体重 d -1; GWCRc 儿童每日饮水量, L 地下水 d -1; 推荐 值 见表 G.1; GWCRa 成人每日饮水量, L 地下水 d -1; 推荐 值 见表 G.1; EDc 儿童暴露期 , a; 推荐 值 见表 G.1; EDa 成人暴露期 , a; 推荐 值 见表 G.1; EFc 儿童暴露频率 , da-1; 推荐 值 见表 G.1; EFa 成人暴露频率 , da-1; 推荐 值 见表 G.1; BWc 儿童体重 , kg, 推荐 值 见表 G.1; BWa 成人体重 , kg, 推荐 值 见表 G.1; ABSo 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推荐值

37、见附录 G 表 G.1; ATca 致癌效应平均时间, d; 推荐 值 见表 G.1。 ATnc 非 致癌效应平均时间, d; 推荐 值 见表 G.1 A1.2 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 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 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日常洗澡或清洗, 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 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 剂 量 ( 致癌效应) 采用公式( A.3): 661 0 1 0c c c V e c a a a V e acac c a a c aS A E E F E D E D A S A E E F E D E D AD G W E R B W A T B W A

38、T ( A.3) 公式( A.3)中: DGWERca 皮肤接触 途径的地下水 暴露剂量( 致癌效应),( mg 污染物 kg-1 体重 d-1); 23 Ev 每日 洗澡 、游泳、 清洗 等 事件发生频率( 次 d -1) , 推荐 值 见表 G.1; SAEc 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 cm2; SAEa 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 cm2; DAec 儿童 皮肤接触吸收 剂 量 , mgcm-2,无机物根据公式( A.4)计算; DAea 成人 皮肤接触吸收 剂 量 , mgcm-2,无机物根据公式( A.5)计算 ; 公式( A.3)中 EFc、 EDc、 BWc、 ATca、 EFa、 EDa

39、 和 BW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SAEc和 SAEa 的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 A.6)和公式( A.7)计算: 无 机污染物的 吸收 剂量 DAe( mgcm-2)采用公式( A.4)和公式( A.5)计算 : 310ec p gw cD A K C t ( A.4) 310ea p gw aD A K C t ( A.5) 公式( A.4) 和 ( A.5) 中: Kp 皮肤渗透系数( cm/h) ,推荐值见表 G.1; tc 儿童 次经皮肤接触的时间( h) ,推荐值见表 G.1; Cgw 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 mg/l) ; ta 成人 次经皮肤接触的时间( h) ,推荐值

40、见表 G.1。 SAEc 和 SAEa 的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 A.6)和公式( A.7)计算: ( A.6) ( A.7) 公式( A.6)和公式( A.7) 中 : Hc 儿童平均身高, cm, 推荐 值 见表 G.1; Ha 成人平均身高, cm;推荐 值 见表 G.1; SERc 儿童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推荐 值 见表 G.1; SERa 成人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推荐 值 见表 G.1; 公式( A.6)和公式( A.7)中 BWc 和 BW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对应的 地下

41、水 暴露 剂量 采用公式( A.8)计算: 610c c c V e cncc n cS A E E F E D E D AD G W E R B W A T ( A.8) 公式( A.8)中: DGWERnc 皮肤接触的 地下水 暴露 剂 量(非致癌效应) , mg 污染物 kg-1 体重 d -1; 公式 ( A.8) 中 SAEc、 Ev 和 DAe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3), EFc、 EDc 和 BW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AT n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2) 。 A1.3 吸入室外空气中 地下水中 气态污染物途径 24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

42、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 A.9)计算: )( A T c aB W a E D aE F O aD A I R aA T c aB W c E D cE F O cD A I R cI O V E R g w o ac a 3 VF ( A.9) 公式 ( A.9)中: IOVERca3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 , L 地下水 kg-1 体重 d -1; VFgwoa 地下水中污染物进入室外空气的挥发因子, Lm-3; 根据附录 F 公式( F.21)计算。 DAIRa

43、成人每日空气呼吸量, m3d -1; 推荐值见表 G.1; DAIRc 儿童每日空气呼吸量, m3d -1;推荐值 见表 G.1; EFOa 成人的室外暴露频率 , da-1; 推荐值 见表 G.1; EFOc 儿童的室外暴露频率 , da-1; 推荐值 见表 G.1; EDc、 BWc、 EDa、 BWa、 AT c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1) 。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 A.10)计算: ( A.10) 公式( A.8)中: IOVERnc3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44、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 L 地下水 kg-1 体重 d -1。 公式 ( A.8) 中 , VFgwoa, DAIRc 和 EFO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9), ATnc 的含义见公式( A.2), EDc 和 BW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 A1.4 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公式( A.11)计算: ( A.11) 公式( A.11)中: IIVERca2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

45、, L 地下水 kg-1 体重 d -1; VFsubia 土壤中污染物进入室内空气的挥发因子, kgm-3; 根据附录 F 公式 ( F.22) 计算; VFgwia 地下水中污染物进入室内空气的挥发因子, Lm-3;根据附录 F 公式 ( F.27) 计算。 公式( A.11)中 EFOc、 EFOa、 EFIc、 EFIa、 DAIRc 和 DAIR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9),EDc、 BWc、 EDa、 BWa、 ATc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1) 。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25 自 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

46、露量, 采用公式( A.12)计算: ( A.12) 公式( A.12)中: IIVERnc2 吸 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 L 地下水 kg-1 体重 d -1。 公式 ( A.10) 中, VFgwia 参数含义 见公式( A.11), DAIRc、 EFI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7),AT n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2), EDc 和 BW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 A.2 非敏感用地暴露评估模型 A2.1 饮用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

47、量,采用公式( A.13)计算: ( A.13)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成人期的暴露危害。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 A.38)计算: ( A.14) 公式 ( A.13) 和公式 ( A.14) 中 : 公式 ( A.13) 和公式 ( A.14) 中 , CGWERca、 GWCRa、 GWCR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CGWERn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ATn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2), EFa、 EDa 和 BWa 和 ATca 的参数含义 见公式 ( A.1)。 A2.2 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 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

48、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 用受污染的地下水 日常洗澡 、游泳或清洗, 皮肤接触 地下水途径 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 剂 量 (致癌效应) 采用公式( A.15): 610a a a V e acaa c aS A E E F E D E D AD G W E R B W A T ( A.15) 公式( A.13)中 , DGWERca、 Ev、 SAEa、 DAe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3), EFc、 EDc、 BWc、ATca、 EFa、 EDa 和 BW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DAea(无机物) 和 SAEa 的参数值 分别 采用公式 ( A.5) 和 ( A.7)计算 。 对于 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 成人 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皮肤接触 地下水 途径对应的 地下水 暴露 剂量 采用公式( A.16)计算: 610a a a V e anca n cS A E E F E D E D AD G W E R B W A T ( A.16) 公式( A.14)中 , DGWERnc、 SAEa、 Ev 和 DAe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3), EFa、 EDa26 和 BWa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AT nc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 A.2) 。 A2.2 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