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膏桐种植技术指南(试行)云南省林业厅2007 年 1 月1目 录一、膏桐生物学特性 1二、膏桐种子调拨 2三、膏桐壮苗培育 2(一)壮苗评估指标 2(二)播种苗的的年生长规律 3(三)播种苗培育 5(四)扦插苗培育 9(五)营养袋育苗 10四、膏桐栽培技术 12(一)膏桐基地(造林地)的选择 12(二)膏桐基地的规划 13(三)栽植技术 15(四)经营管理 171一、膏桐生物学特性膏桐(Jatropha curcas L.),又叫老胖果、小桐子、麻疯树、黑皂树、木花生、油芦子、亮桐、臭梧桐。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膏 桐 原 产 热 带 美 洲
2、,现 广 泛 分 布 于 世 界 热 带 地 区 。我 国 分 布 于 云 南 、四 川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等 省 区 ,以 云 南 最 多 ,四 川 次 之 。在 云 南 广 泛 分 布于 全 省 热 区 ,以 干 热 河 谷 区 最 为 常 见 ,是 干 热 河 谷 最 为 适 宜 的 造 林 树 种 。在 我 省 红 河 、楚 雄 、临 沧 、大 理 、丽 江 、西 双 版 纳 、思 茅 等 地 分 布 较 为 广 泛 。膏桐高 2-5(7)m,分枝多。小枝嫩绿色,肥壮,茎中空。叶卵 圆形,全缘或 3 裂, 长宽约 716cm,先端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基出掌状脉 57,
3、侧脉 36 对;叶柄长 318cm,聚伞花序 36mm,雄花黄绿色,花梗 长 45mm ,萼片长圆形,长 35mm,花瓣宽椭圆形,长约 6mm,花 约圆形;雌花的花梗 长约 5mm,萼片及花瓣同雄花,子房卵圆形,无毛,3 室,每室 1 胚珠。蒴果球形,径 23cm,室背开裂。种子长椭圆形,黑色, 长约 1.5mm。花期 5 6 月,果期 910 月。膏桐 4-5 月抽梢展叶,12-1 月落叶。多数地区花期 56 月,果期910 月。在 热带地区,一年开花结实二次:第一次 4-5 月开花,7-8 月果熟;第二次 7-8 月开花,11-12 月果熟。以第一次产量为主,约占 75%。膏桐喜光,喜暖热
4、气候,耐干旱瘠薄,在石 砾质土、粗骨土、石灰岩裸地均能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的冲积土、坡积土(石砾含量常高2达 60%以上)上生长健旺,结实多。而在土壤粘重、板 结、土层薄的土地上生长不良,结实少。农户常种植于沟边路旁、房屋前后和田边地角作为四旁树和绿篱,这些地方的膏桐生长良好,结果多,主要原因可能是肥水丰富、光线充足。膏桐种子黑色,有毒,重 0.55-0.75g。1kg 中,大约有 1300-1800粒种籽。小桐子单果重 3.6 克4.0 克,每果一般有种子 3 枚, 有少数是 12 枚,种子重量占果重的 55-65% 。种子含油率一般在 20-40%之间, 为不干性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5、生产的生物柴油流动性好,与柴油的掺合性强,且长时间不分离,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膏桐树综合开发的产品还有生物农药、生物医药、活性碳、饲用蛋白粉、有机复合肥等。二、膏桐种子调拨种子调拨原则是应选用符合当地造林立地条件的最佳种源,采用就近用种的原则,即尽量采用同一气候生态型的种子,同时注意保持土壤生态型基本一致。 三、膏桐壮苗培育(一)壮苗评估指标在造林前进行膏桐苗木质量评价,可评价该批苗木能否造林成活,或是否适合于特定立地条件上生长,实现因苗因地制宜安排生产。1、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苗木地上部分指标a.地径:即地际直径。一般情况下最好达到 2cm 以上。3b.苗高:苗木主干基部至其顶芽基部的长
6、度。一般情况下最好达到 50cm 左右。苗木地下部分指标a.根系长度: 侧根、须根和主根的长度。b.侧根数量:侧根数多表示根系发达。以上苗木指标是内部生理状况的外在表现,且易于测得,直观可见,便于生 产上应用,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传统指标。2、壮苗应具备的特征(1)根系 发达,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主根短而直。(2)苗干粗而直;有一定高度,上下均匀,充分木质化,枝叶繁茂,色泽正常。(3)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上述条件是生产壮苗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凡不符合壮苗条件的幼苗均为不合格苗。(二)播种苗的的年生长规律播种苗是利用种子繁殖方法人为培育的苗木。播种苗具有完整的根系,苗木生长整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
7、营造的人工林后期生长快、寿命 长。从播种到当年苗木生长停止进入体眠,可将播种当年的苗木生长过程划分为 4 个时期。(1)出苗期4出苗期是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地上长出真叶,地下生出侧根时为止的时期。种子的萌发前首先要吸水膨胀,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物质转化,经历 萌动和发芽阶段后生长出土,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出苗期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上述条件以保证幼芽适时出土,出苗整齐、均匀,所以 应 加强以下育苗技术措施:a.选择适宜的播种期。b.做好种子催芽工作。c.提高播种质量,下种均匀,覆土厚度适宜。d.加强播种地的管理。(2)生长 初期又称幼苗期,是从幼苗地上生出真叶,地下
8、生出侧根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帕度上升时为止。生长初期应采取的育苗技术要点包括:a.适时适量的灌水,但要严格控制,并及时松土除草。b.少量的追肥,以磷肥为主,其次是氮肥。c.要确定留苗密度,分次完成间苗和定苗。d.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尤其要预防猝倒病的发生。e.要注意预 防晚霜及高温危害,有 时需要遮荫。(3)速生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为止,是一年中苗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5速生期是决定膏桐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水分、肥料、光照和温度等都要配合,可采取一切加速苗木生长的措施,充分发挥苗木旺盛生长的潜力。具体措施有:a.及时进行追肥、灌溉,保证追肥、灌水次数,光照要充足。
9、b.及时松土、除草。c.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d.速生期的后期为提高苗木抗性,要适时停止追施氮肥和灌水。(4)生长 后期又称苗木硬化期,是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开始,到苗木进入休眠为止。该时期苗木地上、地下部逐渐本质化,枝条一般称为硬枝。生长后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并形成健壮的冬芽,提高苗木抗性。因此应防止过多的水分、养分和过高的温度,以免影响苗木质量。育苗技术要点包括:a.停止追肥、灌水等一切促进苗木高生长的措施,还要注意排水。b.通过截根促进苗木木质化和须根发育。c.做好越冬防寒的一切准备。以上一年生膏桐播种苗在育苗技术要点中,出苗期是以提高出苗率为中心,生长初期以控
10、制幼苗生长速度的保苗和蹲苗为中心,速生期以全面促进生长为中心,生长后期则以及时停止苗木生长为中心。6(三)播种苗培育1、培育播种苗的主要技术环节(1)播种期播种期是指播种的季节和具体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能够间接改善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生长季节的长短,从而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确定播种期的依据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树种特性两个方面。(2)播种前种子及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种子的消毒与催芽。一方面使种子在人为条件下完成吸胀和萌动两个阶段,以使幼苗出土快速整齐,另一方面通过催芽结合一定的预处理使种子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提高,具有增强苗木抗性和提高苗木产量质量的作用。在进行种子催芽和其它处理
11、之前要先进行种子消毒,但胚根已突破种皮的种子,避免再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剂消毒,以免伤害胚根。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a.福尔马林:浸种后用 0.15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1530 分钟,取出后密闭 2 小时,冲洗后阴干。b.高锰酸钾;用 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2 小时,冲洗后阴于。c.硫酸亚铁 ;用 0.5 1的溶液浸种 2 小时,冲洗后阴干。d.硫酸铜 0.3%1的溶液浸种 46 小时。e.退菌特:将 80的退菌特稀 释 800 倍,浸种 15 分钟。7f.皂 矾 溶液:用 5的溶液浸种 6 小时。g.敌克松:用种子重量 0.20.5的药粉配成药土,然后用药土拌种。土壤处理:每年育苗之
12、前要进行播种前的整地,包括打碎土块,拣除石块、干草等杂物,平整圃地等,然后根据当年的作业设计作床。在上述基础上还要进行土壤消毒等预处理。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a.福尔马林:采用工 业 甲醛,用量为每平方米 50 毫升,稀 释100200 倍后于播种前 12 周洒在播种地上,并用塑料布覆盖 35天,具灭菌作用。b.硫酸亚铁(黑矾) :通常每公顷用量为 200300 公斤,可与基肥混拌施用或制成药土施用,也可配成 23的水溶液喷洒于播种地,或在播种前灌底水时溶于蓄水池中。硫酸亚铁除具有灭菌作用外,还可提高土壤酸性。c.五氯硝基苯; 75的五 氯硝基苯用量为每平方米 35 克,拌成药土撒于土壤中,起灭菌
13、作用。d.代森锌;用量为每平方米 35 克,拌成药土撒于土壤中,具灭菌作用。e.五氮硝基苯混合剂:五 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或敌克松)按 3:1 混合配制,施用量为每平方米 35 克,配成药土撒于土壤中。f.辛硫磷:50的颗粒剂,每平方米用量 2 3 克,撒于土壤中,具8杀虫作用。种子预处理:为了保障膏桐幼苗出苗整齐,在播种前需要对膏桐种子进行预处理,即在 2530水温下对种子进行浸种 824 小时。播种方法膏桐播种方法主要为条播、点播 2 种。a.条播按照一定的行距开播种沟,将种子均匀地播于播种沟内。条播的优点在于,苗木有一定的行间距离,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松土、除草、追肥等苗期。抚育管理工作的进行
14、;苗木受光均匀,通风条件良好,因而生长健壮;条播比撒播节省种子,起苗时操作也方便,但条播的播种行内苗木密集分化现象严重、生长发育不太均匀。播种行的方向以南北为好。这样苗木受光均匀。b.点播按一定的株行距将种子播于育苗地上。点播省种子,具有条播的优点,但产 量小。2、播种技术要点播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膏桐幼苗能否适时出土,合理的苗木密度也要通过播种的各个环节才得以体现。苗床育苗一般都是人工播种,以条播为例将播种工作分为 5 个环节。即划线、开沟、播种、覆土、镇压。9在实际播种时,为防止播种沟干燥,上述各环节要连续进行,即边开沟、边 播种、 边覆土、边镇压。采用点播方法播种时,可参照上述技术要点,可
15、不开播种沟,但要掌握好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四)扦插苗培育1、插条的采集膏桐插条的来源主要是从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从良种化要求来看,插条应由良种采穗圃供应。但目前,我省尚无膏桐良种采穗圃,因此,生长 健壮的母树仍是供应膏桐插条的主要来源。膏桐采条母树一定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产量高、含油率高。2、插穗的截制采集的枝条应及时截制成插穗。在截制过程中,尽量提高技条的利用率。同一枝条,由于部位不同,生根能力差异显著。就膏桐树种来说,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部分,扦插成活率校高。插穗的长度决定于树种的特性和环境条件,同时还要考虑插穗的粗度,节省枝条,扦插方位等因素。从 环境条件考虑,干旱地区或疏松土壤插
16、穗宜长,湿润地区或土壤较粘重插穗宜短。此外,粗壮枝条可短些,细弱枝条可长些。经试验,选用母树 12 年生已木质化的枝条,直径约 23cm,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将枝条截成 5070cm 的枝段。3、插穗的处理为了提高插穗的繁殖效果,在扦插前对插穗要进行处理。膏桐插穗主要采用浸水处理。10浸水处理:使插穗吸足水分再扦插,有利于生根、抗旱。同时,插穗经浸泡, 对于消除抑制生根物质也有一定作用。浸泡时间一般为23 天,最好在流水中浸泡,如无流水,每天要 换水 12 次。4、扦插时间经试验,不同时期膏桐扦插成活率差异较大(如表)。从表可知,在金沙江河谷,全年皆可进行扦插育苗,但在、月份成活率仅约50。绿
17、汁江小桐子不同月份扦插的成活率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成活率 88.9 91.7 90.7 95.6 61.9 50.8 55.3 83.3 81.7 76.7 75.0 85.05、扦插 扦插前要整理好插床。露地扦插要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必要时应进行土壤消毒。 扦 插密度一般株距1015cm,行距 3080cm。膏桐插德的扦插角度以斜插为好。(五)营养袋育苗利用能盛装营养土(培养基)的营养袋作工具进行的育苗叫营养袋育苗。营养袋育苗技术要点:一般情况下,营养袋育苗多在露天苗圃进行,要选有水源的地方。营养袋育苗的主要技术关键是:营养土
18、(培养基 )的配制、营养袋装土与排列。现 分述如下:1、营养土的配制:11营养袋育苗常以泥炭沼泽土和蛭石的混合物配制营养土。高质量的营养土应具备保水,通气性良好;质地轻,便于搬动;无病虫且不易板结;营养丰富等待点,为了达到这些特点,配方应是多方面的,但总原则却是一致的。用作培养基质的材料有:泥炭土、苔剪、蛭石、珍珠岩、表土、堆肥及某些合成材料等,以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为最好。因其持水量大,通气性好,成本低,故使用也最广。蛭石和泥炭混合体积比为1:1,2:3 或 1:3,再加适量腐熟堆肥及矿物质肥,也有的用表土、泥炭和蛭石按 2:1:1 的比例配制,或用表土和腐熟肥按 8:1 再加适量尿素,过磷酸
19、钙和黑矾配制而成的。在当前林业工作中,主要使用完全腐熟的堆肥与表土混合体积比为 1:1,按此比例充分混合后使用。2、营养袋装土与排列:(1)营养袋装土营养土应充分混匀,土量多时可用搅拌机混合,混合后堆放45 天再用,以防肥料烧伤幼苗。向营养袋中装营养土,覆土并经喷水后土面都比营养袋边缘低12cm,以防以后灌溉时水流出营养袋。88cm 的营养袋每平方米可装 4000 个。在装土过程中可轻加镇压。(2)营养袋的排列营养袋排列的宽度一般为 1 米左右,长度视具体条件而定。排列应成行,营 养袋间应靠紧,既防干燥,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12直径 8cm 的 营养袋无间隙地放置,每平方米可放 144 个;直
20、径为7cm 的每平方米可放 196 个;直径为 10cm 的容器每平方米可放 100个。放营养袋分上床和下床二种:(1)上床:地整平, 铺 23cm 粗沙,防止苗根穿入土中,然后把营养袋摆上,床周围和营养袋间挤上沙子。此法放营养袋省工,喷水费工,不能引水灌溉的地方采用效果好。(2)下床:将床做成低床,整平后放营养袋,放好后引水灌溉。此法保墒效果好。土壤干燥的地方采用较好。四、膏桐栽培技术(一)膏桐基地(造林地)的选择1、金沙江流域、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南盘江流域和怒江流域海拔 1600m 以下地区。其中适宜区:海拔 1200m 以下,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年均温 20以上。次适宜区:海拔 12
21、00-1600m,干暖及南亚热带的半干旱地区,年均温 17-20。 2、造林地的地类为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部分灌木林地、退耕地、四旁及零星土地。宜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宜林沙荒地以及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指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或封育失败的土地,3年以上未更新的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采伐或火灾后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13疏林地指附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1 亩、郁闭度在 0.10-0.19 之间的林地。部分灌木林地指乔木树种灌木化除外,以灌木树种为主,高3m,胸径 5cm,覆盖度 30-50%的灌木林地。退耕地指坡耕地坡度25可以退耕还林的农业 用地。四旁及零星土地指村旁、地旁
22、、路旁、水旁可用于种植膏桐的土地及连续面积不足 15 亩的零星宜林地。3、造林地坡度以 25( 级 )以下为宜,坡度最大不超过 35。4、阳光是膏桐生长和结果的主要因素,地块以阳坡及半阳坡为主,其次是地形开阔度大的半阴坡及阴坡。5、膏桐能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但种植丰产园,宜在土层中厚(40cm ),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种植,PH 值 4.0-8.2。在积水和贫瘠的土壤种植,应进行土壤改良。6、除四旁及零星种植外,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交通基本方便,有一定灌溉条件。(二)膏桐基地的规划1、小班区划(1)区划系统按县(市)、乡镇(林场)、林班、小班四 级进行区划。林班编号以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编号统
23、一,小班编号以林班为基础,从北到南、从东向西,从小到大顺序编排。(2)区划小班14根据权属、地类、坡位、坡向、海拔、参照明显地貌(山脊、箐沟)对坡区划小班。小班面积宜控制在 75-180 亩之间,最小面积 不小于 15 亩,最大不超过 200 亩。对于四旁及零星种植的林木,图上以点或线表示,其点、线按小班处理,一起 编号,面积按 110 株/亩折算。(3)小班调查深入小班调查母岩、土壤、植被、地 类、地形地 势及权属。2、道路系统规划集中连片的造林地,均需规划道路系统。基地的道路系统由主路、干路、支路组成。主路:要求位置适中,贯穿全基地,便于运输产品和肥料。在山地,主路可以环山而上,或呈“ 之
24、”字形。宽 5-7m 或 6-8m,沿坡上升的斜度不能超过 7 度。干路:沿坡修筑,但须具有 3/1000 的比降,不能沿直正的等高线筑路。宽 4-6m 或 5-6m。支路:台阶整地的地块,可用台面做人行小路,不必另开支路。3、灌溉系统规划(1) 水源水质标准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GB5084 规定。水源可选择溪流不断的山谷水、河流水、地下水或修建小型水库。15(2) 需水量的计算日生产用需水量= 单位面积最大日用水量 基地灌溉面积同时使用系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267-2001 规定,果树单位面积最大日用水量为:滴灌 120-150m3/hm2,小管出流灌 150-225 m3/h
25、m2, 穴灌或微喷灌 150-180 m3/hm2。同时使用系数可按平均一次灌溉面积除总灌溉面积计算。(3) 引水线路距离要短。水源高于蓄水池,多采用 PVC 管沿地形坡度淹没于地下,深 80cm。水源低于蓄水池,采用镀锌钢管淹没,机器提水。(4) 蓄水池蓄水池建于基地上方,地基夯实,容量大于需水量,采用半地下式,池底座浆砌筑,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 M10,厚度不少于 25cm,墙壁用浆砌石,水泥砂浆抹面。(5)灌溉管网布设根据地形及造林地分布情况,采用镀锌钢管布设管网。管道分主管道和支管道。4、建筑物规划生活用房、贮藏室、晒场等。(三)栽植技术1、林地清理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26、应进行林地清理。考虑16便宜经营管理,宜采用沿等高线带状清除,带宽 80cm 范围内清除杂草和灌木。2、造林密度110-167 株/亩,株行距 23m 或 22m;配置方式“品”字型。3、整地缓坡、土层深厚地段沿等高线带状整地,台面宽 80cm,并按株行距打塘,穴规格 404040cm,贫瘠土地,宜采用 606050cm 大塘;陡坡和地形破碎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穴规格606050cm。整地时间为造林上一年的秋末冬初,即 10 月份开始,最迟不能超过造林当年的二月底。使整地的土壤有 3 至 6 个月的阳光暴晒,有利于土壤充分熟化,增加有机质含量,同时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杀灭土壤中的有
27、害病菌,有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4、回填土及施基肥回填土一般在雨季来临前一个月完成。回填时应先回表土,施肥,每穴(塘)放入 0.3-0.5kg 普钙或复合肥,再回心土 搅拌均匀。最后填土至满。回填土要呈鱼脊梁形,有利于蓄水保水。5、栽植方式全部采用植苗造林。四旁及零星种植且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可用扦插造林。6、栽植时间5-8 月雨季到来时造林;2 年生苗,可采用冬季截杆造林。177、栽植方法(植苗)穴植法,穴的大小与苗木根系大小相适宜,植苗时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根展开,当填土到三分之二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一则使苗根向下;二则使苗木达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使土壤紧实。填土到穴满,再 紧实
28、土壤,最后在植穴表面覆一层松土以防土壤水分蒸发。植苗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 2-3cm。用截杆苗造林, 为抗旱宜深埋少露。干热河谷地区,苗茎 10cm 周围用山草覆盖,防止高温灼伤。8、抚育管理及管护造林后前 3 年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每年 2 次,5-6 月和 8-9月。并适时 灌溉和修剪。坡度小于 15造林地,还可以试种实行林粮间种,以耕代抚。同时做好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日灼、牲畜危害等工作。(四)经营管理1、整形修剪断顶:栽植第一年,当膏桐长到 40-50cm 高度时,就应该把树尖剪去,促使长出新的枝桠,第二年初,再把所有的枝桠顶端剪去,诱发当年长出更多枝桠。修枝:修剪枝条,以保证
29、树枝生长不超过 60-70cm,树形修剪成伞形。2、土壤管理杂草与膏桐竞争吸取营养物、水和空间,同时给害虫、病害庇护18媒介。膏桐种植基地应保持无草状况。对台地、缓坡地及退耕还林地,可采取膏桐与其他经济作物混种的方式,以耕代抚;对山地应适时对塘周围进行松土除草,并保持塘面外高内低,以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第一次在 5-6 月,雨季来临,气温较高,杂草生 长旺盛。铲除杂草,可以减少土壤肥料、水分的损失。第二次在 8-9 月,除清除杂草外,还要疏土,以利果 实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第三次在 11-12 月,进入旱季,绝大部分杂草已 结实。除草松土可以保水抗旱,把中耕时除去的杂草覆盖于树塘内。3、水肥管理正
30、确施肥是保证膏桐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肥料施用适当与否,直接影响膏桐生长和结实。膏桐从栽植到衰老,均植根于同一片土地上,每年生长、开花、 结果,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施肥就是及时补充土壤中各种元素,为膏桐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施肥宜在雨季或采收果实后进行。施肥方法以环状沟施为主,在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挖宽、深10cm 的环状沟,施入肥料,然后覆土。并注意保护根系。环状沟的位置应随树冠扩大情况而逐年向外移动。施肥时间、种类及数量如下表。单位:kg/株树龄(年) 种类及含量 5 月 8 月 11 月1 N:P:K(15:15:15) 0.35 0.15 0.10192 N:P:K
31、(12:12:17) 0.70 0.30 0.203 N:P:K(12:12:17) 1.40 0.60 0.404 N:P:K(12:12:17) 1.70 0.80 0.505 年以上 N:P:K(12:12:17) 2.10 0.90 0.604、灌溉与排水灌水时期及作用:(1)发芽前后到开花期:此时土壤中如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加强新梢的生长,加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并使开花和座果正常,为当年丰产打下基础。春季云南为干旱地区,此期充分灌水,更为重要。(2)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此时果树的生理机能最旺盛,如水分不足,则叶片 夺去幼果的水分,使幼果皱缩而脱落;叶片还从根组织内夺取水分,从而导
32、致生长减弱,产量显著下降。(3)果实迅速膨大期:此时灌水,不但可以满足果实肥大对水分的要求,同时 可以促进花芽健壮分化,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同时,又形成大量花芽,为连年丰产创造条件。(4)采果后及休眠期:此时灌水结合施肥,有利益恢复树势,并促进花芽分化。灌水量:1 次灌透,深厚的土壤,1 次需浸湿土层 1m 以上;浅薄土壤,亦应浸湿 0.8-1m。灌水量的确定,可安置张力计,自动控制。灌水方法:以滴灌为主,其次是穴灌、喷灌。排水:20对地势平整的基地,应做好排水系统的布置,在雨季发现土壤过湿、积水时应 及时排水。5、病虫害防治膏桐枝、干、根近肉质, 组织松软,含水分、 浆汁多、不易燃 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目前发现的病虫害种类少。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现应 及时确诊,制定防治措施。6、采收与贮藏8-9 月当大部分蒴果呈干燥状,少数已开裂时 ,用采种刀从树上带果柄采摘。采集的果实不宜在日光下曝晒,应按果实成熟程度,分别摊放于通风干燥的室内,待果实全部开裂后,剥离种子即可。用于榨油供工业用的种子,宜置日光下曝晒,将种子的含水量降至 13以下。用于播种育苗的种子不能脱水、忌晒。贮 藏或运输较为方便,常温下室内贮藏可达 6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