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和内容.1无菌操作原则.4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5气管插管术.6气管切开术.8 胸腔穿刺术10 胸腔闭式引流术12 腹腔穿刺术13骨髓穿刺术15腰椎穿刺术17心脏模拟听触诊练习流程20通用 ACLS 流程图.21成人无脉性心脏骤停抢救流程22过敏反应抢救流程图23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25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流程26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27紧急病人抢救工作流程2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流程29休克抢救流程30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31- 1 -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和内容一、一般检查1测 T、P、R、BP2观察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部与表情、体位、皮肤
2、、表浅淋巴结二、头部1检查头颅大小、外形,观察头皮、头发;2眼:眉毛、眼睑,眼球外形及运动、虹膜、巩膜、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辐辏反射;3耳:耳廓外形、外耳道,乳突、听力;4鼻:鼻外形、鼻翼煽动、鼻前庭、鼻道通气状态、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 ;5口:口唇、口腔粘膜、牙齿、牙龈、舌(舌质、舌苔、舌运动) 、咽部及扁桃体;6腮腺:检查腮腺是否肿大,开口有无异常分泌物;三、颈部颈部外形及姿势、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搏动情况,有无颈项强直,触诊甲状腺、气管位置。四、胸部1胸部、胸廓与乳房:胸壁有无静脉曲张、压痛、皮下气肿,胸廓外形及皮肤有无异常,女性病人检查有无乳房异常;2肺部:- 2 -视诊:呼吸运动
3、、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触诊:双侧呼吸动度、语颤、有无胸膜摩檫感;叩诊:对比双侧肺部叩诊、双侧肺上下界,肺下界移动度;听诊:肺部呼吸音、罗音、听觉语音、胸膜摩擦音;3心脏: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及心尖搏动的位置;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檫感;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檫音。五、血管检查1观察手臂浅静脉充盈度;2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3检查毛细血管搏动征;4检查脉搏紧张度、动脉壁的情况、检查有无水冲脉、奇脉、交替脉及枪击音。六、腹部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部皮肤、腹壁静脉、肠蠕动波;2触诊: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
4、。腹部液波感;触诊肝、胆、脾、肾;3叩诊:全腹部、肝脾浊音界、肝胆脾肾区有无叩击痛,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 3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七、外生殖器、肛门、直肠1男性生殖器:阴茎、阴囊、前列腺;2女性生殖器:内生殖器、外生殖器;3肛门与直肠:视诊:肛门闭锁或狭窄、感染与外伤、肛门裂、痔、直肠脱垂,触摸肛门口及直肠的四壁,注意有无触痛、肿块、波动感等。八、脊柱及四肢1脊柱:检查脊柱的弯曲度、活动度、压痛、叩击痛;2四肢:检查四肢形态、各关节运动功能、浮髌试验;九、神经系统 1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5、3病理反射:巴彬斯基氏征、奥本海姆氏征、戈登氏征、查多克氏征、霍夫曼氏征、踝阵挛、膑阵挛;4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匿格氏征、布鲁金斯基氏征。- 4 -无菌操作原则1. 环境要整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一次。2.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得暴露于空气中,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次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3.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齐,帽子盖严全部头发,口罩遮住口鼻,操作前半小时剪指甲、洗手。4. 无菌包应注明物品和消毒灭菌日期并按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
6、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 7 天。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5. 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不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品或跨越无菌区。6. 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7. 一套无菌用品只可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5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1、判断是否心跳呼吸骤停呼唤、摇动病人判断神智是否丧失。贴近病人口鼻,判断有无呼吸喘息(专业人员可触摸颈动脉检查有否搏动。 )2、摆放合适的体位立即将病人置于坚硬的平面上,如病人卧于软床侧插木板于其背下,如病人为俯卧位则使用翻转的技巧改为仰卧位。3、心肺复苏A、保持呼吸道通畅(打开拉直气道、清理呼吸道异物)B、口对口(
7、鼻)人工呼吸深呼吸后,对准并封严病人口(鼻)然后用力吹气C、人工循环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部位:胸骨中下部为力度:按压使胸骨下陷 35cm要领:两手掌根重叠于按压部位,肘关节伸垂直向下用力注:C、B 的配合 C:B=30:2- 6 -气管插管术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 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方 法:1患者仰卧,头垫高 1
8、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 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 厌而显露声门。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 7 -4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 ,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9、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 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
10、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 30s, 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 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5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 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 2-3h 放气 1 次。- 8 -气管切开术 适应症:1一切急、慢性喉阻塞症,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白喉、喉部肿物及瘢痕狭窄等。一切因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麻痹,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困难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深度昏迷、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部或腹部手术后,有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影响呼吸者,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2
11、肺功能不全及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减退或麻痹,需要较长期间辅助呼吸者,如重度肺心病、呼吸肌麻痹等。 3喉外伤或颌面部、喉咽部、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被阻塞者。 4呼吸道异物,因各种原因无法经口取出者,亦可行气管切开急救,并经气管切开口取出异物。 术前准备: 1向患者(昏迷者除外)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 9 -的问题,征得同意,个别特殊急症例外。 2按普通外科手术常规,行颈前及上胸部皮肤(急症例外) 。 3要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光、吸引器,根据病人年龄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垂危患者应做好其他急救准备。 4儿童或严重呼吸道阻塞者,可预先插入麻醉插管或气管镜。 5必要时摄颈部侧位片及胸片,了解气管
12、位置及病变情况。术中注意点:1 采取仰卧位或斜坡卧位,头必须保持正中后仰位,肩部垫高,颈部 伸直。2 术中应经常注意气管的位置。皮肤切口及各层软组织只能沿颈正中 线上下钝性分离,不能向两旁解剖。向两侧牵开创口时,用力要均匀,深浅层次要相同,保持创道在中线位。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3 气管前筋膜不宜分离,可与气管壁同时切开。4 气管软骨环的切口宜在第二环与第四环之间(勿伤及第一环)。切开气管时刀尖应由下向上挑开,刀尖刺入气管不应过深,切 2-3mm 为宜, 以防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口大小要与气管套管相适应。5 止血药完善,皮肤缝合不宜过紧,以防发生血肿及气肿。6 根据选用气管套管
13、的情况及可能带管时间的长短,分别决定是否做软骨环造孔(小儿患者禁忌造孔,以免造成拔管困难) 。 - 10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 呼吸循环障碍者; 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 脓胸、 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 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 麻醉药过敏。 用 品:胸腔穿刺包一件,内有 12 或 16 号带有乳胶管的胸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5ml 注射器及针头、50ml 注射器、纱布、孔巾和换药碗,无菌试管数只(留
14、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方 法: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 11 -过头顶,以张大肋间。2穿刺部位宜取胸前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线 7-9 肋间,或腋中线第 5-6 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宜根据 X 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穿刺部位依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4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之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
15、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注射器,放开钳子即可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腔。5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瞩患者卧床休息。 注意事项: 1术前经卧位胸部 X 线、超声波和(或)CT 检查、B 超定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经和血管。 3抽液量。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断为目的的者抽液 50-200ml,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 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 1200ml。 4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
16、用可待因。- 12 -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晕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3-0.5ml。 5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6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症: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手术后、气胸(尤张力性) 。禁忌症:结核性脓胸。 用 品:清洁盘,胸腔闭式引流包。方 法: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 线
17、胸片或超声检 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 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 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 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 13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管通畅,不使受压、扭转,逐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和变化。 2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使引流充分通畅。3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物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如为张力性气胸,可于病侧锁骨中线第 2 前肋间
18、、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 4 或第 5 肋间处置管。 4定期胸部 X 线摄片,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诊断方面:了解腹水性质,送检常规、生化、细菌及病理学检查。治疗方面:缓解压迫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术。 禁忌证:疑有巨大卵巢囊肿、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 用 品:清洁盘,腹腔穿刺包,腹带,安全针,塑料围裙及中单,水桶,无菌试管 4-6 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酶学及病理细胞学检查标本) 。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方 法: 1瞩患者先排空尿液,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位,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腹水量少者,则采取侧卧位
19、。 2穿刺点可选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宜避开白线) ,或脐与髂前上棘联线的外 1/3 处(通常选择左侧) 。 - 14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达壁层腹膜。用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进入腹腔后,可先用注射器抽吸少量腹水置无菌试管中,以备送检。然后于针栓接一乳胶管,引腹水入容器中。4放液速度不宜过快,放液量不宜过多。放液中应由助手逐渐收紧腹带,不可突然放松,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等。如发生晕厥、休克,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予输液、扩容等紧急处理。5放液完毕,取出穿刺针,局部涂以碘酊及乙醇,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再缚腹带。缚腹带前宜仔细检查腹部,如肝脾肿
20、大情形及包块等。如针孔有腹水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6如系诊断用腹腔穿刺,可用静脉注射针直接进行穿刺抽液。选择穿刺部位同前,无需腹带。 注意点:1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丢失等严 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 3000ml,但 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2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3腹腔穿刺放液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 12h。- 15 -骨髓穿刺术适应证:各类血液病的诊断(血友病等禁忌) ,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者,某些寄生虫病需骨髓涂片寻找原虫者,恶性肿瘤疑是骨髓转移者。 用 品:清洁盘,骨髓穿刺
21、包,洁净玻片 6-8 张,推片 1 张,细菌培养盘(按需要准备) 。 方 法: 1髋前上棘穿刺术(1)患者仰卧,以髋前上棘后上的一段较宽髋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 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2)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髋前上棘内外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固定钮固定在 1.5-2.0cm 处) ,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 1cm 即达骨髓腔。 (3)刺入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 20ml 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 5 约 0.2ml 作涂片检查;如做培养,宜取- 16 -2-3ml。 (4)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缚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2髂后上棘穿刺术(1)患者仰卧,髂后上棘
22、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的两侧;或取髂骨上缘下 6-8cm 与脊柱旁开 2-4cm 之交点为穿刺点。 (2)穿刺针的方向几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3胸骨柄穿刺术 (1)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 胸骨上切迹。 (2)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拇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 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 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 1-1.5cm。 4脊椎棘突穿刺术 (1)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2)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
23、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5胫骨穿刺术(仅适用 2 岁以内的患儿) (1)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 1cm(或胫骨上中 1/3 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为穿刺点。 (2)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注意点: 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2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 17 -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3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做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
24、抽骨髓培养,不可并作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4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腰椎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方面需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学、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协助诊断者;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蛛网膜下有无阻塞;做脑或脊液造影检查。2治疗方面腰麻;鞘内注射药物;颅内压过低患者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 禁忌证:颅内压增高已发生脑疝者;颅后窝病变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穿刺部位近期有感染病灶;败血症或全身感染;休克、衰弱、病危者。 用 品: 清洁盘、 腰穿穿刺包、清洁试管 3-6 支; 注射用药(按需要准备) ;无菌试
25、管、酒精灯、火柴。 - 18 -方 法: 1患者侧卧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向胸前弯曲,腰向后弓起,双膝向腹部屈曲。 2常选第 3、4 腰椎间隙为穿刺点(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棘线交点为第 3 腰椎间隙) 。局部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深达韧带。3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慢慢刺入,切忌左右偏斜。4中途如触及骨质,可将针头稍稍退出,然后稍偏头部方向前进,穿过黄韧带及硬棘膜时,常有落空感,此时拔出针芯,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立即接上测压管,让患者放松身体,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脑脊液的静水压,即为初
26、压。正常压力为 0.9-1.7kPa(80180mmH 2O) 。 6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 2-5ml,分别送检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 必要时送细胞培养、真菌检验及细胞学检查。7采集脑脊液后,再接上测压管,测试脑脊液终压。然后插入针芯,拔出 穿刺针,涂上碘酊,缚以无菌纱布。 注意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迹象,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腰穿之前需 做必要的检查,如颅脑 CT、MRI 扫描等。 2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的患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 19 -幼儿和精 神紧张患者应妥为扶持。 3颅内压增高疑为炎性脑水肿所致者,可在腰穿前静脉快速滴注 20%甘露 醇 250ml,以减轻脑水
27、肿、降低颅内压,然后再穿刺。4颅内压增高疑为颅内占位病变者,腰穿应用细针(7 号针) ,使用细的测 压管(内径不超过 1mm) ,缓慢放液,并取少量(2-3ml)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 和蛋白定量即可。 5、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节律改变, 应立即停止放液。可想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 10-20ml,或静脉快速滴注 20%甘露醇 250ml,如脑疝不能复位,迅速行脑室穿刺引流及立即手术。 5腰穿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 12-24h,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 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6术后去枕平卧 4-6h,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 1-2h。7如行
28、椎管内注药,应注意剂量和浓度,避免化学性刺激引起不良反应。 并发症: 1头痛 脑脊液量放出较多或脑脊液持续由蛛网膜及硬膜穿孔处外漏造成 颅内压降低。可静滴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液,多饮水,卧床休息。 2腰背痛及神经根痛 因穿刺针损伤神经根而引起的神经根或腰背部痛。 3脑疝形成 颅内压增高特别是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穿刺后引- 20 -起脑脊液 动力学的突然改变,可产生钩回疝或枕大孔疝。 4感染 未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忌造孔,以免造成拔管困难)。心脏模拟听触诊练习流程1、 分则(46 人一组) ,打开计算机,运行相关软件。2、 双击桌面“心脏听诊”图标3、 进入主程序界面:分为“基础听诊” 、
29、“鉴别听诊”4、 单机“基础听诊”可见菜单心脏解剖 心脏杂病瓣膜听诊 心律失常- 21 -正常心音 少见心脏病异常心音自主选择听诊项 目,按提示使用耳机或听诊器进行听 诊练习5、 打击“鉴别听诊”可看到不同声音组合的对比鉴别,自主选择亭镇项目,听时使用耳机或听诊器进行听诊及触诊练习。通用 ACLS 流程图1、突然虚脱2、可能发生心脏周婷3、检查意识开始基本 ABCD 检查激活 EMSS寻求除颤仪A:评估呼吸(打开气道、检查呼吸)B:吹气两口C:检查脉搏,如果没有,则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D:如果可能- 22 - 非室颤/室速(停搏或PEA)考虑除颤继续徒手 CPR检查心律A、考虑放置气道装置B、确认固定气道装置、同期、氧合C、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能药物、考虑抗心律失常、缓冲剂和起搏非室颤/室速:每 35 分钟给予肾上腺素 1mg室颤/室速:一次给予血管加压素40IU,或每 35 分钟给予肾上腺素 1mgD、寻找及处理可逆病因2 分钟徒手 CPR 3 分钟徒手 CPR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