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37082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孟子二章第 1 页 共 22 页 孟子二章第 2 页 共 22 页孟子二章中考试题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之 1) (2003 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 的两个文段。(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_,_。(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 解释加点的字。(3 分)衡( )于虑 而后喻( ) 以光( )先帝遗德

2、2. (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_,_。(甲)文中的“ 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_。(乙)文中,作者解决“ 危机”的办法是 _。(3 分)(对比阅读之 2) (2004 年山东泰安市)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 郑之鄙人学为盖

3、鄙:_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_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_3.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 分)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_共同特点:_(对比阅读之 3) (2006 年河南课改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 473 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 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_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答_4.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答_(对比阅读之 4) (2006 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得道多助

5、,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1.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 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2. 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6、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3.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寡 助 一 文 作 者 强 调 了 在 治 理 国 家 中 施 行 仁 政 的 重 要 性 。B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寡 助 一 文 论 证 了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这 一 中 心 论 点 。孟子二章第 3 页 共 22 页 孟子二章第 4 页 共 22 页C 遭 腐 刑 而 著 史 记 的 司 马 迁 , 幼 年 丧 父 发 奋 读 书 的 欧 阳 修 , 身 残 志 坚 的 张 海 迪 等三 人 的 故 事 不 能 证 明 “生 于 忧 患 ”的

7、 道 理 。D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一 文 告 诉 了 我 们 一 个 深 刻 的 道 理 : 苦 难 是 对 人 生 的 一 种磨 练 , 我 们 只 有 战 胜 苦 难 , 才 能 取 得 成 功 。4.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 分,每小题 3 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_(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_(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_(对比阅读之 5) (2007 年天津市)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乙 孟子曰:“桀、纣 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

8、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 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ng):原野。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 分)(1)寡助之至( ) (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 ) (4)兽之走圹( )2. 甲文认为“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 分)句子:_译:_3. 甲文说的“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 。(2 分)4. 乙文中说到

9、的“ 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_ _。(2 分)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 分)答_(对比阅读之 6) (2007 年盐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 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 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10、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翻译: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 (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1. 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 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11、_(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_ (4)悉可俯拾_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_3.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 分)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_。4.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_(对比阅读之 7) (2008 年济南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

12、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孟子二章第 5 页 共 22 页 孟子二章第 6 页 共 22 页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 追者反曰 _2. 下列句中加点的“ 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 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_4. 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 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答_5. 乙文中“_” 一句,形象地印

13、证了甲文中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的道理。(2 分)(对比阅读之 8) (2009 年山东省临沂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 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 “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14、?”孔子说:“ 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 分)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足兵 兵_ 民信之矣 信_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_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_3.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 分)答_4. 你认为甲 乙 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 分)答_(对比阅读之 9) (2009 年山东济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15、。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 “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人恒过 然后能改 恒过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

16、2. 翻译下列句子。(4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3.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 分)答_4.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答_(对比阅读之 10)(2009 年辽宁辽阳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幼时,其舍 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 旁。孟子又嬉为贾人 炫卖 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 旁。孟子乃嬉为俎豆 揖让进退 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

17、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 舍:住屋。 市:市场。 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孟子二章第 7 页 共 22 页 孟子二章第 8 页 共 22 页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

18、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1.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A行拂乱乱其所( ) 入则无法家拂士( )B此可以处吾子也( ) 处江湖之远(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_(2)此可以处吾子矣。译:_3. 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 孟母三迁” 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 (2 分)答_4. “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 (2 分)答_(对比阅读之 11)(2011 年三明)生于忧患,死于

19、安乐(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5 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略,见课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 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 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 仆:对自己的谦称

20、。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2)可以免于患乎?译:_4. 阅读甲乙两文后,

21、回答下面问题。(4 分)(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答_(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答_(对比阅读之 12)(2011 年真题)绥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1)牺牲:_ (2)衡:_ 2. 翻译下列句子。(2 分)(1)何以战? 译: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_3. 齐鲁长勺之战,

22、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用原句回答)(3 分)4. 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 分)答_5. 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 分)答_孟子二章第 9 页 共 22 页 孟子二章第 10 页 共 22 页_(对比阅读之 13)(2012 年柳州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

23、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求益:求得长进。凌忽:凌,欺侮;忽,轻视。同列:同辈。疾之:怨恨他。鸱枭(chxi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C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 增”,增加)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 何陋之有?”D醉翁之意不在酒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4、”的观点。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4. 对【乙】文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5. 把“ 文言文阅读 ”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译:_(对比阅读之

25、14)(2013 年辽宁省鞍山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曾益其所不能_ 人恒过,然后能改_吴既赦越_ 与百姓同其劳。_2. 翻译下面句子(2 分)女忘会稽之耻邪?译:_3. 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 分)答_(对比阅读之 15)(2013 年辽宁省营口市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次:编次,整理。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

27、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缧绁(lixi):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羑里(y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 年。1. 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_(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译:_3.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孟子二章第 11 页 共 22 页

28、 孟子二章第 12 页 共 22 页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4. (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答:(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 史记创作的过程。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5. 【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