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组优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教材” ,还要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现状与进程的把握为决策依据。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构想,教师对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架构,还得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进程为标准。但教材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智慧来重组、优化、丰富教材,让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有效加工教材。在教学中会发现,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例题,学
2、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后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及产生兴趣。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上下”中,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创设的“森林里树爷爷生日”中完成,让学生们在一个童话故事中学到本课的知识,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课件出示森林):今天我们要去一座美丽的森林,学生看到美丽的动画图片,学
3、生已经有了学习的兴趣。接着(课件出示树爷爷)问:“今天是树爷爷生日,有许多动物来给树爷爷庆祝生日,这不小鸟和小兔一大早就来了,看!他们都在树爷爷的什么位置?”这一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态生成奠定了基础。二、合理编排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素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它的安排顺序内容上,编排者有着他们的本意。但是有时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走得更稳、少摔跤、快一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案后,对于教材的选择,应该有“拿来主义”。适当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或对教材进行删减和修改相关的内容,重组教材。一要能为教学内容和素村,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一)在教学中为了能让
4、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创设的情意中教学,可以改变教材内容顺序,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上下” ,在教学完教材中的例题后,并没有安照教材的练一练的顺序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为了创设的情境更好的过度,而是打乱顺序,把第 3 题的练习提前学习加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来。例如: 1.同学们看,谁也来了为树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2.引导学生说,在小鸟的下面,要小兔的上面。3.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4.师小结: 比较谁在谁的上面或下面,关键找出谁与谁比。5.你们看谁也来了?(大象、小狗、小猴、小猫)6.树爷要安排这四只动物到客房,树爷爷想请你们帮帮忙,怎么样安排比较合适呢?(大象 1、
5、小狗、小猴、小猫)(二)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修改了。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上下”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把教材中的练习的提问方式进行的修改。教材中的猜宝物改成了树爷爷礼物。例如: 师:树爷爷看到你们的安排真满意,在送给你们一件礼物?(1)想得到礼物可不容易,树爷爷把礼物藏在 3 个盒子中。说:“礼物放在 1 号盒的下方?那礼物可能在哪?”树爷爷又说了:“礼物在 3 号盒的上方?”(2)那礼物到底在哪呢?通过这样的修改大大提高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三)为了更好的对知识的巩固,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删加。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已有的内容进行相
6、应的删减或增加。在教学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上下” ,在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填一填,说一说。教材的 4 道练习比较位置时,只是正上方或正下方的进行对比。在教学时就增加了斜上方和斜下方面的也进行对比。教材中练一练的第 2 题把 6 写在上一行,把 9 写在下一行,可以让学生当成回家的小练,这样可以把时间安排在其它的教学环节上。三、充分利用教材。学生掌握知识让他们运用于现实生活,学生倍感亲切并很愿意去观察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巩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上下” ,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班级中物品的位置,并当小老师提出有关上下的问题。让学生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主人。总之,教学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创造性的重组教材,让已有的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是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生活中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的去接受知识。重组优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梅列区东安小学卢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