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莫高窟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3696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高窟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高窟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高窟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莫 高 窟DY【分析说明】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睡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向我们展示了丝绸之路上这颗璀璨明珠的夺目光辉。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第一句总领全文,末句总结全文,中间三段分别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在了解全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手法的分析,就会更加游刃有余。【课文分析】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举世闻名民族瑰宝莫高窟的雄奇壮丽,热情赞美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而又表露出对文物遗失的叹息,发人深思。在解读文本时,抓住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凝练的四字词语这三点进行分析,便

2、能抓住全文的重心。1、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确立了文章的脉络框架全文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大体概况,第一句话总领全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阁,其中第三自然段的首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过渡句,简洁自然。最后一自然段为总结句,总结全文,肯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全文脉络清晰,通过列提纲更能够将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2、多样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张力本文的开篇,将莫高窟比喻成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凸显其珍贵。而在介绍它的地理位置时,作者有别具匠心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莫高窟比作是一位女子,坐拥与两山的怀抱之中,

3、仿佛受到了无比的呵护一般。而列数字和“蜂窝似的”这个比喻,更使人们对莫高窟的外在环境和外观有了大概的印象。本文的修辞手法之一是采用了列数字的手法, “429”这一精确数字体现出洞库数量之多, “长达十六米” “两千多尊”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成百上千” “六万多件”等概数体现出塑像之多、壁画面积之大、飞天之多和藏品之繁多。在分写部分,描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阁时,有详写有略写,详略得当,节奏紧凑。在略写时,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有有还有”的句式例举塑像种类之多和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而在略写的同时,详细介绍其中的一种,注意了点与面的结合。如写彩塑时,详写了一尊卧佛的姿态;壁画中详细描写

4、了飞天的情态。在进行详写的同时,作者并不是单一的进行描述,还将列数字、排比等修辞手法糅合在其中,使其语言极具表现力,张力十足。3、凝练的四字词语,铸就了文章的语言特色课文中处处可见形象生动的四字词语,有写彩塑神态的词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一个个四字词语,将彩塑的逼真写得惟妙惟肖,使游人啧啧称叹。在描写壁画排比句中,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这些四字词语的运用既整齐对仗,读起来又琅琅上口。而在描写飞天之时,四字的短语的运用,更是给人以灵动飘逸之感,使文的表现形式与文本内涵和谐共生。四字词语的运用,可以说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综观全文,在明晰的文章脉络中,感知多样的修辞手法,体会凝练丰富的语言特色,是解读本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掌握文章写作特色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