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352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训练 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对应学生用书 P40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国学骑士”辜鸿铭“国学骑士”是陈福郎先生授予他新近出版的长篇传记小说之主人公辜鸿铭的名号。别看这些年随着国学热,辜氏生平所为渐浮世表,似乎声名日隆,但在早些年,其在内地已近无人问津,流落于主流文化视野外,几被历史烟尘所湮没。辜氏生于 1857 年,卒于 1928 年。其父原籍福建惠安,时在马来西亚槟城总管一家英国老板的橡胶园,其母是洋人。辜氏自幼聪慧,语言天赋卓绝,深受义父英人布朗先生疼爱,10 岁时,由其带至英国求学;20 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爱丁堡

2、大学,获硕士学位;接着赴德、法等国著名学府深造并研究,精通西学。据说蔡元培求学莱比锡大学时,辜氏在彼已很有名;而 40 年后林语堂到该校时,辜氏著作已赫然被列为必读书。后辜氏打道回南洋,对中国文化萌发浓厚兴趣。他埋头精研中国典籍,又经人举荐,回国做晚清大臣张之洞幕僚 20 余年。后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左丞。清亡后,受蔡元培之请,以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 9 种语言,通晓文、儒、法,工与土木等文、理各科,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又以其特立独行之“怪” ,成为北大及京城一景,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精通西学的辜氏,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

3、。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 ,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 、 中国的牛津运动 、 春秋大义(即 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 、中庸 、 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 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道:“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

4、三部,他不仅是忠实地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可见西方对辜氏具有开创性的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但辜氏在国内却是不入潮流,不合时宜。彼时人心思变,新青年擎起打倒孔家店大旗,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辜氏从西方来,能够慧眼独具,洞悉西方现代文明之弊,故逆流而动,高唱反调。 “西方现在虽十分发达,然而已趋于末路,积重难返,不能挽救。诸君当知中国的前途绝不悲观,中国固有之基础,最合世界新潮。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 ”这番话,虽有点“大” ,但不能说没有一点先见之明。与辜氏对国学传播所做的贡献,乃至他

5、的才华相比,坊间似乎更愿意传播其“怪” 。他恃才傲物,性情执拗,西学出道却痴迷旧学,既偏激又迂腐,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不合时宜又不甘寂寞,铁杆保皇却敢戏侃清廷慈禧、嘲讽新帝袁世凯,加上他行为艺术似的遗少打扮与生活形态,似乎成了种种矛盾的杂糅体。伴随这些奇行怪癖的,还有他异乎寻常的“奇谈怪论” ,如挖苦银行家是在晴天时硬把雨伞借给你,在下雨时把雨伞收回去的人;反驳嘲笑自己的人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等等。辜氏浸润于东西方语言中数十年,深谙言语之精妙,能集东西方言语表达气质、风格之优长。他的见多识广,急智宿慧,常常于争辩中,尽显于他的犀利谈锋与妙语连珠中。辜氏似乎也

6、喜欢在与人论说中一炫他的敏思好辩。而事情的另一面是,正因为他的这种不通世故的不留情面,锋芒毕露,爱逞口舌之快之情状,令世人轻慢了精彩话语后他的认真执著、焦虑忧患和真知灼见。辜氏关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实是有先知先觉,因之他成为今天开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先声先驱。 “国学骑士”这个名号,依辜氏生平外谐内庄、表邪里正的格调,想必一定会喜欢。而我们通过这个名号,则可以穿越历史的迷雾烟尘,直抵这个生前嬉闹身后寂寞的国学传播大师的精神实质,去认真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失落的以及将要创造的,这或许也是陈福郎多年磨一剑,打造“国学骑士”的良苦用心所在。(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1 年 04 月 19日)1下列对

7、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辜鸿铭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后到西方求学,在知名大学深造,加上自己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又精通了西学。B辜鸿铭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传播国学,是因为在西方繁荣的背后看到了他们的弊端,他坚信只有儒学的仁义才能拯救渐趋末路的西方。C辜鸿铭怪异的打扮和生活形态,以及一些奇谈怪论,也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D今天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这与辜鸿铭当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辜鸿铭的良苦用心所在。E辜鸿铭的生活经历和对国学的传播,以及与众不同的言行,展示了一位国学大师在多元文

8、化与复杂时世里的矛盾心态与多重人格。解析 A 项, “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 ”错;C 项, “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错;D 项, “是辜鸿铭的良苦用心所在”错。答案 BE2辜鸿铭热衷于国学的传播是件好事,可在当时的中国却遭到了冷遇甚至是反击,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作答。(6 分)答:_答案 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正被国人抛弃。当时国内人心思变,新青年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3辜鸿铭在传播国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什么冠以他“骑士”的称号?(6 分)答:_答案 当国人摒弃国学时,他却积极倡导国学。他第一个不遗余力地把国学推向世界。他

9、有着骑士般的执著、痴迷,甚至偏激。4辜鸿铭认为“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8 分)答:_答案 同意。西方弱肉强食的竞争使西方陷入精神的冷酷与毁灭,而儒家的仁义之道,可以拯救;西方物质文明濒于破产,趋于末路,积重难返,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西方摆脱困境。不同意。儒家仁义之道只求中庸,不利于创新和进步,而西方的竞争则与之相反;社会发展需要高度的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偏重于道德建设。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

10、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

11、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 ,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 800 万人民币。成就:文学史

12、上不容忽视上世纪 40 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 、 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 ,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1958 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因为翻译堂吉诃德 ,1986 年10 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她的译本至今

13、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 。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我穿了隐身衣 ,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 ,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

14、,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 ,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 “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C文章写拒

15、绝别人的“苦差事” ,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析 B 项, “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说法错误。C 项,此事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分担解忧,并不反映其“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E项, “以真挚动人的情感” “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 “由衷敬仰”表达错误。答案 AD6文章在写

16、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6 分)答:_答案 突出杨绛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和上进的精神;突出作为一名作家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由于堂吉诃德影响巨大从而突出其文学上的成就。7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 分)答:_答案 简朴的生活表现在: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美德高洁,无

17、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8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答:_答案 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压抑自我,束缚个性;含忍生活,往往被人误解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自由;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