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413217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转实用http:/ 46 周,有很多朋友开始是跖屈位长石膏固定,34 周后改短石膏接近功能位固定。跟腱的上端连接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下端连接跟骨,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有着很强的再生能力的。大部分伤友都是呈马尾状撕裂,如果手术中缝合强度足够,也就是说修复后的跟腱强度足够稳固的话,3 周结缔组织即可愈合,为了保险起见,要多固定一段时间。还有就是二次断裂或陈旧性断裂的伤者会相对的延长固定的时间。第二阶段的恢复就是拆除外固定后要做的事情了,经过了长时间的外固定,终于可以让受伤的脚重见天日了,是不是拆除了外固定就可以走路了呢。这时还不能急于走路,这时的伤脚的背伸角度

2、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力量的严重缺失,灵活性和平衡感的下降,都不足以达到正常走路的功能要求。而且没有了外固定的保护,此时还是一个二次断裂的危险时间窗。 (说到二次断裂的时间窗,这也是分阶段的,一般来说,68 周时是二次断裂的第一个危险时间窗,此时刚拆除外固定,如有意外的前脚掌突然的负重,引起快速的跖屈反应,是比较容易发生二次断裂的,1012 周是第二个危险时间窗,此时跟腱在生理上正在开始健康的肌腱组织移行替代原有的纤维瘢痕,因此仍不应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避免快速的前足着地负重。不过缓慢行走从时间来看,应问题不大。第三个时间窗就是早期练习跳跃的时候,跳跃练习也应从模拟跳跃,小跳,大跳,这样的循序渐进

3、。总的来说,避免前脚掌的突然发力,是防止二次受伤的关键。 )刚刚拆除外固定时大部分朋友会发现自己的伤脚很肿,跟腱处粗且硬,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不要紧张,这时的跟腱愈合了,但还不是正常的组织结构,是纤维化的瘢痕组织,弹性比较差,所以粗、硬,跟腱粗硬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是正常的, 随着组织的重建的完成,跟腱粗大应逐渐变软、变细。为了解决肿胀的问题,有很多朋友都知道使用中药或温水泡脚,但是又有些朋友认为冰敷的效果比较好,这一热一冷不是冲突矛盾的吗,为什么又会被同时采用呢?上面说过了,跟腱是愈合了但还没形成正常的组织结构,再加上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很多的毛细血管都被破坏了,形成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尚需时

4、日。用中药和温水泡脚,可以活血化淤,可以软化组织,在做延展性练习前是很好的辅助方法。我们在进行了锻炼后会有些肿胀和酸痛感,这里如果采用冰敷,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对消肿和止痛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可以采用热敷延展练习肌力练习灵活性练习整理运动冰敷,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热敷即泡脚的水温不要过高,温水就行,有很多朋友使用的水温过高,反而加重了肿胀。在拆除外固定的头两周,要绝对禁止对伤脚进行负重锻炼,要保护手术部位,此时应以主动的练习(所谓主动练习是指不加任何外力包括自己身体重量的练习)为主,踝泵、内外翻、环转、足趾运动,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腿部力量的练习仍以静力收缩,立位直腿抬高等练习为主。不能行走

5、并不代表不能触地,由于足内肌的萎缩,此时伤脚触地会有针刺感,所以练习足趾运动尤为重要。坐下后用伤脚轻触地面或轻轻的在地面上拖动,增加伤脚的接触感,为以后的行走功能练习做好准备。此时可以自制高跟鞋来穿,可以保护伤脚,防止其前脚掌的快速着地引起的跖屈反应。很多朋友对跟腱处的粘连都比较担心,其实大多数朋友的粘连都不是很严重的,随着功能的恢复,这种现象也会逐渐的好转。从拆除外固定的第三周开始就可以进行部分负重的锻炼了, (部分负重是指体重的15%-100%之间的负重,完全负重是指 100%的体重。可以穿高跟鞋,然后尽可能让足跟先着地。如用足尖点地,易出现踝关节迅速跖屈,此时跟腱瞬间拉力增加,有二次断裂

6、的危险) 。这时用双拐支撑一部分体重,患足支撑的重量随着腿部力量的进一步恢复可以慢慢增加。跟腱的延展练习还是要以主动练习为好,可以增加一些抗阻练习了,比如用橡皮绳温和的做抗阻踝泵,力度不宜过大。内外翻的练习也可以使用橡皮绳增加一些阻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进行自行车健骑机的最小阻力练习,或进行在泳池中齐胸深的水中做水下体操。这段时间主要是两方面的锻炼,一方面是延展性的练习,以主动的踝泵为主,辅以内外翻和环转。另一方面是腿部力量的锻炼,直腿抬高,仰卧的空蹬自行车动作,抗阻踝泵,抗阻内外翻,足趾运动等。大家要掌握的原则是力所能及,不要过度的用力,做力量锻炼时,动作要慢,慢收慢放,这样才是全程的力量

7、锻炼,如果动作的速度很快,就有很多是惯性的发力而不是全程运动。在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康复的进度,我用了周这个时间单位来进行阶段的说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受伤的程度有差异(有部分断裂的、有全断的、还有二次断裂和陈旧性断裂的) ,个人的体质也有差异,康复的进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进度的节奏。像我就是力量的基础比较好,基本是每 4 天就可以增加一些强度。其中每个阶段之间的过渡亦十分重要。拆除外固定后的第 46 周,如果力量恢复的还可以的话,就可以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全部负重。此阶段还是要穿高跟鞋,高度可以根据背伸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可以从双拐逐渐过渡到单拐再过渡到手杖,逐渐增加患足

8、的负重,使用单拐和手杖应该是在没有受伤的一侧使用,这样才能分担部分体重。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踝泵锻炼,背伸的角度一般可达到 90 度以上,在 90 度时可以开始坐位提踵训练,通过提踵来增加小腿后侧肌肉的力量。其间注意一:不垫鞋跟时不宜前足着地。二:训练中出现疲劳应即时休息。如腿发抖,则应暂停训练。可以做有手部支撑的微蹲练习来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有些朋友的背伸角度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十分着急,这里面有心理上的原因,可能是做伸展运动时不太敢用力,主动的伸展锻炼应该是安全的。热敷后再做延展性锻炼也是不错的方法。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背伸角度宁可增加的慢一点,不要靠人为的大力扳动来增加背伸角度。经过了几周的锻

9、炼后,腿部的力量应该可以承担全部的体重了,朋友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正常的走路了。行走步态的调整分为三个方面。即力量、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对于力量而言,两侧大腿、小腿肌力的对称十分重要,对活动度而言,踝关节应至少 95 度以上才有前足蹬踏的动作,就本体感觉而言,还需要有较好的平衡感才行。行走时间应是循序渐进的。如开始时每日行走时间为 10 分钟,每三天再增加 5 分钟,如有疼痛不适,可以减量。行走的时间原则应不超过最大时间的四分之三为宜。不过行走训练绝对不是完全的功能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肌力、肌耐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还是要专门进行练习。提踵练习可按坐位高坐位立位有手部支撑的单足提踵,

10、身体的重心可以从好脚向伤脚逐渐过渡,这样一个过程来逐渐增加强度。在经过 68 周的康复锻炼后,背伸的角度一般可达到 95 度到 100 度,过度的拉伸跟腱可能会造成跟腱延长。此时的步态基本正常,有的朋友这时的感觉是很好的,但此时如果进行跑跳还是很危险的。还有很多朋友十分着急投入到上班工作当中去,步态是正常了,但是上班还要考虑交通的问题,骑自行车是不可取的,发生意外时万一用前脚掌去支撑是很危险的。挤 BUS 也要慎重,让人踢到怎么办?在单位还要解决好上厕所和上下楼的问题!此时还不宜进行深蹲,单位没有坐便怎么办?一般来说深蹲是要背伸角度达到接近正常时才能练习的。这里还要说一下关于下楼的技巧(下楼还

11、需要技巧吗,正常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 。下楼时要尽量用患足的足跟来着地,前脚掌可以稍向前探出,也就是前脚掌此时是悬空的,侧健脚要快速的向下移动,减少患足的支撑时间。朋友们对理疗也是十分关心的,像是超短波、蜡疗什么的,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些辅助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消肿、软化、美化疤痕,但是绝对不可以代替功能锻炼。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多做理疗,但是功能的锻炼也必须随着力量的恢复、背伸角度的增大,进一步的提高强度。跟腱这种致密的结缔组织完成移行替代需要半年的时间,所以在这半年内,像我们这样自行康复锻炼的人群,不要进行剧烈的跑跳,尤其是还想重返球场的朋友们,强化各部力

12、量也是为半年后重新开始跑跳锻炼做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哦。半年后可以开始进行专项的锻炼,我们跟腱要达到最高的强度是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再进行接近半年的锻炼,我们是可以重新在球场上驰骋的。有的运动员恢复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其相对激进的恢复手段也是需要承担风险的。我们可没必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还是相对保守一点比较安全。最后我通过切身的感受总结出跟腱康复的原则:心态要好,安全第一,功能锻炼是重中之重,进度宁慢勿急。时间、信心、毅力,是会让我们康复的!跟腱康复时间长,信心耐心不可少。固定期间防萎缩,静力收缩腿抬高。拆除固定头两周,垫高足跟不负重。以后负重慢慢加,抗阻增力好办法。肌力还有活动度,

13、两项齐抓恢复快。本体感觉也重要,练习猫步走直线。半年长出新组织,专项训练要增加。打好基础再摸球,状态好过受伤前。跟腱断裂术后康复计划刘崇志 发表于 2006-10-5 13:36:00http:/ QQ 群.其中有网友按我们答复总结了一些方案。不过任何方案都是死的,只有真正的落实才是对自已有效的。我们将国际上跟腱康复方案在此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并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尽快的恢复自身的功能。跟腱修复的康复计划0-2 周:短腿支具固定,踝关节在中立位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应用拐杖部分负重冰敷+-局部加压/脉冲磁疗在膝屈曲并有足踝保护下进行主动跖屈、内翻、外翻抗阻股四头肌、臀肌、髋关节外展训练3

14、周:短腿支具固定,踝关节在中立位应用拐杖渐进部分负重行走主动+辅助踝关节跖屈 /足内翻、足外翻训练(+-平衡板训练)在踝关节中立位加速足踝小关节运动(跗骨间、距下、胫距关节)抗阻股四头肌、臀肌、髋关节外展训练4 周:主动踝关节背伸训练应用橡皮弹力绳进行抗阻主动跖屈、内翻、外翻部分负重步态训练-等速运动低阻力训练(30 度/ 秒)高坐低阻力足跟康复踏车训练5 周:去除足踝支具,部分患者可以到室外训练双腿提踵训练部分负重步态训练-等速运动中等阻力训练(20-30 度 /秒)低座足跟康复踏车训练打水漂(Crawl swimming)训练(恢复时应有人保护)6 周:所有患者去除支具在室外平坦地面进行行

15、走训练坐位常规跟腱延展训练低阻力(被动)旋转肌力训练(内翻抗阻、外翻抗阻)两组单腿平衡训练(健侧-患侧逐渐过渡)行走步态分析8 周:在足踝保护下微蹲(跟腱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进行延展)中等阻力(被动)旋转肌力训练(内翻抗阻、外翻抗阻)三组坐位膝屈曲时足趾高抬训练(高阻力比目鱼肌训练)坐位膝伸直时足趾高抬训练(高阻力腓肠肌训练)在平衡杠支撑身体重量,强化自主步态训练站立位进行提踵训练+-肌电刺激跑台下进行步态再教育用前足进行康复踏车训练(15 分钟左右)平衡训练(平衡板)12 周:站立位小腿三头肌延展训练站立位提踵抗阻训练(足趾着地,必要时可加肌电刺激)前足康复踏车耐力训练(30 分钟左右)进行抬足、落地步态训练,每步间隔 12 英寸,进行向心和离心控制正向上坡行走、反向下坡行走蹦床平衡训练16 周:灵活性训练跑步运动程序开启多点等长训练6 个月双下肢对比等速运动测试步态分析研究单腿提踵持续 30 秒再次提醒:除了术后时间上的考虑外,康复进程尚可因一些并发症以及严重疼痛等情况进行调整甚至延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