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康复我们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但是,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受伤部位,这样就可能会使肢体由于长期固定不动而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退变失去弹性,关节僵直,结果虽然骨折已经愈合,肢体仍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残废。为了预防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我们要尽早开始进行功能训练。康复的目的就是通过针对性的功能训练,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最大恢复,预防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部分,通过其他部分的功能训练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部分进行代偿,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医疗的介入时间? 骨折康复的开始时间应尽可能的早。一般是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
2、。而具体的骨折复位固定是指: 石膏固定已经干了; 牵引已经安装好; 已经施行了内固定术; 病情稳定者。凡是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康复医疗介入的原则? 康复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功能训练内容应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不同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由弱到强。 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 活动应以恢复肢体有生具来的生理功能为中心。如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注意功能训练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
3、,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进入骨折恢复期要针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替代。要首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时的顺利程度,达到关节活动无障碍。 要进一步恢复关节运动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 期间如有理疗配合,应在理疗后进行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如何做? :功能锻炼早期:伤后 1-2 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4、。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 2 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3)功能锻炼的后期: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5、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石膏拆除后在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时应该注意什么?髋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髋关节的屈伸动作:应按屈伸-站立- 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注意下蹲动作的练习。膝关节:其主要功能是伸、屈膝及膝关节稳定。所以,练习时除了做屈伸外,要注意大腿前方肌肉锻炼,在练习中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踝关节:在锻炼时注意应做背屈-跖屈-
6、走步动作。如果踝关节在早期固定在跖屈位时更应早期做背屈运动。石膏外固定拆除后膝关节僵硬怎么办?石膏外固定是下肢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由于固定时间长,很多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的屈伸障碍,甚至僵硬,造成工作、日常生活障碍。(1)自身重量法:如膝关节屈的功能完全障碍,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 3-4 次,每次 30-4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锻炼,反复进行,重复 20-30 次。(2)不负重练习法: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助,每日 4-5 次,每次 20-30 次。(3)负重练习法:为使膝关节达到最大运动范围,可做蹲、起运动。
7、可扶椅子或床头。每日 2-3 次,每次 20-30 次,角度逐渐增大,同时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4)其它: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可以辅助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胫骨中下 1/3 处粉碎性骨折的特点:胫骨内侧紧贴皮下,直接外伤易引起开放性骨折,并易合并感染。胫骨营养血管在骨干后上、胫骨下 1/3 无肌肉附着,而该处骨折最多见,因为骨折处血液供应不足,来源单一,在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骨折延迟连接或者骨不连。腓骨承重少,周围有较多的肌肉附着,骨折发生较少,一般容易愈合。骨折移位的方向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腓肠肌的收缩和伤肢远段的重力而定。 骨折后常有错位、重叠和
8、成角畸形; 远侧段常向后外方移位有外旋、近侧段向前移位,有时骨折断端可刺破皮肤哆出伤口外,形成开放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 由于胫腓骨之间骨间膜存在,单一骨折时,常有限制移位的作用; 但也可于胫骨骨折时,暴力沿骨间膜传至腓骨而引起腓骨骨折。胫骨中下 1/3 处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手法复位和固定:常用的方法为石膏外固定、 跨关节内外固定。(二)骨牵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断端很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对位,以及骨折部有伤口,皮肤擦伤糁?逖现刂渍停?匦朊芮泄鄄熘?宓牟? 荒芰匆孕邪寤蚴?嗉邪骞潭 ?詈糜酶?浅中
9、?扇饲 ?6 公斤,共牵引 3 周左右,换长腿无垫石膏继续固定 8 周。胫骨骨折的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重,因胫骨中下 1/3 部供血较差,稍牵拉过度即易发生延迟愈合。固定力求确实可靠,如果固定已经三个月尚未多量骨痂连接,应继续坚持固定,每 68 周照片检查一次,至达坚实愈合为止。如石膏固定中发现有成角畸形,可在无骨痂出现前,环形切开,手法矫正。(三)骨外穿针固定法:这种外固定器特别对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开放骨折,甚至战伤骨折,清创后不能行早期闭合者,以及不稳定型骨折比较适用。(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多次整复失败,畸形愈合,骨不
10、连者,均应切开复位,酌情采用加压钢板,钢板螺丝钉,单螺丝钉,髓内针等内固定。术后再用长腿石膏外固定 1012 周。(五) 特殊处理:(1)开放骨折:应早期彻底清创,争取一期缝合伤口;如有皮肤缺损,应设法旋行减张切口,植皮等闭合伤口。如系伤后时间不太长,伤口污染不太重,清创比较彻底,手术同时可行内固定。 (2)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无论小腿的闭合骨折还是开放骨折,若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现象都应作为紧急情况对待,骨折复位后密切观察,抬高伤肢,如不缓解应速施行彻底的筋膜长轴向切开(包括深层筋膜)缓解内压改善血循。如发现已有肌肉广泛坏死、感染、血循环不见恢复好转,必要时应施行截肢,密切注意肾功能状态,防
11、止急性肾功能衰竭胫骨中下 1/3 处粉碎性骨折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在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应尽可能开始练习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做好准备。(2)注意增加骨折端和碎骨块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康复动作不良造成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骨不连者增加的现象。(3)术后尽早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锻炼中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4)在跟骨连续牵引的情况下,除注意避免牵引过度会造成愈合延迟外,要适当配合进行双手支撑臀部抬起法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练习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
12、患者用力绷紧受伤腿部肌肉,空蹬足跟,然后放松,一蹬一松,反复练习,一般每日在石膏内做 300 次以上,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5)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2 周后)练习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内外摆动的活动。方法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 、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 300 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下肢骨折后步行可能出现的错误步态,怎样预防?步行是下肢骨折后必须恢复的一种最自然的活动。在骨折后的恢复期,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急于恢复到骨折前步行自如的常人状态。可是,此期
13、患者的患肢肌力不足、健患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步态,影响一生。最常见的错误步态有以下 4 种。急促步态:步行时患者迅速把体重从患肢移至健肢,以至两腿支撑时间不等,其原因是缺乏信心或患肢支撑不足倾斜步态:步行时患肢僵硬,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不敢让健肢落在患肢的前面回旋步态:步行时患肢外旋 ,身体亦稍向外侧倾斜硬膝步态:步行时膝关节僵直 ,消失了一伸一屈的节奏造成上述错误步态的主要原因是 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使肌肉群的平衡性遭到破坏 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软弱无力使患肢支撑力不足。因此,骨折后早期的功能锻练要根据各自骨折的不同特点,注意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为日后的步
14、行提前做好准备。在骨折术后康复中:肌肉的等长收缩与骨折的移位方向有特殊的要求吗?比如:股骨上段骨折,向内成角移位,可以做内收肌的等长收缩吗?与手术固定的方式有关吗?(钢板,髓内针)同样的理论要求或注意事项可以应用于其他骨折中吗?试回:等长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并未发生改变,只有力量的变化,且等长收缩一般是一个肌群的共同活动,很难在单一肌肉上完成,所以只要骨折稳定或内固定牢固,一般不会对骨折产生影响;等张收缩操作不当则容易对骨折产生影响。关节损伤后活动度(ROM)练习 关节损伤后,为保证受损组织得以顺利的愈合,同时防止出现二次损伤,通常会针对受损关节或受损部位周围关节进行不同程度的制动。虽然制动的程度
15、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性是不可避免的:制动必然造成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表现在很多方面(可参照我之前的留帖) ,此贴特别表述关节活动度(ROM)障碍的相关内容 通常,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制动的程度、制动的手段、损伤的程度、受伤个体的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为患者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之前,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沟通表达能力、职业要求、慢性病史、受伤史、伤后处理方法、手术方案(如果有) 、手术水平(实际评估) 、现损伤愈合程度、现功能水平、原功能水平、健侧(一侧肢体损伤)功能水平、患者对自身康复治疗的预期等等(甚至患者生活水平都是
16、需了解的,这关系到患者怎样才能获得对其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清楚的对我们将要面对的患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我们面对的情况,及应对方法,知道“该怎么做”,并大致预期治疗效果。 通过初期的评价 -这当然也是康复治疗的正确步骤,我们要开始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任何方案实施前,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试想面对一个充满疑惑不解和满心狐疑的患者,医患双方良好的配合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所以这时就需要我们以友好的态度、科学的讲解(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取得患者的初步信任后,治疗可告启动。 可以想象,经历长时间的制动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明显
17、的关节活动度障碍,在治疗中,为保证治疗效果,不可避免的要对患者适当施以较重的手法,以松解关节粘连、牵拉挛缩组织,故,在施术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当程度的疼痛感且无可避免。在开始治疗前,还应该把预防针打好,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讲清,以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刺激。为了保证患者不在第一次治疗后就被击溃信心,治疗的量应循序渐进,由小至大。治疗的开始几次,可以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使患者能够比较轻松的适应并有信心继续日后的治疗。 待患者已经完全信任自己并确信有此必要时,可逐渐增强训练强度,以加快治疗进程。如上所言,制动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制动后产生的功能障碍,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关节内粘连、周围组织间的粘连,关节周
18、围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皮肤、瘢痕等)挛缩,都可能导致严重的 ROM 障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针对 ROM 的手法一般都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对相应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疼痛,软组织间毛细血管损伤,关节应激反应(炎性反应) ,都可能随之出现。这时,就要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重新调整训练量了。 要知道,疼痛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患者制造痛苦绝不是我们的目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可以避免的所有疼痛感。治疗过程中,要随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仔细询问并用心体会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观察,一般情况下,患者主观
19、感觉在关节松动手法过程中,对挛缩组织的牵拉痛感、撕裂关节内外粘连产生的钝痛感、关节大量积液导关节内胀痛感、关节内滑膜嵌顿造成的尖锐痛感等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针对不同的感觉要用不同的方法应对。 首先,牵拉痛是我个人比较希望患者出现的感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患肢关节粘连的影响已经小于挛缩,只要采用轻柔、持久的牵拉力,经过一定时间的坚持,就能够重新赋予挛缩的软组织一定的生理长度和逐渐趋向正常的张力。此时,决不能过量以及暴力牵拉,否则将适得其反。 由于一些因素,关节及关节周围产生粘连的程度不一,对于初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的细小粘连,可能通过少量次数的大强度手法(即某些教材上所谓
20、 4 至 5 级关节松动术) ,采用快速,小范围(不大幅超越患者极限量)手法,起到撕裂的作用,撕裂时通常会听到细微的“扯断细棉线样声音”,并感觉有一定的“突破感”。对长时间(通常大于三个月)形成的比较顽固的粘连,一般不再使用这种方法,这时的手法仍然要采取较强的手法,以比较长的时间在出现较大阻力处停留,至患者感觉上的极限出现之前再用力推动一个比较小的行程,这样有可能将粘连扯开一部分,如果粘连顽固到相当程度以致无法扯开,那就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了,坚持,需要医患双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会经常感到关节间隙出现尖锐的疼痛感,这很可能是关节内滑膜的反应了。由于刺激导致滑膜充血、滑膜皱襞增生、滑膜的粘连等
21、原因会导致滑膜在运动的过程中,在关节间隙中遭受挤压,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反人体正常关节活动方向的前提下,针对受术关节进行一定的轴向牵拉,结合轴向牵伸的关节松动术,可尽量改善滑膜受压的现象。轴向牵伸是一种常用的关节松动技术,属于关节附属运动,以关节面之间的滑动为多,不同关节适用于沿不同方向的轴向牵伸,至于采用多大量的力量进行操作,有赖于术者的个人体会,难以量化。 至于单纯关节积液造成的胀痛,那基本就是之前的运动量过大造成的,过量积液造成关节内压力增大,就会很难使关节正常运动起来。试想,吹足气的气球也是很难捏动的。这时,暂停治疗吧,适当的制动,冰敷,理疗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等积液自行吸收
22、到一定程度,关节运动功能自然可以趋向正常。如果没有很好的消毒条件,也不建议关节穿刺抽取积液,这种方法对关节的刺激很可能导致关节更加严重的出现积液,要相信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也出现过一种患者,明明功能障碍很严重,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却毫无疼痛感,功能也难以改善,这就说明粘连,挛缩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有时,劝说患者适当的放弃也是相对经济的。当然,不能说放就放,那必须是在努力尝试之后经多方斟酌才能做出的无奈决定。 功能练习中绝不会仅仅有这些变化,它们可能集体出现,也可能出现其他新的情况,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体会新情况采取应变方案,增强预知隐患的能力,将隐患扼杀在发生前,以获得最大的效率。 训练量
23、应该多少为宜呢?一天多次?每天一次?还是多天一次?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根据患者伤情,在治疗初期先为其安排每周三至五次的会产生较强刺激的大量训练,训练三至五次后,观察其每次训练时及练后的反应和恢复(消痛、消肿、灵活性)能力,以决定适宜训练量。在数年的从业经历中,既出现过一天多练从不间断的案例,也出现过一周一练休息六天的案例,看来,不能机械的执行既定的康复方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随时变化,才能将患者伤情的变化尽在掌握,并作出正确的处理。要敢于、善于随时怀疑和否定既定的康复方案!要知道,真正的康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处于变化中的,只有掌握了患者病情变化的规律,才能在治疗工作中掌握主动。 以
24、上是本人在运动损伤后关节活动度治疗方面的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如有高手有其他经验,诚盼指正补充。吕老师:你看过我的帖子了,我想说说我这几天的锻炼方法,你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帮我出出意见。我是一直在家自行锻炼的。锻炼方法:1、坐在床边,小腿先是伸直位着地,然后“脚后跟”再慢慢的向床底靠拢,这样我的小腿跟大腿就慢慢的会形成 90左右,头一天没达到这个度数。今天可以了,在达到 90的时候,我会维持这个姿势大约 1-2分钟,因为这时我感觉到我的膝关节蹦的很近,我不敢维持很久,我怕再次造成骨折,总感觉骨头再长就不牢固似地。2、我在拄着拐杖的情况下,双腿并拢后,慢慢的做下蹲动作,我只下蹲 180
25、-150左右,因为我感觉下蹲膝关节受力很大,所以只要一感到膝关节有轻微难受我就不下蹲了,不知道这样好不好!3、另外我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拄着拐杖站立,然后努力提起伤腿的大腿,这样在大腿往上提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小腿就自然下垂了。我目前就这三种锻炼方法,不知道科不科学。请你指点。问题:1、我现在站立时右腿无力,离开拐杖就不能走路,感觉右腿用不上力,我的股四头肌萎缩了大约 2-3cm(我是指大腿的周径) 。我该怎么锻炼股四头肌?4、我拆石膏 7 天了,我现在还不能伸膝关节,躺床上抬不了腿,坐凳子上也不能伸小腿,这样子正不正常。如果是正常的。那么我什么时候适合开始锻炼伸膝动作。我该怎么锻炼?只要能够感觉
26、到进步而同时没有其它不适感产生,就是正确的方法。髌骨在运动中以受力支点的身份参与其中,如果训练力量,建议循序渐进,负荷由轻至重,按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抬腿- 抗阻伸膝-静蹲的顺序进行练习,可以保证肌肉萎缩速度减缓,力量增长而又不超越安全范围。肌肉萎缩是伤后制动的必然现象,有所控制即可,很难避免,废用性肌萎缩完全能够恢复,不必担心是主动关节活动度,即由相关肌肉群主动收缩产生的关节运动。AAROM 是主动助力关节活动度,即在外力协助相关肌肉群主动收缩产生的关节运动,我就知道 TKR 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等我回头查查看吕大夫:你好!我想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希望您为我指导一下。本人于 2009
27、 年 4 月 4 日发生车祸,造成“胫骨髁间隆突线性骨折”,进行了手术,内固定钢钉一枚,并采取外固定支具进行固定,65 天后,骨科医生让去掉支具开始锻炼,发现膝关节活动受限,伸直差 30 度,屈曲 60 度。现在,马上一年了,我一直坚持康复锻炼,现在伸直还差 15 度,屈曲被动 105 度,主动 90 度。因为觉得伸直比较重要,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直练得比较多,屈曲每天早晨靠骑阻力自行车半小时,一周掰一次,来练的;每天下午练直(5 公斤沙袋掉半小时,在开始按摩和压腿相结合 40 分钟,随后冰敷 15分钟,晚上在家,再掉腿半小时,压 20 分钟,后冰敷) 。虽然一直有所进步,但我觉得自己恢复的很
28、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粘连比较厉害,我努力在坚持,虽然慢,但希望自己可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我想请问:1、我现在的这样锻炼,正确吗?是否可以继续坚持?2、我这样的进度正常吗?还是正常的康复期已经过了?3、不管练屈曲还是伸直,我的髌骨下端和胫骨平台上端的那个地方老是疼,是什么原因?4、我要考虑松解手术吗?松解术后,我会恢复到那个程度? 虽然现在康复锻炼很痛苦,但只要有希望,我可以坚持,也可以承受,因为,我想恢复健康,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 谢谢!答复您的问题:现在的练习方法基本正确,关键在于你对这样的运动量的接受能力,一般来说练习后不引起超过一个小时的剧烈疼痛,阶段性练习不会产生持续加重的不适症状(肿
29、胀,发热,疼痛,僵硬,活动性退步等)为宜,如果没有上述不适感,而同时还能感觉到进步,最好继续你现有的练习方法。很明显你的练习进度已经大大落后于正常进度了,严格的讲固定支具固定的 65 天就已经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根据你的受伤类型推断,最佳时机应从术后一周内即开始,循序渐进的恢复正常活动度,在术后2 月后至少不应少于 120 度,因为你的韧带完好,术后不涉及松弛的情况,在手术固定可靠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练习。那个地方疼是膝关节活动度练习最头疼的情况,那个位置涉及髌下脂肪垫,髁间窝等软组织的增生,疼痛感如果我料想不错的话应该是像“挤肉”一样的感觉,如果在术后这个时间段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通过保守练习达到完全康复,这种症状很难通过普通 x 光看出,如果具备条件,建议接受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矢状位图像可能会显示在髁间窝处有大量增生形成,也称“独眼征”。手术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各人对松解术的接受程度不同,预后也不尽相同,这个要通过手术医生的适当松解,康复师的适当治疗,以及你自身的组织条件决定,要好好抉择一下,但是根据你的表述似乎希望尚存,望早作计划,拖得时间越长,练习的难度越大。如果决定手术,还要寻求经验丰富康复师的帮助,评估你的组织条件,提前做好术后的练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