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考纲,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命题规律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结合世界或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来命题,具有鲜
2、明的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以区域图、统计资料来呈现信息,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卷考查地质灾害,2014年山东文综卷考查气象灾害,2014年福建文综卷考查水文灾害。试题题型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1)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知识点,(2)发生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3)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自然灾
3、害系统是由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给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2)财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 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果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其相对人员、财产的损失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受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
4、平和防抗灾害能力地区差异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台风) (1)产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广阔洋面;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 (2)造成危害:台风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带来灾害的。 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 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 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 影响沿海养殖业和海上捕捞业的发展。 (3)措施: 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建设沿海防护林; 加固海堤等。,干旱一、产生原因:1.华北的春旱: 自然原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
5、人为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地表径流少。2.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3.西南地区的干旱: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 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 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意识不强。 二、造成影响: 1.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影响河流航运、发电; 2.人畜饮水困难,工农业生产缺水,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3.容易引发森林、草场火灾。,三、防御措施: 1.加强干旱的
6、监测、预警和预报; 2.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3.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4.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耐旱作物; 5.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6.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寒潮 一、发生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二、发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三、造成影响: 不利: 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牲畜冻病、冻死; 2.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阻塞交通; 3.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 4.能源需求大,供应困难。,有利: 1.带来大量的降水、降雪,缓解旱情,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 2.增加土壤水分,墒情较好; 3.减
7、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防御措施: 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2.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 3.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4.熏烟或者浇水。 5.次生灾害:风暴潮、沙尘暴、雪灾。,地震一、主要原因:1.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2.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 二、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1.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2.人为因素: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救、互救能力,国家的救援程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震意识,防灾减灾工
8、程。,三、防御措施: 1.建立地震灾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2.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提高人们防震意识;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4.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5.国家及时救援。,滑坡、泥石流 一、产生原因: 1.地形:分布在山区,地势陡峻。 2.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 3.夏季多暴雨。 4.植被破坏严重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 二、防御方面: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高人们防灾意识; 3.实施护坡工程; 4.植树造林。,洪涝一、产生原因:1.自然因素: 降水多、暴雨集中; 地处地形的迎风坡,降水多; 冬春
9、季节降雪多,夏季大量积雪融化; 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2.人为因素: 中上游的植被破坏; 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下游低洼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对径流调节作用减弱。,二、防御措施: 1.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制定防洪减灾的法律法规,规范减灾行为。2.工程措施: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建设水土保持林等; 河流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修筑堤坝; 整治或开挖河道。,城市内涝 一、产生原因: 1.城市规划存在缺陷; 2.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 3.排水能力不足(排水
10、系统老化); 4.降水强度大。二、防御措施: 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3.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风暴潮 一、产生原因: 1.大风,主要是台风和温带气旋; 2.天体引潮力(初一或正月十五前后) 二、造成危害: 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大浪带来灾害的。 1.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 2.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 3.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 三、防御措施: 1.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 2.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 3.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生物灾害 病害(农作物病害、森
11、林病害) 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和鼠害,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自然灾害带,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和海岸带灾害,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纬2050之间的一条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
12、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而超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会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迁出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缩小”灾害的影响或“缩小”区域灾情,而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进入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放大”灾害的影响或“放大”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知识点三、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2.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一般年份,全国受灾人口近2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海洋灾害带:台
13、风、风暴潮、赤潮 东南沿海灾害带: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 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 中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二级阶梯,内蒙古的雪灾、 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 坡、泥石流 西北灾害带: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 青藏高原灾害带: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二、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西南地区为重灾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
14、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的分布特点,2.地质灾害多发区实例:西南地区自然原因: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人为原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灾害预警系统。,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初春河流解
15、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溢出两岸,形成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49月,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西部和东部高纬山区,45月融雪洪,78月冰川融水,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河流结冰时和初春河流融冰时,2.水文灾害多发区实例:长江流域 原因如下:,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害。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最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东北区,盛
16、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超过内陆,西南区,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1.旱灾,2.台风灾害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3.寒潮灾害 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三条路径南侵我国:偏西、偏北和东北寒潮灾害的表现:北方主要为大风、降温霜 冻和暴风雪,南
17、方主要为降温、冻害和雨雪。主要受灾地区: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4.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实例:华北地区 形成的原因,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五、中国的生物灾害 1.三种农作物病虫害,2.森林病虫害 3.蝗灾,4.鼠害,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褐家鼠、小家鼠,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全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
18、小家鼠、黄鼠,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降水少、气候干旱,天敌数量锐减,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监测 监测系统: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遥感(RS)技术可以在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进行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GIS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2.防御
19、 工程性防御:修建防灾工程 第一: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第二:阻止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 第三: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 害损失。 非工程性防御: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 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救生类、医用类和取暖御寒类 2.灾中应急 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后恢复 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
20、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防震准备:制定对策、树立防震意识。 避震:抉择是跑还是躲。 震后自救与互救:减少体力消耗。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防洪准备: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洪水应急:保持冷静、逃向高处。 洪水中的救助:减少体力消耗。,【典例1】 (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
21、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 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典例2】 (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
22、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答案】 (1) 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 主要集中在59月; 8月最多。(2) 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 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典例3】 (2014福建)读图回答问题。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1)说出湖滨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湖滨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 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3、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合理退田还湖; 培育、推广耐涝作物; 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例4】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2)可能带来的危害 洪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 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
24、农田,导致减产。,【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纪录。2013年4月,黑、吉两省正值耕种时节,却遭受严重的春涝。下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简述黑、 吉两省 春涝形 成的自 然原因 并对其 农业耕 种提出 合理建 议。,答案 原因: 冬季降雪量大,气温低;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 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建议: 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排水(除雪); 加大机械耕播力度,加快耕播进度;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播种早熟品种。,【例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19512012年年均暴雨量分布(单位:mm)
25、”。,(1)说出汉江流域年均暴雨量分布特征,并指出暴雨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2)分析武汉市暴雨易成灾的主要原因。,答案 (1)分布特征:东部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可)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2)主要原因: 暴雨量大; 地处平原,排水不畅; 城市面积大,地表硬化,下渗弱; 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差。,【例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新疆和田地区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离于田县城东南102千米。截至13日11时,新疆民政厅汇总信息显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
26、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等6县共计7 83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于田大地震无人员伤亡的原因,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答案 无人员伤亡的原因: 震中3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 100米,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少; 地震发生在白天,居民多在户外活动。遇到的困难: 震中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 强震易造成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受阻,影响救援进程; 震区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通信联系不畅。,【例8】读1949-1990年塔里木盆地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
27、)说出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 (1)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洪灾频次的地区分布不均;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呈块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较少。(2) 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春季 形成原因: 甲地为天山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气温低,降雪难以融化,形成积雪; 次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例9】( 2014吉林 长春三模)阅读图文资 料,据此完成下列各 题。森林火灾位居破坏 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 (火灾、病害、虫害) 之首,它不仅给人类 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 损失,破坏生态环境, 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图1是 我国北方某地区2013 年森林火灾频次统计图, 图2是某地区火灾发生时 的资料图。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非常密切。,(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优点。 _ (2)依据材料,从气象因素分析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和原因。 _,答案 (1)遥感(RS)技术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2)多发的季节:春季。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