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Institute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力学系、工业工程系等五个系和一个机械基础教学中心,具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等四个博士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六个硕士点,并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机械基础教学基地。1998 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
2、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实力雄厚,人才辈出,许多在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学习和执教。学院现有教授 4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2 人) ,副教授 63 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群体。本学科十分重视机械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与精度”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 、 “流体传动与自动变速技术” 、 “微小机械与压电驱动技术” 、 “工程机器人” 、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以及各部委、省级
3、科学研究项目,取得科研成果 60 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22 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外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目前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和企业有着学术交流和联系,每年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考察、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并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力学和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 多名,此外还有硕士研究生 400 多名,博士研究生 90 多名,工程硕士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近300 名。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
4、培养,采取了主、辅修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使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近五年来,我院每年都有 35%以上的学生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学生就业范围十分宽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
5、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和计算机基础,掌握机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在以下几方面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有较强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等知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2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技术和装备,能够制定机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正确选择和设计工艺装备,具有加工质量及产品性能的检测、分析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3. 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熟悉数控技术,初步具有现代机械制造
6、系统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4.初步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懂得机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6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与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液压
7、与气压传动、机械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结构先进,综合性强。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面广阔,发展迅速,需求巨大。 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 197 学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8、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3 42 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3 42 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0 2 课外 603125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6 60 6 课外 36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 2 32 1 1 课外 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88 4 4 4 404192001-4 体育 - 4 128 1 1 1 1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72 22 40719
9、3001-3 高等数学 A- 12 192 64 4 4 407193004-5 高等数学 B- 9 144 40 4.5 4.5 选修一门07193010 线性代数 B 3 54 3 +12 习题07193014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 B 3 54 3 +12 习题07194005-6 大学物理 B- 7 120 3.5 3.5 +16实 验 演示07394007-8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B -1.5 54 1 0.507195002 普 通 化 学 及 实 验 B 3 48 8 3必修课00190001 军事理论 2 32 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课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
10、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 8 学分)08297003-4 工程图学A 6 110 4 20 3 308241004 理论力学 B 4.5 80 4 4.508241001 理论力学 6.5 110 4 6.5 选修一门08241010 材料力学 B 4.5 80 8 4.508241007 材料力学 6.5 110 12 6.5 选修一门08241015 流体力学 B 2 30 8 208242041 工程热力学 B 2 30 208297010 机械原理 A 4 60 6 408297013 机械设计 A 4.5 72 8 4.508252151-2 电工学 A 6
11、 100 24 3 308243003 工程材料 2.5 40 8 2.508243001 材 料 成 型 技 术 基 础 2 32 2 4 208297019 制造技术基础 A 4 68 8 408152154 控制工程基础 2 30 208241032 测试与传感技术 2 36 6 208241033 液压与气压传动 2 36 4 208241034 机电传动控制 2.5 40 8 2.508397001-3 机 械 工 程 综 合 实 验 - 3 54 1 1 108341001 机 械 工 程 综 合 实 验 IV 1 18 1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08296002 C 语 言 程 序 设
12、 计 基 础 4 68 18 408296003 微 机 原 理 与 接 口 技 术 3050 10 3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8297022-4 CAD/CAE/CAM - 3 54 30 1 1 108241030 虚拟样机技术 2 30 10 208241035 数控技术基础 2 30 4 208297018 机械创新设计 2 30 6 208141030 机械动力学 2 30 208241036 工业机器人基础
13、2 30 4 208141031 智能机械概论 2 30 208141032 微小机械概论 2 30 208141033 仿生机械概论 2 30 208141038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导 论 1 20 108241037 机械优化设计 2 30 6 208241038 单 片 机 与 接 口 技 术 2 30 4 6 208241018 有限元方法 B 2 30 10 211241001 工业工程导论 2 36 4 211141006 预测决策技术 2 30 211141007 设备资产评估 2 30 211141008 市场营销学 2 30 2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11141009 人力资
14、源管理 2 30 2在教师指导下选修 8学分08241042 先进制造技术 2 36 4 208241043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 双语 )2 36 4 208241044 机械系统设计 2 36 2选修一门必修课08241046 机 电 控 制 系 统 分 析 与 设 计 2 36 6 208541030 教授专题讲座 1 16 108541031 机 械 工 程 技 术 专 题 1 1 20 108541032 机 械 工 程 技 术 专 题 2 1 20 108241047 机 械 制 造 装 备 设 计 2 36 4 208241048 现代制造系统 2 36 208241049
15、 工艺规程 CAD 2 30 208241050 计算机集成制造 2 36 208241051 CAD / CAM 2 30 2 8 208241052 特种加工 2 30 4 208241053 金属切削原理 2 30 208241054 数控系统分析 2 36 10 2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08241055 数控加工工艺 2 30 4 2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修 6 学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8241056 数控机床与编程
16、 2 36 6 208241057 数 控 机 床 故 障 诊 断 2 30 2 208241058 机电一体化设计 2 36 6 208241059 机器视觉 2 36 4 208241060 机器人学 2 36 4 208241061 工程机器人 2 36 4 208241062 智能车辆基础 2 36 4 208241063 工程机械设计 2 36 208241064 工 程 机 械 检 测 与 控 制 2 36 4 208241065 工 程 车 辆 底 盘 设 计 2 36 8 208241066 液压与液力传动 2 30 6 208241067 电 液 数 字 控 制 系 统 2
17、36 4 208241068 电液伺服控制 2 30 4 208241069 液压 系 统 故 障 分 析 2 30 4 208241070 数值模拟技术 2 36 10 208241071 软件工程基础 2 36 10 208241072 机械智能 CAD 2 30 10 208241073 信 息 系 统 分 析 与 设 计 2 36 10 208241074 企 业 网 建 设 与 管 理 2 36 10 208241075 控制电器 2 30 4 208241076 实 用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2 30 4 208241077 微机测控技术 2 30 4 2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082
18、41078 在线检测与控制 2 30 4 2在教师指导下选修 8学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00690002 军事训练 3 3 3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08490001 金工实习 6 6 23 分散进行08497001 工程图学综合实践 2 2 短 I 第 1 短学期0844100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 1 5 第 5 学期分散08497006 机械原理 A 课程设计 1 1 短 II
19、 第 2 短学期08441030机械产品构造(课程与实习) 5 5 短 II 第 2 短学期08497007 机械设计 A 课程设计 3 3 6 第 6 学期开学08497008 生产实习 3 3 短 III 或 708497009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2 2 短 III 或 7大类共同环节08441031 专业课程设计 4 4 8专业实践环节 08441032 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 13 13 8合计 43 46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纵向结构 学时 (%)学分(%)横向结构 学时 (%)学分(%)普通教育课程 1257 48.9 7
20、2.5 49.3 必修课 2281 88.8 128 87.7学科基础课程 1108 43.1 61.5 42.1专 业 课 204 7.9 12 8.6 选修课 288 11.2 18 12.3合 计 2569 100 146 100 合 计 2569 100 146 100实践教学环节 43 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 8 学分 合计 197 学分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力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和高等
21、院校从事结构分析、软件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二、业务培养要求1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与力学基础、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2掌握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的工程训练,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3掌握工程力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工程力学常用实验装备,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4掌握现代计算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5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常用工程分析软件,初步具有针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的能力。5掌握工程分析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熟悉两种以上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初步具有独立设计、编写简单工程分析软件的能
22、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7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学会查阅文献、总结主题、发现问题,具有独立写作工程力学方面学术论文的基本能力。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有限元方法、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本专业具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领域、弹塑性大变形、大应变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计算领域、生物与医学工程计算领域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学生知识结构先进,基础扎实,适
23、应能力强。 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 205 学分。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3 42 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3 42 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0 2 课外 60312
24、5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6 60 6 课外 36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 2 32 1 1 课外 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88 4 4 4 404192001-4 体育 - 4 128 1 1 1 1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72 22 407193001-3 高等数学 A- 12 192 64 4 4 407193004-5 高等数学 B- 9 144 40 4.5 4.5选修一门07193010 线性代数 A 4.5 72 4.507193013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A4 68 40719400
25、5-6大学物理 B- 7 120 3.5 3.5 +16 实验演示07394007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B 1 32 107394008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B 0.5 22 0.507195002 普 通 化 学 及 实 验 B 3 48 8 3必修课00190001 军事理论 2 32 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课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 8 学分)08241002-3 理论力学 A- 7 110 4 3 408241008-9 材 料 力 学 A - 7 110 8 4 3408141005 弹性力学 4.5 70 4.50824
26、1014 流体力学 A 4 60 6 408141006 振动力学 4 60 408241016 实验力学 4 60 18 10 408241017 有限元方法 A 4 60 14 408297006 工程图学 B 4 60 10 10 4.508297012 机械原理 B 3 50 6 308297015 机械设计 B 3 50 6 308252151-208252151-2电工学 A- 6 100 24 3 3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08296002 C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4 68 18 4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
27、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7193035 数学模型 2 34 208297022 CAD/CAE/CAM1 1 18 107193045 数理方程 A 3 48 307193039 复变函数 2 32 207193034 矢量分析与场论 1 16 107141006 张量分析 2 30 207141002 计算方法 B 2 30 207141001 变分法 2 30 208243003 工程材料 2.5 40 8 2.5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08243001 材 料 成 型 技 术 基 础 2 32 2 4 2在指导教师指导
28、下选修 8 学分08241023 工 程 力 学 软 件 基 础 3 50 10 20 308241020 工程软件方法 2 30 10 20 208141012 塑性力学 2 30 208241025 断裂力学 2 32 2 208241019 有限元程序设计 2.5 40 20 2.508241022 计算结构力学 2.5 40 20 2.5必修课08241021 振动测试 2 30 8 208141007-8工程力学专业英语- 4 60 2 208141009 高等动力学 2 30 208241024 结构优化 2 30 20 208141013 复合材料力学 2 30 20814101
29、4 生物力学导论 2 30 208241026 疲劳强度设计 2 32 2 208141015 振 动 分 析 摄 动 方 法 2 30 208541001 工 程 力 学 最 新 进 展 2 30 2专业教育课程 选修课08541002 教授专题讲座 2 30 2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修 8 学分工程力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00690002 军事训练 3 3 1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08990001
30、金工实习 B 4 4 短 108497003 工程图学综合实践 B 2 2 2 第 2 学期开学0844100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 1 5 分散进行08497004 机械原理 B 课程设计 1 1 短 2大类共同环节08497005 机械设计 B 课程设计 2 2 7 08441004 力学方法课程设计 6 6 短 308441003 专业应用课程设计 2 2 8 大型结构程序应用专业实践环节08441005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 15 15 7-8 覆盖一年,其中第 7学期分散进行合计 36 39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纵向结构 学时 (%)学分
31、(%)横向结构 学时 (%)学分(%)普通教育课程 1291 49.0 74.5 46.3 必修课 2297 87.1 139 86.3学科基础课程 994 37.7 62.5 38.8专 业 课 352 13.3 24 14.9 选修课 340 12.9 22 13.7合 计 2637 100 161 100 合 计 2637 100 161 100实践教学环节 36 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 8 学分 合计 205 学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在机械工程和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领域内培养既懂管理科学,又能从事现代制造工程与生产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控制、评价与创新的高级复合型
32、人才,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既懂技术又懂经济,能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从事工业管理的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1全面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2掌握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机械产品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工业控制技术,得到一定的工程训练,为解决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3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装备,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4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初步具有对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组织管理的能力。
33、5掌握人因工程、物流工程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有对人力、物资、设备、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规划的能力。6掌握生产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原理与方法,初步具有针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本专业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7获得初步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训练。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基本能力和方法。9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基础
34、、工程经济、物流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大学计算机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现代机电工程知识,又有较强的现代工程管理知识,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新一代高级工程策划人才和企业领袖的后备力量。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 192.5 学分。工业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
35、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3 42 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3 42 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0 2 课外 603125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6 60 6 课外 36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 2 32 1 1 课外 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88 4 4 4 404192001-4 体育 - 4 128 1 1 1
36、 1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72 22 407193001-3 高等数学 A- 12 192 64 4 4 407193004-5 高等数学 B- 9 144 40 4.5 4.5 选修一门07193011 线性代数 B 3 54 3 +12 习题07193014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 B 3.5 56 3.5 +12 习题07194005-6 大学物理 B- 7 120 3.5 3.507394007-8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B -1.5 54 1 0.507195002 普 通 化 学 及 实 验 B 3 48 8 3必修课00190001 军事理论 2 32
37、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课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 8 学分)08297003-4 工程图学 A- 6 110 4 20 08241004 理论力学 B 4.5 80 4 4.508241010 材料力学 B 4.5 80 8 4 4.508297012 机械原理 B 3 50 6 308297015 机械设计 B 3 50 6 308252151-2 电工学 A- 6 100 24 3 308243003 工程材料 2.5 40 8 2.508243001 材 料 成 型 技 术 基 础 2 32 2 4 208297021 制造技术基础
38、B 3 50 6 308152154 控制工程基础 2 30 211141001 运筹学 3 50 311241001 工业工程导论 2 36 4 208241079 人因工程 2 36 4 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11141002 物流工程 2 36 211141003 工程经济 2 36 211141004 管理学基础 2 36 211241002 生产计划与控制 2 36 4 208141034 工程基础(双语) 2 30 208296002 C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4 68 18 408296003 微 机 原 理 与 接 口 技 术 3 50 10 3工业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
39、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8297022-4 CAD/CAE/CAM - 3 54 30 1 1 108241030 虚拟样机技术 1.5 30 10 1.508241035 数控技术基础 1.5 30 4 1.508297018 机械创新设计 1.5 30 6 1.508241037 机械优化设计 1.5 30 6 1.511141006 预测决策技术 1.5 30 1.511141007 设备资产评估 1.5 30 1.511141008 市场营销学
40、 1.5 30 1.5选修课11141009 人力资源管理 1.5 30 1.5在教师指导下选修 7学分08241042 先进制造技术 2 36 10 208241044 机械系统设计 2 36 10 208241050 计算机集成制造 2 36 208241049 工艺规程 CAD 1.5 30 10 1.508241055 数控加工工艺 1.5 30 4 1.508241057 数 控 机 床 故 障 诊 断 1 18 108241070 数值模拟技术 2 36 10 208241073 信 息 系 统 分 析 与 设 计 2 36 10 208241074 企 业 网 建 设 与 管 理
41、 2 36 10 208241015 流体力学 B 1.5 30 8 1.511541001 教授专题讲座 1 18 111141010 质 量 管 理 与 可 靠 性 1.5 30 1.511141011 技术创新管理 1.5 30 1.511241003 工 业 安 全 与 环 境 保 护 1.5 30 4 1.508141035 绿 色 设 计 与 绿 色 制 造 1.5 30 1.511141013 微观经济学 1.5 30 1.508141036 制造过程管理 1.5 30 1.508141037 设备管理与维护 1.5 30 1.5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11141005 系统工程基础
42、1.5 30 1.5在教师指导下选修 9学分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00690002 军事训练 3 3 1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08490001 金工实习 6 6 23 分散进行08497001 工程图学综合实践 2 2 短 10844100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 1 5 分散进行08497004 机械原理 B 课程设计 1 1 短 208441030 机械产品构造(课程与实习) 5 5 短 2
43、08497005 机械设计 B 课程设计 2 2 6 第 6 学期开学08441035 综合生产实习 3 3 短 3 或短 708441036 综合课程设计 2 2 短 3 或短 7大类共同环节08441033 专业课程设计 4 4 8专业实践环节 08441034 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 13 13 8合计 42 45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纵向结构 学时 (%)学分(%)横向结构 学时 (%)学分(%)普通教育课程 1251 48.7 68 48.0 必修课 2171 84.6 120.3 84.5学科基础课程 1172 45.7 66 46.
44、4专 业 课 144 5.6 8 5.6 选修课 396 15.4 22 15.5合 计 2567 100 142 100 合 计 2567 100 142.3 100实践教学环节 42 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 8 学分 合计 192.5 学分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课外培养计划表类别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考核要求 学分 负责单位校一等奖 3校二等奖 2社会调查报告校三等奖 1负责组织社团活动或其它专题活动(学习经验交流、学术报告会、演讲会等) 1组织科普宣传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提供证书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其它社会实践活动 1-2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 1 著 每篇论
45、文 3全国性刊物 2-3 著,省级刊物 1-2 著 每篇论文 1学年论文 导师评定合格 1科技论文参加学术性会议、论文被录入论文集 每篇论文 1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并提交相应报告者(项目书或导师证明)由导师按工作任务确定 1-3科技活动科研实践CAI 课件、网络课件等制作并被采用( 1-2 名) 由名次确定 1-2辅修二专业或二学位 获得证书 3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获六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获二级以上证书 2获程序员证书 3获高级程序员证书 4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 水平考试获系统分析员证书 5普通话考试 获合格证书 2第二外语四级 获合格证书 3技能训练活动 英语、计算机或专业 等级考试其它专业等级考试 获合格证书 2-3一等奖 3二等奖 2校级三等奖 1一等奖 5二等奖 4省级三等奖 3文化活动竞赛、比赛(含各类学科竞赛、文化、文艺、体育比赛等)国家级 一等奖 7学工办二等奖 6三等奖 5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8 次以上,提供详细记录 1-2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8 篇以上,提供详细记录 1-2文字、文艺作品 公开发表每篇计 1 分,校报每 5 篇计 1 分 1-3其它 其它与专业相关的活动 1-3注: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