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侧下肢从屈肌痉挛阶段到分离运动阶段的运动康复个案报道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下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方法:针对下肢痉挛 8 个多月的脑外伤患者,昏迷约 3 月余,头颅 CT 示:左脑挫裂伤。运用抗痉挛手法及运动再学习的方法,经过约 100 次康复训练,通过录像的方法记录进展,并适时改变治疗方案。结果:经过 100 次的治疗,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已经从痉挛阶段进展到分离运动阶段结论:运动疗法对下肢痉挛的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0、 引言根据普遍认知,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段是发病后或者出事后到 6 个月为止,以后患者的功能将定性,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善。作者运用抗痉挛手法及运动再学习的方法,持续对
2、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借组辅助支具的作用,最终使得患者重新拥有了步行功能。1、 对象及方法患者,女,30 岁,普通工人,缘于 2011 年年底发生车祸导致颅脑损伤,当即丧失意识,CT 示:左脑挫裂伤,多发骨折。昏迷月 3 月余,在临床医院治疗约 8 月余后送至我院。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吞咽、认知障碍。患者右下肢由于长期卧床,未通过良肢位摆放等合适的康复治疗,导致足下垂,内翻,跟腱挛缩,右髋关节及右膝关节屈曲挛缩,被动牵伸时疼痛剧烈。根据改良版的 Ashworth 分级法评分,右侧下肢屈肌张力可评为 3 级。活动严重受限,Brunstroms 分期为 3 期。患者存在屈曲共同运动,但无伸肌
3、活动。无独立坐位、站立及步行能力。方法:根据抗痉挛手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法,第一阶段的康复治疗:1、手法牵伸,患者仰卧于床面时,治疗师利用双手将其右髋关节及右膝关节缓慢伸直,牵伸约 20s 可放松一下,然后再继续牵伸,每次约做 20 组。后期可增加难度,连同牵伸踝关节,使得踝背伸。2、多体位治疗床牵伸,令患者躺于多体位治疗床上,选择两种体位,其一为屈曲右髋关节,伸直右膝关节(可借助弹力绷带绑于一次床面上) ,逐渐增加髋关节屈曲的角度,以牵拉右下肢后侧肌群。其二为,抬高髋部床面,另患者右髋关节处于伸髋状态。并辅助伸直其右膝关节。两种体位均采用 15-20 分钟。3、矫形器牵伸。嘱患者家属购买了一个可
4、调节角度的膝关节屈伸限位矫形器,手法牵伸完之后为患者佩戴上矫形器,维持牵伸的效果。第二阶段的康复治疗:在患者出现部分伸髋伸膝运动后,采取以下方法:1、侧卧位后踢腿,令患者向左侧卧于治疗床上,治疗师辅助扶住右侧下肢,嘱患者进行向后踢腿运动,增加髋后伸功能。2、扶助行架站立,患者坐于治疗床边,给与其助行架,令其借助双上肢的力量完成由座位到站立位的姿势转换。第三阶段的康复治疗:这个阶段考虑到患者由于紧张的情绪导致站立位时右侧下肢再次出现屈曲,无法完成患侧负重,为患者定制了膝踝足矫形器。于是,这个阶段的康复治疗主要在穿戴矫形器的前提下进行。1、扶助行架站立训练,先期令患者先扶矫形器站立,体重逐渐转向患
5、侧,要求其站立的时间逐渐增加,随后改为扶拐站立,最后期可完成无辅助下站立约30s。 2、健侧踢球训练,在患者扶助行架或者扶拐站立达 1 分钟后,令其使用健侧下肢完成踢球训练,改善患侧负重及平衡功能。3、扶助行架步行训练,在完成扶助行架站立训练后,打开膝关节锁扣,令患者在治疗师保护下完成小距离步行训练。结果:患者进过了约 100 次康复治疗,使其下肢从痉挛阶段进展到了部分分离运动阶段。患者可完成独立坐位,起坐及辅助站立。患者从下肢毫无运动能力到可扶助行架完成 5080m 的步行。结论:肢体痉挛一直是苦恼康复治疗师的一大难题。常常是治疗师这厢辛辛苦苦地牵拉着,第二天患、者下来的接受治疗的时候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且痉挛严重阻碍了患者的主动活动,对患者的生活治疗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习得性废用假说的理论: 广泛的大强度的练习会产生很大的使用依赖性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参与患肢运动神经支配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 皮质运动区中支配患肢的面积明显增大, 其他皮质运动区募集增加”(摘自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40 ),因此,只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重复的,持续的康复训练,不断为大脑输入一个正确的运动感觉,周而复始,大脑会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大脑与肢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想要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