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昆虫与人类疾病防治2005 年 9 月-19 月期间,陕西省安康市所辖 7 县区内发生 “恶蜂”伤人事故,蛰伤数百人,导致 10 人死亡。2010 月 20 日、21 日,瓮安县龙塘乡殷桃村相继发生村民被不明种类的毒蜂袭击,致1 死 1 伤。2011 年 4 月 12 日,巴拉圭卫生部长埃斯佩兰萨马丁内斯,今年以来巴拉圭登革热疫情迅速蔓延,迄今已造成人死亡,确诊和疑似病例总数达到近万例。这一连串的悲剧都有同样的起因,那就是医学昆虫。医学昆虫是指骚扰人类安宁,吮吸疾病与病原体的昆虫,包括:蚊、蝇、蠓、蚋、蛉、蚤、臭虫、蜚蠊、蜘蛛、恙螨、革螨、蝗、蜈蚣、马陆、蟹、水蚤、蠕形纲的叠形虫等。它们
2、可以通过吸血、刺螫、机械携带传播各种病原体,包括原虫、蠕虫、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病毒等。有些直接寄生致病。有的引起过敏性疾病,有些昆虫还可以长期在体内保存病原体,甚至将病原体经卵传递至后代,不仅具有媒介的作用,而且具有宿主的作用。各种医学昆虫及节肢动物所传播的疾病亦不相同,它们有地域性、季节性。由于世界各国的条件千差万别,使得昆虫种类差异甚大,在进化上速度亦有不同。亚洲的医学昆虫飞迁、运输到美洲立刻造成了灾难,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日本的白纹伊蚊随船运到美国,立即造成大量繁殖和极度扩敬,它们猛烈地群袭人们并传播登革热,至今美国政府无法消灭白纹伊蚊。冈比亚按蚊随交通工具被带到了美洲,很快在中
3、南美洲暴发流行疟疾,造成美洲各国巨大的损失。埃及伊蚊在 17 世纪左右传入美洲,此后在中南美洲肆虐了几百年,暴发流行黄热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战争死亡人数。鼠疫在中国、世界上造成的危害和后果是极为惨重的。30 年代日本军队在东北投放鼠疫杆菌造成鼠疫暴发流行,死亡人数多得连焚烧都来不及。跳蚤在传病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世界上现在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出现的疫病仍十分活跃,WHO 规定的 3 种检疫传染病为:鼠疫、黄热病、霍乱。监测传染病十几种,如疟疾、登茧热、肝炎、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等。近年出现的艾滋病、埃博拉、汉搭病等疾病都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些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两部分。直接危害包括骚扰、损伤和失血、毒
4、质危害、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和侵害供血、寄生。例如,在不卫生的房间内,臭虫、跳蚤、虱子充斥其问,令人彻夜难眠。码头工人在运粮食过程中披螨类叮咬是经常的事,司机开车中遭蜂类侵扰造成车祸的也有。臭虫夜间咬噬人体,吮吸血液,使正常人产生过敏反应、化脓、失血、伤口溃烂,这在土坑上经常发生,与不卫生的条件有关。虻科昆虫如牛虻、斑虻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它们不仅刺螯、锯割人体皮肤吸血,并传播疾病因其烈性可致人休克。而昆虫分泌毒物或刺叮时向人体注人毒液均为常见现象,对人体影响轻重不等,有的可有短暂的刺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美国发现有毒动物致人死亡的 l0 年统计,叉如毒蜘蛛蜱类(蜱瘫症 ),另一类如马尾松毛虫、桑
5、毛虫和刺蛾科、毒蛾科等蛾类幼虫。松毛虫胸部有毒毛,近端易折,分泌毒液危害人群,酿成松毛虫病,重者可致手足关节病变,12 年不愈,桑毛虫可致皮炎,主要在夏秋季该虫盛发时刮大风后盛行,常于颈部、胸部、上腹部出现斑丘疹和丘疱疹,重者波及全身,有刺痒烧灼感。芜菁科甲虫可喷一种发泡剂,射到身上可致皮炎,我国南方的荔蝽其分泌液可致短时间失明(1 至 2 天) 。间接危害主要为传播虫媒病 医学节肢动物由于携带病原体,可在人畜、动物问传播虫媒病。传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机械性传播,昆虫对病原体只起携带传播作用,二是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昆虫体内发育繁殖。为了避免医学昆虫的危害,防治显得特为重要。但单靠一种手段
6、,不论其为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其他手段,都不能完全解决医学昆虫防治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克服上述困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以生态学为基础,标本兼治,治本为主。2、把媒介防制放在社会基础上,就入我国,就提倡专业队伍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3、 进行环境治理。这是医学昆虫防治的基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害虫防治措施。通过改造病媒节肢动物的孳生环境,造成不利于它们如蚊、蝇的孳生条件。4、进行环境改造,防止、清除或减少媒介(栖息地)孳生地。5、环境处理。在媒介栖息地,造成暂时性不利于它们孳生条件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6、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关键通过减少病原体人媒介三者接触的机会来减少或防止虫媒病的传播和免受骚扰。7、物理防治:利用热、电、光、声和机械等物理方法杀灭或驱赶医学昆虫。8、法规防治,包括检疫工作、进行卫生监督和强制居民执行媒介防制等。总之,预防医学类昆虫带来的疾病,各界应该通力合作,不断推进科学研究,把其影响降到最低,让悲剧不再重演!参考资料:1、 医学昆虫的防治(ppt) http:/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陈振耀编著3、 巴拉圭登革热疫情严重致 23 死 确诊疑似病例近 3 万 昆虫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