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6 年 4 月1目 录一、工作流程 1(一)准备阶段 1(二)实施阶段 1(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1(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1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2(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1.工程分析 3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 4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 4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4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 5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5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
2、G) 5(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5(2)接触化学物作业 8(3)接触高温作业 112(4)接触噪声作业 12(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 13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4(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14(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 15(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15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6(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 16(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 17(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17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 172职业卫生管理
3、质量分级指数(Q) 26(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26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 分级管控措施 30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 31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
4、,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结论。(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风险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图 1。2图 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工作流程图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
5、7 号)第 20 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的实施是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为基础的,用人单位本年度已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的,可依据本年度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测算,直接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实施,否则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实施。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编 制 分 级 报 告 阶 段汇总职业病危害岗位等级及职业卫生管
6、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 料 整 理 分 析 阶 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 备 阶 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 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 施 阶 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3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工程分析(1)调查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化学物质的名称、主
7、要成分、形态、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调查,搜集相关图纸:(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调查: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调查,搜集相关图纸;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2)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
8、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 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3)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4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接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病危害的告
9、知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进行调查。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辨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60) 、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2007 )等标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测定。5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
10、级(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通过对作业场所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 1)计算:G= WMWBWL.(1)式中:G-分级指数;
11、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 M)取值列于表1。6表 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 权重数(W M)M10 110M50 250M80 4M80 6注释:石棉及石棉纤维、木粉尘等GBZ2.1中标识为确定人类致癌物(G1)的粉尘,W M取值列入 M80%一类。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分级和权重数(W B)取值列于表2。表 2 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分级和取值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 权重数 (WB)B1 B
12、1B2 1B2 B注释:接触比值为接触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的接触限值的比值(即:B=粉尘浓度检测值/ 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 ,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若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权重数(W L)取值列于表3。表 3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7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权重数 (WL)I(轻) 1.0II
13、(中) 1.5III(重) 2.0IV(极重) 2.5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如下4级,见表4。表 4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1 相对无害作业1G6 轻度危害作业6G16 中度危害作业G16 高度危害作业注释:对于曾经检出职业性尘肺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举例:A 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的生产性粉尘为煤尘、矽尘。其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 5.6%( M10),故 WM=1;煤尘 CTWA最大值为 1.42 mg/m3,PC-TWA 为 2.5 mg/m3,职业接触比值(B)=1.42/2.5=0.57,C STEL 最大值为 3.43mg/m3,超限倍数为
14、 3.43/2.5=1.37,超限倍数限值为 2,职业接触比值(B)=1.37/2=0.69 ,选择最大值为0.69,故 WB=0.69;体力劳动强度为 I 级,故 WL=1;计算煤尘分级指数:G=10.691=0.69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 26.9%( 10M50),故 WM=2;接触矽尘 CTWA 最大值为 0.92mg/m3,PC-TWA 为 0.7 mg/m3,职业接触比值(B)=0.92/0.7=1.31,C STEL 最大值为 0.97mg/m3,超限倍数为 0.97/0.7=1.39,超限倍数限值为 2,职业接触比值(B)=1.39/2=0.69 ,选择最大值为81.31,故
15、WB=1;体力劳动强度为 I 级,故 WL=1;计算矽尘分级指数:G=21.311=2.62综合以上两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考虑最大保护原则,该岗位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为 2.62,属于轻度危害作业。(2)接触化学物作业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 按式(2)计算:G= WDWBWL.(2)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W D
16、取值严格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进行。该标准是在GB5044-1985基础上,依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及标记协调制度(GHS)、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等进行了修订的最新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标准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后果与预后等9项指标为基础,分为4大类,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分,计算化学物危害指数(THI)。计算的具体要求及细则见GBZ230-92010。WD取值见表 5。表 5 WD 取值表化学毒物危害指数THI 化学物危害程度级别 权重数(W D)THI24 重度危害作业注释
17、:对于曾经发生过急、慢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岗位应分别提高一个和两个危害级别。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化学毒物危害指数(GBZ 230-2010)计算,得到氯气THI 为51,属于 高毒物品目录中物质,危害程度级别为极度危害,故W D=8;C MAC最大值为1.1mg/m 3,MAC为1.0mg/m3,职业接触比值 (B)=1.1/1.0=1.1。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化学毒物危害指数(GBZ 230-2010)计算,得到硫酸THI 为41,属于中度危害,故W D=2;其中CTWA值为 0.8mg/m3,PC-T
18、WA为1.0mg/m 3,职业接触比值 (B)=0.8/1.0=0.80,C STEL最大值为2.4mg/m 3,PC-STEL为2.0mg/m 3,职业接触比值(B)=2.4/2=1.2,选择最大值为1.20。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化学毒物危害指数(GBZ 230-2010)计算,所得溶剂汽油THI 为26,属于轻度危害,故W D=1;其中CTWA值为 15.0mg/m3, PC-TWA为300mg/m 3,职业接触比值(B)=15/300=0.05,C STEL最大值为200 mg/m3,超限倍数为200 /300=0.67,超限倍数限值为1.5,职业接触比值(B)=0.67/1.
19、5=0.45 ,选择最大值为110.45。综合以上三种化学物浓度检测结果,W D取值为最大值,即为8;职业接触比值(B)为三种化学物比值之和,即为 1.1+1.2+0.45=2.75,权重数WB为2.75,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W L =1;计算该岗位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2.75 8.01=22.0,属于中度危害作业。(3)接触高温作业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2)进行高温作业场所分级计算,高温作业按危害程度分4级,即轻度危害作业(I级)、中度危害作业(级)、重度危害作业(级)和极重度危害作业(级)。分级主要依据工作场所WBGT指数,体力劳动
20、强度分级以及接触时间。具体分级参照表8。表 8 高温作业分级表12注释:对于曾经发生过轻症、重症中暑的作业岗位应分别提高一个和两个危害级别。举例:A 企业锅炉巡检工为巡检作业,每次巡检接触高温 16min,每班巡检 4 次,每班接触高温时间为 64min;体力劳动强度为 I 级,故WL=1;WBGT 指数检测结果最大值为 30.6,查阅上图可知属于 I 级,认为该高温作业岗位为轻度危害作业。(4)接触噪声作业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4 部分:噪声(GBZ/T229.4 -2010) 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分级,对于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按照 GBZ/T189.8-2007 的要
21、求进行噪声作业测量,依据噪声暴露情况计算 LEX,8h或 LEX,w后,根据表 9 确定噪声作业分级。对于脉冲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按照 GBZ/T189.8-2007 的要求测量其声压级峰值Lpeak(dB)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 ,根据表 10 确定脉冲噪声作业分级。表 9 稳态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分级表(G)分级 等效声级L EX,8h dB 危害程度0 80L EX,8h85 相对无害I 85L EX,8h90 轻度危害II 90L EX,8h94 中度危害III 95L EX,8h100 重度危害IV 8LEX,8h100
22、极重危害13注:L EX,8h 与 LEX,w等效使用,对于曾检出噪声聋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表 10 脉冲噪声作业分级表(G)分级 声压峰值(dB)n100 100n 1000 1000 n10000 危害程度I 140.0Lpeak142.5130Lpeak132.5120Lpeak 122.5轻度危害II 142.5Lpeak145132.5Lpeak135.0122.5Lpeak 125中度危害III 145Lpeak 147.5135Lpeak137.5125Lpeak 127.5重度危害IV Lpeak147.5 Lpeak137.5Lpeak127.5 极重危害注释:对于
23、曾检出噪声聋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举例:A 企业锅炉巡检工噪声等效声级 LEX,8h 为 86.7dB(A) ,为 I级噪声作业,属于轻度危害作业。化水巡检工噪声等效声级 LEX,8h 为 79.7dB(A ) ,属于非噪声作业岗位。(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类,V 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 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14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
24、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注释:对于放射源数量多(密闭点源大于5个或存在非密闭源) 、接触时间长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根据以上对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高温作业的岗位分级级别,分别赋以相应权重数。物理因素中因噪声分为五级,考虑噪声主要以慢性听力损害为主,将0级相对无害作业去掉( 权重0) ,仅仅考虑II
25、V 四个级别,电离辐射按照放射源分类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第62号)规定的危害分类给予权重赋值。据此,逐级分配的权重数见表11:表11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Ci)权重数Ci化学毒物作业等级(G)粉尘作业等级(G)噪声作业等级(G)高温作业等级(G) 电离辐射其它0 - - 相对无害作业 -类放射源(极低危险源) -151 相对无害作 业 相对无害作 业 轻度危害作业 轻度危害作业 类放射源(低危险源)2 轻度危害作 业 轻度危害作 业 中度危害作业 中度危害作业 类放射源(危险源)4 中度危害作 业 中度危害作 业 重度危害作业 重度危害作业 类放射源(高危险源)8 重
26、度危害作 业 重度危害作 业 极重危害作业 极重度危害作 业类放射源(极高危险源)参照执行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生产性粉尘危害权重数Ci为2,同时接触噪声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噪声危害权重数Ci为1,接触高温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高温危害权重数Ci 为1;化水巡检工接触化学物作业为中度危害作业,故其化学物危害权重数Ci 为4;同时为非噪声作业,故其噪声危害权重数Ci为0。(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通过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调查,确定各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接触人数并据此给予相应的权重数(P) ,岗位人数的权重数如下:表12 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
27、重数接触人数 权重数(P)4 158 2912 31316 416 516(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NPCni式中:T-某个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N-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数量;n-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序号,i-n对应的取值(1 n);Ci-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P-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权重数;按照职业病危害岗位危害总分级指数(T) ,将每个岗位的危害作业分为如下四级,见表13。表 13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总分级指数(T) 作业分级T1 相对无害作业岗位1T8 轻度危害作业岗位8T32 中度危害作业岗位T32 重度危害作业岗位上例中:A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生产性粉尘
28、危害权重数Ci 为2,接触噪声危害权重数Ci为1,锅炉巡检工定员为8人,接触人数权重数P为2,计算该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 T=(2+1)2=6,为轻度危害作业岗位。该厂化水巡检工定员4人,接触人数权重数P为1,接触化学物危害权重数Ci为 4,接触噪声危害权重数Ci为0,计算该厂化水巡检工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 T=(4+0)1=4,为轻度危害作业岗位。17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 NTiZNn式中:Z-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Ti-某个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N-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数量。举例:如前
29、述A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为锅炉巡检工和化水操作工T值之和再除以岗位数量,即Z=(6+4)/2=5。(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基础上,根据表14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表14 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Z20 稍有危险(Z5)20Z49 一般危险(Z4)50Z90 显著危险(Z3)90Z150 高度危险(Z2)Z150 极度危险(Z1)举例:如前述A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综合指数Z=5 ,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稍有危险(Z5)
30、。18(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结合表 15 的内容,对用人单位现行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评分,得分值 L。表 15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评分表项目 主要内容 分值(L) 具体实施方法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1责任体系(3 分)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31.以书面文件形式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并将其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2.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应包含以下两部分内容:人员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车间(班组)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管理部门责任体系: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
31、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查阅书面文件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每缺一类人员或管理部门职责及义务的扣0.5 分,扣完为止。2规章制度(6 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6建立 12 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存入档案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
32、治制度。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制度需针对本单位实际和现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制定,并在运行中体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有效性。每缺一项制度或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扣 0.5 分。3.1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1 查阅文件。未设置或指定机构(组织)不得分。3.2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1.标准:严重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 100 人,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 100 人以下,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方式:书面形式明确,将配置文件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33、) 。查阅文件,并当面核实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未按要求配备管理人员或未正常开展工作的,此项不得分。3管理机构(6 分)3.3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3建立 6 本台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查阅相关台账资料。每缺 1 个管理台账扣 1 分,19项目 主要内容 分值(L) 具体实施方法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个台账资料不全的扣 0.5分。4.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3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http:/211.100.47.1
34、09/zywsmain/index.asp)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将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报安监部门后,从安监部门取得申报回执;将申报表及申报回执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查阅申报表及安监部门申报回执,重要事项变更是否及时进行变更申报。未申报不得分;未按要求变更申报的扣 1 分;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申报不全的每缺 1 项扣0.5 分。 4前期预防(18分) 4.2 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经安监部门审核通过11.2012 年 10 月 18 日后,尚未动工建设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需按照总局 51 号令及鲁安监发201312 号文件要求,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编写职业病危
35、害预评价报告,并将预评价报告及有关资料报安监部门审核(备案) ,取得项目审核(备案)批复。2.将预评价报告、批复及有关资料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检查用人单位2012 年 10 月18 日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首先查建设项目清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没做预评价的,不得分。4.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经过安监部门审查11. 2012 年 10 月 18 日后,尚未建成投产且定性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设计,并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及有关资
36、料报安监部门审查,并取得项目审查批复。2.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批复及有关资料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检查用人单位2012 年 10 月18 日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审查及有关批复。没有做设计专篇的,不得分。4.4 建设项目竣工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经安监部门审核通过,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21. 2012 年 10 月 18 日后,尚未建成投产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单位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工后或试运行期间,需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编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提请安监部
37、门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或备案,取得验收或备案批复。2.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验收批复、批复及有关资料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检查用人单位2012 年 10 月18 日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验收批复。符合自行竣工验收且进行了自行竣工验收,但没有报安监部门备案的,扣 1 分;应当由安监部门竣工验收,而未得到验收批复的,不得分。4前期预防(18分)4.5 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2 严格按要求落实。综合评估用人单位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的先进水先进,得分;中等,得 1.5分;一般,得1
38、分。20项目 主要内容 分值(L) 具体实施方法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工艺和新材料 平(与现阶段国内同类用人单位相比,主要考虑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低毒或无毒原料等因素)。4.6 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1.5国家明令禁止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可查阅最新国家产业政策文件(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工信部相关行业准入条件) ,严格按要求落实。查阅最新国家产业政策文件,并进行核对。发现一起,此项不得分。4.7 对有危害的技术、工艺和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主要原材料有 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1主要原辅材料在购买时,以书面形式明
39、确要求供货商提供 MSDS 资料,并将其有关情况填至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 (表 4-1) ,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备注:凡标注(表几-几)的表格均引用自国家安监总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 ,可在总局或省局网站上自行下载。主要检查原辅材料的有毒有害成份是否明确(检查用人单位对供应商有无提出书面要求,且供应商是否提供) 。发现有隐瞒的,不得分;每发现一种主要原材料无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的,扣 0.2 分。4.8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有中文说明书0.5在购买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时,
40、以书面形式要求供应商提供职业危害设备中文说明书,并将有关情况填至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 (表 4-1) ,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现场检查或查阅档案。发现设备无中文说明书的,每台扣 0.1 分。4.9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3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标准规定进行设置。现场查看(重点查看高危粉尘、高毒和放射性物质危害的设备) 。未设置的,每处扣 0.5 分;设置不规范、不醒目的,每处扣 0.25 分。4前期预防(18
41、分)4.10 使用、生产、经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有中文说明书11. 生产、经营的化学品要有中文说明书,需要购入的化学品,书面要求供应商提供中文说明书。2.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填至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 (表 4-1) ,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现场查看原料包装或查阅档案材料。发现没有主要原辅材料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或中文说明书的,缺一项扣 0.2分。4前期4.11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 1将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填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现场检查或查阅档案(电没有或不全的,此项不得分。21项目 主
42、要内容 分值(L) 具体实施方法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射性物质材料的,有中文说明书和化学品一览表 (表 4-1) ,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豁免的放射性同位素除外) 。预防(18分) 4.12 不得转嫁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1在承包者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前提下,与承包者签订外包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将外包合同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查阅有关用人单位文件和外包合同,检查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是否落实劳动合同告知、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体防护用品
43、发放等情况。发现违法转嫁的,或未明确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的不得分。5.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查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情况,采取措施确保达标。查阅检测报告,重点检查矽尘、石棉粉尘、高毒物品和放射性物质浓度或强度达标情况。未进行检测的不得分,已检测的根据超标率进行相应扣分。5.2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2重点是矽尘、石棉粉尘等粉尘、高毒作业岗位要与其他岗位隔离;有毒有害岗位要与无害岗位隔开;有毒物品和粉尘的发生源布置在操作岗位下风侧。现场进行检查。未分开的或发生源未处于下风侧,每处扣 1 分。5工作场所管理( 25分)5
44、.3 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1 生产、生活和仓储应严格分开。 现场检查。发现一处未分开,此项不得分。5.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1按照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33)进行设置;将报警器设置地点、规格型号、用途等情况列表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档案二)。现场检查。未设置不得分,每缺少一处或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 0.5 分。5.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1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附录 A.4,急救箱配置药品应与现场易致中毒物质相匹配,劳动者可及时获取药品;将配置
45、药品清单、药品存放地点、用途等情况列表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档案二) 。现场检查。未配置不得分,配置不完善、不匹配或药品过期的,每缺一种扣 0.2 分。5工作场所管理( 25分)5.6 可 能 发 生 急 性职 业 损 伤 的 有 毒 、有 害 工 作 场所,配 置 冲 洗 设 备1在酸、碱作业场所必须配备应急喷淋洗眼器,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劳动者及时获得冲洗;将冲洗设备设置情况列表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档案二) 。现场检查。发 现 一 处 未 设置 或 不 能 正 常使 用 的 不 得 分 。22项目 主要内容 分值(L) 具体实施方法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5.7 放射工作场所配置安全连锁与
46、报警装置1 严格按要求落实 现场检查。发 现 一 处 未 配置 或 不 能 正 常使 用 , 此 项 不得 分 。5.8 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1 严格按要求落实 现场检查。未设置不得分,每缺少一处扣0.5 分。5.9 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0.5安排本单位专人负责,并每季度汇总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填至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表 4-3) ,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档案四) 。查阅有关档案资料,重点检查粉尘与高毒物品日常监测。未进行日常监测的不得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每缺一处、一种扣 0.25 分。5.10
47、 按规定每年至少一次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委托具有资质机构按要求进行检测,并保证所检测点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选点原则与数量要求;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检测评价合同书及检测评价报告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档案四) 。查阅检测报告,注重检查检测点是否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选点原则与数量要求。本 年 度 未 检 测的 , 不 得 分( 本 年 度 已 开展 控 制 效 果 评价 或 现 状 评 价视 为 已 检 测 ) ,职 业 病 危 害 因素 监 测 每 缺 一处 、 一 种 扣 0.25
48、 分 。5.11 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2委托具有资质机构按要求开展,将现状评价合同及现状评价报告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查阅档案资料。已经启动评价工作,但没有出正式报告的,扣 0.5 分;未开展的不得分。5.12 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5规章制度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进行公布,操作规程要在相应的操作岗位上进行公布;将公布照片资料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档案二) 。现场检查核实。无公告栏的不得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公布不全,每缺一种扣 0.25 分。5工作场所管理( 25 分 )5.13 产生严重职业病
49、危害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2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标准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现场重点检查存在矽尘、石棉粉尘、高毒和放射性物质的岗位。一处未设置扣0.5 分,设置不规范每处扣0.2 分。5工作场所管理( 25 分 )5.14 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并载明职2以书面形式进行告知,填写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劳动者本人要进行签字,将其存入本人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档案六) 。抽查劳动合同是否有相关条款进行告知,或者是否签署了职业病危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中缺少相关职业危害告知内容的每人扣 0.5 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