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笑对人生 文档编号:4119156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立足学科融合,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

2、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 综合运用 学科知识融合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课题负责人:2013 年 4 月,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接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立项批复,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就该课题立项以来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力求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完满完成结题工作。一、课题的提出:2001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指出“从小学

3、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

4、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各门学科课程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各学科都设计了实践性“学习领域”或者“学习单元” ,如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则注重引导学生“学生活的数学” ,美术学科则设计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学科的综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已成为现今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践活动

5、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但是,如从单一的某一学科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站在学校层面,尝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内容、方法、资源、培训等方面的融合。从狭义上讲,课程融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要按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好奇心等来编制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 它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此,实施综

6、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课程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大亮点,也是中小学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的两大难点问题。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由于国家没有编教材,也没有发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如今虽然各式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或者称活动手册、实施指南)纷纷出台,但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既要兼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更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只能借鉴各种教材的组织方式、策略,开发出体现地域特色、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课题目的、意义:1、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研究,是新课

7、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人们不但具备大量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要有“会认知、会做事、会共处、会生存”等基本素质。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我们确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研究个课题。2、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必然要求。新课程强调“人”的发展,实理课程功能向生活回归,这样使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些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不在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改变封闭的办学、单一的课程结构,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时代的联系,尤其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

8、性学习中学会生活。这就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有了核心地带。3、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完善了课程体系,既贴近、适应、满足学生的学心需要,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又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诣进发展。再次,从教师层面上来讲,课程的融合,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表现、创造展示的无限空间,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这样的融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9、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知识的融合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展示个性特长,促进和谐发展。4、从学校层面上来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开发权力的下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国家课程,成为地方、学校、学生和教师参与开发和选题的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应该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学校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风格,构建出反映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走出学校独具特色的路子来。另外,这样的融合也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师资队伍配备等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三

10、、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一)理论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特点研究。2、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研究。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切入点的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专题与课程融合的相关研究。5、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二)实践探索与研究:1、教师融合能力的培养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数学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音、体、美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

11、课程与品德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与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8、课程融合的监控、评价、保障机制研究。(三)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所以要想实现程目标,我们在课程的融合研究中,就要突破以下难题:1、 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中资源的挖掘,既“做什么”的问题;2、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课程融合有哪些优化的途径、方法,既“怎么做”的问题;3、提高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识和素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好的关键。

12、教师是课程的融合者和具体实施者,如何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关注意识、知识结构、组织交流协调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本课题研究解决的重中之重;4、通过课程融合后的每一个教育主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本课题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的选题,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在课程的融合上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让活动的内容贴近学生真实世界,让他们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努力地去做,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5、构建一套合理的、多元的、全面的课程融合的监控、保障机制和

13、评价体系、保证课程顺利、有效的实施。四、研究的目标与思路1、有关概念界定:“学科”课程是使儿童以人类文化遗产为线索展开对话,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进而谋求人的整体发展的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

14、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2、研究目标探索出一套切合本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通过研究,促使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凸现个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融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正确评价和有效引导的能力。促使学校新课程的探索再上一台阶

15、,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3、研究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广泛阅读和吸收新课程理论,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特点,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实践性原则。本着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的思想,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一套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主体性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在“综合实践活动” 、 “学科教学”中都必须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中求发展。 五、研究内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不同学科的原理或认识方法可以相互渗透运用,而新的技术思想往往产生在几门学科

16、的结合点上。这种发展的新趋势对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爱思考、勤动手、会创造”为主线索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我们把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融合的研究。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例

17、如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数学学科致力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 “做个适应 21 世纪发展的社会人”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本课程将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如何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融合起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研究。学科教学把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

18、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小学语文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数学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儿童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融合和互补,在学科、儿童、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

19、教学方式途径融合的研究。分科联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优势极为明显,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教材重组和延伸。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

20、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分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进行。低年级侧重于科技小故事,小知识;中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联合,如与语文智力训练、数学智力训练相结合。通过语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运用思维训练技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变通性、周密性、独特性等;高年级侧重于会介绍最新科技成果,能初步了解世

21、界科技动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A、实践活动。包括小制作(与手工、劳动、自然、科学制作相融合) 、小种植、小饲养等。B、竞赛活动。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除上述内容外,我校还不断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使隐蔽课程与外显课程协调进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4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融合的研究。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

22、教学上。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由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探究活动不断地科学化。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融合,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或是活动的基地,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以教材为引子,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发展学生。六、课题研究的举措:

23、1、理论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全新课程,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纲要中找到。因此,我们可以说,衡量一所学校新课改实施的好坏,只要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课题立项通知下来后,我们就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宣传活动,结合学校的教科大会,举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讲座,唤醒教师的“综合实践”意识,走出学科本位主义的束缚,让我们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深入研讨。为了把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校级公开课中要有“综合实践”意识,要把

24、学科内容的学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学生的有意义、深度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相应都有“综合性学习”要求,因此我们也建议教师在每学期,至少要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学有所用,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把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校长张智勇亲自挂帅,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为了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学校还专门请区教研室综合组负责人孟春恩科长多次对我校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指导。4、资金投入:为了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购买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积极组织教师

25、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活动,报销一切培训费用;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成绩或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5、积极实践。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还坚持领导蹲点制度。加强对有关部门教师的监督、管理、指导和帮助。我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七、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2、文献研究法:深入钻研新课程理论,积极寻找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思路

26、,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3、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明显效果。八、课题研究步骤: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完成,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实验启动阶段(2013 年 3 月-2013 年 4 月)(1) 、申报课题立项,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确定实验老师与班级。(2)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商定实施意见,制定我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3)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4)在

27、课题组的总体设计下,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方案确立某一方面相应的子课题。2、实验探索阶段(2013 年 4 月2013 年 5 月): (1) 、广泛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教师、学生对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的认识现状,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2) 、组织学习与本课程和课题相关的理论,为课题实施作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并讨论各块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3) 、成立体育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初步构建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场地

28、。 3、课题深化实验阶段(2013 年 6 月2015 年 5 月)(1) 、让各实验教师按商定的实施方法在实验班级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2) 、定期把实验情况向学校课题组汇报,定期交流教研体会及成果,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3)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4、课题总结阶段(2015 年 4 月2015 年 5 月):1、撰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融合的实施策略论文集,并对整个研究进行评价。2、完善档案资料。3、申报结题。整理数据、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九、研究过程:A、初步设想学科的融合不是一蹴即就的,它需要所有学科教师齐心协力,

29、开发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如果我们设想从融合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学科教学综合化阶段老师们首先尝试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尝试,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元方式切入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元理解、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多元表达。在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品德等学科教学中,每个教师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运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的从事课堂学习,在每一节课中力求形成多学科知识的渗透,以此促进学生比较全面的获得知识。如语文教师在讲落叶一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可以表演配乐的课本剧,用

30、图画描绘落叶的作用,用动作演示落叶飘落的形态,用语言讲述自然界季节的变化等等。适合于学生自我智能强项的自主选择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到新鲜、有趣,同时也感受到了自我独特的价值。(二)多学科联动教学阶段在许多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内容在不同学科中都有,但是都不深刻。有关春天的内容只是在许多学科中都会涉及到,但以往的分科教学多是进行各自的教学,知识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很难对春天有一个综合的、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实施以“春天”为主题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单元。这个主题活动可以融合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品德等学科,并与团队、课外小组活动进行联合。如在三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如下设计

31、:主题活动 指导时间 活动版块(过程安排)成果展示及课后拓展备 注我和春天有个约3课时寻春:小眼睛找春天;颂春:小诗人颂春天;吟春:小百灵唱春天;绘春:小彩笔画春天;护春:争做绿色小卫士;戏春:我是快乐的小能手(春游,玩做风筝、风车等);留春:我们来编手抄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种一种、做一做、写一写”等多种手段寻找并发现春天,让学生在体验春天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绘画创作能力。结合春游活动,融合学科:语文第一单元、音乐、美术等;活动时间:34 周随着年级的上升,在科学课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记录中,不断引导学生产生一个个问题:春天

32、为什么刮沙尘暴?为什么老人生病的多了? 为什么春天是动物的繁殖期 ?为什么气温变高了 ?于是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教师围绕着学生提出的若干个问题,有机地安排上“一粒种子” 、 “植物妈妈有办法” 、 “咏柳” 、 “气温测量与统计” 、 “找春天编应用题” 、 “自然观察日记” 、 “气温的变化” 、 “四季春天” 、 “春天的畅想”等相关的活动探究课。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访谈询问、教师讲解等,了解到沙尘暴的成因,并通过试验明确了必须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通过感受节气变化大,老人们易生病,认识到要关爱老人。通过了解春天是动物繁殖期,知道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记录温度,

33、与冬天温度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温度的高低变化,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运用语言绘画等艺术手段描写、赞美春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们通过共同组织学生对春天自然界的变化进行观察,各学科充分运用学生获得的实践经验和感悟组织本学科的学习,在教学中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逐渐融合,学生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知识趋于完整。同时老师们大胆尝试自然与美术学科;语文与自然学科;语文与美术学科合作教学,使学科之间达到互补,从而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融合,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完整统一。在多学科联合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们又向课程融合方面进行探索实验。(三)跨学科课程融合阶段

34、淡化学科界限,实行整体设计,综合语文、数学、自然、美术、音乐、劳技、品德等学科课程标准。如设计开发“玩具里的学问”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活动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探求未知、掌握知识的更高一级层面。学生通过对玩具的市场调查、参观、搜集、欣赏、介绍、评论、折装、设计、制作、展示、推销等系列的活动过程,运用语文、数学、科技、美术、音乐、劳技等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中,感受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变化和童年生活的乐趣;了解产品的创造、设计、生产、销售过程和价值计算方法;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数据整理、统计、制表、科学原理、造型设计

35、制作、音乐服务于生活、布置展览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活动,发现有趣的现象,引发思考,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发展学生运用多元智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想像和动手创造能力。以上介绍的实施“春天”和“玩具”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常态下的教与学的过程,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给学生营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动手创造的机会,学生感到与过去的学习不一样,十分新奇和兴奋,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B、取得的成效:(一)计划制订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在每学期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发并融合学科课程,加强和科学课 、 品

36、德与社会 、 科学 、 美术等课程的融合研究。如三上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危险我知晓 ,结合学校“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主题活动,选取生活中的点滴安全小事,融合品德与社会 (三上)第二单元我要安全地成长 ;三上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 ,融合人自然社会(三年级)中的爸爸妈妈真辛苦 、品德与社会(三上)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等。原本四上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我们放风筝去 ,调整到三年级上册开展,融合三上语文风筝 ,此项活动还融合了美术、科学等学科。在学科课程中开发融合资源,重视新教材的运用,深化新课程的改革。通过学科课程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发明才

37、能。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制定了一项语文综合性活动: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就融合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分子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有文字资料、图片、照片、手抄报、绘画作品等(见下表):主题(参考) 研究问题及操作策略 备注1、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陶瓷等;2、古老的民族艺术:戏剧、国画等;分子课题进行(成果展示:文字资料、图片照片、手抄报、绘画等)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第五单元专题:“灿烂的中华文化”)3、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元宵节闹花灯等;4、宏伟的古代建筑:圆明园、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布达拉宫等;5、走进桥的世界:古今名桥、家乡的桥;6、丰富的神话

38、世界;7、走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了解“中华之最”。学科融合: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从以上活动计划制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活动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各学科之间的活动得以一定的重组。为保证计划实施具有可操作性,避免重复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经过研讨,建议开发融合的最佳策略是师生群体合作,共同开发教材资源,形成系列。教师和学生对全册所有教材进行深入研读,通过调查学生对整册书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发挥教师与学生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如: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献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等)对各个单元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形成系列。主要可分:1、充实型开发系列。对其中一门学科教材中的某些适合加以扩充的

39、内容点,进行充实而形成的内容系列。2、开掘型开发系列。对其中一门学科教材中某些适于进一步挖掘、展开的知识点,进行开掘而形成的内容系列。3、融合型开发系列。打破现有学科的界限,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以综合性运用知识为目的,以专题为形式的学校课程。从以上三个系列开发中,我们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理念,目的是打破传统的以“教本”为“本”观念,突破教学上的封闭性、滞后性和教学的单一性,让内容“活”起来。除了极力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多方位因素,如艺术、人文因素等,跳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注重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及学科与实践活动的融合。(二)过程实施体现学习方式的融合课堂案例

40、呈现在这次学校组织的“小课堂,大思考”教研活动中,孟老师所执教的数学可能性吸引了听课的教师包括非任教数学的教师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有趣味地上。本节课教学设计最大的特色是有效体现了学科融合理念,以游戏(活动)化解了数学知识的枯燥。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学科融合体现得特别到位:环节 1:“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师:看到同学们回答得这么好,老师非常高兴,就奖励大家看一则故事,大家喜欢吗?生(兴奋地):喜欢!课件播放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师:知道这故事的名字吗?(生:守株待兔)师:那个农夫天天等着捡兔子,可能再捡到兔子吗?为什么?生 1:不可能。因为兔子不可能每天都来撞木桩。生 2:因为那次只是个意外。师:大家说得

41、很有道理。不过,大家再想想:农夫这样天天等着捡兔子,一直等下去,捡到的可能性一点儿也没有吗?生 1:有可能再捡到一只,也有可能只能捡不到。师提示:但是,捡到的可能性生 2:捡到的可能性很小。语文中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提炼出数学中的偶然性及可能性极小的现象。其趣味生动的形式让大家很容易就明白:事情的发生不但具有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呢!环节 2:“文字游戏”师:下面我们来个文字游戏,请把下面成语按可能性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课件出示:平分秋色、十拿九稳、希望渺茫、天方夜谭、百发百中。小组谈论。汇报交流。以上这些成语神奇地涵盖了数学概念“一定” 、 “可能性极大” 、 “有一半可能” 、

42、“可能性极小” 、 “不可能”等,这一环节以文字游戏形式既复习了本节数学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在不经意间让学生在数学情景中加深了对这些词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从查阅上交的教师案例设计及听课中,我们了解一些学科(特别是教研课、展示课等)的活动设计较充分体现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注重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及学科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倡导新课程理念,创建了开放的教学或活动过程,极力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多方位因素,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手段将知识重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其它各门课程(尤其是美术、科学、数学、语文等)的实施过程

43、中,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整体性,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三)成果呈现体现教学目标的融合小课题研究、综合性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学习收集、 分析、运用资料,能和小组成员协作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感受交流的乐趣,通过活动积累了素材,开阔了视野。在 “2012年 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获奖名单”中, 我校课题组研究的话说豆芽菜获小学组优秀实践活动一等奖。这一课题来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第一个活动主题“调查蔬菜宝宝的秘密”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保鲜方法、营养价值与益处,改变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44、在语文课第二单元中刚好有一项实践活动“泡点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于是指导老师建议学生可以培育豆芽菜,这样有效解决了难题:没有种植场所,加上种植其它蔬菜需要较长的时间,变化不明显,活动研究就会受到时间的影响。此次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全班人人参与培育豆芽的活动,有的首次培育成功,有的请教别人后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有了亲身体会,学生的习作写得真实细腻。一部分学生在查阅资料中发现了有关“无根豆芽”的信息,于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这些危害性及辨别方法。这次参加区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学校共选送了 16 篇小课题成果报告。从这些成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

45、已学学科知识特别是美术、科学、语文、数学等,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多数成果呈现体现了多元化。其中四(2)班的“关注一次性用品”的成果呈现比较。指导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已学学科知识来认识社会、自然、自我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同时在活动开展中确立整体观点,注重课程内部目标的融合。在进行“关注一次性用品”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学生先搜集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一次性用品的种类及使用情况。通过分析资料,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一次性用品到底有哪些便利?存在哪些不足?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

46、次辩论赛“是是非非话一次性用品” ,辩论双方在“唇战”中剖析问题。通过这次辩论,学生学会了如何全面地看问题,思考如何不断地克服一次性用品的弊病,使之变弊为利。最后,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的再思考。一系列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的写研究日记,有的画宣传画,有的则进行一次性用品再利用的创意。其中有个成员从成语故事愚公移山中受到启发,画了一幅题为“愚公移山 ”的画,画中一次性筷子、餐盒、塑料袋等堆积成山。C、主要的经验与做法(一)科教一体,奠定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基础。1、管理网络融合。我们在管理层面对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融合。(1) 、行政条口与课题管理融

47、合。课题由施发明校长亲自负责,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课题组主要成员,每人具体负责一个方面的事项。如教导处王波主任负责课程的各项计划、实施、总结;办公室张水清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宣传报道;政教处郭俊主任负责与社区、家长、教师及学生的联络等。这样就形成了校行政管理体系与课题管理体系的融合,避免了课题研究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状况。(2) 、教研与科研融合。我们建立了由各学科教研组长为负责人的子课题组,各子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子课题。如:数学学科的子课题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音乐教研组的子课题为音乐教学与姐妹艺术教学的融合等。子课题组也可确定具有学科特点的研究内容。如:语文学科的子课题为语

48、文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科的子课题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等。此外,我们在每个学期制订各项计划时,要求将课题相关活动事项考虑在内。不论是学校、各处室的工作计划,还是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计划,或是个人的学科授课计划,我们都要求体现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除了讨论研究教学问题,还将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难题拿来讨论。这样就将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进行了有效融合,避免了以往重教研、轻科研的情形。管理层面的融合帮助我们在活动主题的评审、指导教师的选拔、相关问题的协调、进程的监督检查、成果的评估验收等方面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题研究任务的顺

49、利实施。 2、师资队伍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是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师资实施融合成为我校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1) 、拔尖人才与主要课题成员的融合。子课题负责人绝大部分是区市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们既是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又承担了课题实践、理论升华、成果推广的任务,是课题组的主心骨。双重身份,双重任务的融合保证了课题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2) 、学科与兴趣融合。许多教师除了自己所教的学科外,在其他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能力。如有位美术老师特别擅长摄影,有位品德老师特别喜欢围棋,有位数学老师特别喜欢电脑,有位英语老师特别擅长表演我们就利用这一资源,充分考虑教师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学科以外的领域给予学生帮助。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也给学生展示了他们与课堂完全迥异的另一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3) 、校本学习与课题培训的融合。我们将校本学习与课题培训结合起来实施。如: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与课题理论学习相结合;青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