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所属学校(加盖公章) 安 徽 大 学课程名称(中文) 分 子 生 物 学 (英文) Molecular Biology 外 语 语 种 英语 课 程 类 别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所 属 专 业 生物科学专 业 代 码 070401 开 设 学 期 每学年第一学期;已开设 6 学期课 程 负 责 人 查 向 东申 报 日 期 2010.3.10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一年一月1填 写 要 求、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 无”。、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
2、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 扩展或另附纸张 ;均用 A4 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21课程负责人情况姓 名 查向东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9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学 位 博士 行政职务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生物科学通信地址 合肥市肥西路 3 号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2300391-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1-2教学情况 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一.授课情况:2008-2009 第一学期 分子生物学(双语) 生物科学专业 54 学时 2009-2
3、010 第一学期 分子生物学(双语) 生物科学专业 54 学时2008-2009 第一学期 核酸分子生物学 生化专业(研) 54 学时 2009-2010 第一学期 核酸分子生物学 生化专业(研) 54 学时 2.二. 教学研究情况(1)承担 3 项教研项目: 安徽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示范课程” ; 安徽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核酸分子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 分子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课程建设 ,省教育厅教研项目,05024005。(2)发表 3 篇教研相关论文: 揭秘限制修饰系统诺贝尔奖得主阿贝尔自传.生物学通报,2005,401:60-62. RNA 病毒遗传重组研究进展. 病毒学报,
4、 2007, 23(3):230-234.3 遗传重组教学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25-26.1-3学术研究 近两年来科研情况一、承担项目:1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原核及真核表达体系构建,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10-2012,进行中;2 抗菌肽高效重组表达与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 KJ2010A025;起止年月 2010.1-2012.12。3 甘薯抗线虫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 050410104;起止年月 2005.1-2008.1,为项目主持人。4 蛇毒抗菌多肽基因克隆、表达及
5、结构功能鉴定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 KJ2007A091;起止年月 2007.1-2009.12, 为项目主持人。二、发表论文:1 刘小强, 查向东 *. 颗粒裂解肽 G13 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融合表达.生物工程学报, 2009,25(2):235-241. ( * 通讯作者,下同). 2方红,查向东 * ,杨金环等. 颗粒裂解肽 G13 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及蛋白质结构预测. 生物学杂志. 2009, 3: 7577. 3刘小强,查向东 *. 溴化氰切割融合蛋白条件的研究.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2):93-95. 4屈满义,查向东 *,王钰,杨金环,蒋琳
6、. 应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甘薯基因组中 NBS-LRR 类序列数目 . 生物学杂志,2009 ,26(148)11-14.5杨金环,査向东*,方红等. 颗粒裂解肽 G13 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及对大肠杆菌活力的影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6):467-470. 6屈满义,查向东*,王钰*等. 甘薯 NBS-LRR 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2008,29(5):610-617.7Zou Guiyi, Zhou Lizhi, Zha Xiangdong, Zhang Baowei, Zhao Tianbiao, Liang Jun. Geographical
7、pattern and historical demography of midday gerbil Meriones meridianus inferred from the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Journal of Russian Theriology, 2008, 7(1): 25-32 (SCI)8Wang Zuo-li, Zha Xiang-dong*, Zhou Peng et al. The effects of fusion partners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to
8、xicity of recombinan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to 4expression host. 中国抗生素杂志,英文稿已接受。9张晓梅,薛宝燕,程新胜,查向东. 食料对烟草甲药剂敏感性及共生菌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2008,29(5):44-47. 10屈满义,陈青峰,查向东 *. 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31(4):263-265.11金雏凤,查向东* , 刘兢 . 尖吻蝮毒液类凝血酶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生物学杂志,2007,5:20-24. 12查向东,尹若春,孙亦阳等. 遗传重组教学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
9、术学院学报. 2007,6(1): 25-26.13查向东等.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重庆理工学院学报,已录用。三、其它:1. 参加全国学术会议 2 次并作会议发言报告: (1)王作利,查向东 *,周鹏等.融合头的改变对抑制重组抗菌肽毒性的影响.医 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深圳,2009,4. (2)周鹏,查向东 *,王作利.共表达阴离子配体生产重组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抗菌肽开发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2009, 12.2. 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一项3. 申报专利 2 项:(1)查向东,周鹏,王作利。共表达阴离子配体生产重组阳离子抗菌肽。申请号:20091018520
10、8.4。已下达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2)查向东;周鹏;卢颖虎;王作利; 梁琳;梁鹏;刘杨.一种有效提高重组阳离子抗菌肽产量的方法。申请号:201010046503.4.1-4外语水平及双语教学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 设时间) 国外学习经历:1987.9-1989.2 年在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生物系学习遗传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 GIF 酶学实验室和 ROSCOFF 海洋生物研究所进修,期间在国际期刊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等杂志合作发表研究论文。熟练使用英语及法语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 双语教学经历:除承担
11、普通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和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自2004 年以来,一直承担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工作任务。 2004-2005 第二学期 80 人; 2005-2006 第二学期 60 人; 2006-2007 第二学期 60 人; 2007-2008 第二学期 80 人;2008-2009 第一学期 40 人; 2009-2010 第一学期 40 人5以上学时数均为 54 学时.1-5获奖情况近两年获奖情况 分子生物学(双语)课件在 2006 年学校多媒体课件认证中被学校专家组评为“优秀” 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分子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2007 年经专家评审,结题评价“优秀” 。62
12、. 教学队伍情况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 敏 女 1970.1 教 授 分子生物学 教学;教材与试题库建设房 伟 女 19789 讲 师 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网站建设;试题库建设。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董 翔 男 19775 助 教 生物技术教学,课程网络建设;教材与试题库建设。2-2主讲教师情况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张敏:2006 年 3 月8 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佐治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工作和学习。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专业核心课的教学;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基
13、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蛋白的生化和酶学性质分析,以及蛋白质晶体学方面的工作。所著论文“野生革耳菌漆酶 cDN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荣获安徽省生命科学论坛暨 2005 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主持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565):拟南芥 VSP 蛋白的晶体结构和催化特性研究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50430302):高性能脱色真菌漆酶 cDNA 序列的3 克隆和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3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KJ2009A177):拟南芥 VSP2蛋白的晶体生长和结构解析二、参加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89)人类钾离子通道 HERG 的
14、调控蛋白 MiRP1 的液体核磁共振结构生物学研究2国家 973 项目子课题(2009CB825502)组蛋白泛素化的结构基础三、科研论文:1.Shi Z, Ge H, Zhao P, Zhang M*. Crystallization and preliminar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VSP1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 Acta 7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 2010, 66: 201-203.2Zhang M, Wei Z, Chang S, Teng M, Gong
15、W. Crystal structure of a papain-fold protein without the catalytic residue: a novel member in cysteine proteinase family.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58: 97-1053Zhang M, Wu F, Wei Z, Xiao Y, Gong W. Characterization and decolorization ability of a laccase from Panus rudis. Enzyme and Micro
16、bial Technology. 2006, 39: 92-974王进,史竹兵,张敏* 拟南芥 VSP2 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生物学杂志, 2009, 26: 53-55.5张敏 * 植物营养贮存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008, 25: 509-516.房 伟: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3 年以来从事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6 年,基因工程教学 3 年。科研论文:(1) Hong YZ, Xiao YZ, Fang W, Zhang SX, Cha XD, Li JF, Zhou HM. Inducing synthesis of LacA
17、from Trametes sp. AH28-2 and cloning & analysis of 5-terminal sequence of transcription control of the gene. 生物工程学报, 2005, 21(4):547-52.(2)Xiao YZ, HongYZ , Li JF, Hang J,Tong PG., Fang W, Zhou CZ.Cloning of novel laccase isozyme genes from Trametes sp. AH28-2 and analyses of their differential expr
18、ession.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6, 71: 493501(3)Hong YZ, Xiao YZ, Zhou HM, Fang W. Expression of a laccase cDNA from Trametes sp. AH28-2 in Pichia pastoris and mutagenesis of transformants bynitrogenion implantation. FEMS Microbiol Lett, 2006, (258): 96101(4)Xu YH, Hong YZ, Xiao YZ, Fang W. Pr
19、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a Recombinant Laccas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7, 4(4): 315-317.(5)房伟, 方泽民, 刘娟娟. 新型海洋微生物-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酶性质.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25(12): 1914-1920.董翔: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2000-2004 年留学美国,在佐治亚大学植物病理系从事分子病毒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近两年讲授生物统计学本科课程(3 个年级共 340 人) ,
20、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部分 ,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 , 基因工程实验等课程;参与基础生物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细胞生物学教改项目;参编基础生物学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安徽大学 2007、2008 年度考核优秀。安徽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8)科研论文:(1)Tong WY, Dong X: Microbial biotransforma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on steroid drugs. Recent Pat Biotechnol 2009, 3(2):141-153.8(2)Sun W, Zhou ZZ, Liu
21、MZ, WAN HW, Dong X.Reappraisal of the generic status of Pteroxygonum (Polygonaceae)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y, anatomy and n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 2008, 46(1):73-79.(3) 刘明珍 , 周忠泽, 邱英雄, 孙伟, 董翔. 分子证据支持蓝药蓼和大铜钱叶蓼归入冰岛蓼属. 植物分类学报, 2007, 45(2): 227-233.93课程描述3-1 本课
22、 程教学理念与目标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结构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生物体的基础学科,是现代生物技术赖以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分子生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重要学习课程。教学理念在于引进优秀的分子生物学英文教材,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中英对照的教学语言环境,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反过来为利用英语充实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英语专业词汇积累与英语专业
23、书籍和参考文献的阅读,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交流分子生物学知识,以及了解学科进展的实际能力。3-2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一、课程内容体系分子生物学课程共 54 学时,3 学分,面向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课,为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为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核酸为主)的性质、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着重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涉及基因的概念与发展、DNA 复制、转录、翻译、DNA 重组、突变及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操作技术、基因组学等内容。课程采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使用的原版教材,以该教材为主要蓝本,同时充分参考国内外最新教学参考书和优秀课
24、件、科研成就,不断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以适应本学科发展迅速、新进展层出不穷和教学内容更新率高的特点。课程内容设置着眼点在于保证课程的基本体系、巩固夯实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适当介绍本领域的理论前沿和技术发展动态。保证内容上既体现系统性、一定的稳定性和关联性,又不僵化、不落伍,充分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 绪论 (2 课时)(1)分子生物学概念(2)分子生物学发展(3)分子生物学应用第二章 DNA 与基因(6 课时)(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 双螺旋结构(3)DNA 结构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4)变性与复性10第三章 基因组 (5 课时)(1) 原核
25、基因组及其特点(2)真核基因组及其特点(3)重复序列(4)基因家族(5)转座子第四章 DNA 复制 (6 课时)(1)DNA 复制的基本特征(2)半保留与半不连续复制(3)DNA 复制的基因与酶类体系(4)DNA 复制的起始、进行与终止(5)真核复制及端粒酶 第五章 DNA 安全保障体系 (6 课时)(1)复制中的错误及修复机制(2)碱基切除修复系统 (3)胸腺嘧啶二聚体的修复机制(4)基因突变的类型(5)同源重组第六章 转录原核生物转录 (3 课时)(1) 转录的基本概念(2) RNA 聚合酶(3) 启动子及其强弱(4) 转录起始(5)终止子结构第七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6 课时)(1
26、) 基因表达概念(2)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3)阿拉伯糖操纵子(4)色氨酸操纵子(5) 二组分信号系统第八章 转录真核生物转录 (4 课时)(1)真核 RNA 种类(2)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与转录因子(3)真核启动子及 II 类基因转录(4)真核生物 RNA 转录后加工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6 课时)11(1)转录前调控(2) 转录水平调控(3)转录后水平调控(4) DNA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十章 翻译 (4 课时)(1)遗传密码(2)tRNA、核糖体及翻译有关酶 (3)翻译的起始、延伸与终止(4)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或分泌(5)翻译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 (
27、6 课时)(1)基因工程的诞生(2)载体、宿主与工具酶(3)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4)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5)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3-3 教学方法、手段( 举例说明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一、多种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内容相对抽象,涉及图片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效果有较明显的局限性。经过积极探索,本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包括 Powerpoint 课件、视频录像、Flash 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利于展现分子作用机制的动态过程,信息量和直观性大大增加。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28、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相关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传统的板书手段也继续得到合理的配合运用。本项目组整合国内外多种主流教材的知识内容,融汇多年教学经验,精心制作了一套 Powerpoint 英文课件,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和精当,包含丰富的图表,达到了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和浓缩提炼的目的,同学们普遍反映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深受好评,并获得学校专家的认可,在安徽大学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中获奖。而且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辟第二课堂,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多
29、层次的学习要求。专门安排习题讲解和课后答疑时间,以及利用 e-mail 等手段与同学交流和解答问题,及时巩固课堂知识。12另外,我们购买或制作了一些教学模型。这些模型的的使用,也能起到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二、灵活运用双语教学方式,兼顾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双语课程不能为“双语”而“双语” , “双语”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必须兼顾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处理得好,知能和语能双丰收;处理不好,反而妨害专业知识的掌握,事与愿违。为保证双语效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的外语教材内容,初步扫除词汇障碍,并找出疑难以备课堂提问;课堂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简练地给出章节概要
30、,用清晰的语言讲明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充实必要的实例。对专业的英文词汇作专门的解释,并适当介绍科技英语的常用句式和语法,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上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或课件中的重点句子,或用英语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或一些突出问题,在课堂上抽出时间集中讲解。对课后阅读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或指导。考虑到英文程度较低学生的实际困难或有些同学考研的需要,补充一些中文参考书、习题等教学材料。实践证明这种灵活的双语教学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消除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或抵触情绪,较好地实现了知能和语能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
31、3-4 考核(考 试)方法闭卷考试;题型多样化。试题全部用英语,要求答题基本用英语。结合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3-5 教材(含双语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双语资料使用情况)经摸索,选用了程度适中的 Essenti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精要)作为教材,同时推荐 GENE VIII,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Biology(Peter Paolella),并配合国内最新的参考书如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或杨荣武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等。3-6 网络资 源(含网络硬件环境,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32、网址链接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分子生物学课件已经在我校教务处网站上网。为方便教学和与学生交流,建设了分子生物学教学网站 http:/3-7 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两年的学生评价分数及评语;课程负责人教学录像要点)1、课程负责人近两年学生评价分数在 90 分以上132、近两年的学生教学考核(教务处提供)教学考核年度 单位 姓名 现聘岗位 学生 单位 总评2009 生命科学学院 查向东 91.69 95.50 92.832008 生命科学学院 查向东 2C 91.15 92 91.403、课程负责人教学录像要点:查向东教授教学内容:Chapter 7: Control of
33、Gene Expression in Prokaryotes教学目标: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表达的概念、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特14点、乳糖操纵子结构、操纵子的负调控与正调控、以及模型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验证。重点与难点:operon, operator, regulatory gene and structural genes, positive control and negative control.教学要求:掌握乳糖操纵子的基本结构以及正、负调控的作用机制。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性。(详见录像。 )4课程建设规划4-1 本 课程四年内的建设规划(含课程网站建设规划)一、本课程建设目标:
34、1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探讨小组讨论式学习、师生互动式(课堂或网络)学习等新的模式。2建设和完善考试题库和自测体系。3加强教师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4. 丰富教学网站的形式、栏目和内容,使之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5. 编写系统的课程辅导材料并争取正式出版。6. 发表相关科学研究史或其它教学研究论文 1-3 篇。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与计划:1 (2010-2011)不断改进已有的课件,加入更多的图片及动态和互动式教学内容。2 (2011-2012)建设试题库,使题量进一步加大,试题的形式多样化。3 (2012-2013)建设校内学生使用的网上自评和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自测。
35、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网上互动答疑和讨论功能,使师生可以全方位地交流。4 (2013-2014)完善教学网站的内容和管理,实现动态更新、网上互动。4-2 聘请 国外教师(专家)来华授课计划拟聘请张颖、葛继志夫妇(我院毕业生,现在美国从事教学科研)或其它华人专家学者回国期间,进行现场教学交流和指导,并示范讲课。154-3 所在高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 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 号)等文件精神,适应我国加入 WTO 后高
36、等专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时代需要,根据安徽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校政200342 号)中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为积极推动我校的“双语教学” ,规范我校“双语教学”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提高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安徽大学近年结合 211 工程建设和教学评估,重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先后制定了安徽大学关于实施和推进双语教学的若干意见 (校政200625 号)和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校政200849号)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在今后若干年内经过努力建设,
37、积极引导,推动全校各本科专业广大教师认真实践、逐步提高,为我校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并争取有 50 门左右的本科课程使用英语教学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听说水平和交流能力,提高我校教师掌握和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整体水平,增强其对外交流的实际能力,使我校使用英语教学的本科课程门数和教学水平居安徽省属高校的前列。尤其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 WTO 后需要的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等急需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至少要开设 2 门“双语教学”课程。为保证以上目的的实现,学校还明确了激励和保障措施:1、首次使用双语教学的主讲
38、教师,其教学工作量按 1:2 计算,重复主讲的教学工作量按 1:1.2 计算。教学工作量的认定由教务处根据当年相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核算。2、教材科积极协助教师选用原版教材,教务科为“双语教学”课程优先安排多媒体教室。3、按照学校主干课程建设项目经费资助标准,对“双语教学”课程分别给予4000 元(理科)和 5000 元(文科)的经费支持,用于教学研究及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4、采取送出去和自己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教师英语口语培训。5、教务处组织对任课教师的考核。考核的等级分为合格和优秀两档。考核优秀的教师予以适当的奖励。6、学校对入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按专项建设经费的
39、1:1 资助配套建设经费(如对项目有特殊要求,从其规定)。167、入选国家级“双语课程”项目,学校奖励申报团队 3 万元/项。申报获得国家级“双语课程”立项的有关教学单位和部门,可以申请组织奖。学校奖励 3 万元/项。8、学校每年都召开不少于一次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会, 给教师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9、为保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资源共享,学校建立了“安徽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站”,用于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站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同时还提供了“BlackBoard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供教师自助建立教学网站,网站维护工作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学校还专门建立了 2 间教师课堂自动录播教室,用于双语教
40、学示范课程全程录像。5说明栏分子生物学是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在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上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学科,与多门学科紧密相关,同时还是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引擎,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石。分子生物学特点是进展快、热点多、涵盖面广、与社会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运用好英语这个重要工具,对于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科学进展、阅读科学文献、进行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词汇得到了积累,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同学达到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平,这将为他们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例如科学研究,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使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完善,取得更大的成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