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 1685 年由英国的 Wills 首次提出,1945 年瑞典的神经病学家 Ekbom 对一系列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为不安腿综合征,直至 1995 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断标准。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通常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临床特点如下:症状发于双下肢,也可单侧,以麻木及两小腿酸胀难忍的不适感觉为主,可呈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重者波及到大腿深部,感较深部位酸胀、麻木或难以表达的不适;必须活动后才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病症。症状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如坐着,躺着,夜间睡眠中最为明显,常在床
2、上辗转不安。轻者经过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动可以缓解、减轻;但重者暂时缓解后,不久又重复出现,使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着后因腿部难受发作而惊醒,造成严重失眠。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险,但病人却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差,也常会误诊误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正常。另外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有无原发病,特别是症状持续短暂或最近加重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根性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病人,应做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 B12 等相应检查。国内报道并不多见。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该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看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
3、血脉凝涩” 类似。足悗即是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等表现。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卧出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形象地讲明了该病的发病机理,肝为藏血之脏,人动则血可循行于身体诸经脉脏器,人休息后则血归于肝脏。若四肢经脉空虚,筋失所养又招致风寒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不尽又伤阳气,久累营血;或因阴血不足,不能行气,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诱发下肢(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到上肢)诸症。据此分析,采用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应有着较好的疗效。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肾俞、大肠俞。患者取适宜的俯卧位并充分暴露需施术的部位,常规消
4、毒后毫针直刺三阴交、承山、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各 1.5 寸;阳陵泉毫针直刺 2 寸,施小幅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令麻胀感向足部放散,将中间有小眼的硬纸小片套于针柄上,防治艾段燃烧时灰落下烫伤皮肤),将 1.5cm 的艾段套于毫针尾部用火从艾段下方点燃令自燃,燃尽后将艾灰祛除再如法施灸连续 3 壮后起针。每日一次,连续施术 10 次为1 个疗程。太阳、阳明、太阴三经是病患部循行的经脉,据中医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之义,选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足三里与足三阴经交会处的三阴交穴相配,健运脾胃、补气养血。阳陵泉为经之会穴,施术后可养经疏脉,缓解肌肉痉挛。肾俞、大肠俞、承山均为太阳经穴,有疏经养
5、血、固表驱邪的作用,诸穴施针灸共奏补气养血、行气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针灸不安腿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 12 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取得 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以每天晚上亥时或子时治疗。毫针刺法处方主穴取风市,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阴陵泉,行间,内关。配穴取外关或光明。主穴以 1.52寸毫针刺入 11.5 寸深,行提插捻转泻法为主,留针 30
6、 min,其中委中可单刺不留针。102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亥时取外关行提插捻转泻法;子时取光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 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 8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温和灸双涌泉 10 min/次。头针双足运感区,30 min/次,其间行针 3 次,每次以 200300 次/min 转手法行针 1 min,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 3 个月随访,未 1 次发作者为治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适感,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仍需自我按摩或揉
7、压活动下肢局部后,症状方能缓解或方能入睡者,为有效;针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讨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报道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怀孕、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周围神经病、腰骶根性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或使用药物等;部分特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有家族史。机理上,有人认为不安腿可能与间脑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统有关。Ekbom 提出,某些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组织内堆积刺激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内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并可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形成不良循
8、环。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措施。本人通过反复临床观察,认为该病患者老年人多见,症状多在双下肢,且以夜间麻木、酸胀难忍的不适感突出,应属于中医“痹证”“血痹” 范畴。缘于老年人气血虚,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损,使下肢经脉、经筋失去血之荣养;且夜间阳气在里,阳气失调,影响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宜平衡阴阳,疏泻经络郁滞之阳气、之湿热,疏通双下肢经络,解郁安神等治疗。故本法用双下肢局部经穴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血海、委中泻血热,阴陵泉及行间清利湿热;内关解郁安神,心包经气血互注于胃经,通于脾经,有疏通下肢脾胃经气功能;用泻法以达泻热泻阳燥湿目的;共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畅气
9、血之功。又据现代医学理论取足运感区,通过对大脑中枢的功能调整,以达改善局部肢体症状目的,尤对脑血管病者适合。雀啄灸法有泻法之意,能泻热、泻郁阳;温和灸涌泉能引火归元,使阳气入阴跷。诸方面合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不宁腿综合征针灸治疗: (一 )取穴主穴:分 2 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二 )治法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 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 3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 11.5 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 0.51 寸,使针
10、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 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7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 35 天。挑治加穴位注射(一 )取穴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配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二 )治法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 2 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 30 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3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针灸(一 )取穴主穴:分 3 组。1、足三里、承山、绝骨;2、阳陵泉、解溪、三阴交;3、外丘、委中、八风。(二 )治法每次取一组穴,进针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轻微放射感,然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针后用艾条作温和灸 5 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 1 次,10次为一疗程。